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我国迅速发展,卫生部门在尝试实行“双向转诊”中出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转出而很少有转入的现象。要实现“双向转诊”,特别是大医院中进入康复期的病人向社区转诊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迅速而良性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向转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三级医院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无缝链接”双向转诊模式的运行效果.方法:在“三甲”医院和周边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通过成立双向转诊职能部门、双向转诊顾问团、填写双向转诊联系单、定期召开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交流会等方式建立了“无缝连接”双向转诊模式,并对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三方进行双向转诊模式运行效果满意度调查和评估分析.结果:接受该转诊模式的病人共204例,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为78.6%、社区医生满意度为85.4%、医院医生满意度为89.2%.患者满意主要体现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方便、省钱、有专人管理、治疗有连续性;社区医生的主要受益是有了技术后盾,医院医生的受益是可以提高重病收治率和床位周转率.结论:“无缝链接”双向转诊模式可促进双向转诊可持续性实施,可为全国双向转诊制度的推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理顺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降低医疗费用,方便患者就近就诊,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市级医院设立双向转诊科,建立市级医院和社区之间快捷的转诊制度和流程,完善患者资料的收集和转诊管理,落实治疗、保健、康复及健康教育服务,强化双向转诊后的跟踪服务。结果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信任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达到了医院与社区双赢的目的。结论市级医院设立双向转诊科是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病人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率及意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病人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率,分析影响病人双向转诊意愿的因素,为卫生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影响病人双向转诊知晓率的因素有:病人对社区首诊的态度;病人居住地附近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影响病人双向转诊意愿的因素有:病人对双向转诊可行性的态度;若社区与医院合作,病人对康复回社区的态度;若社区给予优惠,病人是否选择社区就医.结论 应加强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尽量给病人提供更多优惠,同时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合作范围.  相似文献   

5.
双向转诊面临的问题及患者合理分流机制的设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我国城市内建立合理的分级医疗体制,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对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关键知情人深入访谈,对社区双向转诊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及患者合理分流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如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双向转诊的目的、意义、方式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障碍,总结出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医院“直管”社区卫生机构转诊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武汉市大医院“直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模式的实施效果。方藩通过对转诊组与非转诊组各200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从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及费用构成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直管”项目有效促进了社区与大医院之间双向转诊的开展,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结论建议明确界定“直管”模式的政策定义、加快建设区域信息网络共享机制和加大政府医疗保险政策的支持力度.从而进一步发挥“直管”项目在促进双向转诊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兰州市社区卫生双向转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双向转诊难的原因中哪些是表面原因、哪些是过度原因和哪些是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双向转诊的建议,以促进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法抽取兰州市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采用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找出造成兰州市双向转诊难的原因.采用冰山角分析法进行分析分类。结果与结论分析得出造成兰州市双向转诊的表面原因有3项。过度原因有4项.根本原因有5项,而我们解决社区卫生双向转诊难的问题必须要从根本原因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今后应大力提升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确立社区首诊制度,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太原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运行的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本市双向转诊的合理运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太原市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现场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集的3年半的门诊和急诊人次变化不大;与医保有关的门诊和急诊人次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转诊比例偏低,2005~2008年转诊人数无明显增加,并以上转为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结构不甚合理,缺乏公共卫生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基本能满足需求,卫生服务站设备短缺;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率不高,居民常见病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为33.1%;调研的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的为55.4%。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运行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引导、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大型医院应对双向转诊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双向转诊是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的了1个具体措施。由于多种原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开展,但要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实施双向转诊是必须的。双向转诊一旦普遍实施,会给医院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有必要提早准备,采取措施应对实施双向转诊给医院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及双向转诊的知晓利用情况;调查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实施的意愿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顺利实施双向转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内6区3家三级医院和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 8周岁及以上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录入问卷并分析.结果 (1)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度低.(2)科室、职称和工作年限3个因素是医务人员参与双向转诊意向的影响因素.(3)医务人员在进行双向转诊遇到的问题:转诊标准不统一、医疗机构缺乏信息交流、经济利益驱使、医疗保险政策影响、病人不接受.结论 天津市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双向转诊知晓情况普遍较低,但是大部分比较赞同开展双向转诊.应加强对双向转诊制度的宣传和医院与社区机构的沟通交流,平衡医疗机构间的经济利益,并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政府在推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建立城市中心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肿瘤的双向转诊模式,以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医疗费用的降低。方法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初步掌握人群、家庭等肿瘤防治的特征,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社区肿瘤防治的双向转诊机制。结果通过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对社区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治疗、转诊和社区康复的处理能力。结论建立地区级医院肿瘤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肿瘤防治双向转诊机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实施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间双向转诊的难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明 《泰山卫生》2009,33(1):13-15
目前实施双向转诊的难点在于:一是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存在趋利观念;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机构之间信息欠畅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能力尚不足;二是患方缺乏对医疗服务客观、正确的信息对服务信任度低;人们的就医观念存在趋高心理等。建议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各项制度,实现规范管理;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双向转诊知晓率和认可度;政策层面上对社区机构的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把社区医疗服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国务院体改办等8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也进一步强调:“要形成规范的社区服务组织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双向转诊制度”,“保障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如何方便和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卫生需求,引导患者在医疗服务中进行有序、合理流动,在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深圳观澜医院和中山东风医院及两地属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人群对现行双向转诊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为选一步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观澜医院与东风医院及两地属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观澜有67.9%的调查对象选择首先在社区就诊: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是医保定点(40.4%);了解双向转诊制度的调查对象比例是6.8%;83.6%和14.0%的调查对象赞成和接受过双向转诊: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人群里分别有66.4%和44.2%的患者满意目前的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东凤有63.7%的调查对象选择首先在社区就诊: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41.1%);了解双向转诊制度的调查对象比例是2.5%:74.7%和2.7%的调查对象赞成和接受过双向转诊;在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人群里分别有36.4%和22.7%的患者对目前的双向转诊制度、流程持满意态度。结论积极建立社区首诊制、拓宽医疗保险范畴、向人群充分宣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简化双向转诊流程将更进一步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可持续性实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变化趋势和双向转诊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双向转诊存在的同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双向转诊"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6年开始,我院建立了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制。通过“双向转诊”实现病人合理分流,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大医院”,减少了患者辗转求医的环节和过多的费用。  相似文献   

18.
“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为病人的合理分流和医疗服务秩序的正常化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情况如何?本刊记者对开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进行了调查,所见所闻只能用“尴尬”一词来表达。  相似文献   

19.
陆燕梅 《卫生软科学》2012,26(8):682-685
[目的]了解苏州市沧浪区医患双方对社区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和患者的转诊意愿。[方法]对苏州市沧浪区1所三级医院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及患者的转诊意愿等。[结果]医患双方对社区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分别为37.36%和8.00%;42.00%的患者表示愿意转诊,24.00%的患者不愿意转诊到社区。[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双向转诊的宣传,并且加强医院与社区的合作,让社区双向转诊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有效运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方便、及时的服务,是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对双向转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