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血乳酸、肌酸激酶(CK)水平,并分析其与大运动功能及痉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89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及69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康复治疗前两组均检测其血乳酸及CK水平,对比组间的差异性;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血乳酸水平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及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的关系。结果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血乳酸及肌酸激酶水平均高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乳酸水平与GMFCS呈正相关(P〈0.01),与C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血乳酸及CK水平高可能与肌肉痉挛有关,血乳酸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大运动功能及痉挛程度,可作为参考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龙南医院康复科行康复治疗的90例痉挛型及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和实验组(常规运动疗法+肌内效贴),每组45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上肢功能、肌张力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定量表(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腘角、足背屈角、股角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腘角、足背屈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股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能明显增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提高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肌电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护理.方法 选择88例四肢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非肌电引导定位后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从注射前、注射中、注射后等方面加强护理和观察.结果 8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经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出现皮下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对患儿进行规范周到的护理有助于提高肉毒毒素注射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输合配穴针刺疗法的理论分析,探讨其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治疗作用以及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肘膝以下异常姿势的改善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输合配穴针刺疗法的理论分析,探讨其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治疗作用以及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肘膝以下异常姿势的改善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并研究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时使用中药康复液的临床疗效后发现,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过程中,中药康复液的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患儿的肌张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微小RNA-138(miR-138)、微小RNA-338(miR-338)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表达水平,并探究两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于本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64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同期选取6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  相似文献   

8.
高晶 《现代保健》2009,(33):14-15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2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200017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0.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康复重建治疗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腑瘫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循经针灸推拿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肌肉痉挛评分、运动发育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脑瘫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循经针灸推拿法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肌肉痉挛评分、运动发育评分以及血清IL-6与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 0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6. 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肌肉痉挛评分(0. 5±0. 3)分与(0. 7±0. 4)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运动发育评分(3. 6±3. 1)分与(4. 7±5. 0)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循经针灸推拿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肌肉痉挛评分以及运动发育评分,且能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IL-6与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痉挛型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2组患儿在接受局部肌内注射BTX-A治疗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功能独立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可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及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的康复及整体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Bobath现代康复法在痉挛型小儿脑瘫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杭州市萧山区特殊康复中心儿康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痉挛型小儿脑瘫诊断的6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首诊顺序将其分为联合方案组(31例)和单一方案组(32例),单一方案组采用Bobath现代康复法治疗,联合方案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Bobath现代康复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四肢Ashworth评分、综合功能评分、GMFM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四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综合功能评分和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f =2.65 ~8.14,均P<0.05).联合方案组患儿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方案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x2 =4.01,P<0.05).结论 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Bobath现代康复法在痉挛型小儿脑瘫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四肢痉挛状况,为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核心稳定型训练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爬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年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按照训练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按摩、针灸等训练,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训练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爬行能力的恢复效果,即对比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患儿的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效果甚好,能够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爬行功能,改善患儿的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上田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功能的康复情况。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分成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治疗,干预组采用上田疗法治疗。结果干预组患儿6-8个月坐位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治疗3个月后上田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康复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性瘫痪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2‰(1.8‰~4‰),其中痉挛型脑瘫占60%~70%[1],控制肌肉痉挛对脑瘫患儿康复至关重要。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可缓解脑瘫患儿的肌肉痉挛,平衡肌力,改善运动功能,并可延迟或避免外科手术,被认为是改善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重要辅助手段[2]。近年来,国内这方面文献报道中,接受BTX-A治疗的脑瘫患儿年龄较大,平均为5~7岁[3]。国外有该药在低龄痉挛型脑瘫患儿中应用的文献报道,但例数较少。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改善小儿脑性瘫痪预后的重要因素,摸索适合低龄痉挛性脑瘫患儿肉毒毒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悬吊运动训练对小儿痉挛型偏瘫的康复效果予以简单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痉挛型偏瘫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法开展康复训练,为观察组患者应用悬吊运动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为患儿开展悬吊弱链测试发现,观察组患儿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为小儿痉挛型偏瘫开展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用悬吊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屈光状态和斜弱视情况及特点,制定多学科的综合康复计划,促进患儿的视力能康复。方法对4~14岁的122例(244眼)脑瘫患儿进行眼部常规检查,眼位检查,散瞳验光等检查,并记录详细的既往病史。结果本组脑瘫患儿中屈光不正220眼,发生率90.2%,其中80%经屈光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并以复性远视散光、远视和混合散光为主。屈光不正状态在痉挛型和其他类型脑瘫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中斜弱视发生率13.1%,其中痉挛型脑瘫占50%,主要病因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结论重视脑瘫患儿的屈光矫正,特别是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痉挛型是斜弱视脑瘫患儿最主要的脑瘫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结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BTX-A注射结合功能训练)和对照组(仅应用功能训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月、3月、6月采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组自2周后、对照组自1月后下肢痉挛度下降(P<O.05);下肢痉挛度组间比较2周~3月,治疗组明显下降(P<O.001).治疗组1月起、对照组6月后站立(D区)和走跑跳(E区)评分比治疗前提高(P<O.05);3、6月组问比较,D、E区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BTX-A注射与功能训练结合能快速有效的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缓解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补肾健脑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用补肾健脑针法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脑瘫严重程度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增高,脑瘫严重程度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健脑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李司南  童光磊  张敏 《疾病控制杂志》2012,16(8):664-664,669
发生在产前及产后1个月以内,各种因素导致脑发育障碍或损伤而引起的非进行性肢体功能障碍称为脑性瘫痪[1].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痉挛肌治疗对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有较好疗效.本项实验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痉挛肌治疗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