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医学》2011,(9):44-44
最近很多网友问:台湾食品中查出来塑化剂,大陆食品会一点没有吗?哪些食品中塑化剂的风险最大?哪些食品比较安心?特别是孩子妈妈们追问,酸奶里会有吗?我家宝宝天天喝酸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20年吉林省食品用塑料袋中21种塑化剂的迁移量现状。方法 采购90批次省内不同地区的食品用塑料袋,利用红外色谱鉴定样品材质,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30—2016)标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迁移量检测。结果 90批次样品均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定成分,结果显示所有样品材料均为PE。90批次样品均在2种模拟条件下进行了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模拟水性食品时,所有样品中21种塑化剂组分均未检出;模拟油脂及表面含油脂食品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及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4种组分有检出,其中街头摊点的样品检出最多,DEHP检出13份,DBP检出11份,DIBP检出7份,BBP检出6份,还有1份批发市场样品中检出DEHP。本次调查的90批次样品中合格76批次,合格率为84.44%。结论 部分街头摊点的食品用塑料袋中检出塑化剂类污染,应增加食品用塑料袋的监测频次。  相似文献   

3.
在12月12日举行的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回答记者有关白酒中塑化剂超标问题时说,卫生部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将重点针对两类情况进行塑化剂相关风险监测,一类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储存中容易发生塑化剂迁移的,包括食用油、白酒以及方便面料包等;另一类是针对重点易感人群的食品,主要是婴幼儿食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建立含乳食品中17种塑化剂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BEH Phenyl(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以电喷雾电离(ESI)串联质谱多反应检测模式(MRM)进行监测,同位素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 17种塑化剂化合物在0.5~500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检出限为1~14μg/kg,加标回收率(n=6)为89.8%~11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2%~12.60%,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结论UPLC-MS/MS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特别是样品前处理快捷简便,适用于含乳食品中17种塑化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塑化剂10问     
台湾地区前不久报道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报道称是饮料里的“起云剂”含有“塑化剂”,吃了会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都有牵连。专家称,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而且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那么,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生》2011,(15):53-53
6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一则通知。要求停止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的销售和使用,因为在该产品中发现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而DIDP,正是塑化剂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远离塑化剂     
日前,个别白酒含有塑化剂的报道让塑化剂这种工业添加剂再次进入公众视线。事实上,奶瓶、太空杯、保鲜膜、吸管、饭盒等塑料产品普遍使用了塑化剂。  相似文献   

8.
5月23日,台湾地区卫生部门通报称,岛内最大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在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非法添加了塑化剂DEHP。之后。不断有食品、保健品被卷入这起风暴中。长期从事塑化剂研究的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说:“这是全球首例DEHP污染案例,污染规模亦为世界罕见。是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相似文献   

9.
自从“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发生以来.媒体相继曝光了多种含塑化剂(也称增塑剂)食品与药品。人们整天提心吊胆地纠结于是否吃了含塑化剂的食品,殊不知塑化剂还是污染环境的元凶。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限塑的行列中,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只有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安全了,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  相似文献   

10.
常远 《药物与人》2011,(8):72-73
事件回放2011年5月,台湾发现不法厂商将塑化剂当作起云剂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正品的起云剂应使用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以及淀粉等食品添加剂,按照一定配方和步骤复配而成,并计算到合适的用量用于食品中。  相似文献   

11.
台湾食品业的塑化剂地震波还在岛内持续扩大,遭难的食品行业已从最初的饮料业流向面包、饼干、蛋糕等烘焙业。另有台湾媒体称,糖果、冰淇淋等也可能难逃塑化,因为台中市卫生局日前抽检16项水果香酱(香精)发现,其中6项样品确定掺有塑化剂,而上述产品在定色、定香时都离不开香精。除食品行业外,塑料制品、化妆品、清洁剂、衣服、玩具、地板等,风波主角——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用台湾媒体的话说,吃的、喝的、用的、抹的,什么东西都可能含有塑化剂。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告,目前全台湾问题企业增加到282家,受污染产品增至945种。  相似文献   

12.
新闻回顾 2011年5月下旬,中国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在检测益生菌食品时发现塑化剂,后又在其他饮料中也发现塑化剂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成分,原因是饮料中添加的“起云剂”(可使有些果汁、饮料等保持悬浮乳化状态,看起来更均匀,  相似文献   

13.
熊苗  小君 《健康》2011,(9):10-11
塑化剂不是食品添加剂 塑化剂是一种塑料中的添加剂,又称为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等特性的添加剂。在不同的材料中,塑化剂所起的效果也不同。在塑料里,它可以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有韧性和弹性,更耐用。塑化剂可增加材料的柔软性,但只能在工业上使用。  相似文献   

14.
江月 《自我保健》2011,(7):18-19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爆炸西瓜”、“绝育黄瓜”又纷至沓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又出现塑化剂的重大事件,让人们对此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15.
指导专家:丁钢强专家名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公共营养分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食品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保健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编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  相似文献   

16.
由台湾饮料当中添加塑化剂引发的风波,已经演变为重大的食品安全危机,看来塑化剂的事情非常严重,到了万人关注的焦点。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塑化剂。第一个要点:塑化剂不是食品添加剂。塑化剂又称为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  相似文献   

17.
丁炜 《健康世界》2011,(7):106-107
不久前,台湾饮料爆出“塑化剂”事件。一时间媒体连篇累牍、百姓议论纷纷,一会儿说是塑化剂,一会儿又说塑化剂引出起云剂,两者摆在一起更让人发蒙。到底什么是塑化剂?什么是起云剂?它们对人体有危害吗?  相似文献   

18.
朱毅 《大众健康》2011,(7):28-29
肇始于台湾的这次塑化剂风波,是台湾30年来最恶劣的一次食品掺毒事件。海峡那边,发生了一场震级很高的食品安全地震,海峡这边的大陆,并未有隔岸观火的淡定,震感一样强烈。震撼之中的我们慢慢来梳理“震源”、“震波”。  相似文献   

19.
酸奶是以新鲜牛奶或复原乳为原料,采用过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乳制品。  相似文献   

20.
丽桥 《家庭医生》2012,(3):53-53
平时阅读一些写抗癌经历的书籍,发现多是励志,时常充满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