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上海市1994-2000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发病季节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疟疾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年本市疟疾总的发病高峰日在7月24日,高峰期为5月25日-9月22日,持续120d。本地感染病例组7年中有6年发病高峰日在8月份,输入病例组均在7月份,平均比本地感染组提前44天,经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提示本地感染病例很可能系由输入病例经蚊媒传播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上海市 1 994 -2 0 0 0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发病季节性的分析。结果表明 :疟疾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7年本市疟疾总的发病高峰日在 7月 2 4日 ,高峰期为 5月 2 5日 -9月 2 2日 ,持续 1 2 0 d。本地感染病例组 7年中有 6年发病高峰日在 8月份 ,输入病例组均在 7月份 ,平均比本地感染组提前 4 4天 ,经比较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P<0 .0 0 1 )。提示本地感染病例很可能系由输入病例经蚊媒传播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上海1994-200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发病季节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疟疾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月本市疟疾总的发病高峰日在7月24日,高峰期为5月25-9月22日,持续120D.本地感染病组7年中有6年发病高峰日在8月分,输入病例组均在7月份,平均比本地感染组提前44天,经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本地感染病例很可能由输入病例经蚊媒传播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汉川市疟疾季节性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961-2010年江苏省间日疟发病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为间日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江苏省疟疾疫情信息报告系统间日疟疫情资料, 按月统计间日疟发病数, 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江苏省间日疟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天数, 并计算每10年发病高峰期天数。结果 江苏省间日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P < 0.01), 各年份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 (P < 0.01), 平均发病高峰日为8月9日。发病高峰天数平均为93 d, 最短为1963年的75 d, 最长为2010年的123 d。2001-2010年间日疟发病高峰期比1961-1970年延长146 d。结论 江苏省间日疟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 其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7月中旬-8月上旬; 近10年间日疟发病高峰期天数呈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同型客蚤季节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季节消长曲线描述蚤类的数量变化既省时又方便,而且直观,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蚤类数量增长的集中时间、高散度和高峰期。本文根据同型客蚤季节消长明显的单峰型特征,应用圆形分布法对1985年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同型客蚤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州市2006—2012年恙虫病发生季节分布特征,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对广州市2006—2012年恙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2006—2012年广州市恙虫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度M=0.51,圆形分布r=0.50,平均角万=216.11°,即广州市恙虫病流行的高峰日为8月8日,流行时间为6月上旬到10月中旬。结论广州市恙虫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高峰,集中度和圆形分布的指标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广州恙虫病的流行高峰及流行时间。  相似文献   

8.
应用圆形分布对疟疾发病季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发病率时期疟疾发病季节的变化规律,作者运用圆形分布对铜山县1971 ̄1993年的疟疾发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随着疟疾年发病率的下降,其季节性逐渐加强,高峰时点有前移的趋势,不同发病率时期的流行期长短不一。23年总的发病高蜂时点在8月24日,95%的流行期为5月5日 ̄12月13日。年发病率与圆形分布的r值呈负相关,与角的标准和平均角a呈正相关。提示年发病率的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2012—2017年陕西省城固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索手足口病发病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2—2017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病概况、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 2012—2017年城固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834例,其中重症24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101.28/10万,病死率70.57/10万;男性发病率124.00/10万、女性发病率78.20/10万,博望、上元观、柳林和原公镇病例最多,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96.47%,发病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95.59%,4—7月为发病高峰期,10—11月又呈现秋季小高峰;实验室诊断手足口病病例共98例,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27.55%)、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22.45%)和其他肠道病毒(50.0%),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71占41.67%。结论城固县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托幼机构和散居儿童是防控的重点;针对易感人群和高发季节应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提高EV71疫苗接种率,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9—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9—2017年陇南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 24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0.80/10万,其中两当县最高(109.41/10万)、礼县最低(8.80/10万);每年发病基本呈现单峰分布、4—7月高发,报告发病率男性(34.79/10万)高于女性(26.4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2,P<0.001);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5岁及以下儿童占90.12%,报告发病率5岁及以下儿童(375.59/10万)高于6岁及以上人群(3.2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15,P<0.001);以EV71病原为主、占46.75%,不同年度优势毒株交替出现。结论甘肃省陇南市手足口病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均有一定的特征;在高发季节对重点地区应加强监测、做好宣传教育,提高适龄儿童预防EV71疫苗的接种率,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泉州市洛江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和制定洛江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数据,收集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洛江区手足口病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等流行分布特征。结果 2011—2020年洛江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 319例,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25.00/10万~493.27/10万,年均发病率为324.14/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χ^(2)_(趋势)=118.98,P<0.05);病例高峰主要出现在春夏季,秋季次之。各街道(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万安街道(26.55%,1 943/7 319)、马甲镇(25.55%,1 870/7 319)、双阳街道(18.66%,1 366/7 319)病例分布较多,占总病例数的70.76%。男性病例4 721例,女性2 598例,性别比为1.82∶1;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69.95%,5 210/7 319),其次是幼托儿童(27.18%,1 989/7 319);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病例较多,占总病例数的91.57%。结论 洛江区手足口病疫情具有周期性、季节性变化特征,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要加强对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3—2017年甘肃省高台县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和特征,探讨科学的防控策略。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获取2013—2017年高台县手足口病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924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6.96/10万,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637,P<0.05);9个乡(镇)均有发病,发病率最高的是城关镇(50.67/10万),其次为城郊接合部的巷道镇(27.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814,P<0.05);发病月份有两个高峰,其中以6—7月为发病最高峰,8月递减,9—10月为次高峰期,各月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594,P<0.05);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组(87.0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1∶1,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59,P<0.05);以散居儿童(49.02%)、托幼儿童(45.67%)和学生(4.65%)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92.170,P<0.05)。结论应鼓励5岁以下儿童自愿接种EV71型肠道病毒灭活疫苗,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公众手足口病防控意识,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季节性分布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河南省2010年AHC的季节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10年AHC季节性分布的M值为0.895,圆形分布平均角α所对应的日期即斑疹伤寒集中发病高峰期为9月19日,发病高峰期的95%可信区间为9月17-21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test,Z=1191.274,P〈0.001。结论河南省AHC发病有很强的季节性,9月为流行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16.
探索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管理情况,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发生疫情托幼机构的区域、性质、教师配置、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结果  2014年成都市托幼机构聚集性发病,城区高于农村,一、二、三圈层发生率分别为56.78%、50.40%和32.40%,59.75%属于城区发病,75.13%为民办机构发病。各起疫情平均病例数4.62例,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6.9天。城乡结合部、农村托幼机构的防控措施落实差于城区,民办机构差于公立机构。托幼机构专职保健老师配置比例和工作年限分别与防控措施、疫情持续时间、疫情规模相关。配置比例越低,防控措施落实越差(r=-0.202,P<0.01),疫情持续时间越长(r=-0.08,P<0.05),累计病例数越多(r=-0.06,P<0.05);工作年限越短,防控措施落实越差(r=0.187,P<0.01)。 结论  建议加大对托幼机构建设的政策支持,落实保健人员配置及稳定性,加大城乡结合部民办机构的监管,强化各项防控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以切实提高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减少手足口病聚集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2018—2020年河南省焦作市手足口病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了解病原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标本的肠道病毒通用型(EV),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核酸,同时采集114例临床病例的咽拭子和粪便标本开展检测,结果采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2020年焦作市共检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1312例,检出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1033例、阳性率为78.73%,3年间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94.884,P<0.05);不同年度手足口病流行型别不同,2018年和2020年均以其他EV型为主,分别占84.96%和99.12%,2019年以CoxA16型为主(220例、占63.58%);114例临床病例的咽拭子、粪便标本中仅检出其他EV核酸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5.09%和92.98%,粪便标本阳性率高于咽拭子(χ^(2)=4.920,P<0.05)。结论2018—2020年焦作市手足口病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主要致病病原不同,其他肠道病毒占比增加;应加强病原分型的实验室检测和监测,对指导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圆形分布研究人群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与褐家鼠带毒率的关系河南省焦作市卫生防疫站马俊生,郭正仁为探讨褐家鼠带毒率与人群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关系,我们应用圆形分布法对焦作市1990年至1991年人群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和褐家鼠带毒率的逐月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2-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2012-2020年黔西南州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2-2020年黔西南州共报告手足口病30754例,年均发病率为120.44/10万,重症病例524例、重症率2.05/10万,死亡14例、死亡率0.05/10万;发病呈双峰分布,第一次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3-7月,第二次发病高峰出现在10-12月;东部两县(贞丰县和望谟县)发病率明显低于全州年平均水平,各县(市、区)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4.285,P<0.01);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及托幼儿童;男女性别比1.63∶1;2012年和2014年主要以CoxA16型和EV 71型为优势毒株,自2015年以来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毒株,但在流行高峰期间CoxA16型或EV 71型可成为优势毒株.结论 黔西南州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呈隔年高发趋势;应加强5岁以下儿童的防控,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