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产物(HBxAg)是一种广谱的转录激活蛋白。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下,HBxAg可激活多种病毒和细胞的转录控制基因区,HBxAg转录激活功能的机理及其在HBV相关的肝病中的作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亚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paⅠ和Bg1Ⅱ双酶切32kbHBVDNA,得到近11kb大小的完整HBx基因,利用绿豆芽核酸酶将HBx基因、载体pBR322的BamHⅠ酶切粘性末端切成平末端,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进行体外重组后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获得亚克隆E.coliJM109pBR322HBx,并经药物平板筛选、电泳分析和DIG标记的探针做Southern印迹杂交实验证实。E.coliJM109pBR322HBx亚克隆的建立对进一步研究HBx基因的功能、肝癌发生的机理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肝细胞肿瘤(HCC)患者癌组织中HBx基因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 HCC中的重要性。方法根据HBx基因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对31例病理确诊并经手术切除后的HCC患者癌组织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了同一 患者血清HBV DNA。结果PCR显示31例HCC患者癌组织中HBx基因和血清中HBV DNA 的阳性率分别为77.4%(24/31)和32.3%(10/31)。结论HBx基因片段广泛存在于HCC患者癌 组织中并且在癌细胞中可能存在整合。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转录后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转 一的调节涉及多个环节,包括HBV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多聚腺甘酸化位点的利用、肝细胞核蛋白与HBV转录“转录后调节序列”的结合、HBV转录体由细胞核向细胞浆的转运等。抑制性转录后调节序列结合蛋白 发现不仅对阐明突主抗HBV感染的非细胞溶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抗HBV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HBVX基因及其表达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转录,翻译与调控,X基因变异,X蛋白与HBV复制,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以及X蛋白对MHC激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前S_2蛋白检测意义江苏省苏州市卫生防疫站215003金芳,闵秀瑾,刘春荣,许元根近来,有人建议采用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蛋白取代传统的测定HBsAg的方法,但测定HBV前S2蛋白是否能确切反映HBV的感染,以及无?..  相似文献   

7.
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实验质控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从赠进行HBsAgELISA检测中,为避免因检测试剂、实验室操作等原因造成的检测误差,1998年7月 ̄1999年6月对从业人员HBsAg的检测中,利用已 质控HBsAg标准品对HBsAg的检测进行了变异系数分析,8轮质控中,6轮采用“即刻法”质控,2轮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进行。结果表明,122次HBsAgELISA检测中,117镒质控HBsAg标准品的S/CO值落x-2s至x  相似文献   

8.
延边地区不同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通过对延足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水平调查,了解延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布及流行规律、特点以及便提出有利的防治措施。经抽样调查对谗不同人群用ELISA法做了HBsAg抗-HBc、抗-HBs三项阳性率调查,进行x检验统计处理分析。发现HBV感染率在年龄,性别、民族和职业分布各有显著差异。在40-49岁年龄组最高22.4%,男性(50.4%)高于女性(44.3%),朝鲜族(51.1%  相似文献   

9.
HBV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嗜肝DNA病毒。前S1蛋白(Pre-S1)是HBVS区基因编码产物,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的大分子蛋白; HBsAg小球形中亦有少量Pre-S1,它在HBV附着和侵入肝细胞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现已证实[1,2]Pre-S1蛋白  相似文献   

10.
证券公司空气中几种污染物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证券公司空气CO2和CO(红外线测试),甲醛和NOx(比色法),采用撞击法测定溶血性链球菌(HS)和细菌总数(BT)。结果表明:除BT外,其他污染物日变化曲线均随股民人数和吸烟程度而变化,高峰值出现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但后者比前者更为突出;各污染物浓度均随距地面高度上升而下降,甲醛、NOx和HS浓度下降明显(P均<0.05);除BT外,其它污染物超标(48.3%~76%)普遍并严重(最大3倍),因此,建议证券公司应列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畴  相似文献   

11.
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基因融合,构建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重组转移载体pBmGHe,使融合基因处于多角体基因(plh)启动子控制之下。共转染后得到的重组病毒rBmGHe能在家蚕细胞中表达约50kDa的GFP/HBVe融合蛋白。被感染的细胞在紫外光下发射出美丽的绿色荧光。用ELISA检测,HBeAg抗原活性滴度达到112800。这种既能发射绿色荧光又具有抗原活性的双功能融合蛋白为研制一种新型的发光免疫诊断试剂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N-端融合蛋白对重组HBeAg抗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N- 末端融合蛋白对大肠杆菌中表达的 H Be Ag 抗原性的影响。方法 用 P C R 法,从抗- H Bc( + ) 血清标本中获得 H B V Pre c - c 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质粒 Trc99 A,重组成亚克隆 P H B I。以 P H B I为模板,扩增获得编码乙肝病毒核心蛋白1 ~140 氨基酸的基因片段,加上终止信号,分别插入质粒p G E X- 2 T 和 Trc99 A 中,各自转化后,以 I P T G 诱导,大肠杆菌表达插入基因。以 E L I S A 和 S D S- P A G E 方法测定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和 H Be Ag 、 H Bc Ag 滴度。结果 在 I P T G 诱导下,大肠杆菌中分别表达 N- 端融合的 G S T- H Be Ag 融合蛋白和非融合 H Be Ag 蛋白。分子量各为41000 D 和15000 D。培养裂解物经 E L I S A 测定,融合蛋白 H Be Ag : H Bc Ag 的滴度比为256 :1 ,非融合蛋白为16 :1 。结论  N- 端融合蛋白 G S T- H Be Ag 抗原性更接近血清 H Be Ag 。  相似文献   

13.
203份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中前S1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已知道前S1蛋白主要存在于乙肝病毒 (HBV)Dane颗粒 ,由病毒DNA长链S区前S1基因编码产生 ;HBeAg是c区前c基因表达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 ,鉴于HBV DNA检测方法复杂 ,成本昂贵 ,可将前S1蛋白和HBeAg检测作为HBV复制和具传染性的间接指标。为了探讨前S1蛋白检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我们将学生体检中筛选出的 2 0 3份HBsAg阳性及同人群 5 0份正常血清 ,进行乙肝二对半和前S1蛋白检测。并利用PCR技术对HBeAg阴性 ,抗HBc和前S1蛋白阳性的33份血清作了HBV DNA检测。材料与方法  (1…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排尘治疗矽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观察染尘后不同时间矽肺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iO2含量、细胞总数、LDH活性.蛋白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合矽肺病理变化情况,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治疗矽肺的可能性及有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染尘后不同时期BALF中细胞总数、LDH活性、总蛋白及LPO含量均高于相应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或P<0.01)。随着染尘时间延长,BALF中LDH含量、细胞总数、LDH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矽肺病变则逐渐加剧。提示:BAL可以通过排出肺内部分粉尘、细胞和非细胞成份,对减少肺内纤维化机会,延缓矽肺病变的发生发展将有积极作用。且以早期或急性矽肺施行BAL为宜。  相似文献   

15.
前S1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择24例前S1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病例组、22例前S1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对照组、16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为携带者对照组。检测其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结果表明:病例组家庭成员HBV感染率,HBsAg、HBsAg、抗HBcIgG3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IgG3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且病例组家庭内HBV感染危险度也大于对照组,比值比(OR值)分别为5.0和6.4,两对照组间未见差别。说明前S1蛋白是HBV传染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复合蛋白锌治疗HBsAg、HBeAg、抗-HBc三阳患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HBsAg、HBeAg、抗-HBc三项血清学指标阳性患儿35例(其中肝功正常27例,ALT单项增高8例)作为复合蛋白锌治疗观察对象,疗程3~6个月。结果35例中HBsAg转阴3例(8.57%),HBeAg转阴12例(34.28%),抗-HBe转阴2例(5.71%),抗-HBc转阴3例(8.57%)。其中6例做了血清锌检查,其值在6.4~12.4之间,处于较低水平。复合蛋白锌初步观察对HBeAg转阴有一定作用,显示通过微量元素的调整对HBV的复制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经重组病毒感染的BmN细胞的表达产物HBeAg进行实验研究,并与菌产HBeAg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家蚕细胞表达的HBeAg分别作为捕获和酶标抗原建立的检测抗HBe方法,不仅传统方法检测的阳性标本全部阳性,而且在传统方法阴性(抗HBc阳性)组中,检出2例阳性,在抗HBe和抗HBc全部阴性的42例标本中,也发现2例阳性。说明本法的敏感性高于传统方法。同时,用此方法制备的HBeAg,在相同的蛋白浓度下,其抗原反应性也比用原核细胞表达的HBeAg高出100倍,且与抗HBc交叉反应低100倍,表明用家蚕细胞表达的HBeAg不但效价高,且特异性、敏感性均优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产生的HBeAg。  相似文献   

18.
杂色曲霉素(ST)衍生后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BSA)或血蓝蛋白(H)上,制得复合抗原BSA-ST和H-ST。将BSA-ST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到一株稳定分泌抗ST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该株细胞诱导的小鼠腹水及血清中均富含抗ST单克隆抗体(McAb-ST)。经鉴定,McAb-ST属于IgG_1,与H-ST反应之亲和力常数为1.29x10 ̄9L/mol,其分子量为168000(重链53000,轻链31000)。McAb-ST的结构类似物的相对交叉反应下超过2%。应用McAb-ST及H-ST建立的IC一ELISA法测定ST的线性范围是0.1~10ng/ml,最低检测量是0.5pg/ 25μl,为快速检测粮食中ST提供厂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S2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壳蛋白包括HBsAg、前S1和前S23种组分,其中前S1可能与HBsAg的运输与分泌有关,前S2可能介导HBV粘附人肝细胞。作者检测92例乙肝患者血清前S1和前S2蛋白,并观察与其血清HBV标志物和HBV-DNA关系,以进一步探讨血清前S1、S2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收集:本研究共收集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肝炎科住院病人标本92份,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明确诊断,采血后分离血清、-20℃保存备测。2.主要试剂:①HBV标志物检测(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  相似文献   

20.
现已发现乙型肝炎病毒 (HBV)有 4个开放可读编码框架 (ORF) ,即S、C、P、X区。S区编码表面抗原(HBsAg)和前S1、前S2 等 ;P区编码多聚酶 (DNA -P) ;X区编码X抗原和核心抗原 (HBxAg、HBcAg) ;C区又分前C区和C区 ,前C区 (1814~ 190 0氨基酸 )编码e抗原 (HBeAg) ,C区 (190 1~ 2 4 50氨基酸 )合成HBcAg。上述标志物在不同个体、不同时间的不同表达代表着不同的临床意义 ,现简述之。1 HBV血清标志物表达形式组合及临床意义1 1 HBV感染表达的模式 见表 1。表 1 HBV感染的表达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