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优选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成型率、溶化性、流动性等多项指标,对辅料种类、用量、工艺等条件进行考察,筛选处方的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按稠膏∶糊精=1∶2比例加入糊精,以糊精稠膏混合物0.25%的阿司帕坦和0.25%甜菊素作为矫味剂,再加入45%乙醇作为润湿剂,混匀,过14目筛制粒,80℃鼓风干燥,整粒,即得。结论优选出的成型工艺质量稳定可行,可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制备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药物血清体外对HepG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表达和复制的影响。方法: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于末次给药90、120后腹主动脉采血,制备药物血清,将稀释为40%、20%、10%的3种浓度药物血清分别作用于HepG2.2.15细胞96h后,采用MTT法检测药物血清的细胞毒性,ELISA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滴度,RT-PCR法检测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结果:白花香莲解毒方药物血清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很低,具有抑制HBsAg、HBeAg分泌及HBV-DNA复制的作用。结论: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安全性高,具有较强的直接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花香莲解毒方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白花香莲解毒方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及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ALT、AST、ALB,ELISA法检测血清HA、LN及PC-Ⅲ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白花香莲解毒方能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增加ALB含量,减少HA、LN及PC-Ⅲ含量,改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下调肝组织中TGF-β1表达,与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花香莲解毒方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预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后血清...  相似文献   

5.
白花香莲解毒方对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对小鼠急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白花香莲解毒方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各组血清TBiL、ALT、AST,肝脏系数,肝脏病理及肝组织MDA、SOD含量.结果:白花香莲解毒方能显著降低TBiL、ALT、AST,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下调MDA含量,提高SOD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具有显著的肝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脂质过氧化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miR-155对HepG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为miRNAs治疗乙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HepG2.2.15细胞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人miR-155前体序列,双酶切连接到pmR-mCherry质粒,构建pmiR-155真核过表达载体,并转染到HepG2.2.15细胞。设重组组(pmiR-155质粒)、空载组(pmR-mCherry质粒)、转染试剂组和空白组。转染后24 h、48 h、72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miR-155表达量和HBV DNA拷贝数,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 Ag和HBe Ag变化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重组组miR-155表达量明显提高。化学发光法结果示在转染后48 h,过表达的miR-155对上清培养液所分泌HBs Ag、HBe Ag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3.96±1.52)%和(79.60±8.71)%。定量PCR检测示过表达的miR-155对HBV DNA拷贝数的抑制率分别为(51.87±0.36)%、(43.67±1.51)%和(68.21±6.02)%。结论 miR-155对HBV蛋白的抑制作用具特异性,呈负相关,在体外可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的复制和表达。  相似文献   

7.
郭晓霞  胡娜  梁瑞敏 《山西中医》2010,26(11):42-43
目的:观察益肝解毒颗粒对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V-DN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已确诊的慢性HBV携带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未予任何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益肝解毒颗粒口服,每次20g,每日两次,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12周HBV-DNA病毒学应答率为4%,24周病毒学应答率为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肝解毒颗粒有降低慢性HBV携带者病毒载量的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ZY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致免疫抑制的小鼠模型.设空白对照组、CY模型组和ZY高、中、低剂量组,以碳廓清率法测定小鼠的廓清指数K值和校正系数a值。结果:与CY模型组比较,ZY高、中、低剂量组的廓清指数K值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ZY可提高CY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癌Huh7细胞miR-122表达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siRNA)建立miR-122表达抑制肝癌Huh7细胞株(anti-miR-122-Huh7细胞)。体外培养Huh7、anti-miR-122-Huh7细胞,分别设置对照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剂量组(3.0 mg·mL^-1)和低剂量组(1.5 mg·mL^-1)。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2种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anti-miR-122-Huh7细胞调亡;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iR-122及其转录因子C/EBPα、靶基因IGF-1R及下游AKT3、KRAS、ERK1和CyclinG1基因表达。结果与肝癌Huh7细胞比较,anti-miR-122-Huh7细胞miR-122的表达显著下降、靶基因IGF-1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miR-122表达抑制肝癌Huh7细胞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作用于肝癌Huh7细胞后,可以显著上调miR-122的表达(P<0.05),并下调IGF-1R mRNA的表达(P<0.05);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Huh7、anti-miR-122-Huh7细胞的增殖(P<0.05),且对anti-miR-122-Huh7细胞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与Huh7细胞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作用于anti-miR-122-Huh7细胞后,细胞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的miR-122表达及miR-122的上游转录因子C/EBP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高、低剂量组的IGF-1R及下游AKT3、KRAS、CyclinG1基因的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且ERK1蛋白表达亦明显下调(P<0.05)。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可能通过提高miR-122的表达,抑制IGF-1R信号通路活化,从而抑制肝癌Huh7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抑制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淤颗粒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用D-GalN+LPS腹腔注射构建急性肝衰竭的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存活率,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内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成模后48 h存活率解毒化淤颗粒组高于其他药物组;促凋亡因子Caspase-3在解毒化淤颗粒组肝组织中表达量低,而在其他药物干预组及模型组中则高表达.结论 急性肝衰竭中Caspase-3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程度有相关性,解毒化淤颗粒能下调内毒素肝损伤肝细胞Caspase-3表达并抑制其凋亡效应,降低肝衰竭小鼠死亡率,提示解毒化淤颗粒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可能是其防治急性肝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理及保肝解毒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5天,再以雷公藤多苷灌胃造模,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介素18(IL-18)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IL-18明显升高,肝细胞凋亡严重;保肝解毒颗粒可有效降低ALT、AST和IL-18水平,并使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雷公藤多苷所致的急性肝损伤与IL-18和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保肝解毒颗粒可通过降低IL-18水平、抑制肝细胞凋亡等起到防治肝脏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毛德文  陈月桥  邱华  张荣臻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98-1100
目的:通过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解毒化瘀颗粒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D-GalN联合LPS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的小鼠模型,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干预后小鼠肝细胞凋亡(TUNEL法)的情况以及FADDmRNA(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的表达。结果:解毒化瘀颗粒组干预后肝细胞凋亡指数减少,与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FADD在解毒化瘀颗粒组肝组织中表达量低,而在其他药物干预组及模型组中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解毒化瘀颗粒能提高肝衰竭小鼠的存活率,通过降低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的FADD表达拮抗凋亡效应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细胞瞬时转染技术,探讨过表达PDK1和Akt后化瘀解毒方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先后将SGC-7901细胞瞬时转染PDK1质粒和Akt质粒,采用matrigel基质胶观察细胞黏附作用;利用Transwell细胞培养系统检测细胞迁移、侵袭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观察PDK1和Akt的结合力。结果:过表达Akt可以阻止化瘀解毒方提取物诱导的SGC-7901细胞黏附能力、迁移、侵袭能力下降。免疫共沉淀显示化瘀解毒方提取物通过抑制PDK1和Akt的结合进而抑制Akt磷酸化。结论:化瘀解毒方抑制胃癌细胞黏附、迁移、侵袭,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保肝解毒颗粒的干预机理。方法:160只小鼠随机分为雷公藤多苷、异烟肼及四环素组各50只,空白对照组10只。各实验组再分为单纯模型组,保肝解毒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和甘利欣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5天,然后以雷公藤多苷、异烟肼及四环素灌胃1次造模。检测小鼠血清白介素-18(见-18)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雷公藤多苷和四环素模型组小鼠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细胞凋亡程度严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保肝解毒颗粒中、小剂量可使雷公藤多苷模型小鼠IL—18水平明显降低,大、中剂量可使其肝细胞凋亡显著减轻;保肝解毒颗粒各剂量均可使四环素性模型小鼠IL-18水平明显降低,小剂量可使其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减轻。异烟肼模型组及各观察组小鼠血清IL-18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肝细胞凋亡程度较轻,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理有所不同;雷公藤多苷和四环素所致的急性肝损伤与IL—18和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保肝解毒颗粒可通过降低血清IL-18水平、抑制肝细胞凋亡等起到防治肝脏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黄升白颗粒联合干扰素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黄升白颗粒口服予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情况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比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胆红素、AST及A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均<0.05);实验组HBe 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在乏力和纳差方面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双黄升白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对外周血白细胞下降有较为明显拮抗作用,同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并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炎消白(SYXB)颗粒对肾炎模型大鼠肾脏组织中Neph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0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汀新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造肾炎蛋白尿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2 mL/d,洛汀新组灌胃洛汀新0.90 mg/kg,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SYXB颗粒3.60、1.80 g/kg,每天1次,1周连续给药6次,共给药7周。收集大鼠随机尿液,检测尿蛋白排泄量。3周末、5周末分别取3只大鼠,取右肾,7周末所有剩余大鼠取右肾,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显著升高,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洛汀新组大鼠各时间点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显著降低,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在第3、4、5、6、7周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显著降低,各时间点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洛汀新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大鼠在第5、6、7周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3周末比较,洛汀新组、中药高、低剂量组大鼠各时间点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XB颗粒可能通过上调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蛋白表达,从多部位修复损伤的足细胞。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治疗中,SYXB颗粒显著优于洛汀新,SYXB颗粒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汤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0例早中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观察组在新辅助化疗期间加用解毒化瘀汤,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21 d,治疗结束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0.83%(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3、CD~+_4以及CD~+_4/CD~+_8细胞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CD~+_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A125、SCCA和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3.33%(P0.05)。结论:解毒化瘀汤联合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早中期宫颈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方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58例HBV患者分别在应用化湿解毒法治疗前后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慢性HBV患者血清中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较高,治疗后则下降明显(P〈0.05),而IL-4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化湿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FN-γ表达有抑制作用,从而使Th1/Th2比例趋于平衡,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颗粒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Ⅰ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辅助化疗及扶正解毒颗粒安慰剂治疗,治疗组予辅助化疗及扶正解毒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化疗周期,评价免疫指标,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LQ-C30、QLQ-LC13)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剔除4例,对照组脱落、剔除3例,最终完成试验者73例,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7例。(2)治疗组、对照组CD4~+提高率分别为50.0%、24.3%,治疗组CD4~+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CD4~+/CD8~+提高稳定率分别为80.6%、54.1%,治疗组CD4~+/CD8~+提高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CD3~+、CD4~+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CD3~+、CD8~+水平升高(P0.05),NK水平及CD4~+/CD8~+值下降(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QLQ-C30中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升高(P0.05),认知功能、疲倦、失眠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仅躯体功能评分升高(P0.05),认知功能评分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总健康状况、疲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QLQ-LC13中的咳嗽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QLQ-LC13量表各分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在"扶正治癌"理论的基础上辨证加用扶正解毒颗粒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及总健康状况,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花边莲提取液对人肺癌SPC-A-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肺癌SPC-A-1细胞,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花边莲处理组(浓度分别为12.5,25和50 m l/L)和顺铂(DDp25mg/L)组,半定量RT-PCR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花边莲各浓度组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花边莲提取液诱导SPC-A-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可能与上调caspase-3基因表达和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