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加减正气散乃藿香正气散之变法,叶天士“随证变法”,对该方的加减,避免了《局方》方剂多辛香燥烈之弊。该方主药有四,即藿香、厚朴、茯苓、陈皮,在此基础上的药物加减,改变了方剂的性能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散联合西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6例和对照组154例,两组均给予新博林颗粒抗病毒,金双歧改善微生态,思密达保护肠粘膜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藿香正气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206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藿香正气散联合西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明显有效地缩短病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痹证虽因风寒湿三气而致,亦因元气之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本虚为主。“脾为之卫”理论是指脾具有防病祛邪、保卫机体的作用,是脾功能的综合体现。古有正虚本在脾之言,痹证的主要病机乃“脾失之卫”,故在治疗上可运用补脾培元、益气养血,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健脾利湿、化痰祛瘀等治法以“健脾复卫”,为痹证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阴道炎的发生、发展与阴道免疫密切相关,本文以“脾为之卫”为理论基础,结合西医学研究,阐明“脾为之卫”功能对阴道免疫的调控作用,并通过论述两种常见阴道炎发生时的阴道免疫反应,论证其发生、发展与“脾为之卫”功能减弱所致的阴道免疫功能失调的相关性,探索出从健脾角度预防阴道炎发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为阴道炎的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学卫气抵御外邪与人体免疫功能相关,以及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不断充养卫气、为机体免疫功能提供物质基础为切入点。探讨中医学“脾为之卫”的科学内涵,认为卫气的免疫防御机能主要由脾来行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温病理论应用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理论依据。方法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特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发病过程中两者的相关性出发,通过分析五加减正气散组方及药理研究,阐述温病理论指导下,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依据。结果与结论①轮状病毒属"温邪"范畴;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属"温病"范畴辨治。②五加减正气散为治疗小儿寒湿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剂。③基于温病理论辨治轮状病毒性肠炎,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常见癌症之一,西医对大肠癌防治的手段有限。通过探讨“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以此为切入点讨论大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病机。大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痰湿、瘀血、气滞、癌毒为标。充分认识大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病机,可为防治结直肠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失眠症是临床诊疗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机复杂多样,主要以三大主症为主:入睡困难、睡眠时间过短、易醒,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患者的情感及日常的工作学习状态,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幸福感。着眼于《黄帝内经》"卫气不能由阳入阴"的理论,指出不寐与脾胃、卫气的相关性,阐述"脾为之卫"的主张,并基于此主张来探讨失眠的病机,指出"脾为之卫"理论可用于临床指导失眠的治疗,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胃黏膜呈免疫失衡状态。“脾为之卫”指脾通过卫气及自身运化作用发挥护卫机体、防御病邪的功能,“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病的根本病因。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卫气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与免疫细胞密切相关,脾功能异常多有免疫失衡的表现,免疫失衡与“脾为之卫”功能失常相契合。本文基于“脾为之卫”理论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病机,为中医药干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研究及临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建生  陈士伟 《新中医》2011,(3):150-151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症,临床上部分医生不加深究,动辄予番泻叶、生大黄或上清丸、麻仁丸、承气汤等药苦寒通下,部分患者能缓一时之急,但对于湿郁引起的便秘,如此强为通利,往往反使病情日渐加重。笔者临床发现湿郁便秘并不鲜见,体会到运用一加减正气散加味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故作  相似文献   

11.
马淑平  王晓燕 《陕西中医》2012,33(11):1463-1463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散联合西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80例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藿香正气散(藿香、厚朴、木香、茯苓、车前子、陈皮、竹茹、紫苏、白术等)治疗。两组治疗后评价止泻时间,总病程。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止泻时间,总病程时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散配合西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吴茱萸散联合甘草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脉滴注,1次/d,3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甘草锌颗粒,6个月龄以下10 mg/d,6个月龄以上20 mg/d,同时脐窝外敷吴茱萸散,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12.27,P0.01),且患儿轮状病毒抗原(RV-Ag)转阴时间和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散与甘草锌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体质多偏湿偏热,温病学说用途愈加广泛.中焦最易被湿热波及而产生疾病,其中“痞满”“胃脘痛”等病证尤为常见,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与此类中医疾病有相似之处,故可借鉴温病学说清热化湿之法进行治疗.五加减正气散正是治疗以湿热为主所致脘腹胀满等病证的方药.从五加减正气散的来源及组方依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治和五加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中医脾胃相关理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为之卫"发挥作用的相关环节进行了探讨,就"脾为之卫"理论中病邪的关健感知部位、人体防御外邪作用的主要体现时段、驱邪外出的主要渠道等问题,提出了个人认识并做简要论述,以期充分探讨"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开阔"脾为之卫"临床运用思维,使其作为对疾病预防具体治则和方法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冯珂  纪立金 《山东中医杂志》2012,(9):627-629,695
"脾主为卫"的"卫",是"卫士"、"护卫"之意。"脾主为卫"的内涵应作"脾胃主为卫"。"脾主为卫"的机制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正气充盛,邪不外侵,卫气化源充足,卫外有权。脾胃之气健旺,肌肉丰满,护卫内在脏腑,防止邪气内侵。脾升胃降气机枢纽运转正常,一可调衡五脏之气,防止太过与不及;二可运代五脏之气,适应自然;三可调衡情志,使正常情感活动勿太过与不及。  相似文献   

16.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根据临床所见,尤以湿热型患者为多.我们采用三加减正气散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宇昊  马林 《北京中医》2004,23(2):110-111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 ,根据临床所见 ,尤以湿热型患者为多。我们采用三加减正气散治疗本病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例 2 0例 ,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为 11例 ,女性为 9例 ;年龄最大 6 0岁 ,最小 2 5岁 ,平均年龄为 4 7岁 ;病程最长为 5年 ,最短为 6个月。1.2 诊断标准参照 1995年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治疗方法三加减正气散组成 :藿香 9g ,茯苓皮 9g ,厚朴9g ,杏仁 6g ,陈皮 5g ,滑石 15g。脘腹胀满甚者加枳壳 10g ,…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肿瘤微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脾为之卫”,即脾能通过卫气达到行使防御的功能。“脾为之卫”与免疫系统相关性的建立离不开的最重要物质是卫气,卫气的分布与免疫细胞活动范围、运动轨迹、免疫应答,以及免疫学组成、功能和指标均密切相关。放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损伤。中医药是辅助肿瘤放化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减毒增效作用。因此,基于“脾为之卫”阐释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影响及机制,可为临床恶性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微生态学,聚焦肠道菌群,探讨中医学"脾为之卫"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内涵,分析中医学脾功能的发挥与肠道菌群的调节在人体防病抗邪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并从治未病、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中病即止等方面论述了应用"脾为之卫"理论调节肠道菌群在诊治疾病中的意义,以期为从系统生物学阐释传统中医学理论提供有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是目前研究UC发病机制的热点。脾虚是UC发病的基础,“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UC肠道黏膜免疫稳态失衡的关键原因。本文以“脾为之卫”为切入点,探讨UC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为从脾论治UC夯实理论基础,且为从恢复肠黏膜免疫稳态角度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