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及卵圆疟原虫四种。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的恶性疟疾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南欧、北美洲、非洲国家及我国西南山区各省较为常见。我院于2002年冬季收治输入性恶性疟疾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经按蚊叮咬传播,临床特点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反复发作者可伴贫血和脾大.近两年我科收治疟疾病例10余例,均有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经治疗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分类和流行病学 1.1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 1.2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的血中有配子体的人是疟疾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寄生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三种,其中恶性疟原虫感染最易发生脑型疟,间日疟和三日疟原虫感染也偶可引起脑型疟发作。由于脑型疟的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如不能很好认识本病,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而耽误抢救时间。现就脑型疟的诊断、治疗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由雌性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及恶性疟等4种。目前疟疾仍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07个国家有疟疾流行,每年新发病人1.5亿,热带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逾百万。我国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及恶性疟。间日疟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山东5省,发病数几占总数的70%。恶性疟主要流行于两广、云贵等地,海南岛尤较多见。偶见三日疟及卵形疟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疟疾(mMafia)是由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而导致的发热性传染病,它通过带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以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大汗为临床特点,可伴有贫血、黄疸和肝脾肿大,严重时可引起肾衰、昏迷.甚至死亡.孕期患疟疾对孕妇及胎儿均不利,可以引起流产、早产、FGR、死胎、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危害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常用的疟原虫染色法有:瑞氏染色法、吉氏染色法。传统的单一染色法存在某些缺陷,如瑞氏染液是用甲醇配制的,偏于酸性,染出的疟原虫标本易褪色,保存时间较短,多用于临床诊断。吉氏染液是水溶性的,疟原虫标本需经甲醇固定后再行染色,染色时间较长,而且需要特定的缓冲液。以上两种单一染色法制作的疟原虫标本,虫体结构着色不均匀,在教学实验课上使用效果不理想。教学需要的疟原虫标本应使其结构清晰、颜色鲜明、有对比性、保存时间较长。为  相似文献   

7.
疟疾     
正概述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8.
疟疾     
正概述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疟疾     
正概述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疟疾是由蚊子叮咬传染的疾病,俗称"打摆子"。出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殷东滨 《河北医学》2002,8(12):1151-1151
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及肝细胞内的原虫 ,能引起疟疾。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疾病。1998年 ,曾在我校入学新生中发现间日疟 1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标本来源1998年 9月入学某新生 ,男性 ,17岁 ,来自湖北。按常规采集末梢血 ,涂血膜薄片数张 ,自然干燥 ,瑞氏染色待检。1.2 标本镜检经瑞氏染色的血膜薄片 ,用光学显微镜油镜 10×10 0观查。镜下形态 :由于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 ,可见红细胞的体积涨大 ,颜色变淡 ,其间有明显的粉红色的薛氏点。寄生在红细胞内的间日疟原虫滋养体的细胞质形状不规则 ,呈阿米巴状 ,染成…  相似文献   

11.
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脑型疟疾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型疟疾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疟原虫经血流侵入人体内肝细胞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繁殖,使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疟原虫侵入脑内毛细血管引起脑型疟疾,是疟疾最严重的类型之一,主要发生于恶性疟疾,偶见于间日疟和三日疟。脑型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畏寒、呕吐、谵妄、抽搐、昏迷,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衰竭或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原虫,均属细胞内寄生(或寄生于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内),体积小.  相似文献   

13.
卫生防疫部分 (一)卫生防痊 1、解释下列名词: ①寄生现象②寄生虫③宿主④终末宿主 ⑤保虫宿主⑥中间宿主⑦感染阶段 ⑧土源性蠕虫⑨生物源性蠕虫 2、我省主要的病媒昆虫有哪些?它们与哪些传染病有关?主要消灭方法是什么? 3、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与一般规律? 4、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5、炯、烧、钩.丝虫的生活史?所致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措施? 6、简述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 7、引起间日疟流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疫情很告在疟疾防治中的意义? 8、主要抗疟疾药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9、引起疟疾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饵…  相似文献   

14.
疟疾,俗称“打摆子”,以夏季发病最多,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雌性按蚊为传播媒介,在我国流行很广,尤以云南省边境及海南省严重。目前,本病仍是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发作的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贫血及脾肿大为主要特征。婴幼儿疟疾临床表现多样性,体征多无特异性,给诊断带来了不少困难,治疗不当将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慢性疟和死亡。近几年来,我院共收治疟疾病例285例,婴幼儿疟疾16例,占收治的5.6%,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肿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1]。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增殖分为两个时期,即寄生于肝细胞内的红细胞外期和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红细胞内期。  相似文献   

16.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肿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1]。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增殖分为两个时期,即寄生于肝细胞内的红细胞外期和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红细胞内期。  相似文献   

17.
疟疾动物模型的研究,主要从事寄生于人的两种最重要的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实验宿主的研究,至今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的灵长类被证实对这两种疟原虫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性。在这方面近年来曾有资料综述。  相似文献   

18.
1 概况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 ,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改变战争的结局。二战时期南太平洋岛国因患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是战场实际需要士兵的 5倍[1] 。疟疾分布在全球北纬6 0°和南纬 4 0°之间 ,垂直最高界限为 2 90 0米[2 ,3 ] 。1878年Laveran发现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 ,1898年Ross等人证实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媒介 ,最终阐明了疟疾的生活史。从此 ,使疟疾防治的理论得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2 ,4,5] 。由于DDT在室内滞留喷洒控制蚊媒的成功 ,世界卫生组织在 195 5年组织了一个根除疟疾的全球计划 ,实施这一…  相似文献   

19.
谈人眼蝇蛆疾病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君 《中外医疗》2008,27(16):40-40
人眼蝇蛆病是由某些双翅目、环裂亚目昆虫--蝇的卵,幼虫进入人眼而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蝇蛆病为人畜共患疾病,蝇蛆大都寄生在家畜,少数寄生于野生动物,偶然侵入人体.蝇蛆寄生于眼部时称眼蝇蛆病,主要由羊.马等牲畜的寄生蝇即鼻狂蝇、羊狂蝇等所致.  相似文献   

20.
疟原虫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其中因以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的恶性疟疾的临床症状最为严重,感染率及致死率在各种疟原虫中占首位,且逐年升高。恶性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旅游人员等的来往频繁,国内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在恶性疟疾初发患者的末梢血中恶性疟原虫以小滋养体(环状体)为主,其体积小、形态多样,难以辨别,如果检验工作者缺乏经验,有可能导致镜检结果准确性降低,导致误诊或误报。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并确诊的恶性疟疾患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