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发伤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于同济医院创伤外科的1 083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年龄<18岁,住院时间<15 d,以及既往有恶性肿瘤,免疫性、消耗性、代谢性疾病史的患者。依PIC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ICS组与N-PICS组(不伴PICS)。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及ISS评分、GCS评分及SOFA评分等资料,通过 t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多发伤患者的PICS发生率为11.7%(127/1 083)。PICS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68.5%伴颅脑损伤,59%伴胸部损伤,其GCS评分更低,而ISS、APACHEⅡ及SOFA评分更高,与不伴PICS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或 P<0.05)。PICS患者79.5%使用机械通气,76.3%伴肺部感染,其28 d病死率为5.5%,180 d病死率为16.5%,与不伴PICS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多发伤后PICS发生率较高,常见于伴发颅脑和(或)胸部创伤的中老年男性严重多发伤患者。伴发PICS的多发伤患者中长期预后不良,临床上应加强早期识别与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康复机构神经外科康复单元中脑外伤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外伤康复患者176例,根据入院诊断分为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相关因素。 结果 脑积水发生率为46%。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OR = 4.127, 95%CI 1.742~9.776)、病程(OR = 3.377, 95%CI 2.281~5.000)和受伤后手术时间(OR = 2.265, 95%CI 1.076~4.770)是发生创伤后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创伤后脑积水常发生于脑外伤康复阶段,特别是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24 h内手术治疗、病程2个月以上的患者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伤后早期应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EIEN)对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生态免疫营养组(EIEN组,20例)、免疫肠内营养组(IEN组,20例)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营养支持治疗8 d,于伤后1、3、5、8 d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率变化及ELASA法检测血清中IL-10、IFN-γ水平.结果 EIEN、IEN及EN支持8 d后各组患者Treg细胞比率与伤后1 d比较显著增高,且EIEN组Treg细胞比率显著低于IEN组和EN组(P<0.05,P<0.01).伤后8 d各组血清IFN-γ水平与伤后1 d比较显著降低,且EIEN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IEN组和EN组(P<0.05,P<0.01).伤后8 d各组血清IL-10水平与伤后1 d比较显著增高,且EIEN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IEN组和EN组(P<0.05).结论 EIEN虽无法逆转伤后Treg细胞比率的升高,但可减缓其增高的趋势,且在改善严重多发伤患者免疫抑制的作用方面要优于IEN和E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创伤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trauma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TRISS)、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改良休克指数(modified shock index,MSI)、修正的创伤分数(revised trauma score,RT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价值。方法创伤性脑损伤患者79例,依据伤后24h预后分为死亡组52例和生存组27例,比较2组就诊时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瞳孔状态及GCS评分、TRISS、SI、MSI、RTS、MEW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不同院前创伤评分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效能。结果死亡组呼吸频率[(13.26±3.42)次/min]、心率[(58.94±12.69)次/min]较生存组[(16.53±3.36)、(78.50±18.56)次/min]慢(P0.05),收缩压[(92.55±25.28)mm Hg]、平均动脉压[(71.83±17.52)mm Hg]较生存组[(113.64±28.43)、(84.70±15.22)mm Hg]低(P0.05),左、右瞳孔大小正常比率(59.3%、63.0%)及瞳孔反射正常比率(70.4%、74.1%)低于生存组(87.7%、86.5%;90.4%、94.2%)(P0.05),SpO2[(88.70±12.50)%]与生存组[(94.50±15.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GCS评分[(9.18±2.11)分]、SI(0.52±0.32)、MSI(0.72±0.21)、RTS[(6.59±1.47)分]、TRISS[(59.48±17.53)分]均低于生存组[(11.52±1.67)分、0.63±0.12、0.94±0.36、(8.13±0.97)分、(85.55±28.10)分](P0.05),MEWS[(7.85±0.29)分]高于生存组[(5.62±1.76)分](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10分(OR=3.37,95%CI:1.54~8.98,P=0.032)、RTS6分(OR=3.21,95%CI:1.79~7.98,P=0.007)、MEWS≥5分(OR=3.53,95%CI:1.27~8.04,P0.001)是院前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以10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AUC为0.790(95%CI:0.680~0.901,P0.001),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75%;RTS以7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AUC为0.800(95%CI:0.682~0.898,P0.001),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70%;MEWS以7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AUC为0.825(95%CI:0.734~0.916,P0.001),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82%。结论RTS、MEWS、GCS评分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及损伤严重程度评估,以提高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01-2016-06伤后24h内收入我院急诊、ICU及骨科的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11个潜在危险因素,以P0.01的因素变量为自变量,是否存活为因变量,作前进法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此类创伤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89例患者,死亡11例。Tile骨盆骨折分型,A、B、C型组间I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心率、就诊时间、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等11项指标,结果显示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Hb及收缩压4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该方程预测是否发生死亡。分析结果提示ISS评分(P0.05,95.0%CI:0.833~0.999)和APACHEⅡ评分(P0.05,95.0%CI:0.816~0.995)2个变量决定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预后。结论: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对严重创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是临床筛选高危创伤患者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进展为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PIC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果。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TICU 2017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169例严重创伤患者资料。根据ICU住院第14天的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PICS组(78例)和非PICS组(91例)。收集了患者的入院初次诊断指标、血栓弹力图、血小板指标及生化指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严重创伤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和拟合度检验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在169例严重创伤患者中,78例发展为PICS,91例未发展为PICS。两组在年龄、年龄评分、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小板体积相关指数(platelet volume indices, PVI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以及这些参数的组合与接受静脉溶栓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符合AIS诊断标准的147例静脉溶栓患者。根据3个月后随访结果,将研究人群依据MRS评分(modified rank in scale,MRS),分为MRS≤2和MRS≥3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NLR(OR=1.045, 95%CI:1.032~2.350, P=0.032),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OR=4.212, 95%CI:1.074~16.513, P=0.039),MPV×NLR/血小板计数(PLT)(OR=5.711,95%CI:1.342~24.298, P=0.018),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OR=1.015, 95%CI:1.001~2.372, P=0.03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评分(OR=1.266, 95%CI:1.111~1.443, P<0.01)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NLR、MPV、MPV×NLR/PLT、PDW、NIHSS评分是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MPV×NLR/PLT可以较好地预测3个月后AIS神经功能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无复流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共计纳入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于PCI术前采集血样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可溶性IL-33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肌无复流(MNR)定义为TIMI血流分级≤2或TIMI(TIMI)3且心肌呈色分级(MBG)≤2。结果共计21例(35.6%)STEMI患者发生MNR,与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IL-33水平显著降低(P=0.019),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OR=0.123,95%CI:0.018~0.811,P=0.026)、发病至再灌注时间(OR=0.392,95%CI:0.314~1.106,P=0.025)、血栓负荷评分(OR=0.078,95%CI:0.007~0.913,P=0.040)、hs-CRP(OR=1.441,95%CI:1.162~1.793,P<0.001)、IL-33水平(OR=0.624,95%CI:0.436~0.877,P=0.014)是MN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IL-33在MNR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降低可能是MNR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05~2010-11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6例,所有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分,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试验组(ω-3PUFA组,n=18),分别于营养支持1、3、5、7 d后,采用ELISA法量子点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TNF-α、IL-2、IL-6、COX-2和单核细胞NF-кB的表达水平.记录SIRS发生率、MOF发生率、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死亡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在营养支持第5、7天后,两组患者之间的炎症反应水平和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明显降低、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试验组患者的预后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能够有效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从而抑制创伤患者过度的炎症反应,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状况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各31例,收集统计两组性别、年龄、创伤部位、体质量指数(BMI)、创伤数量、手术季节、创伤分数(TS)、手术时间,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BMI、年龄、创伤部位、创伤数量、TS评分是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年龄≥60岁(OR=2. 46、95%CI:1. 346~3. 542)、BMI 24 kg/m2(OR=3. 01、95%CI:1. 626~5. 766)、TS评分≤4分(OR=2. 91、95%CI:1. 589~4. 732)是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年龄≥60岁、BMI 24kg/m2、TS评分≤4分是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提高对该类患者的重视,积极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发伤患者发生急诊术后谵妄(POD)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收集2015-01-2016-01我科收治的105例多发伤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POD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谵妄组(POD组)21例,非谵妄组(非POD组)84例。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55岁、ISS评分≥20分、严重体液丢失、机械通气时间≥36h、疼痛VAS评分≥7、睡眠障碍与发生POD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OR=9.628,95%CI=2.099~43.740)、ISS评分≥20分(OR=18.309,95%CI=2.939~65.645)、VAS疼痛评分≥7(OR=8.316,95%CI=1.400~35.119)是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ISS评分、疼痛是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发现并相应处理危险因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发生脓毒症的高危预警因素,以期建立创伤后脓毒症发生的预测体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联合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ROC分析及列线图预警模型,探讨影响其发生创伤后脓毒症的相关因素,并研究其预测效能。结果:(1)纳入234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合并脓毒症117例(病例组),未合并脓毒症117例(对照组)。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03,P=0.004,95%CI:1.48~6.87)、伤后入院时间(OR=1.11,P=0.021,95%CI:1.02~1.21)、ISS评分(OR=3.35,P=0.001,95%CI:1.59~7.97)、平均体温(OR=1.35,P=0.001,95%CI:5.38~44.3)、中性粒细胞计数(OR=6.10,P=0.007,95%CI:1.76~25.3)、PCT(OR=4.16,P<0.001,95%CI:2.12~9.23)和是否24 h内手术(OR=7.93,P=0.001,9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iTBI)是否是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traumatic coagulation,ATC)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评估与该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3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创伤患者345例.根据简明损伤评分量表(AIS评分)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三组: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组(iTBI组)、含TBI的多发伤组及非TBI的多发伤组.以ATC及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作为因变量,分别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TC、PHI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了345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TBI组78例;含TBI的多发伤组(TBI+组)120例;非TBI的多发伤组(NTBI组)147例.TBI+组患者ATC的发生率最高(36.7%),与类似损伤程度的NTBI患者比较,iTBI相关ATC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升高.ATC患者的总体院内病死率为39.3%,而非ATC患者的总病死率为17.6%(P<0.01).iTBI不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25,95%CI0.34~4.67,P=0.73).多变量分析确定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休克指数>1及年龄>75岁是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确定了ISS评分、INR>1.5及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均与PHI独立相关.结论①iTBI不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当其合并多发伤时则明显增加ATC的发生率.②ISS评分、GCS评分≤8分、休克指数>1及年龄>75岁是创伤后发生ATC的独立危险因素.③ISS评分INR>1.5及PLT<100×109/L均是PH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早期诊断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SIRS病情变化,检测伤后(d0)及伤后第1天早晨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6例患者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而无全身感染(SIRS组),14例患者在并发脓毒血症(Sepsis组);血清PCT及IL-6在Sepsis组伤后第1天就有明显升高(P<0.05),但是CRP相近;血清PCT及IL-6水平结合SIRS表现诊断多发伤后脓毒血症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结论:严重多发伤后第1天血清PCT和IL-6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脓毒血症的早期指标,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行手术治疗中老年喉癌及下咽癌患者156例,术后发生肺炎者123例为观察组,未发生肺炎33例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60岁比例,吸烟比例,肿瘤分期,术前CD3+T淋巴细胞770μL、CD4+T淋巴细胞414μL、CD8~+ T淋巴细胞238μL、白细胞计数8×10~9/L、C-反应蛋白55mg/L比率,术前2周应用抗生素比率,术后下床时间3d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12d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286,95%CI:0.508~2.042,P=0.033)、CD3~+ T淋巴细胞770μL(OR=1.364,95%CI:0.566~2.280,P=0.029),CD4~+ T淋巴细胞414μL(OR=1.400,95%CI:0.617~2.392,P=0.037),CD8~+ T淋巴细胞238μL(OR=1.426,95%CI:0.688~2.513,P=0.041),C-反应蛋白55mg/L(OR=1.847,95%CI:0.841~3.167,P=0.030)、白细胞计数8×10~9/L(OR=1.593,95%CI:0.783~2.906,P=0.028)、术前2周应用抗生素(OR=2.096,95%CI:0.982~3.786,P=0.039)、术后下床时间3d(OR=1.865,95%CI:0.853~3.296,P=0.036)、气管导管拔除时间12d(OR=1.621,95%CI:0.790~2.973,P=0.019)是中老年喉癌及小咽癌患者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后易并发肺炎,高龄、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增高、术前2周应用抗生素、术后下床时间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晚是中老年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指征及预后因素研究。方法:收集2013-12-2015-1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疝的患者65例,分析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手术指征,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65例患者中47例(72.31%)行去瓣膜减压术,18例(27.69%)患者保留骨瓣;其中双侧瞳孔散大的患者19例(29.23%)、GCS评分≤6分的患者40例(61.54%)、硬膜下血肿的患者36例(55.38%)行去瓣膜减压术的比例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GOS分级,患者术后预后不良(GOSⅠ~Ⅱ级)者29例(44.62%),预后良好(GOSⅢ~Ⅵ级)者36例(55.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伤(OR=4.768,95%CI=2.769~8.127)、双侧瞳孔散大(OR=2.632,95%CI=1.625~6.545)、GCS评分≤6分(OR=3.545,95%CI=2.230~10.714)、术前CT基底池形态异常(OR=2.771,95%CI=1.698~12.532)是影响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瞳孔散大的脑疝患者,CT显示脑挫裂伤、出血、脑水肿等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ICP进行性升高、30mmHg持续30min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及进行性意识障碍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CT显示脑挫裂伤、出血、脑水肿等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经渗透脱水利尿药物等一线治疗方案颅高压无法控制的患者是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指征。其中双侧瞳孔散大、GCS评分≤6分、硬膜下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行去瓣膜减压术的比例较高,合并伤、双侧瞳孔散大、GCS评分≤6分、术前CT基底池形态异常是影响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连续监测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水平,并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估血清炎性标志物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43例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血液检测结果。根据入院28 d的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109)和死亡组(n=34)。连续性收集入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绝对值、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及细胞因子浓度,并计算入组患者的SOFA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入院时SOFA评分(P=0.003)、APACHEⅡ评分(P0.001)明显高于生存组,辅助通气(P0.001)和血管活性药物(P0.001)使用率高于生存组,入院后死亡组不同时间点血清白介素2受体(IL-2R)、IL-8、IL-10水平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第1天的IL-2R浓度(OR=1.001,95%CI 1.000~1.001)、入院第3天的WBC (OR=1.246,95%CI 1.062~1.462)和IL-10 (OR=1.188,95%CI 1.011~1.396)、入院3 d内的IL-6变化率(OR=2.488,95%CI 1.065~5.809)对患者临床预后有判断价值(P0.05)。SOFA联合IL-2R(第1天)、SOFA联合WBC和IL-10(第3天)、SOFA联合IL-6(3 d变化率)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8 (95%CI 0.601~0.795,P=0.001)、0.854 (95%CI 0.789~0.919,P0.001)、0.795(95%CI 0.708~0.882,P0.001)。结论:对于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动态监测IL-2R、WBC、IL-6、IL-10有助于其入院28 d临床结局的判断;SOFA评分联合IL-2R(入院第1天)、WBC+IL-10(入院第3天)或IL-6(3 d变化率)可一定程度提高IL-2R、WBC、IL-6、IL-10对该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195例动脉瘤性SAH并急诊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2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结果,分为认知功能减退组(n=40)与认知功能正常组(n=155),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尿酸、肌酐、抽搐表现、心肌损伤、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Hunt-Hess分级、术前出血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水肿评分(Subarachnoid hemorrhage early brain edema scale,SEBES)、术前脑积水、术前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介入栓塞手术方式、是否脑脊液引流、合并甲状腺机能低下、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梗死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性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认知功能减退组患者年龄、尿酸、肌酐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减退组在合并hs-CRP升高、抽搐、肌钙蛋白升高等临床表现、脑功能损伤评分高(Hunt-Hess分级≥3级、GCS评分≥8分、术前出血BNI评分≥3分、早期脑水肿SEBES评分≥3分)、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脑积水、术前mRS评分>3分、脑血管痉挛、合并迟发性脑梗死)方面可能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高龄(OR=7.990,95%CI:1.021~1.121,P=0.005)、高尿酸(OR=4.059,95%CI:1.000~1.011,P=0.044)、早期脑水肿SEBES评分高(OR=7.072,95%CI:2.344~277.908,P=0.008)、术后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提示脑血管痉挛(OR=8.064,95%CI:2.100~57.244,P=0.005)、合并迟发性脑梗死(OR=5.118,95%CI:1.173~9.238,P=0.024)是动脉瘤性SAH行介入栓塞术后发生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建议对aSAH合并高龄、高尿酸、脑水肿严重、继发脑血管痉挛及迟发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动态的神经心理学评估,早期识别认知功能减退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动态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与多发伤患者继发脓毒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符合诊断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第5天有无继发感染将其分为脓毒症组(14例)及非脓毒症组(26例).创伤后的第1、3、5天无菌抗凝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Th17比率(Th17/CD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浆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表达水平.第5天采用双抗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40例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原(PCT)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D4/CD8,同时监测血白细胞(WBC)水平.选取同期我院查体中心的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5天均有Th17比率及IL-17、IL-6水平的显著升高(均P<0.01),且最高峰均为第3天.第1天的Th17表达水平和IS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第3天Th17比率、IL-17及IL-6水平两两呈正相关(均P<0.01).第1天,脓毒症组的Th17表达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5天,脓毒症组的Th17比率、PCT和WBC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CD4/CD8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相比,Th17%、CD4/CD8和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炎性介质途径,参与多发伤后的炎症反应,并且可以反映炎症反应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高水平的Th17表达可能参与免疫紊乱的发生,使多发伤患者感染风险增加,和PCT相似,可有助于判断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G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致病风险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694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527)和non-冠心病组(n=167),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生化检测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等血液学指标,计算患者的GHR、NLR及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GHR、NLR等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GHR、NLR对T2DM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临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GHR、NLR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GHR、NLR分别为32.59(21.05,48.24)、3.53(2.18,8.46)均明显高于non-冠心病组16.56(10.07,25.21)、2.20(1.45,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1.094、9.05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HR、NLR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5和0.732(P<0.05),当GHR、NLR分别取临界值19.805、2.678时,诊断冠心病效能最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30%、62.90%和63.80%、68.30%,GGT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628,临界值为19.500时,敏感度为80.50%,特异度为39.50%;GHR的AUC>GGT的AUC(Z=12.9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887,95%CI:1.850~4.505,P<0.05)、高血压(OR=2.009,95%CI:1.311~3.080,P<0.05)、空腹血糖(OR=1.109,95%CI:1.034~1.189,P<0.05)、年龄≥60岁(OR=1.567,95%CI:1.179~2.415,P<0.05)、NLR≥2.687(OR=3.152,95%CI:2.066~4.808,P<0.05)、GHR≥19.805(OR=4.768,95%CI:3.131~7.262,P<0.05)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逐步校正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空腹血糖、年龄≥60岁和NLR≥2.687后,GHR≥19.805仍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4.620(3.049~7.000)、4.768(3.131~7.262)、6.567(4.408~9.810)、4.768(3.131~7.262)、4.768(3.131~7.262),P均<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GHR、N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12、0.394,P均<0.05)。结论 GHR、N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诊断冠心病具有提示意义,NLR≥2.687、GHR≥19.805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GHR对冠心病诊断价值优于单一的GGT和HDL-C,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