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位朋友以《思考中医》见赠,且曰:此书不但畅销而且作者一举成为与某老并列的中医名家,有关学界一片叫好之声。闻听此言,心中甚喜。盖以为如此大作,必然名副其实,我中医发扬光大指日可待矣!岂知,略读一过,深感大谬不然。如此思考,实则糟蹋、侮辱、诬蔑、谬说中医。滥竽此  相似文献   

2.
<正>近读周东浩医师“《黄帝内经》来源于‘内证实验’吗?——与刘力红博士商榷”(见中国中医药报2005-12-14)一文,颇有所感。该文一方面肯定刘力红博士“《思考中医》的内容和深度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独立求真的精神和严格的治学作风”,“对刘博士‘认识阴阳,探求至理’的  相似文献   

3.
张福顺  韩征  李加玲 《江西中医药》2023,54(2):42-45+48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内证方法来体察经脉气感的效果。方法:基于中医内证体察实践的调查问卷,对80例不同年龄段的受试者进行了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的经脉之气敏感训练。结果: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被调查者的各经脉得气率为100%。在训练中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循行部位易出现胀、热、麻3种自我感觉,其次是痛感、凉感、痒感、气流感、跳动感、蚁行感和酸感;伴随着出现全身其他部位的热感、全身心愉悦舒适感的发生频率超过了30%。结论:通过引导受试者积极主动的精神内守,运用“内证体察经脉敏感训练法”可有效激发经脉之气。  相似文献   

4.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10,25(5):45-46
<正>尹常健先生在试论国人的中医视觉偏差(见2009年11月30日《中国中医药报》,以下简称试论)一文中说目前社会各界对中医的认知度其实还是很低的,那么他本人的认知度有多高呢?请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内证体察学在妇科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医院妇科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院期间接受西医学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院期间在西医学管理模式基础上接受中医药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疗质量、诊疗效率、诊疗创新、学科建设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内证体察学在妇科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意义显著,提高了总体医疗质量、健康教育效果、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邵健民 《中医药学刊》2005,23(6):979-980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她凝聚了炎黄子孙的智慧和心血,她特有的魁力引多少医学大家为其折腰。时至今日。我们应为她的精采而自豪。现代社会人们的浮躁,浅薄,急功近利,正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缺失。反之又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作为传承中医文化的中医人来说,我们应时时反醒自己,有没有真正学好中医。把握真传?这是我们每个中医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她凝聚了炎黄子孙的智慧和心血,她特有的魁力引多少医学大家为其折腰.时至今日,我们应为她的精采而自豪.现代社会人们的浮躁,浅薄,急功近利,正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缺失,反之又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作为传承中医文化的中医人来说,我们应时时反醒自己,有没有真正学好中医,把握真传?这是我们每个中医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医内证体察学是一门中医学与气功学相互交融的新兴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人体之气传统体察方法——存想法、意守法和导引法进行了述评,揭示了其体察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意与气合、以意引气.文章重点对体察人体之气的创新方法——拉气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对其体察人体之气和调理身体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对其体察人体之...  相似文献   

9.
2003年,一本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的《思考中医》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医的关注与思考,可以说,《思考中医》不仅激发了普通老百姓对中医的热情,更带动一批优秀的中医学者投身中医药事业的探索、写作与传播,各种中医书籍一次又一次登上畅销榜,见证了中华大地正经历着一场中医文化热潮的洗礼。伴随着这场热潮的持续扩散和不断升温,中医药已经上升为一个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公众话题。今天,秉承先贤们凝神思考的智慧,这场思考仍在继续,并将永远继续下去,欢迎更多的同道加入对生命、对健康、对中医、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之中……  相似文献   

10.
温长路 《环球中医药》2010,3(4):241-245
历史上中医和外来医学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给中医学增加了创新与生机。但现代医学进入中国后,这种交融使中医学逐渐失去自身规律,失去在"正统"医学圈内的话语权,中医学发展逐渐"西化"。中医在坚持本学科之长的基础上,学习西医之长,融化现代医学知识和手段,是历史的必然。盲目崇拜西医或者避之莫远皆不可取。发展中医,是使相异的医学传统在交流中共同推进整个人类医学的进步。西医进入中国也潜移默化,一定程度受到中医的影响,这是适应文化变革趋势的。人的健康和疾病的无限性与医学认识活动的有限性,决定了医学的多元性。两个学科都必须理智对待对方以及医学多元性,西医需要的是更多的虔诚、虚心和平易,中医需要的是更多的宽容、开放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若要了解中医眼中的“你”.就得先明白“五”的涵义。“五”于中医是有特殊意义的。中医有“五脏”“五腑”“五体”“五窍”“五志”.还有“五华”“五液”。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五”呢?这就要从中医的哲学指导思想说起。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科学内涵的医学科学,文化是其根本来源和学科灵魂,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教育,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提升中医思维;其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医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院校应当考虑并高度重视在中医学教育中纳入中医文化教育。而关于中医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则可以围绕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增强医德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3.
再说“五窍”。人常说“七窍”,怎么变成“五窍”了?其实,常说的“七窍”是面部的“窍”,两只眼睛,两个鼻孔,两只耳朵和一个嘴巴,刚好七个。中医讲“五窍”,是跟“五脏”对应的,每一个“脏”都有相应的“窍”。具体来讲,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目、舌、口、鼻、耳和二阴。这里好像有点小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医英译,应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引领"的自信,并承担起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由此探索的英译策略包括3个层面:(1)从文化精神层面,要体现天人合一、阴阳谐和的思想内核,以及取象比类、系统抽象的思维模式;(2)从概念原理层面,要从中医内涵推敲现行的中医英语术语,并区别中西医学术语的含义、避免误译;(3)从语言形式层面,应以中医的"神"构架英语的"形",发挥公共英语和英语"显性表达"的优势,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很多中医学疾病名称被现代医学完全解释,并进行临床应用和科普教育,这会逐步丧失中医学临床发展的文化基础,对这一现象中医界应予以关注。从科学哲学、文化心理和医患沟通角度,对中医学有效性尚在、而理念正在消失的现象进行反思,希望引起中医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笔者20多年之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读余瀛鳌教授的研究生,曾经深深地感佩先生的渊博学识,也对余老的人生道路、学医经历、治学方法充满了景仰与好奇:他出身于数代名医的中医世家,为何当初学医时选择的却是西医甲既然选择了西医,为何又成了第一批“西学中”?在许多“西学中”都以“兼通中西”为荣的时候,余老为何一头扎进中医的文献堆里,一干就是半个世纪甲这几次重大人生转折,充满传奇色彩经历背后的“活思想”是什么?笔者一直疑惑难解,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医文化研究”的思考:名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育群 《环球中医药》2009,2(2):143-146
探讨科学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医学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指出医学较其他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更具文化色彩。中医文化的研究,应该视为史学研究的一部分,应该成为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研究的一部分。提出中医文化研究中未被注意而又值得注意的一系列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期,国外归来的医学博士当权,推行了废除中医的政策.但中医依然顽强的生存了下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批示保留中医,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的报告中提出: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使中医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环球中医药》2013,(1):19-19
《环球中医药》杂志开辟“中医病案析评”栏目。中医医籍医案是中医学术传承的宝库,中医住院病历的书写也对中医师分析病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希望通过本栏目,广大读者将临床中遇到的典型病案或疑难病案整理刊发,交流辨证体会、临床心得,提高学术水平,共同成长。写作格式与要求 文题可以用中医辨证、中医诊断命名,也可以用主要症状、体征、西医诊断命名,也可以用中医证名和西医病名混合命名。无需英文文题。本栏目文章结构分为“病历摘要”和“分析与讨论”两部分。“病历摘要”用准确简洁语言交代清楚患者主诉、病史、中医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治法、用药、复诊情况等。“分析与讨论”部分要求逻辑性强、说理清楚、体现良好的中医辨证素养与临床思维模式,展示出对临床工作的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中医留学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让留学生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中医文化远程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医留学生教育的水平,扩大中医留学生教育的规模,而且能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