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相似文献   

3.
4.
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的CT诊断,尽早诊治,避免残疾。方法:对3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与30例正常股骨头的CT表现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结果: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的CT征象:(1)股骨头内放射状骨小梁粗大,变形,紊乱,呈粗网格状,或密集成团状;(2)股骨头高密度区内散在多发或单发低密度灶,内缘不清;(3)单发或多发囊样区,内缘锐利光滑,周围形成高密度带。结论:CT可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附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利用螺旋CT对疑有股骨头坏死的86例患者进行扫描.结果:86例患者发现107个股骨头出现缺血性坏死,并表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病理时期的CT表现.结论:螺旋CT扫描能较早的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能显示病变范围,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分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认识。方法 对 5 6例经影像、临床确诊非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首次 CT片进行分析。结果  5 6例患者 ,70个股骨头中 , 期 1 3个 ,CT表现为“星征”变形 ,骨质斑片状硬化并疏松 ; 期 2 1个 ,CT表现为“星征”消失 ,骨质斑片状硬化和 (或 )囊状透光区 ; 期 2 0个 ,CT表现为骨质硬化、囊变 ,“新月”征阳性 ,骨质轻度碎裂 ,关节面轻度塌陷 ; 期 1 1个 ,CT表现为股骨头变形 ,骨质碎裂 ,关节面塌陷 ; 期 5个 ,CT表现为在 期基础上合并退性行骨关节病。结论  CT能准确地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分期 ,为临床选择治疗手段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FH)的早期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20例28个髋股骨头外形完整2的成人AvNFH的平片及CT片,分析其征象及变化,结果:28个股骨头均完整2,平片仅显示4个股骨头皮质局限性增厚、硬化。CT扫描15个股骨头显示骨小梁扭曲,12个股骨头内见多种形态斋密度硬化区,其中3个股骨头合并低密度区,4个股骨头见边缘皮质硬化,随访病例股骨头密度及外形表现出一定规律。结论:股骨头内“星芒征”消失,出现多种形态的高密度硬化区是本病的CT早期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X线及CT影像检查在高原地区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时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骨盆X线检查及CT影像资料。由2名多年影像诊断经验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分别对比骨盆X线和CT影像图像进行分期,比较X线及CT检查股骨头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4例(88髋);X线及CT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准确率分别为87.5%、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3)。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Ⅰ期和Ⅱ期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Ⅲ期CT准确率略高于X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两者准确率均达到100%。结论 Ⅰ期和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X线检查结果阴性患者如果临床高度可疑股骨头缺血坏死,应需要进一步CT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患者的CT及MRI。结果:21例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Ⅲ、Ⅳ期),其中14例为双侧坏死,7例为单侧坏死。12例累及单侧髋臼,9例累及双侧髋臼。结论:CT及MRI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股骨头无血坏死的CT诊断及其与X线平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对股骨头无血坏死的诊断CT不如MRI灵敏,但可与闪烁摄影媲美。我们对20例正常人(共27髋)进行了股骨头CT扫描作为对照,报告了13例(共15髋)股骨头无血坏死的CT所见并与X线平片分期进行了对照.正常股骨头内可见清晰的星芒征,在较低平面于股骨头内侧可见类似双环之现象。股骨头无血坏死时股骨头内星芒征分支融合成丛成簇,可有囊性变及股骨头骨折变形。CT发现骨折的灵敏度比平片高,因此可以提高疾病分期级别,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及静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加深和提高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认识。方法:本组12例,23髋做了骨髓静脉造影。结果:X线、CT表现0期者,旋股内、外侧静脉显影好,而股骨颈后静脉及臀静脉显影差或不显影,Ⅰ—Ⅳ期者也有少数旋股内、外侧静脉显影好者,表明这两条静脉是主要回流静脉。骨干返流,滋养静脉显影在Ⅱ、Ⅲ期多见,Ⅳ期者少见。造影剂滞流情况,0期者注入造影剂5min后基本排空,Ⅰ期以上者大部分在15min后仍有大量滞流。造影剂进入股骨头毁损区的很难排空。结论:X线、CT表现0—Ⅰ期的静脉造影可发现回流障碍,有利于早期诊断。一般分期越重,回流静脉出现越少,滞流越明显,但也有病变较重者,5min大部分排空,可能与晚期静脉侧枝循环改善有关。造影剂进入骨毁损区很难排空与局部血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对因ANFH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所得的38个股骨头标本行冠状位CT扫描,然后将标本锯成5 mm层厚的切片,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CT表现与大体切片、组织病理做对照研究。结果 ANFH病变均累及股骨头前上方承重区,CT能准确显示大体标本上股骨头坏死区、周围的增生反应区和病灶外正常区。大体标本上增生反应区呈棕褐色带分隔其内的黄色坏死区及其外的正常区;CT上增生反应区呈蜿蜒走行的硬化线(或带)包绕其内的坏死区。与病灶外正常区比较,20个股骨头坏死区呈等密度、14个呈等密度伴边缘低密度、4个呈均匀或不均匀性低密度。结论 CT能准确显示ANFH病灶的大小、形态和位置,ANFH特征性CT改变在增生反应区,其呈匍行的线状高密度硬化线(或带)分隔其内的坏死区及其外的正常区。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X线与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怀疑为ANFH患者进行X线检查,其中10例进行了MRI检查,且作了X线与MRI征象的对照观察,并与同期临床症状比较。结果:50例经X线检查诊断为ANFH者共45例67髋,其中10例(包括5例X线平片阴性者)进行了MRI检查均证实为ANFH共10例14髋。统计结果表明:ANFH的X线与MRI表现与其临床功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X线平片难以显示ANFH的早期表现,MRI不仅能发现其早期病变,且能反映病变的确切范围和程度,对早期治疗及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早期诊断及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或经X线检查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双髋关节MRI检查,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和敏感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X线检查发现ANFH37个部位。其中Ⅱ期21个,表现为骨疏松、骨硬化或囊状透亮区;Ⅲ期7个,股骨头轻度变形或塌陷,其内见骨质囊状破坏、骨质增生、硬化;Ⅳ期9个,股骨头明显变形或塌陷,关节间隙狭窄。MRI检查发现ANFH43个部位,Ⅰ期6个,见股骨头双线征;Ⅱ期20个,表现为股骨头内带状或散在的斑点状、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或广泛的不规则的混杂信号影;Ⅲ期8个,为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影,周围伴长T1、短T2环状信号影;Ⅳ期9个,股骨头明显变形或塌陷,其内见大片长T1、长T2信号影及周围硬化环,关节间隙狭窄。对X线和MRI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率进行卡方检验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RI可早期显示ANFH病变,并准确分期,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7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 ,男 5 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45岁 ,病程 2个月~ 2 0年。病例均行X线检查 ,3 5例行CT检查 ,2 1例行MRI检查。结果 :X线平片、CT及MRI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是 72 %、89%及 10 0 %。结论 :按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 ,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MRI应为首选 ,其次为CT ,最后为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7.
DR、CT、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影像学表现、分期,并评价其在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30例共43髋ANFH行DR、CT、MRI检查,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期。 结果 DR诊断Ⅰ~Ⅱ期ANFH 13髋,Ⅲ~Ⅳ期19髋,阳性率74.4%;CT诊断Ⅰ~Ⅱ期ANFH 16髋,Ⅲ~Ⅳ期 20 髋,阳性率 83.7%;MRI诊断Ⅰ~Ⅱ期ANFH 22髋,Ⅲ~Ⅳ期20髋,阳性率97.7%。DR、CT、MRI三者的敏感性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9.15,P<0.01,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结论 DR难以发现早期ANFH,CT可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MRI是早期诊断ANFH最准确、最敏感的检查方法。DR、CT、MRI在分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X线、CT及低场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3例X线疑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行CT及低场MRI扫描,并进行统一分期、Kappa检验和Ridit统计。结果三种检查方法的Kappa一致性检验,K值均大于0.4。Ridit敏感性试验结果为,R(X线)=0.3630;R(CT)=0.5451;R(MRI)=0.5918。结论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低场MRI比CT更具敏感性,X线平片则缺乏诊断意义。对CT尚不能确定的I、Ⅱ期患者,选用低场MRI常规扫描可收到显著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