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36例肺癌、30例肺良性疾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EGF水平。结果表明 :肺癌患者血清EGF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肺癌伴癌转移者比未转移者血清EGF更高 (P <0 .0 5 ) ,肺癌化疗后血清EGF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检测血清EGF水平可以作为肺癌诊断 ,估计病情、判断化疗效果的一种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2.
肺癌中的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研究VEGF、KDR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有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3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结果:1)肺癌组织中VEGF、KD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肺癌旁组织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2)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P-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均有密切相关(P<0.01)。3)VEGF在腺癌中表达最高,鳞癌次之,腺鳞癌最低。4)VEGF、KDR、MVD三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KDR及MVD参与肺吕的发生、发展、转移,可作为肺癌生物学行为恶化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变化,以探讨其改变与肺癌临床诊断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肺癌患者50例,取空腹静脉血4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VEGF的水平,同时检测肺良性病变及健康体检者各50例,分别作为良性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结果:肺癌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差异均显著(P<0.05);且依TNM分期的早晚呈上升趋势,即:VEGF水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检测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变化,对于肺癌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联合检测血清NSE和CYFRA21—1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CLIA法检测210例肺癌患者、4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NSE及CY.FRA21—1水平。结果:与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血清中NSE和CYFRA21—1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2项标志物的水平和敏感性与病理类型、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阶段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SE及CYFRA21—1的敏感性分别为38.1%和59.5%,特异性分别为93.6%、96.8%,2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9%和90.4%。治疗前及治疗后无效组患者血清2项标志物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后有效组(P〈0.05)。结论:血清NSE及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方面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有明显的互补性,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血清性激素的水平对男性肺癌患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内分泌激素失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探讨检测男性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测定男性肺癌患者(6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30例)及正常健康人(30例)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男性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水平显著降低(t=0.348,P〈0.01),E2、PRL、FSH水平显著升高(t=0.362,P〈0.01;t=2.913,P〈0.05;t=2.739,P〈0.01);男性肺癌组与肺良性疾病组比较T水平显著降低(t=3.903,P〈0.05);鳞癌组和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T水平显著降低(t=0.358,P〈0.01;t=3.902,P〈0.05),鳞癌组与腺癌组比较FSH及TSH显著升高(F3.918,P〈0.01;t=2.912,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T水平显著降低(t=3.914,P〈0.01),其它激素无明显差异。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紊乱,检测血清中E2、T、PRL及FSH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并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测75例原发性肺癌、3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32名健康人血心钠素(ANP)、胃泌素和癌胚抗原(CEA).并比较2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上述三项指标变化。结果血ANP、胃泌素和CEA肺癌组高于对照组(P<0.01);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ANP和胃泌素高于鳞癌和腺癌(P<0.01);胃泌素与CEA联检其诊断指数高于三项指标的单项检测的诊断指数;治疗后血ANP、胃泌素和CEA低于治疗前(P<0.01);SCLC患者治疗后血ANP和胃泌素下降程度高于鳞癌和腺癌(P<0.05)。因此,上述三项指标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组织学分型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5、CD4表达和Apo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5、CD4表达规律和Apo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1例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5^ 、CD3^ /CD4^ 表达率和Apo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肿瘤转移状况和化疗对上述3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5^ 和CD3^ /CD4^ 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Ap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化疗者的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P<0.01,P<0.05和P<0.05);在未化疗患者中,有转移者和无转移者之间的CD25和CD3/CD4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转移者的Apo却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在化疗患者中,转移者的Apo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CD25^ 表达率低于无转移者(P<0.05),而D3^ /CD4^ 二者差异却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能抑制患者外周血细胞CD25^ 和CD3^ /CD4^ 细胞进一步降低,但却引起Apo明显升高。化疗可以提高肿瘤患者CD25^ 、CD3^ /CD4^ 和Apo的检出率,使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8.
Li Y  Che G  Zhou Q  Xu J 《中国肺癌杂志》2001,4(5):371-37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突变型p53(rhtp53)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生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20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4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mtp53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组织中VEGF、mtp53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VEGF、mtp53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关系(P>0.05),与原发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P-TNM分期均有密切关系(P<0.01)。mtp53基因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VEGF、mtp53基因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进程,可以作为肺癌生物学行为恶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浆组织因子水平与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娥  应可净 《中国肿瘤》2006,15(10):695-697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斟子(TF)水平与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104例经病理确诊肺癌患者.3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TF水平。[结果]肺癌组TF水平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组(P〈0.01)。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细胞肺癌(SCLC)组TF水平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P〈0.01)。NSCLC临床TNM分期的Ⅲ期、Ⅳ期T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P〈0.01),Ⅳ期TF水平高于Ⅲ期(P〈0.01).SCLC临床TNM分期的Ⅳ期TF水平显著高于Ⅲ期(P〈0.01)。[结论]血浆TF水平与肺癌的病理组织分型有关;肺癌组血浆TF水平随TNM分期增加而升高,提示检测血浆TF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清特异荧光对肺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77例肺癌、7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35例健康人检测了血清荧光。以荧光光谱波长625nm处的荧光强度大于615nm者为阳性,结果表明肺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期别的肺癌阳性率不同。因此,血清荧光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型p53cDNA片段作探针,采用DNA分子印迹杂交(Southernblot)技术检测20例原发性肺癌和10例肺良性病变p53基因缺失与重排。肺癌组阳性率为30%;肺良性病变组均为阴性。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20例原发性肺癌,2例肺转移癌以及它们相应的非癌肺组织p53基因248位密码子点突变。结果发现,4例原发性肺癌和2例肺转移癌有p53基因248位密码子点突变,非癌肺组织均为阴性。P53基因缺失和突变与肿瘤大小、分期、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转移有关(P<0.05)。提示:p53基因缺失和突变与肺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3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肺癌患者及正常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肺癌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者( P<0.01),肺癌患者血清中MMP-9、TIMP-1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体积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肿瘤≥3 cm患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肿瘤≤3 cm的患者;Ⅲ+Ⅳ期患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远处转移患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肺癌患者MMP-9表达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γ=0.634,P<0.05)。结论 MMP-9、TIMP-1在肺癌患者中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在肺癌侵袭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可监测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肺癌骨桥蛋白和CD44v6的表达与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永怀  桂淑玉  周青  胡向阳  吴强  汪渊 《肿瘤》2006,26(1):55-58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粘附分子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检测57倒肺癌组织中OPN与CD44v6的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30例良性肺部疾病组织中OPN及CD44v6水平相比较。结果:肺癌组织中OP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9%(33/57)和54.4%(31/57),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病(肺部炎性假瘤)组织(P〈0.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10.0%,肺癌组织中OPN与CD44v6的表斌足正相关.Kendall’s tau—b-0.503,P〈0.05;OPN与CD44v6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达71.1%(27/38)和65.8%(25/3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OPN、CD44v6可能参与了肺痛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联合检测它们的表达可作为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肺癌的化疗与多药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Zhou G  Wang L  Guo L  Zhen J  Kakudo K  Li H 《中国肺癌杂志》2001,4(3):178-180
目的:检测各种类型肺癌化疗前及化疗后复发病例P-gp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肺癌多药耐药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66例化疗后复发病例及131例未经化疗的肺癌病例进行耐药基因MDR1表达蛋白P-gp检测,结果:化疗后复发病例P-g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经化疗的病例(P<0.05),其中,癌,小细胞癌化疗后P-gp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而肺腺癌则无明显差异(P>0.05),未经化疗组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P-g[蛋白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P<0.05),化疗后复发组各病理类型肺癌中P-gp蛋白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1),P-gp表达阳性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化疗可能诱导各种病理类型肺癌P-gp蛋白表达增加,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可能为获得性MDR1耐药,肺腺癌是原发性MDR1耐药,肺癌患者P-gp表达程度可作为指导化疗用药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乔蕾  武秋林 《癌症进展》2009,7(2):205-207,2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20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HC组与良性肝脏疾病及正常对照组中血清VEGF的含量比较,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门脉瘤栓组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无门脉瘤栓组血清VEGF含量(P〈0.05);发生肝内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亦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P〈0.05)。结论PHC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肝病患者;患者血清中VEGF的高表达预示着PHC的高侵袭转移能力,可以作为评估PHC转移潜能、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与原发性肝癌发展,转移,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12例良性肝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ICAM-1的水平,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肝肿瘤患者(P<0.01),且与肿瘤直径,有无腹腔积液,有无肝外转移,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有关。肿瘤越大,血清sICAM-1水平越高(P<0.01),有腹腔积液者比无腹腔积液者高(P<0.05),有肝外转移者比无肝外转移者高(P<0.05),Ⅲ期患者比Ⅱ期者高,Ⅱ期者又比I期者高(P<0.05或P<0.01),治疗前比治疗后高(P<0.01),而正常对照组与良性肝肿瘤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在一定程序上可以反映肝癌发展,转移情况及治疗效果,有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及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及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病例组)、84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血清MMP-9、E GF水平,并根据肌瘤生长位置、肌瘤大小对病例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MMP-9、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健康人群的最佳临界值为1.40μg/ml,EGF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健康人群的最佳临界值为288.5pg/ml,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6、0.739。黏膜下肌瘤患者的血清MMP-9、EGF水平均高于肌壁间肌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最大径>5.0cm 和肌瘤最大径≤5.0cm患者的血清MMP-9、EGF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MMP-9、EGF水平有利于鉴别诊断子宫肌瘤患者。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MMP-9、endostatin和VEGF是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的重要的血管生长调控因子。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MMP-9、endostatin、VEGF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2例初治晚期NSCLC患者血清MMP-9、endostatin及VEGF水平,另有肺良性疾病对照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52例。结果 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MMP-9、endostatin及VE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及肺良性疾病患者(P=0.000,P=0.000,P=0.000)。以健康人检测值x+2s为临界值,MMP-9、endostatin及VEGF诊断NSCLC的敏感度分别为92.51%、88.32%和83.40%,特异度分别为79.10%、74.25%和75.63%。MMP-9、endostatin水平较高的肺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低MMP-9、endostatin的肺癌患者(P=0.0145,P=0.008)。部分患者化疗后检测三项指标,疗效达PR+SD的患者中,MMP-9水平下降组与上升组间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2)。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MMP-9、endostatin及VEGF水平显著增高,检测肺癌患者血清MMP-9、endostatin和VEGF水平对于指导临床肺癌诊断、估计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EGF、IL-6、TNF-α的含量与肺癌及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与肺癌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取明确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以及手术中肺癌及肺周围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因子的检测,同时进行该组患者肺癌复发和转移的观察。结果:TNF-α在肺癌组织与肺周边组织中含量无明显变化,EGF在癌组织中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春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IL-6在肺组织中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其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GF、IL-6的变化与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关系,而TNF-α与本组患者的生存期似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亚硝酸盐形成法和硫代巴比分酸法测定了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患者及健康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结果表明:随癌变发生,宿主血清SOD活力逐渐下降,健康组与肺部良性疾患组相比,后者呈下降趋势,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与肺癌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LPO水平测定结果表明:随病变进展,血清LPO水平明显升高,尤以癌症组为甚,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LPO/SOD比值随病变进展呈显著升高趋势,健康组和良性疾患组与肺癌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各组人群血清SOD活性与LPO含量间均呈负相关:回归方程,正常组为:Y=16.97-0.28x;良性组为:Y=16.68-0.20x;肺癌组为:Y=17.87-0.34x。随SOD活力下降,LPO水平升高。肺癌组呈显著负相关(P<0.05)。提示:SOD活性及LPO水平与疾病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量的关系。检测人血清SOD活性和LPO水平将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