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藿香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莫小路  严振  王玉生  汪小根 《中药材》2004,27(11):805-807
以1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株,采用含毒介质法对广藿香精油和广藿香酮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广藿香精油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03%~0.27%时,对受试的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檀香多毛孢、番茄早疫病菌、核盘菌的抑制在作用浓度为0.1%时,即可达到完全抑制.广藿香酮的抑菌试验结果提示了其可能是广藿香精油中的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从天然物中提取的精油可直接或间接地有益于身心健康。此次筛选对排便有影响的精油,并探讨了含精油的芳香物质对人体的影响。方法:①精油的筛选:在自由摄取的条件下,对在精油暴露时与未暴露时大鼠每天的粪便量进行比较,筛选出使排便量增加的精油。再以小鼠经口给予的色素向消化道移动率评价增加粪便量的精油对消化道运动的影响。②短时吸入型芳香物质的评价试验:对22名受试者给予含浸入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精油的滤纸,让他们吸入香气,对吸入时间、次数均无特殊规定。记录吸入后30min内有无便意、排便等并对其进行评价。③连…  相似文献   

3.
两种广藿香精油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广藿香的质量评价提供药理学实验基础。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和产黄青霉等3种真菌为供试微生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石牌广藿香和海南广藿香精油的抑菌圈大小,用固体二倍稀释法测定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牌广藿香精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效果与海南广藿香相近,而对3种供试真菌的抑菌作用显著高于海南广藿香精油。结论:石牌广藿香是栽培广藿香中的优质品种,其抗真菌作用显著强于海南广藿香。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广藿香的质量评价提供药理学实验基础。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和产黄青霉等3种真菌为供试微生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石牌广藿香和海南广藿香精油的抑菌圈大小,用固体二倍稀释法测定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牌广藿香精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效果与海南广藿香相近,而对3种供试真菌的抑菌作用显著高于海南广藿香精油。结论:石牌广藿香是栽培广藿香中的优质品种,其抗真菌作用显著强于海南广藿香。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4,(7)
目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探讨广藿香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广藿香精油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抑菌曲线、超微结构、细胞壁透性和肽聚糖的量、膜蛋白构象和离子渗漏的影响,来阐述广藿香精油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广藿香精油对受试菌的MICs为0.51 mg/mL;能明显延长受试菌生长的延迟期,抑制细菌的生长;破坏细胞的结构完整性,损伤胞膜;影响受试菌细胞壁透性,膜蛋白的构象;导致胞体K+、Mg2+的渗出;但在检测时间内对受试菌细胞壁肽聚糖的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广藿香精油对MSSA和MRSA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菌机制与破坏细胞的结构完整性和损伤胞膜,影响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膜蛋白构象有关。  相似文献   

6.
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及主要成分含量影响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考察影响广藿香挥发油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因素 ,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挥发油含量测定法及GC MS法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法 ,以及不同水平施肥和施用农药等因素对广藿香挥发油和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和比较。结果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均对广藿香挥发油含量有影响 ,不同水平施肥和施用农药则对其无显著影响。结论 :在制订广藿香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标准时必须考虑原药材的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广藿香中雷杜辛黄酮醇和广藿香酮的方法,对11批市售的广藿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溶液(65∶35),等度洗脱;检测波长310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0℃.结果:雷杜辛黄酮醇在0.020 ~0.36μg,广藿香酮在0.025 ~0.40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 0,平均回收率雷杜辛黄酮醇为98.57%(RSD 2.06%),广藿香酮为100.04%(RSD 2.66%);11批样品中雷杜辛黄酮醇含量在1.13~8.72 mg·g-1,广藿香酮含量在1.19~4.38 mg·g-1.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中雷杜辛黄酮醇及广藿香酮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Pack C18色谱柱(250×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60:40,V/V);检测波长:310 nm;流速:1 mL·min-1;柱温:35℃.结果广藿香酮在0.25~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1.16%,RSD=1.49%(n=6);10批样品中广藿香酮含量在3.54~40.19 mg·g-1范围内.结论此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广藿香油含量的测定和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9.
广藿香种植土壤和药材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对海南3个种植广藿香基地土壤及其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广藿香安全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C法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用ICP法测定铅、镉、铜、铬、汞、砷含量。结果:海南广藿香种植土壤和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因栽培类型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但所有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二级标准最高限量;药材中的残留量亦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结论:海南广藿香种植基地土壤和药材符合中药材GAP标准。  相似文献   

10.
GC法测定广藿香提取物中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广藿香药材提取物进行分析,以内标法同时测定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结果:百秋李醇在1.02~6.35 mg/ml范围内,广藿香酮在0.55~4.36 m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扦插繁殖与组织培养繁殖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差异。方法挥发油测定法和GC—MS法。结果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的广藿香药材样品中挥发油平均含量分别为14.2mL/kg、12.2mL/kg,两者10个指标性成分合计百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81.31%、82.98%。结论组织培养繁殖与扦插繁殖的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含量及其10个指标性成分的百分含量相当。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快速测定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方法 用冷浸法测定139批广藿香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集并用多元散射校正法、一阶导数法、Savitzky-Golay平滑法预处理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定量模型。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校正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达到0.989 58,校正均方差为0.590,预测均方差为0.623,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975 18。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稳定,准确可靠,可快速对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3.
明党参鲜根与药材饮片中精油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明党参鲜根和饮片中的精油及氨基酸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鉴定出27种精油成分,并发现炮制前后氨基酸成分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广藿香中的广藿香油在沸水后下煎药法中煎出的量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GC),色谱柱为DB一225(0.25mm×30m,0.25μm),程序升温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氮气气压为5kPa,氢气压力为6.5kPa,空气压力5kPa;进样口温度为280℃。检测器温度为280℃。结果:广藿香油的回归方程为:y=8050.30x-251.09,r=0.9994;线性范围为0.50~2.50μL。结论:广藿香在沸水后下煎药法中,其广藿香油在汤药中的含量在0rain达高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广藿香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对传统干燥法、阴干法、烘干法处理的样品中的百秋李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阴干法药材中百秋李醇含量最高,传统干燥法药材中百秋李醇含量最低。结论:为保证药材的质量,在对广藿香进行产地加工时应采用阴干法或烘干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采收期对广藿香产量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中药材》2001,24(5):316-317
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采收期对高要产广藿香的产量(平均单株干重)、含油率以及茎和叶中14个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份采收的全株含油率较高,与传统采收期相符。叶油中广藿香酮以7月和9月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广藿香醇含量则以9~11月较高,其它月份相对较低;茎油中,广藿香酮含量以7月、10月和1月为高峰期,11月最低,而广藿香醇含量全年变化不显著,11月份之后含量较高。其它成分未显示其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广藿香油对实验性小鼠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以广藿香油防治后,观察小鼠鼻黏膜、气管和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以及小鼠鼻咽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的变化。结果:广藿香油可减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模型小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减少红细胞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滴鼻感染后小鼠鼻咽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落数量明显升高,而广藿香油各剂量组(12.65,6.325,3.1625×10-3g/kg)对其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广藿香油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模型小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施肥水平对广藿香生长及挥发油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潘超美  李薇  徐鸿华  刘乡乡  黄胜 《中药材》2003,26(8):542-544
一年生广藿香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的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对广藿香生长、挥发油含量、鲜重以及干物质积累有很大的影响。与对照相比较,高施肥量的单株鲜重平均增加72.2%,中施肥区增加了50.7%,低施肥区增加19.4%,从而提高挥发油的总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比较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方法:分别将发育10h的胚胎置于梯度浓度的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中培养,于24h、48h、72h、96h观察和统计各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胚胎形态、摆尾次数和心率。结果:随作用时间延长,三种药物毒性表现越明显;24h时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斑马鱼的LD50分别为50.3、12.9mg/L,广藿香油组无明显致死现象;96h时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斑马鱼胚胎的LC50分别为21.22、12.863、11.76mg/L。对比12mg/L浓度下三种药物的毒性,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在24h时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止于体节期,96h时表现为导致幼鱼脊柱侧弯,心脏肿大,卵黄囊肿大、摆尾次数和心率明显下降等现象;广藿香油在各时间点主要表现为延缓黑色素的生成和轻微的心脏毒性;对比结果表明,广藿香酮毒性最明显。结论: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斑马鱼均有胚胎发育毒性,毒性大小:广藿香酮>广藿香醇>广藿香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