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对乳腺癌患者8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平均41岁,术后均置腋下负压引流管。2护理2.1引流管护理患者卧床时,引流管由患肢下方引出,长度适宜,固定于床旁,将引流瓶置于袋内,搁置床下,避免碰撞。患者起床活动时,引流管由患肢前方引出,由健侧上肢提引流瓶的袋子,患肢内收贴于患侧胸壁。2.2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术后持续负压引流,随时抽吸,保持负压。每次抽吸时要挤压刀口周围及腋下,将皮下积液、积血汇聚至引流口,以利于彻底引流[1]。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折叠扭曲,保证引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三种负压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乳腺外科2002年9月~2010年3月期间住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采用墙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器或硅胶负压引流球的乳腺癌患者共180例。结果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使用墙式负压吸引的患者拔管较早,且皮下积液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使用负压球引流的患者拔管最晚,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最高。体重指数小于22.5的患者,术后采用胃肠减压器或硅胶负压引流球负压引流效果相似;体重指数大于22.5的患者,术后采用胃肠减压器负压引流效果优于硅胶负压引流球。结论 墙式负压吸引使用效果好,积液并发症少,但装置复杂,限制患者活动。胃肠减压器临床使用效果略优于硅胶负压引流球,对于BMl〉22.5的患者,术后应尽量采用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引流,以缩短引流管置管时间,减少皮下积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乳腺癌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采用中心负压吸引器联合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单纯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结果:研究组引流时间缩短,总引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下积液发生率和皮瓣坏死率均减少,而术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采用中心负压吸引器联合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的方法优于单纯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的方法。乳腺癌术后发生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术后主要的切口并发症,术中减少组织损伤和严密止血及术后加强局部护理,可明显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中心负压、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吸引、单纯引流管引流三种引流方式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寻求最佳的引流方式。方法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4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中心负压吸引)与对照1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2组(单纯引流管引流),每组各48例,比较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1例、对照1组4例、对照2组8例并发皮下积液,对照1组2例、对照2组5例并发皮瓣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负压吸引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陈立芳  王颖 《护理学报》2017,24(16):41-4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运用中心负压吸引+沙培林局部用药对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2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回病房立即将胸壁及腋下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72 h后,从引流管处注入沙培林5 U,当引流液≤15 mL时拔管.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球,当引流液≤15 mL时拔管,比较2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心负压吸引及创面注入沙培林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促进患者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负压引流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所起的临床作用.方法 本文通过472例乳腺癌术后随机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一次性简易胸腔负压引流瓶、管道负压吸引三种方法 行创口负压引流,对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一次性负压吸引球与一次性简易胸腔负压引流瓶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别,而管道负压吸引与上述两种引流方法 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管道负压吸引加预防措施是预防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有意义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前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由于手术治疗创面大、渗血、渗液较多,正确应用引流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和扩散,有利于切口愈合。近年来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置了负压引流,对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防止手术创腔积液、皮瓣坏死引起的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1临床资料2006-01~2007-01我科收治乳腺癌手术患者45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5~70岁,术后需用负压吸引器者38例,为了防止手术创伤积液,皮瓣坏死引起感染,术后创口常留置15 cm左右长的橡皮胶管1根,接负压吸引器,容量为500 m l,最大负压不超过5.2 kPa,切口愈合为I/甲。2观察与护理2.1保持有效引…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 1996年1月~ 2000年6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64例,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资料:本组女病人64例,年龄 30~ 65岁,病情为Ⅱ、Ⅲ、Ⅳ期乳腺癌,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根治术及乳腺扩大根治术。住院天数 13~ 16d。 康复护理方法: (1)引流管护理:应保持皮下负压引流管通畅,避免血块堵塞及扭曲,并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和引流口感染,并注意观察引流量及性质。术后第 1天引流量应少于 100ml,一般术后48~ 72h可以拔出引流管。 (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伤口部需用砂袋压迫或绷带加压包扎 48~ 72h,使皮肤与胸壁紧…  相似文献   

9.
不同负压引流法防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负压引流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所起的临床作用。方法 本文通过472例乳腺癌术后随机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一次性简易胸腔负压引流瓶、管道负压吸引三种方法行创口负压引流 ,对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一次性负压吸引球与一次性简易胸腔负压引流瓶比较 ,P >0 .0 5 ,无显著性差别 ,而管道负压吸引与上述两种引流方法比较 ,P <0 .0 5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管道负压吸引加预防措施是预防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负压引流装置是大部分手术后常用且必不可少的设备,以往我院外科术后均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瓶(球),但对于皮瓣转移、椎间盘突出、腰椎内固定等仅需小量负压引流的手术,此种引流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负压吸引力不够大,引流不畅,以至引流管堵塞,术后伤口积血、积液,伤口感染概率增加。(2)装  相似文献   

11.
中心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海青 《护理学报》2005,12(1):33-34
笔者报道了126例中心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护理措施,指出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科学操作流程,正确使用中心负压行持续负压吸引,定时检查引流管及中心负压引流的负压值,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科学方法拔管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根治术为主。由于术后创面大、渗出多、引流不畅 ,易发生皮肤坏死及感染 ,导致延期愈合。因此 ,乳癌根治术后的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我科多年来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3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9岁~ 6 4岁。 5 3例手术均系根治术。术后腋下均放置引流管并接负压为 1kPa ,容量为10 0 0ml的负压引流器吸引引流。 5 3例均无感染及皮肤坏死。2 术后观察及护理2 .1 卧位 待血压平稳后 ,取半卧位 ,以利于引流和改善呼吸功能。患侧肘部垫一软枕 ,抬高患肢 ,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绝对禁止…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有些患者在活动时不太注意,负压引流器常下垂悬挂,有脱管的风险;有些患者常用患侧手掌托住负压引流器,增加患侧肩关节活动,不利于患者康复锻炼。我科采用一次性塑料袋巧妙固定负压引流器,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赵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779-2779
本文对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30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6例,女4例.年龄20~60岁.平均35岁.上肢8例,下肢22例.其中机器损伤18例,车祸伤12例. 1.2 引流方法 采用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扩创材料(VSD).该材料是用插入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制成的医用泡沫敷料.在彻底清创后,覆盖填充创面,外面覆盖生物半透薄膜,覆盖范围应超过创缘3 cm以上,保持创面的封闭性.通过引流管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调整负压值在250~450 mm Hg之间,间歇负压引流7~15 d.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引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朱凯  宋风云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9):1425-1425
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对乳腺癌患者8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平均41岁,术后均置腋下负压引流管.  相似文献   

16.
骨科患者术后通常用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留有茂菲氏滴管)代替橡胶管做切口引流管,输液器下方接引流瓶,以便护士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为保证术后切口引流管引流通畅,我科自制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一次性输液器,50 ml一次性注射器,20 ml一次性注射器活塞。  相似文献   

17.
邱双双  林玉丹  陈蓝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19-1219
烧伤整形患者行头皮扩张器植入术,术后一般会留置1~2根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球,引流出残余的血液。当患者起床活动时,携带负压吸引球不方便,而且吸引球的导管较长,易牵拉导致引流管脱出。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注射器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和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两种不同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医疗和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手术后引流患者60例,传统组30例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改进组30例应用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比较两种引流效果。结果改进组术后使用止痛剂人数少于传统组,术后72h引流量高于传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与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相比较,能够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减少患者带管时间,使患者舒适感增加;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使用更安全、放心;护士操作省时、简便。  相似文献   

19.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新v引流技术,用医用泡沫材料包裹多侧孔引流管,使泡沫材料成为引流管与被引流区之间的中介,再利用透性粘贴薄膜封闭被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接通负压源形成一个高效引流系统,是处理创面的全新方法[1].我科于2009-01-2010-09对51例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复杂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复杂性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科2008年1月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16例复杂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患者进行术后综合护理。结果本组10例持续负压吸引7天左右后,创面经植皮愈合。3例骶尾部及臀部压疮伴感染患者经7~10天更换一次Vacuseal材料后,其中2例行清创拉拢闭合创面,1例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3例经持续负压吸引7天后发现肌腱组织仍外露,但弹性、色泽正常,创面无水肿,行局部皮瓣转移+植皮修复肌腱裸露创面,切口一期愈合,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复杂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疗效确切,术后有效的引流管管理等综合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