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和评估康复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基于临床评估结果,将1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正常组、亚临床淋巴水肿组和临床淋巴水肿组。使用二维超声、SWE分别检测患者双上肢皮肤和皮下组织,获得相应厚度、硬度值。分析水肿组(亚临床淋巴水肿组和临床淋巴水肿组)患者皮肤、皮下组织的厚度和硬度与国际淋巴学会(ISL)分期的相关性;比较3组患者患肢与对侧肢皮肤、皮下组织的厚度与硬度;比较二维超声、SWE诊断亚临床淋巴水肿的效能;比较周径测量法、二维超声和SWE评估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亚临床淋巴水肿组中,患肢前臂皮肤厚度、硬度和前臂皮下组织硬度均大于对侧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淋巴水肿组中,患肢前臂、上臂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厚度、硬度均大于对侧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组患者前臂皮肤厚度(r=0.443,P<0.001)、前臂皮肤硬度(r=0.275,P=0.024)均与ISL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二维超声、SWE诊断亚临床BCRL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间歇气压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间歇气压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68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进行间歇气压治疗的患者进行上臂和前臂周径测量,并对治疗前后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治疗前上臂和前臂周径分别为30.6±4.3cm和26.5±3.6cm,间歇空气压力治疗3周后测量上臂和前臂周径分别为25.6±3.8cm和24.2±3.2cm。上臂周径差值(患肢-健肢)治疗前后分别为5.8±0.9cm和2.3±0.7cm,治疗前后上臂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间歇气压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治疗中疗效满意、安全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弹力绷带联合包扎治疗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12月淋巴水肿护理门诊收治的38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泡沫块绷带+低弹力绷带+高弹力绷带联合包扎,实施综合淋巴消肿治疗。治疗前1 d,治疗后10、20 d测量患侧上肢周径。对比治疗前1 d和治疗20 d后患者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皮肤纤维化发生率。结果治疗10、20 d后,患侧上肢5个测量点周径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患者的患侧上肢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皮肤纤维化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不同弹力绷带联合包扎实施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可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患侧上肢的淋巴水肿程度,缩短疗程,同时可改善淋巴水肿皮肤纤维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BCRL)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应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治疗BCRL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200例乳腺癌患者,对BCRL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术后已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106例BCRL患者,采用改良后静脉淋巴管吻合术,于术后3、6、12个月测量上手臂和前臂周径,判定疗效。结果 TNM分期(Ⅲ~Ⅳ)患者更易发生BCRL,术后锁骨上区淋巴结照射者BCRL发生率更高,TNM分期是发生上肢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治疗后,患侧上臂和前臂周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肿胀减轻较为显著,上臂、前臂总有效率分别为89.62%、93.40%。中、重度BCRL患者93例,经治疗后,上臂、前臂均达到治愈的共8例,总有效率占89.25%。未见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感染、肢体坏死、丹毒、皮下积液以及复发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TNM分期是发生BCRL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有效预防BCRL发生的同时,对已发的BCRL患者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李益平  张颖  杜金刚 《中国康复》2015,30(3):201-203
目的:探讨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水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等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等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观测2组患侧上肢淋巴流量的变化;在腕横纹上10cm处测量2组双侧上臂周径;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等速组记录等速肌力测定值。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上肢淋巴流量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均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等速组上肢淋巴流量较大(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较小(P<0.05)。治疗后,等速组患者等速肌力测量值(峰力矩、总功率、平均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可以增加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量,有效减少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 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以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的方法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分别采用淋巴流量测定法、上肢周径测量法、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上肢淋巴流量、双侧上臂周径差值以及DASH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上肢淋巴流量[(18.3±3.4)Count/s]、双侧上臂周径差值[(1.3±0.5)cm]以及DASH评分[(7.13±4.35)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能够显著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提高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阻呼吸训练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4月,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消除水肿基础治疗及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抗阻呼吸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管造影测量患侧上肢淋巴流量;测量双侧上臂周径,计算差值;水置换测量双侧上肢体积差。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肢淋巴流量均增加(t3.446,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减小(t2.143,P0.05),双侧上肢体积差值减小(t1.562,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1.982,P0.05)。结论抗阻呼吸训练可进一步增加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量,减轻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8.
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配合传统方法 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4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配合常规传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治疗.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2 w后上臂周径差值两组分别为(4.7±0.6)cm、(3.9±0.4)cm,前臂周径差值两组分别为(2.0±0.7)cm、(1.1±0.4)cm,两组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7.5±1.4)d、(12.6±2.8)d(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配合传统治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安全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术肢静脉采血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选取在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血中心肿瘤日间接待窗口采血的219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经术肢采血的实验组和经健肢采血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99人,对照组120人。用彩超测量研究对象采血前2小时及采血后1天的术肢和健肢的上肢静脉内径、肘部皮肤厚度、腋窝皮肤厚度,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两组彩超测量值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除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一般特征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术肢和健肢的静脉内径、肘部皮肤厚度、腋窝皮肤厚度在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经术肢静脉采血,并不会加重上肢淋巴肿胀,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对皮肤厚度及硬度的影响,寻找影响RTOG分级诊断的皮肤超声测量参数。方法:纳入拟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4例、健康女性44例。采用SWE联合高频超声测量皮肤厚度、弹性值;使用RTOG分级评估放疗区域皮肤,比较患者(基线)与正常组皮肤厚度及硬度差异,分析不同分割剂量下厚度、弹性值的变化趋势,分析RTOG分级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放疗次数和手术方式均可以显著影响乳腺癌患者STRA、SERA的变化(P<0.05),保乳术和根治术患者STRA均会随着放疗次数的增加而增高,两者变化趋势相同 (P>0.05)。在SERA测量中,放疗次数与手术方式交互效应显著,SERA 随着放疗次数的变化趋势会因为手术方式的不一样而显著不同。乳腺癌患者STRA、SERA变化与RTOG分级风险增加相关,STRAx10(OR=1.57,95%CI 1.24-1.99,P<0.05)、SERA(OR=1.65,95%CI 1.28-2.14,P<0.05)。 结论: HFUS联合SWE评估能够辅助定量监测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皮肤毒性反应,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双侧上臂周径差、双侧上肢体积差、上肢淋巴液流量)、中文版癌症疲乏量表(CFS)各项评分及总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和外展活动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双侧上肢体积差、双侧上臂周径差、癌因性疲乏量表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淋巴液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和外展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采用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可减轻上肢淋巴水肿程度,改善癌因性疲乏,有效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2.
李艳 《当代护士》2022,(1):67-69
目的 探讨分期康复训练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接收的11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与干预组(开展分期康复训练),每组各58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肩关节活动变化。结果 分期康复训练后,干预组术后6个月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6个月后各个方向的肩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分期康复训练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改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弹性成像通过测量组织弹性的差异,实现对组织的观察。淋巴水肿后,皮肤和皮下组织弹性改变,可通过组织弹性成像观察,评估水肿分期和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常见并发症,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常用臂围测量法。测量时,操作者使用无弹性软尺,在腕部至腋窝每间隔4~10 cm处,用有色笔进行划线标记,然后再在标记处测量臂围。每次测量都需要操作者在上肢皮肤划线定位,过程繁琐,存在不同操作者由于测量起点的定位的差异,对臂围测量结果会出现较大误差,从而影响结果的判断与疗效评价,同时存在划线影响皮肤外观,清洗不便等弊端。笔者设计了一种上肢淋巴水肿周径测量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PhysioTouch)与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徒手淋巴引流治疗(1 h/次,1次/d,5 d/周),观察组患者采用PhysioTouch治疗(20 min/次,1次/d,5 d/周),治疗后2组患者均行低弹力绷带加压治疗、上肢功能训练及皮肤护理,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臂臂围测量法评估2组患者的上臂淋巴水肿程度和临床疗效,并采用上肢功能指数(UEFI)、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乳腺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ORTC QLQ-BR23)评分对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肩关节功能及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上臂淋巴水肿程度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UEFI评分分别为(54.87±7.29)和(62.64±8.95)分,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18.32±2.29)和(19.06±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UEF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对照组(89.13±9.62)分,观察组(96.23±11.09)分]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照组(78.13±9.15)分,观察组(79.03±8.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对照组的EORTC QLQ-BR23评分(43.69±5.16)分,观察组(39.51±4.29)分]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对照组(56.29±5.23)分,观察组(57.72±5.65)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hysioTouch与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均可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水肿,PhysioTouch在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等速运动和等长运动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 方法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水肿患者64例,随机分为等速组和等长组, 每组各32例。采用德国ISOMED2000型等速训练系统,为2组进行等速和等长肌力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观测2组患侧上肢淋巴流量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在肘横纹上10cm处测量2组双侧上臂周径。 结果比较治疗前后淋巴流量变化,2组淋巴流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双侧上臂周径差值,2组患侧上臂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5);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等速与等长运动均可以减少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但等速运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逆行腋窝淋巴示踪在预防腋窝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腋窝清扫术,观察组给予逆行腋窝淋巴示踪术。于术后1、3、6个月评价两组上肢肿胀程度,并且术后第6个月评价两组淋巴水肿分级,对比两组术后半年水肿相关症状。结果 术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上臂中心周径、鹰嘴上15 cm周径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无水肿、轻度水肿比例分别为94.29%,5.71%,对照组患者的无水肿、轻度水肿比例分别为40.00%,42.86%,观察组的无水肿比例高于对照组,轻度水肿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77、13.130、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肿胀、上肢疼痛、乏力、活动受限、皮肤凹陷等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腋窝清扫患者接受逆行腋窝淋巴示踪术治疗,对于预防患者腋窝清扫术后上肢水肿及并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阶段式综合康复方案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将2022年1月—6月于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淋巴水肿护理门诊就诊的33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设置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2022年7月—12月就诊的36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阶段式综合康复方案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生物电阻抗、患肢握力、上肢功能障碍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在体质量指数、患肢节段水分含量、患肢生物电阻抗、患肢握力、上肢功能障碍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等指标上明显更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段式综合康复方案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对于缓解上肢淋巴水肿、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提升家庭亲密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将其推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13例乳腺癌术后继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即沿淋巴回流方向和途径手法轻柔的按压和按摩体表(包括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系统,配合低弹性绷带包扎、皮肤护理和功能锻炼。采用测量上肢周径的方法检验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13例患者患侧上肢的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为患侧上肢周径的显著缩小(P0.05)。结论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有效地促进了滞留组织淋巴水肿的回流,既减轻了肢体的肿胀,又改善了患肢的外形,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1年7月-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150例,给予腋窝淋巴清扫手术治疗,观察与记录术后3个月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积极调查与随访患者的病历资料;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都给予肢体气压与功能锻炼干预,周期为14 d。结果 1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20例,发生率为13.3%,Logistic回归统计学分析显示,放疗、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高血压是导致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上肢淋巴水肿2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后,疼痛评分(1.87±0.45)分,明显下降,上臂差值(1.19±0.40)cm,明显增加,而前臂差值(0.73±0.72)cm,明显降低,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因素包括放疗、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高血压,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改善水肿状况与缓解疼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