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新生儿抚触+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6-2022.06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抚触护理),观察组(35例)(抚触护理+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相较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更低,舒适度评分更高,夜间觉醒次数更少,日均睡眠时间更短(P <0.05)。与对照组患儿黄疸持续、胎便转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用时更短(P <0.05)。两组患儿干预依从性(观察组/对照组:97.14%/80.00%)对比,观察组更高(P <0.05)。两组患儿家属干预满意度(观察组/对照组:94.29%/74.29%)相比,观察组更高(P <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新生儿抚触+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干预效果理想,可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升患儿舒适度及依从性,促进患儿症状康复,提高患儿家属干预满意度,推广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林海芳  叶淑芳  胡丽娅  何春风 《新中医》2020,52(12):196-198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采用光照疗法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61例采用光照疗法配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2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 d、5 d、7 d,2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92%,对照组为2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加速患儿康复,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喂养、游泳和抚触;对照组常规护理。记录胎便初排及转黄时间、新生儿体重、经皮测胆红素值。结果:干预组经皮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增加新生儿体重、降低胆红素值,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徐丹军  王爱兰  蒋苏月 《新中医》2020,52(15):148-150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联合抚触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足月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与联合组各150例。从新生儿出生沐浴后抚触组给予常规抚触干预,联合组给予抚触联合穴位推拿。比较2组新生儿胎便首次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睡眠时间;并检测新生儿护理前后经皮测黄疸指数与血清胆红素;比较2组新生儿因黄疸转儿科治疗住院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新生儿胎便首次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抚触组,睡眠时间长于抚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抚触组(P0.05)。因黄疸转儿科住院率联合组为3.33%,抚触组为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抚触干预比较,联合穴位推拿更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恢复,其可明显降低黄疸指数、胆红素含量,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5.
张红丽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5):176-178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联合抚触与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纳入200例足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新生儿常规退黄治疗和护理,联合治疗组加予标准抚触手法联合穴位按摩干预7 d。记录2组患儿的排便情况、胎便转黄时间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检测黄疸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开始,联合治疗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1.0%,联合治疗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应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并可有效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浓度,加速黄疸消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退黄熏洗方药浴联合早期游泳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8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儿应用退黄熏洗方药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游泳干预。比较2组体质量、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及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黄熏洗方药浴联合早期游泳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时间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抚触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新生儿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观察组新生儿出生24h后开始游泳抚触,每日1次,游泳20min,抚触10min.对照组单纯沐浴,观察记录皮测黄疸指数.结果:第二日至第六日观察组新生儿皮测黄疸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和抚触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魏芳  纪建英  郑聪霞 《新中医》2020,52(21):133-135
目的:观察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黄疸新生儿126 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的干预方法,对比干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2 组血清总胆红素均降低(P<0.05)。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101,P<0.05)。2 组低热、腹泻、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良好的控制体内胆红素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抚触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黄疸患儿,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随机分组A组(应用中医抚触护理干预方法,43例)、B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43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的家属总满意率、干预前后胆红素指数、平均退黄时间。结果:(1)A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显著高于B组(P0.05);(2)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患儿胆红素指数显著低于B组(P0.05);(3)A组平均退黄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结论:中医抚触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分娩的25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开塞露液灌肠、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抚触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大便变黄时间、经皮胆红素值和黄疸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经皮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加快胎便排出,减轻黄疸程度,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为研究开展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出生确诊黄疸的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4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抚触护理,余40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前后经皮胆红素值(TCB)、血清胆红素水平(TB)、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DB)值、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时间、日睡眠时间、日排便次数、体质量增长。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观察组TCB下降快于对照组(P<0.05);TB、DB均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日睡眠时间、日排便次数、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黄疸症状,加快黄疸消退,保障了新生儿睡眠时间,利于新生儿排便和正常哺育,体质量向正向情况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黄疸实施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 2018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0 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黄疸新生儿,以确诊时间先后予以分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实施蓝光照射治疗,观 察组基于蓝光照射治疗辅助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 间为(3.52 ± 0.44)d,短于对照组的(5.37 ± 0.60)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 经皮黄疸指数、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S100–β 蛋白水平、神经行为能力检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S100–β 蛋白值低于对照组,神经行为能力检测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而言,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可促进黄疸消退,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神经损伤, 促进患儿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4.
钟俊丽 《新中医》2014,46(5):222-223
目的:观察中医特殊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及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1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抚触和光照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观察记录患儿的黄疸指数、胆红素降低幅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从第3天开始至第6天,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胆红素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可以有助于新生儿黄疸消退,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72-173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黄疸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一共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干预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高胆红素血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新生儿黄疸程度明显下降,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几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和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46例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变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下降,且观察组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较好,明显降低胆红素的水平和黄疸指数,促进排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抚触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穴位按摩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2组患儿的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光疗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效果理想,能降低患儿黄疸持续时间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不良作用小,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人工促排便法对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出生的新生儿1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按需母乳喂养。观察组行早期排便干预,即出生3 h后给予腹部按摩,采用温水加开塞露灌肠通便;对照组不予排便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及胎便早排、迟排和胎便早变黄、迟变黄等例数,并测定出生后1~5 d经皮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5 d经皮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人工促排便可促进新生儿肠蠕动,加快肠道内胆红素的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道重吸收,从而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避免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抚触是否可以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选择108例足月顺产出生的满24小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抚触组,连续7天进行新生儿抚触,10分钟/次,2次/日,分别测量、记录两组经皮测黄疸指数,并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抚触组新生儿经皮测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抚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抚触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效果。方法:所选的本院新生儿黄疸病例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早接触、早吮吸、及早实施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根据新生儿需要进行哺乳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记录两组患儿胎便开始转黄时间;测量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d5体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胎便开始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时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5d体重高于对照组出生后5d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新生儿黄疸早期消退,改善患儿黄疸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