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脘痛之病因颇多,常见的有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气滞血瘀、饮食停滞等等;多以温中健脾、疏肝和胃、理气活血、消食和胃等法治之。其实在临床上常见的阴虚胃痛亦属不少,李振华老中医在治疗胃脘痛中,注重养阴益胃,对于某些缠绵不愈之胃痛每能建树。兹将李老运用养阴益胃法治疗胃脘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多以疏肝和胃、活血化瘀、温中健脾、益胃养阴等法常用,而原西安市中医院王成德老中医多以清化湿热法,并自拟清热化湿方治疗该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养阴益胃法治疗胃脘痛5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阴益胃法治疗胃脘痛52例观察淅江省金华市中医院(321000)傅晓骏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可从阴阳、寒热、虚实几方面辨证治疗。笔者在内科临床时从阴虚辨治胃脘痛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简介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人男性22例,女性30例,患病时间1年内5...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常见类型有外邪犯胃型和脏腑失调型,但不论哪型均致使脾胃气血失调而为病,故在治疗上应调和气血为主,即以通为用.所谓"通则不痛,气血调和也;痛则不通,气血瘀滞也".笔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温中散寒、调气和血、调血和气、补气温中及和血养阴法5种.虽治法各不相同,但其目的均为使胃腑气血通畅,气机调和,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9例广东省湛江市港湾医院(524008)谢明权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疗法,疏肝和胃,温中健脾,健脾益气,清肝泻胃,滋阴益胃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痛”、“心下痞”等范畴。笔者采用辨...  相似文献   

6.
徐珊 《陕西中医》1992,13(8):360-361
<正> 蒋文照教授从事医教工作40余载,临证治疗胃脘痛,善用宣畅气机以止痛,并主张气滞之因有不同,理气之法则殊途。因而临证常据因选用疏肝和胃、化湿和中、温中散寒、养阴益胃和健脾益气五法治疗,多获效应,兹介绍如下。1 疏肝和胃法蒋老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传化物而不藏,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胃气以通为用,以降为和。气不通降,为痛最易。而胃气郁滞,每为肝气横逆,受其乘  相似文献   

7.
林琴 《福建中医药》2004,35(3):31-31
胃脘痛是内科常见的病症,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等。理中丸为温补之剂,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功效,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的首选方,临床上常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笔者在10多年的临床过程中,灵活运用理中汤治疗胃脘痛,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秀云 《陕西中医》1996,17(6):275-278
对48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虚型。分别采用健脾益气、温中散寒,疏肝和胃,清热化湿,醒脾消痞,养阴益胃等法治疗,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5.1%,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效率分别为73.6%,81.8%。提示本法对改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脾胃病,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潘洋教授认为胃脘痛多由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及久病失治误治所致,临床常用散寒和胃、运消和胃、清化和胃、温阳和胃、疏肝和胃及散瘀和胃等方法治疗。该文主要总结潘洋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胃脘痛临证经验,并附医案1则。  相似文献   

10.
赵法新教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从脾胃论治内科疑难杂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其采用养阴益胃法治疗阴虚胃燥呃逆案;温养健脾补中气法治疗少年体弱胃下垂案;沙参芍药治疗气阴双亏胃脘痛案;芳化健脾法治疗脾虚湿阻久泄泻案,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烯明  毛水泉 《光明中医》1998,13(4):F003-F004
养阴益胃法治疗慢性胃炎53例体会杨烯明浙江省嘉善县中医院(314100)毛水泉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312000)关键词:养阴益胃法/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又称为“慢性胃粘膜炎”或“胃粘膜病”。病变局限在胃壁有粘膜层。本病为极常见的疾病,由于部分萎缩性胃炎有...  相似文献   

12.
姜明  段永强  王韶康 《新中医》2018,50(2):182-184
正王道坤教授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名老中医工作传承建设项目专家。王教授临证50余载,经验丰富,尤善治脾胃病,自创温中愈溃汤、养阴愈溃汤、化瘀愈溃汤等愈溃系列方剂,疗效极佳。其中养阴愈溃汤是王教授临床治疗胃脘痛所常用的一首自拟方,从《温病条辨》益胃汤加减化裁而来,由北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当归、枸杞子、甘草等组成,养阴生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辨治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贤德 《河南中医》2008,28(6):32-33
胃脘痛发病有急性与慢性之别,证有孰轻孰重之分,治有虚实寒热之殊。临床具体治法如下:散寒止痛法;消导止痛法;理气止痛法;解郁止痛法;和胃止痛法;温中止痛法;益气止痛法;养阴止痛法;活血止痛法;消癥止痛法。  相似文献   

14.
王道坤教授系甘肃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第3、第5、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甘肃省首届名中医、第二届教学名师。胃腑是五脏六腑之大源,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脾胃病之一。王教授认为:对于胃阴虚型胃脘痛,治疗上顺应胃腑"通"的生理特点,总治则以"通"为补,通则不痛,使其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王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枳壳益胃汤加减治疗胃阴虚型胃脘痛,疗效颇佳。系统阐述王教授运用枳壳益胃汤治疗胃阴虚型胃脘痛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周英信 《四川中医》2008,26(9):25-26
胃脘痛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木不疏土,肝病及胃,或土壅侮木,胃病及肝,则肝胃不和,胃气壅滞,失于和降,则胃脘疼痛,法当肝胃同治.然胃脘痛肝胃不和的病因病理有异,肝胃同治当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疏肝和胃、健脾养血,疏肝清热、和胃通降.柔肝养阴、益胃生津,暖肝温胃、理气止痛,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六法.  相似文献   

16.
养阴法治疗妇科病临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如丹 《四川中医》2001,19(4):11-12
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由于经、孕、产、乳屡伤于血,故使妇女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治疗妇科疾病应重养阴,反对滥用辛热。笔者在临床上采用养阴法治疗各种妇科疾病,颇有心得体会。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养阴法在治疗妇科常见病中的运用。养阴舒肝治经前乳胀、头痛、口糜,方选二至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养阴滋肾治绝经前后诸症,方选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味;养阴活血治慢性盆腔炎,方选青蒿鳖甲汤加味;养阴凉血涩血治青春期功血,方选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养阴益胃生津治妊娠恶阻重症,方选养阴益胃汤加味;养阴和胃健脾理气治放、化疗后毒副反应,用自拟方。  相似文献   

17.
杨淑娟  汤建光 《光明中医》2010,25(3):381-382
导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与频繁的七情刺激和长期饮食不节、劳倦内等伤密切相关,本病本虚标实,虚瘀并存,即阴虚为本,血瘀为标,病机关键是阴虚血瘀,胃气失和,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立养阴化瘀法,自拟滋胃化瘀方以养阴益胃,化瘀通络治疗本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中健脾和胃汤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用自拟温中健脾和胃汤对94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痊愈66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6%。结论:温中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症状与体征不明显,往往被患者忽视,出现并发症时又延误了治疗时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有一定优势,笔者常采用养阴益胃,温中健脾,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和胃止痛之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王友仁主任医师推拿手法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方面论述王老以"呼吸按动法"为主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基本手法及配伍予以总结。结果:王老以"呼吸按动法"为主,配合温中散寒的手法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临床疗效佳。结论:王老认为胃脘痛多因胃腑外感寒邪或脾胃阳虚所致,呼吸按动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