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通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在发病后1~6h内应用常规CT扫描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所有病例均在发病24h后复查螺旋CT或MR证实为脑梗死患者。结果300例中出现异常征象者共有20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包括:脑实质局部密度轻度减低者126例,局部脑肿胀、邻近脑沟变浅、脑室变形变窄者52例,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者94例,豆状核密度减低108例,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密度减低、灰白质界线模糊87例。结论超急性期脑梗死常规CT虽然征象轻微,但结合临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CT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确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h内的临床症状和CT征象。结果 32例首次CT异常表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1例,脑实质密度减低17例,局部脑肿胀8例,局限性脑沟变窄或消失7例,双侧基底池不对称4例,双侧外侧裂池不对称10例,首次CT提示及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者有18例。结论常规CT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重要诊断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合群 《中国卫生产业》2013,(18):155-155,157
目的分析并评价螺旋CT平扫应用于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与螺旋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经常规CT平扫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者22例,占35.48%。在全部6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有50例在首次经CT平扫后呈脑实质低密度征,39例患者显示为局部脑肿胀征,19例单侧显示大脑中动脉血管高密度征,12例显示基本正常。结论螺旋CT平扫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有理想的准确性,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3-01-01~2013-12-01期间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20例,采用16排CT颅脑1mm螺旋扫描,24~48h后16排CT复查.结果:CT图像均可见局部脑肿胀征、脑实质密度降低征,其中2例可见脑动脉密度增高征.结论:根据CT征象结合临床症状能及时准确对超急性期脑梗死作出诊断,并对及时救治起到重要作用.且CT扫描仍是当前检测和诊断脑梗死的一种最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头颅CT致密动脉征象的认识,探讨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CT征象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天津市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30例脑CT单侧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3~12 h脑CT均可见一侧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发病1~2 d复查脑CT。结果 12例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并有同侧侧脑室和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受压移位的占位征象,其余18例患者CT复查影像与首次CT扫描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CT扫描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并非一定是大脑中动脉栓塞,是否能确诊早期脑梗死,首先要分析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致病原因,掌握致密动脉征影像学特点。其次仔细观察CT影像是否合并岛带征、豆状核征、同侧脑沟变浅或灰白质界限消失等早期脑梗死征象。还要结合患者是否具有脑梗死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方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后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的认识,以便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例急性夹层动脉瘤破裂前的病史,破裂时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破裂后的CT影像,并对照了手术、解剖和治疗随访结果,总结了急性夹层动脉瘤破裂后的CT表现特点。结果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平扫表现为主动脉增粗或形态异常、心包和胸腔积液等征象,对撕裂口的位置、动脉分支血管和主动脉是否存在返流不能作出判定。CT强化可见主动脉有真假两个充盈对比剂的管腔,中间隔以线状内膜片的负影。结论 根据主动脉夹层破裂的病理,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一般只作CT平扫就可以对胸主动脉瘤破裂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36例诊断为急性(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表现:致密动脉征2例,岛带征d例,基底节区结构模糊14例,占位征、脑沟消失、脑室受压33例。MRI表现DWI高信号,MRS呈低信号6例。结论cT与MRI相结合对急性(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已证实的胰腺癌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了其临床及CT直接、间接征象。结果 胰腺癌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特别是继发征象,只要把胰腺肿块与继发征象及临床表现结合起来分析,就能提高正确诊断率。结论 CT是目前影像学中对胰腺癌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肝曲结肠癌肿并发急性肠梗阻中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肝曲结肠癌肿并发急性肠梗阻中的CT表现,总结其在螺旋CT检查诊断学中的影像特征。结果 肝曲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后,其共有的CT特征性征象为:结肠肝曲部见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其近段肠管扩张,其内见气液平面,并其肠管内径逐渐向病变部缩小,最终局限于癌肿。结论 在肝曲结肠癌肿并发急性肠梗阻中的影像学诊断中,螺旋CT的特征性征象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CT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肝脏的影像学变化,探讨急性胰腺炎和脂肪肝的关系,以提高CT对胰腺炎的诊断率。方法 对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观察肝脏和胰腺的CT表现,在胰腺炎恢复后复查,观察对比肝脏和胰腺的CT表现,并结合检验结果综合分析。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CT表现胰腺增大,密度减低或不均匀,周围可有液性渗出,吉氏筋膜增厚,胰腺增强幅度小且不均匀;同时均伴有肝脏密度明显减低。认为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细胞和间质水肿、脂肪组织坏死及出血,这是胰腺CT表现的病理基础;血清淀粉酶和三油甘酯等血脂的增高是脂肪肝形成的基础。结论 凡是急性胰腺炎患者,都会出现重度脂肪肝。所以对于有临床症状而胰腺CT表现不典型的急性胰腺炎,如果发现有脂肪肝表现,则可以做出胰腺炎的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林超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2):238-238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诊断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PE)的价值。方法 对16例因临床高度怀疑PE而行肺动脉造影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亚段以上肺动脉显示率95%,阳性14例,阴性2例。直接征象包括血管腔完全闭锁、部分充盈缺损、"轨道征"和附壁血栓;间接征象包裹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梗死灶。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PE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芳 《中国辐射卫生》2013,22(5):628-630
目的 依据肠扭转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探讨MSCT诊断肠扭转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12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肠扭转病例,经MSCT平扫及多平面重组法(MPR),分析MS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 10例肠扭转均正确诊断,除4例都有通常的肠梗阻征象外,小肠扩张、积气6例,肠管壁增厚、水肿6例,肠系膜漩涡征6例,肠管漩涡征4例,靶环征和鸟喙征各2例,肠系膜血管狭窄4例,腹腔积液2例。肠系膜血管漩涡征伴有肠管漩涡征4例,其中肠系膜上静脉狭窄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双肾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双肾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证实的双肾NHL的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腹部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结果 两侧肾脏多发结节样浸润,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动态增强皮质期病变轻度均匀强化;实质期病变强化较皮质期明显;肾盂期肾盏肾盂受压延长,5例肾盂显影延迟。结论 螺旋CT对双肾NHL有一定的诊断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10例甲状旁腺腺瘤单发,2例为双发,边界清晰,呈软组织密度。CT平扫及增强9例呈均匀强化,3例为不均匀强化,均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结论 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对其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头颅CT影像特点,旨在提高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9月间收治的63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做了发病早期(1-12h)CT扫描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对其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3例脑梗死患者中致脑组织低密度征26例,表现为灰质密度减低、灰白质交界消失,边界不清.轻微占位效应的患者有23例,主要表现为脑皮质沟变浅或消失、脑室受压变形,与脑缺血、脑水肿有关.脑密度增高征14例,主要表现在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结论:早期脑梗死患者CT诊断影像特征各有特点,掌握其早期CT扫描影像特征,有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对眼眶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晖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56-35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眼眶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 眼眶淋巴瘤8例。6例跨越眶隔前后部呈不规则铸型,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肿块包绕眼球生长,其中3例浸润肌锥内外间隙;2例位于泪腺,其中1例合并腮腺肿块。所有病例均未见眼环增厚与变形。所有病变多层螺旋CT平扫呈软组织肿块,密度类似于眼外肌,其内未见坏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轻度强化,1min病变中度强化,延迟扫描病变进一步强化。结论 眼眶原发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 R与CT在以眼征为首发症的颅内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将以眼征为首发征临床诊断为颅内病变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设自身对照,先后行CT、M R扫描。观察分析CT、MR扫描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对以眼征为首发征的颅内病变的CT与MR诊断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当眼征为首发症患者疑及颅内病变需作影像学进一步确诊时,MR的诊断更为准确,应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发病8h内急性大面积脑梗塞CT诊断和检查意义.方法收集统计发病8h内大面积脑梗塞病人38例,均有复查片证实.结果发病部位凸面脑叶密度稍减低,灰、白质界面消失,脑回肿胀,脑沟裂狭窄,占统计病例34例."岛带征"[1]表现,占4例.结论发病8h内的急性大面积脑梗塞CT检查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闭合性胃肠及肠系膜损伤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的闭合性胃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表现,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各种CT征象的临床意义。结果 25例十二指肠损伤,15例空回肠及系膜损伤,17例结肠及系膜损伤,3例胃损伤。CT征象为腹腔及腹膜后积液55例,肠管壁增厚25例,肠系膜浸润11例,肠系膜血肿6例,肠壁血肿5例,腔外游离气体7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是早期诊断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重要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59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早期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的CT诊断与超声、MR检查结果对照分析,进一步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早期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59例临床确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59例均采用按照超声、CT、MR检查顺序进行检查,一天内完成。螺旋CT平扫并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扫描条件平扫,层厚8mm,增强扫描条件管电流140mA,层厚2mm,床速1~2mm/s,螺距1/2。结果 CT平扫确定坏死灶52例(88%),其中10例在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时病灶数量增加,11例病灶范围扩大。全部59例经螺旋CT2mm薄层动态增强扫描都明确显示出坏死灶的范围、数量及胰腺周围情况。超声确诊37例,MR确诊21例。结论 螺旋CT2mm薄层动态增强扫描都能明确显示出坏死灶的范围、数量及胰腺周围情况,对早期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