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同居这个词,一度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几乎成为非婚性关系的文雅代称。非法同居,除了法律含义之外,更包含了人们对这类现象的否定。所谓同居,就是男女双方不履行法律手续,而在一起过日子。  相似文献   

2.
《长寿》2007,(8):55-55
同住一个住宅小区的李大妈和孙大爷在一次公益活动中认识.两人都是多年丧偶,生活常感孤独。两人相识后,交往增多并逐渐产生感情。为了相互照顾.在没办结婚登记证情况下.李大妈搬到孙大爷家一起同住。  相似文献   

3.
袁仕友 《长寿》2010,(2):65-65
律师同志:我老伴前年因肺癌去世,后经人介绍,我与同样丧偶的一李姓女子相识,不久便开始同居。同居半年后,我觉得两人  相似文献   

4.
我的妹妹于2002年同其男友举行了婚礼.但双方一直没有进行结婚登记。最近,我妹妹怀孕,男方以双方未进行结婚登记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同居关系,并责令我妹妹从其家中搬出。我妹妹以女方在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为由。不同意男方的诉讼请求,并要求与男方补办结婚登记手续。  相似文献   

5.
《长寿》2007,(12):48-48
与保险公司协商退保后,承诺退还的保金却在办理过程中莫名“丢失”近2万元,67岁的李女士随将某保险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审理后,判决支持李女士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6.
吴学安 《长寿》2004,(10):42-43
伴随着银色浪潮的袭来,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的婚姻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资料表明,国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无配偶的达35%。其中,有再婚意愿的达37.6%,但真正再次步入婚姻殿堂的只有6.9%,而其中70%-80%的再婚老人是以离婚而告终的。时下,老年人再婚仍会遭遇诸多阻力,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儿女的。为了减轻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了同居这种有别于传统婚姻、时髦而又前卫的结合方式生活在一起,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种无奈的时尚。  相似文献   

7.
张筱珊 《药物与人》2007,20(6):64-65
个案回放:邻居家新搬来一对老年夫妻丁大爷丁奶奶,平时老两口你扶我携,恩爱有加,但俩人的子女很少出现,偶尔出现也是来去匆匆。老人和子女之间并不像一般父母与子女那样亲密。时间一久,大家才知道原来老两口是再婚老人,目前还没有登记结婚,在法律上属于同居关系。谈起这件事来,老人一脸的无奈。  相似文献   

8.
周理 《家庭医学》2004,(2):35-37
每天下班后,我总在大街上晃悠以消磨时间,虽然无聊.但是总比看她那张脸要好。以为做饭给我吃.我就会感恩?美去吧你!我一个月不吃你的饭,看我会不会饿死!唉.话是这么说.只是每次在外面晃悠的时候.闻到别家的饭菜香.心里也还是那个那个的。  相似文献   

9.
商园 《健康人生》2008,(2):22-23
我叫柳云,今年26岁,总想找人倾诉这莫名的苦楚…… 我的恋爱始于大学最后一年,和男友在一次社会调查中彼此引起了对方的注意,一种异样的微妙之情油然而生。当时,他和我有相仿的感觉,都以为找到了“缘分”。短短三个月就成了难舍难分的恋人。 于是。我们选择了同居方式,算是步入婚姻的试验吧。  相似文献   

10.
Q:9年前,我从农村来到城市,受雇于刘文家。他的妻子去世后,就与他同居,今年4月,他的女儿回来了,说她退休了,要亲自来侍候父亲,给我一个月的时间让我另找雇家。而刘文居然也就同意了。我刚来这个家时,身体很好,现在高血压糖尿病全都沾上了边,于是我提出一个条件,让刘文给我1万元,作为对我的经济帮助,刘文对此倒没反对,但他的女儿却断然拒绝。我的要求可以得到法律的支持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薛鸾 《自我保健》2007,(12):46-47
钱老伯有晨练的习惯.退休后闲着没事.干脆整个上午都在附近的小公园里和一群老邻居们跳跳舞、打打拳。随着天气寒冷,钱老伯晨练时会带上一个小垫子,累了就把垫子放在公园的椅子上坐会儿,周末的一天,公园里锻炼身体的人比平时多了,钱老伯找不到椅子坐.又觉得腿酸.于是找了块大石头.把垫子一放坐了下来。李大爷正巧经过,看见钱老伯坐在石头上.赶紧劝他站起来,  相似文献   

12.
张静 《大众健康》2010,(8):84-85
坐在谈话室里的王女士,衣着朴素,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人,她是通过电话约好来咨询的。看着律师进来了,她显得有点局促。  相似文献   

13.
《家庭健康》2012,(3):12-13
“随着卡和证越来越多,钱包变得越来越厚,而长期把钱包放在裤子后璃袋会压迫脊椎神经,造成脊椎弯曲.我前一阵腰椎不适,就可能是厚钱包害的。现在换用薄的、  相似文献   

14.
张静 《大众健康》2010,(3):84-85
同居,在前些年还是一个有点忌讳的话题,但是现在,同居越来越普遍了。在日常的咨询和案件代理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因为同居关系引起的纠纷,这也让我们开始关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晓莉 《家庭医学》2005,(14):14-15
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婚姻产生了恐惧感。婚前同居.也许可以为美满婚姻找到一个准确的支点。但是也有很多人失陷在了“同居”迷阵之中……美国专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20%的25岁以下妇女认为同居具有婚姻的所有好处.但40岁以上的妇女只有4%认为同居可代替结婚。研究人员说.这是她们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杨玉宣 《自我保健》2010,(11):49-49
不知怎么回事,年近七十的李大爷.是一名高血压患者.最近经常出现鼻出血现象。闻听此言.子女们都劝他到医院去检查,可他就是不愿意。这天夜里突然病情加重.正好儿子出差刚回家.见此情景开车送父亲到医院看急诊,结果诊断为脑中风。医生说.如果再晚来些时间.李大爷可能就没命了。  相似文献   

17.
俞成松 《长寿》2004,(5):11-11
不婚同居已不再是时尚青年的专利,如今,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也出现了新的一类不婚人群——银发族。他们也开始选择只做情人不做夫妻,顺其自然地过起了同居生活……不过,老年人选择不婚同居远没有年轻人那么潇洒,在这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18.
"现在没有一项官方统计能说明中国有多少人在同居。对于享受其中的年轻人来说,同居的感觉是天堂,对于深受其害的人来说,它却是地狱。惟一可以肯定的是,流行于全球的同居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李大爷今年65岁,体质不错,精神矍铄。但近段时间以来,两只手却不停地抖动,连吃饭夹菜、写字都受到严重影响,感到非常苦恼。像李大爷所出现的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震颤”。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为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颤动,通常在情绪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中消失。  相似文献   

20.
紫衣 《家庭医生》2012,(4):60-61
相识一月,男人想同居肖刚向我提出同居时,我吃了一惊。他解释说我们彼此感觉都不错,但若想更深亥Ⅱ更彻底地了解对方,最好同居,看看生活习惯、性情等等是否相容。我是离婚一年后认识肖刚的,自认已从情伤中走出来的我,再次积极投身到寻觅佳缘的队伍中。肖刚也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但他阳光开朗,成熟稳重,待人真诚,近四十岁的他对事业积极进取,有房有车,总之条件不错。但彼时我们相识只有一个月,见面也不过几次,看我面露难色,他说他以前与前妻婚前不甚了解,婚后才总是吵架,若不是为了孩子早就离了。还有,现在年富力强是干事业的最好时机,他真的没有时间与精力用来约会。他抓住我的手,说:“你要相信我的人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