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IgA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 (IgAN)是较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目前认为IgAN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治疗无特效方法。本文从病因、病理、临床、治疗和预后等几个方面对近年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6.
IgA nephrosis, with an incidence of 38%-49% in the primary glomerulopathy in China,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late renal failure.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no specific Western remedies for IgA nephrosis characterized by hematuria, the researches on TCM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IgA nephrosis have been listed in the major projects of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ies in thel0th 5-year plan of China”.  相似文献   

7.
8.
马兜铃酸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其病因主要为使用相关药物不规范,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易进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防治的关键是规范使用中药,及时停药,可运用肾作用明确的中药以改善肾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肾病Ⅱ号方对阿霉素肾病(AN)大鼠的干预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血脂水平变化,试图阐明肾病Ⅱ号方干预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阿霉素诱导大鼠建立类似人类微小病变肾病的模型,用强的松(C组),强的松 肾病Ⅱ号方(D组)治疗,并设对照组,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ET、血脂水平及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AN大鼠在治疗前,尿蛋白显著升高,血白蛋白显著下降。TNF-α、ET血脂显著升高,肾脏病理明显加重,治疗结束后D组,TNF-α、ET血脂均较前显著下降(P<0.01),而C组、ET、血脂水平下降不明显,C、D组尿蛋白显著降低(P<0.01),血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C、D组肾脏病理损伤减轻。[结论]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其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肾虚血瘀证肾病Ⅱ号方可能通过降低尿蛋白及血脂水平,减轻对肾脏直接损害,抑制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减少巨噬细胞产生TNF-α,抑制内皮细胞活化,减少ET分泌,从而改善肾脏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益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益肾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5.16%,总有效率87.09%;对照组显效率20.00%,总有效率56.67%。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汤结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1 概述   IgA肾病(简称IgAN)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学特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是肾脏病中肾小球系膜病变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我国的IgAN发病率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15%~40%.男女之比大约是2:1.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中等剂量泼尼松和雷公藤多苷口服12周,24例以中等剂量泼尼松和环磷酰胺治疗,在治疗的第4、8、12周测定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等,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结束时两组总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雷公藤多苷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要明显低于环磷酰胺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一种相对比较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合于对应用环磷酰胺有禁忌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熊永革  周云  陈婷 《黑龙江医学》2002,26(10):748-749
目的 检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体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 1(sICAM - 1)含量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体系。方法 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 4 8例Ⅱ型糖尿病肾病 (G1组 )患者尿液、血液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HA体外刺激培养上清 (CPBMCs)中的sICAM - 1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4 6例肾功能正常的Ⅱ型糖尿病(G2组 )及 4 8例健康人 (G3组 )比较。结果 G1组尿液和血浆中的SICAM - 1水平明显升高 ,其尿液中含量(45 0 18± 81 2 5 )fg·L- 1与G2组 (2 31 37± 18 5 7)fg·L- 1和G3组 (2 0 4 5 9± 2 7 36 )fg·L- 1比较 ,P均 <0 0 1。血浆中含量 (2 87 4 5± 6 1 0 6 )fg·L- 1与G2组 (15 8 91± 11 0 3)fg·L- 1和G3组 (137 2 5± 6 2 2 )fg·L- 1比较 ,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G2组与G3组之间比较 ,尿液及血浆中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G1组患者CPBMCs中的sICAM - 1含量与G2 ,G3组之间P >0 0 5。结论 尿液和血浆中sICAM - 1含量检测可能作为判断DN病情活动的一项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4.
辨病就是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及疾病的演变规律,而辨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概括,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疾病的本质。只辨病不辨证不能了解到疾病的特殊性,而过分强调辨证则容易忽略疾病发生的本质。“以病为纲,以证为目,病证结合”的诊治方式既可以发挥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又可以吸收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16.
闫文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19-322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以肾小球肥大,系膜扩张,基膜增厚,高滤过为特征。最终导致毛细血管腔闭塞,小球硬化。常见于病史超过10a的患者,是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2型糖尿病(T2DM),其严重性仅次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DN 67例作重点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 的测定在糖尿病肾病的意义.方法:对156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bAlc 、空腹血糖(FBG) 、尿微量蛋白(mAlb) 和α1-微球蛋白(α1-MG) 的指标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bAlc 、尿mAlb 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HbAlc 平均值越高,尿mAlb 也越高,两者呈正相关.无DN 组、早期DN 组和临床DN 组Glu 的HbA1c 和MAU 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早期DN 组和临床DN 组与无DN 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临床DN 组与早期DN 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 或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尿mAlb 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对肾脏损害的程度和发展以及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IgA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2例IgA肾病,采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显效20例(62.5%),有效8例(25%),无效4例(12.5%),总有效率达87.5%,明显好于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泽黄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瘀利水中药"泽黄颗粒"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糖尿病肾病用"泽黄颗粒"结合西药治疗.结果: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结论:"泽黄颗粒"对该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IgA肾病(IgA nephrophathy)特征是肾活检免疫病理显示在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因此也称为Berger病[1-2].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