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阶段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效果,以采取最有效心理护理时机。方法对新入院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出院前患者不同阶段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观察,对心理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阶段抑郁症患者在心理护理后,以出院前患者效果为最佳,新入院患者效果最差。结论抑郁症患者各阶段心理护理是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心理护理的重点应放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前患者,但新入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2.
刘婉红  白惠琼 《健康大视野》2006,14(12):144-144
护患心理,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研究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心理关系和发展规律,调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要,使之处于最佳身心状态,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下面将调适护患心理在护理中产生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3.
石永丽 《中国保健》2009,(18):766-767
目的:探讨眼球挫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法。方法:分析78例(86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心理疏导、行为治疗等心理调适方法。结果:47.3%的患者存在着痛苦愤怒的心理;53.7%患者存在着抑郁焦虑和恐惧心理,55.6%的患者存在着悲观和失望。结论:眼球挫伤可以引起患者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采取针对性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郗秀霞 《泰山卫生》2004,28(5):28-28
肺结核咯血的患者心理变化复杂,特别是大咯血的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埋怨、悲观、自责、疑虑等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在护理这类患者中,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以正确的心理护理,对控制咯血、恢复病情非常重要。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及对部分咯血患者的调查访问,就咯血患者的心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总结6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紧张、恐惧心理的护理,忧虑心理的护理,依赖心理护理,认为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整形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征,分析心理干预在整形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对我院349例整形患者行心理状态评估,在整形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干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积极心理干预,异常心理状态比例明显下降,患者能重新融入社会,医患纠纷明显减少。结论护理人员要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的同时,提高心理护理水平,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建立正确的整形心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烧伤事故常有发生,患者机体遭遇创伤后,心理也会发生急剧变化,产生一种恐惧感和危机感。此时心理行为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伴随的心理行为障碍会加剧躯体创伤的病态,甚至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致各种疾病。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及必要的非语言沟通和心理抚慰,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尽快消除烧伤事故造成的心理阴影,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刘彩云 《健康大视野》2006,14(9):108-109
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同的时期实施心理护理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收治的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专门的护士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时期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消除了心理障碍,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诱因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要以心理分析、护理干预配合治疗并贯穿于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及相关影响。方法:将6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不良心理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干部患者入住CCU后的不良心理反应,探讨心理干预对其不良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2例入住我院CCU的老干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4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2组患者均在入住时和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对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减轻老干部患者入住CCU后不良心理反应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钟均霞  郭琼 《健康必读》2008,7(7):31-32
目的探讨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121例择期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手术前一天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而自然进入手术。在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前一小时分别接受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定。结果研究组在手术前一小时的焦虑、抑郁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焦虑、抑郁情绪与手术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族、疾病严重程度、手术的大小和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干预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术前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前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控制血糖。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的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随机抽取41例作为研究组,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分为5级评分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焦虑、抑郁情绪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施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3.
不孕不育心理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孕不育对患者的婚姻、家庭及社会关系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引发心理危机,这种心理危机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及治疗效果。减轻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障碍,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力,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减少负性心理和社会适应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心理支持对临床治疗很有帮助,目前国内临床医生针对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关注很少,心理支持有赖于专业的心理医生。  相似文献   

14.
曹秀芹 《中国保健》2009,(15):659-660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的常见不良心理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10例外科住院患者手术前后的不良心理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发现的不良心理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手术病人常见不良心理主要有恐惧、焦虑、担忧、矛盾心理等。本组病人中恐惧手术者占80%,紧张者占60%,担心焦虑者占50%,逃避手术者占50%。经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所有患者不良心理均有所改善,并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在于探讨美容整形手术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的作用。方法:抽样选取360例美容整形患者进行分组,分为180例的观察组(结合心理分析进行心理护理)和对照组180例(常规护理),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利用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对美容整形手术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护理,较常规护理其负面心理得到了全面改善,并发症较不易发生,并能够在预期内得到完美的恢复,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美容整形手术前后,护士应一对一的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心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不同方式的心理护理,充分利用语言和具体行为感染和干预患者心理,得到患者的理解与信任,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或消除,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恢复,呈现完美容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对颌面外伤患者的心理分析,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实行早期救治与心理干预一体化的治疗。结果: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后,使他们能尽快的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加快了康复的进程。结论:此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总结护理心得。方法:回顾性分析曾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实施心理护理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效果和心得体会。结果: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后,悲观失望型、心理忧郁型、焦虑心理型以及怀疑心理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3.82%、27.94%、25.0%,16.18%,明显低于护理前的51.47%、39.71%、35.29%、26.47%,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使患者形成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慧 《泰山卫生》2005,29(3):27-28
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重、病种复杂,多具有紧张、痛苦、恐惧等心理问题,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形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再加上其家属的焦虑烦燥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稳定。对此,我们进行心理评估,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诊断,制定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促进了病人生理和情感的平衡,促进了疾病转归与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患者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时常出现一个护士要同时面对多个心理状态完全不同的患者。在实施护理时,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每个个体的心理特点,病情轻生缓急、年龄性别,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的不同,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修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石花 《现代保健》2008,(35):88-89
由于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变化,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掌握癌症患者心理变化的规律,将有助于开展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美国学者Dr Kubler Ross将癌症临终患者的心理特征分为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死亡期五个阶段。其实临终患者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应因人施护,因势利导,创造条件给患者最大的支持和安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