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30天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脑卒中二级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方法以212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人口学因素、高血压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CT和MRI表现等临床资料,X2检验和生存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寿命表法(LifeTable)计算30天累计生存率81.00%;X2分析显示脑卒中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收缩血压、白细胞(WBC)、空腹血糖(FPG)、血K+、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Glasgow昏迷评分、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病灶范围、脑结构移位各层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RR=2.706(95%CI1.167—6.274)]、出血性卒中[RR=3.137(95%CI1.637—6.011)]、脑结构移位[RR=2.933(95%cI1.531—5.620)]、大灶多发[RR=3.288(95%CI1.195~9.051)]、NIHSS评分〉15分[RR=2.214(95%CI1.156—4.241)]和FPG〉7.8mmol/LCRR:1.951(95%CI1.018~3.736)]的患者30天死亡的风险大。结论脑卒中30天内有较高的死亡率,年龄、卒中类型、脑结构移位、卒中范围、NIHSS和应激FPG是独立预后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临床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便秘的相关因素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国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66-2267
目的:探讨脑卒中便秘的相关因素,提高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将32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便秘组184例和无便秘组142例,采集患者人口学因素(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等)、发病前排便情况、饮食方式、脑卒中类型和部位、治疗用药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44项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优势比(OR)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卒中前后便秘发生率分别为13.50%和56.44%,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χ2=132.191,P=0.000),患病6~12 d为便秘的高发时期;(2)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高龄、出血性脑卒中、基底神经节区病变、NIHSS高、应用抗抑郁药患者便秘多发率较高;(3)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卒中类型、治疗中应用抗抑郁药为便秘的独立相关因素,模型预测阳性准确率72.4%,阴性准确率76.1%,总预报准确率74.3%。结论:脑卒中易发生便秘,性别、年龄、卒中类型、治疗中应用抗抑郁药是影响便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血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人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用检索词“新型口服抗凝血药、心房颤动、卒中、栓塞”,通过对MEDLINE、EMBASE、Cochran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检索,获得新型口服抗凝血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的研究文献。使用国际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有关新型口服抗凝血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RCTs)进行Meta分析。选取卒中或全身性栓塞、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出血性卒中和大出血作为主要安全指标,得出合并后的风险比(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进行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共检索出192篇文献,其中4篇RCT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进行Meta分析。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较小,研究间异质性较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华法林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血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或全身性栓塞(RR=0.83,95%CI:0.76~0.91,P〈0.0001);显著降低发生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RR=0.89,95%CI:0.85~0.94,P〈0.0001);显著降低发生出血性卒中(RR=0.47,95%CI:0.35~0.63,P〈0.00001);降低发生大出血(RR=0.79,95%CI:0.65~0.97,P=0.02)。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血药在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多项反应Logit模型探讨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187例缺血性脑卒中和10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调查人口学因素、生活事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流行病学资料。采用x2检验和多项反应Logit模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与2种类型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因素是高血压病史、心脏病、BMI、TG、纤维蛋白原、收缩压、舒张压(P〈0.05或P〈0.01)。(2)仅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统计意义的因素是HDL—C、糖尿病、载脂蛋白B(ApoB)及年龄;仅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统计意义的因素是吸烟。(3)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言,男性、高血压病史、BMI、舒张压和年龄发生出血性卒中的OR值分别是2.927、3.016、1.429、1.709和0.640(P〈0.05或P〈O.01)。结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既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又不完全等同,相对于脑缺血,出血性脑卒中更为危险的因素是男性、高血压病史、高BMI和高舒张压,年龄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特征与危险因素的区别。方法 选取彭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315例,其中出血性卒中85例,缺血性卒中2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疾病史、不良嗜好、临床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等资料,研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从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发现:本中心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男性、糖尿病、心房颤动、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数值比较发现:本中心缺血性卒中患者三酰甘油,尿酸数值显著高于出血性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三酰甘油是缺血性卒中相较于出血性卒中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特征与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复发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建川  朱守莲  李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72-147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2 065例脑卒中新发病例为研究人群,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调查影响复发的各种因素.随访时间为3年.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脑卒中复发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截至随访终点,受访病例共1 881例,失访病例184例.复发病例327例(17.38%),6个月内复发45例(13.76%),6个月至1年复发68例(20.80%),1~2年复发97例(29.66%),~3年复发117例(35.7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高龄(RR=1.48)、吸烟(RR=1.35)、脂肪摄入(RR=1.83)、高血压史(RR:2.54)、糖尿病史(RR=1.72)、高脂血症(RR=1.83)、脑卒中家族史(RR=2.62)、抑郁(RR=1.84)、生活事件(RR=2.53)、纤维蛋白原(RR=1.75)、颈动脉斑块(RR=2.68)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女性(RR=0.64)、运动(RR=0.33)、社会支持(RR=0.36)为脑卒中复发的保护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史(RR=1.86)、高脂血症(RR=1.95)、脑卒中家族史(RR=2.62)、生活事件(RR=2.38)、颈动脉斑块(RR=2.77)是引起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运动(RR=0.35)、社会支持(RR=0.32)是脑卒中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史、高脂血症、脑卒中家族史的预防、多参加体育运动、增强对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有助于脑卒中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赵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35-23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3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按摩干预、排便习惯及姿势干预、心理干预、睡眠干预和药物干预等全面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便秘发生63(52.94%)例,观察组便秘发生28例(2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陆斌 《上海医药》2014,(6):60-62
目的:调查住院脑卒中后患者的营养现状,探讨营养不良影响因素。方法: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营养学指标、NIHSS和mRS分值、Barthel指数、吞咽功能及进食途径。结果:15.2%的患者发生吞咽障碍,低白蛋白血症检出率为22.6%,营养不良检出率为42.4%。年龄、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吞咽功能障碍及进食途径均与营养不良相关(P&lt;0.05)。性别、卒中类型、病程与营养不良无相关性(P&gt;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全科医师应加强二级预防,早期给予康复介入,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给予鼻饲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类型对心脏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关联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40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脑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缺血性脑卒中组(87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53例)。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与脑卒中类型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及缺血性心电改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房颤的出现率缺血性脑卒中比出血性脑卒中高,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出血性脑卒中比缺血性脑卒中高,异位搏动的出现率二者相差不大,两组之间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搏动、房颤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比缺血性脑卒中更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缺血性改变,说明出血性卒中对心脏的影响比缺血性要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定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及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V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VCI发生率为41.78%。年龄、教育程度、饮酒、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高糖化血红蛋白、心房颤动、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发生VCI有关(P〈0.05),应激性高血糖与无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VCI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糖化血红蛋白(OR=2.394,95%CI:1.546~5.261)、高血压(OR=2.185,95%CI:1.413~4.898)、同型半胱氨酸(OR=1.768,95%CI:1.176~3.651)及超敏C反应蛋白(OR=1.964,95%CI:1.164~3.968)是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激性高血糖是无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29,95%CI:1.282~3.287,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VCI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急性期检测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VCI的发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VCI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阿司匹林为对照组,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联合用药,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卒中、非致死性卒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及非致死性卒中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联合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析联合用药的有效性,通过出血性并发症及脑出血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析联合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a.与阿司匹林相比较,联合用药能更有效的预防卒中的发生(RR=0.86 95%CI[0.74,1.00]),使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降低22%(RR=0.78 95%CI[0.67,0.90]),也能明显降低非致死性卒中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联合事件的发生率(RR=0.87 95%CI[0.79,0.96])。但是,联合用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无效(RR=0.98,95%CI[0.85,1.13])。b.与阿司匹林相比较,联合用药不会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RR=0.95,95%CI[0.80,1.12]),但可以使脑出血的发生率增加14%(RR=1.14,95%CI[0.54,2.42]),尽管这一结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较,联合用药对卒中、非致死性卒中及非致死性卒中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联合事件的预防更有效,联合用药不会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能轻微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淮南市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构成情况。方法选择连续登记住院的淮南市居民脑卒中患者471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62例,出血性脑卒中109例,对已知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占首位(缺血性脑卒中为69.3%、出血性脑卒中为77.9%),是各类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构成情况有所不同,男性患者吸烟、饮酒问题较女性患者更突出(分别为51.1%、33.2%和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1.81、67.62,均P〈0.01)。糖尿病、心脏疾病、房颤的患病率在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高(分别为37.6%、31.9%、19.3%和22.3%、20.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12、8.09、11.12,均P〈0.0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律服药仅占40.8%、47.4%。房颤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更多见。结论控制血压、血糖仍是本地区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点工作,对不同性别的人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重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常见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情况比较多见,而便秘是促使和诱发第二次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脑出血),复发的脑卒中其死亡率和再次复发率都明显高于首次发作[1]。为有效地防止便秘减少脑卒中的复发率,我科92例脑卒中便秘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分析了脑卒中便秘的原因,提出了护理对策,临床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的脑卒中便秘患者92例,男57例,女35例,年龄40~73岁,出血性脑卒中50例,缺血性脑卒中42例。患者或独立完成问卷或由笔者协助记录。1.2调查内容便秘原因分析表所列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有无情绪焦虑、抑郁;是否计较排便场合及其他心理因素;每日主食种类与量,每日蔬菜、水果及饮水量,饮食种类有哪几种;卧床时间长、缺乏活动对排便有无影响;是否习惯床上排便等。1.3评价标准便秘的诊断以患者解便干燥困难,并是否使用辅助措施作为判断标准。2结果对92例便秘患者的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出造成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②饮食不合理;③卧床时间太长,缺乏活动;④排便习惯与姿势改变。其所占比例见表1。表192例脑卒中便秘患者四种原因所占例数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6例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人院后12小时内心电图检查,对有异常者再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进行干预,并观察其动念变化。结果: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73例心电图异常(76.04%),出血性卒中的心电图异常率与缺血性卒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3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心肌酶谱改变42例(57.53%),出血性卒中组心肌酶谱改变与缺血性卒中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52例有意识障碍与21例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加强心电监护,有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使可逆性的心肌损害得到恢复,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便秘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3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行ICU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超过14 d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发生便秘分为便秘组44例和非便秘组56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可疑危险因素,分析ICU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便秘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应用抗生素、应用镇静剂、口服钾剂、鼻饲液种类、鼻饲每天喂养量、鼻饲喂养速度在便秘组和非便秘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OR=2.332,P=0.000)、应用镇静剂(OR=2.544,P=0.002)、鼻饲液种类(OR=5.164,P=0.000)、鼻饲每天喂养量(OR=2.614,P=0.004)、鼻饲喂养速度(OR=1.645,P=0.002)为影响ICU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便秘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ICU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便秘发生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针对性实施预防干预对降低便秘发生风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93例,从发病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及GCS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UGH25例,发生率13.0%。发生UGH患者的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65岁、出血性卒中及脑损伤严重者(GCS3~8分)发病率均较对应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UGH与年龄、脑卒中类型及脑损伤严重程度等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蒋美英 《首都医药》2013,(20):28-2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2年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急性脑卒中并院内感染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年龄、性别、慢性基础病史)、卒中相关因素(卒中类型、意识障碍、球麻痹)、医源性相关因素(侵袭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院内感染的关系。结果老年、糖尿病史、出血性卒中、意识障碍、球麻痹、侵袭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其院内感染率明显升高,其病死率亦明显升高。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急性脑卒中院内感染率,可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常见因素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恢复排便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的55例有便秘症状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缓解便秘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情绪紧张、生活规律习性的改变、陌生环境及排便姿势变化、不合理饮食等是导致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主要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营造舒适的排便环境及私隐氛围、合理的饮食、适当的功能锻炼、通过腹部按摩及穴位贴敷,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排便功能,提高便秘治疗的有效率。通过因素分析和预见性护理实施,对解除脑卒中患者便秘,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卧床患者安全鼻饲的护理。方法对112例脑卒中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留置胃管鼻饲进食并加强观察,对常见的鼻饲不安全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安全宣教指导。结果住院期间,鼻饲患者出现腹泻、腹胀12例、呕吐5例、食物反流4例、意外拔管9例、胃潴留5例、便秘16例。结论通过采用我科制定的《鼻饲患者安全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对脑卒中后留置有胃管的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宣教指导后,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障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藏山南地区脑卒中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67例脑卒中患者从危险因素及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患者,出血性卒中112例,占67.07%(脑实质出血101例,占90.18%,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占9.82%);缺血性卒中(脑梗塞)55例,占32.939,6。本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饮酒及吸烟等。结论西藏山南地区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危险因素在当地百姓中尚未得到重视,因此针对实情开展有效的宣传、筛查和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工作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