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灸推拿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针刺组、推拿组各60例,针刺取压痛点及肌腱、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在骨的附着点,采用关刺、恢刺及合谷刺手法,推拿则在针刺部位采用弹拨、分筋、理筋等手法。结果 3组总有效率均达l00%,针刺组与推拿组治愈率相仿(P>0.05),而针推组治愈率为88.3%,与针刺组及推拿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针灸推拿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其发病表现和病理特点,从针具选用、针刺取穴及手法上进行研究,取穴采取局部和远端相结合,针刺手法采用动刺和留针、局部丛刺和透刺相结合,分步治疗,并与常规针刺法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圆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磁圆针循经叩刺和以疼痛点为中心叩刺交替进行,并结合推拿手法法和弹拨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8例.结果:经过治疗后,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率100%.结论:磁圆针叩刺加推拿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齐刺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温针齐刺法针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并与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5.6%,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针齐刺法针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较常规针刺治疗取穴少,疗效好,见效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蜜蜂针刺的治疗作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介绍蜂针的操作手法经验基础上,从直刺法入手,对蜂针操作时是否需要拔刺、留蜂针刺的利与弊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蜂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总结分析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优化临床针刺方案及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研究提供可能的思路。检索毫针刺法影响针效的相关文献,重点对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影响针效的作用环节及规律进行总结分析。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对针效的影响各不相同,选择与病证相适应的刺法是提高针效的关键。毫针刺法与针效的关系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尚缺乏临床试验与机理研究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三刺法为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雄  朱晓毅 《中国针灸》2008,28(3):205-206
目的:探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有效刺法。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刺法组(41例)和常规针刺组(41例)。三刺法组穴取环跳、阳陵泉、申脉,环跳、阳陵泉穴采用浅、中、深3层刺法,即浅刺卫,中刺营,深刺谷气来,针后在腰骶及患肢足太阳经、少阳经行推拿手法;常规针刺组穴取环跳、居醪、承扶、阳陵泉等进行常规针刺,推拿操作同三刺法组。2组进行临床疗效对照分析。结果:三刺法组治愈率为87.8%,常规针刺组治愈率为63.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刺法为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8.
《灵枢·官针》是关于中医古典针法的经典文献,其中所论刺痹法,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至今对临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刺痹法共有九种,毛刺法刺皮肤治浮痹,合谷刺刺肌肉治肌痹,恢刺与关刺刺筋腱治筋痹,输刺与短刺刺骨治疗骨痹.特殊操作类又有多针、多向刺法的齐刺、傍针刺和烧针刺法的焠刺,以治疗各种经久不愈的痹痛.研究这些古刺法,对于提高痹证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出针     
出针是毫针刺法的最后一步操作程序,在针刺疗效中是否起到重要作用,各针灸工作者莫衷一是。本研究从出针的时机、出针所用物品、出针顺序、出针手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出针在整个针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郭建萍 《河南中医》2023,(1):141-145
针刺治疗颈椎病的机制研究多以椎动脉型为主,重点在于神经电生理以及血液循环等方面,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等方面的探索相对较少,分子基因学研究有所欠缺,颈椎病的不同辨证分型缺少大量数据加以论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针刺方法有电针、毫针、浮针,常用推拿手法有理筋手法、整骨手法、理筋结合整骨手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穴位的选择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主观性,这也是针刺治疗安全性的潜在隐患。故临床应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应考虑到颈椎病的分型、各穴位的功效、患者个人因素差异等,实施个性化治疗。在多样本、多指标基础上尽可能减小取穴误差,提升针刺安全性。相较于针刺操作而言,推拿更容易让患者接受。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时需注意推拿手法的科学性,当前不少推拿手法操作取决于医者的操作习惯以及个人经验,在客观比较与科学分析方面相对不足。临床应用推拿治疗时应进一步对治疗的禁忌证及适应症加以规范,避免不当推拿造成神经功能受到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名老中医罗才贵手法治疗"筋痹"的特色及经验。罗老在《黄帝内经》经筋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筋痹"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注重触诊的运用及指下感觉,审证求因,辨证选穴,强调"温"法的运用,组合运用针刺手法(搓法、捻法)、推拿手法("松""分""温""顺")以阳性点、肌间隙为治疗重点治疗"筋痹"。该法得气迅速、针感持续时间长,温热作用明显,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症状体征,缩短病程,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银质针经筋理论针刺法加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经筋理论针刺法加胸椎整复疗法对肩背肌筋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和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治疗后常规推拿治疗,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两组均隔天1次,5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总有效率达到93.2%;对照组痊愈12例,总有效率72.7%。结论:银质针经筋理论针刺法加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局部和循经取穴针刺治疗配合常规推拿及电脑中频的治疗效果,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合谷刺配合推拿为主治疗肩周炎(后期病例)3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阳性反应物作为治疗点进行合谷刺,其他局部穴位常规针刺治疗,留针时TDP照射,针后推拿手法治疗并被动活动患肢,隔日1次,5次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4.4%。  相似文献   

14.
筋针疗法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刘农虞教授基于《灵枢·经筋》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提炼的一种经典针刺方法。筋针将肩痹纳入经筋病范畴,通过辨病筋-选筋穴-筋针法的临床辨治思路,对肩痹病进行诊治。本文详细梳理筋针治疗肩痹的临床辨治思路,以期为针灸治疗筋病提供新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及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入选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加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分别予治疗第1天、2周后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对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均明显改善(均P0.05),但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治疗组较传统针刺加推拿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较传统针刺加手法推拿治疗更能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运动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毫针扬刺电滞针法配合一指禅手法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用毫针以压痛最明显处为中心针刺点,并在痛点上下左右各刺1针,此四针夹上两组电极,使用疏密波,同时,TDP灯射痛处,出针后运用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7.30%。结论:电滞针扬刺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网球肘取穴简单,易于操作,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多针浅刺",顾名思义,一次治疗的针数较多,纪青山老师常常用30~40只针;浅刺有两种理解:1)单纯从针刺的深度。2)面部皮肤肌肉较薄,无法进行深刺。纪青山老师治疗面瘫在面部的针刺深度常常在2分到5分。《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针灸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论基础亦应回归经典。只有把经典理论灵活的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才能有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论述筋针经筋平刺法,为其在面瘫病急性期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以指导临床。方法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从面瘫病的病因、病机、临床分期及治疗研究概况等方面,探讨针灸治疗在面瘫病急性期中应用的合理性,同时结合筋针经筋平刺法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方法,分析其在面瘫病急性期的应用。结果 筋针经筋平刺法运用筋针疗法理论,在面部相应的经络循行筋经上,进行筋穴平刺、无感得气,可以达到以知为数般的疗效。结论 筋针经筋平刺法在面瘫病急性期中的应用中具有有效性,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浅刺法针刺在皮部,针刺时可采用浅刺疾出、浅刺留针、沿皮透刺的方法以疏泄病邪,调节机体平衡。现通过对浅刺法的治疗思路进行溯源,并探讨其理论基础、取穴特点及临床应用,以期更好地挖掘浅刺法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丹  张春红  杨励 《河南中医》2014,(3):527-529
针灸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方法有单纯针刺,针刺配合推拿手法,针刺配合拔罐,针药结合,针刺配合子午流注时间取穴法,针刺配合中药,温热足疗,中药熏洗,皮肤针叩刺,温针等,针灸为主配合其他疗法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多疗法配合优于单一疗法。临床上应推广多种疗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