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循环与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循环是体内循环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根据现有的认识,广义的礅循环主要包括血液微循环(Microhemocirculation),淋巴微循环(Lymphatic Micmcirculation)和超微循环(Ultracirculation)三部分。超微循环主要指在超微结构水平上,介于细胞之间的一些微细管道中的体液循环。  相似文献   

2.
前言——微循环与衰老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王殿俊微循环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人体的所有器官和系统。尤如大河里的水流经小溪再灌溉田园一样,承担着向体内各器官、组织细胞,输送养料,运出代谢产物的功能。所以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内...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诱导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造成的,尽快实施血运重建是AMI的首要治疗目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成功及时实施PCI术的AMI患者虽然心外膜闭塞血管的血流得到恢复,但闭塞血管所支配的心肌并未真正完全实现组织水平上的血液灌注[1-3],即"无复流现象"[4],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CI的临床疗效和预后[5,6],这是由于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提升,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作为心绞痛的一个重要病因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心血管疾病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众多临床研究表明,CMD持续导致患者胸痛症状,并且与心血管疾病不良结局的发生有关。本文回顾了CMD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案对于CMD患者的影响,指出了该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阻塞性心外膜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ty disese,CAD)的参考标准。尽管CAD和心肌缺血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但是存在心肌缺血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冠脉造影没有明显的血流限制性病变(即造影阴性)。Patel等~([1])已经证明,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惊人的低,将近40%可疑CAD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正常或接近正常。在部分症状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是指心脏微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心肌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冠脉微循环的功能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和代谢,它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等具有重要影响,而心血管疾病本身也是造成或加重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障碍的因素[1].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发现10%~30%的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时常没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现认为此类现象是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引起的,且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重视,逐渐发现了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多种发病机制,也提出了多样性的评估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手段,现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循证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微循环对血流代谢性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微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功能调节冠状动脉血流量,影响心肌灌注。心外膜冠状动脉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心绞痛的发作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见微血管在调节心肌血流灌注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心血管疾病(CVD)在CKD患者中普遍存在,且CVD的发生率随着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而增加。在归因于eGFR下降的死亡中,心血管死亡超过与终末期肾脏病(ESRD)相关的其他病因死亡,因此,CKD患者预防CV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1]。近年来,冠心病的诊治进入"微时代",很多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与CKD相关的CVD联系密切,现将国内外冠状动脉微循环与CKD的研究进展做一综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复杂的组成部分,随着基础研究及诊断技术的发展,该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关注,现就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最新观点做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识别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湖南湘潭中心医院心血管科CCU收治的1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63例,年龄47~70岁。患者均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术前所有患者IMR水平为(20.41±4.49)U,PTCA后为(27.99±7.05)U,支架置入后为(28.48±4.97)U,支架置入后和PTCA后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患者的股动脉、冠状窦hs-CRP水平在PTCA后与支架置入后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后冠心病患者IMR与hs-CRP水平升高,考虑与手术器械压迫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从而导致短期内冠状动脉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PTCA)及支架植入后IMR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CA后与支架植入后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股动脉、冠状窦hs-CRP水平在PTCA后与支架植入后均明显升高,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致冠心病患者术后IMR与hs-CRP水平升高,考虑与手术器械压迫冠状动脉血管壁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的微循环障碍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恢复冠状动脉有效血运的主要手段,使患者获益明显。2018年4月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公布了2009-2017年中国大陆PCI患者数,从公布的数据上看PCI术数量逐年上升。在成功血运重建患者中,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瓣膜病等后,仍有高达30%患者存在持续心绞痛和(或)劳力诱发心肌缺血的证据~([1])。还有一部分患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V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临床获益和远期预后有明显影响。CMVO的发病机制和诊治策略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AMI患者CMVO最新的研究机制和诊断进展,并总结了不同临床背景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会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准确识别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对疾病干预和预后意义重大。随着有创和无创技术的发展,出现多种方法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如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以及有创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其中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将对各种冠状动脉微循环评估方法的原理、准确性、预后研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再灌注后微循环障碍极大地影响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检测微循环障碍的方法。心脏磁共振成像是非侵入性评估心肌微循环功能的金标准,但其在临床上的普及不及心肌声学造影。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法(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肌呈色分级(MBG)及TIMI心肌灌注帧数计算(TMPFC)能直接通过造影图像评估微循环功能。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等技术方法利用特殊导丝对微循环功能进行检测。本文将对上述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为临床工作者选择微循环障碍评估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首次强调了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资料表明,约40%的冠心病患者有缺血性心绞痛,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未见狭窄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冠脉微循环障碍(CMD)[2]。经研究表明CMD是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密切相关[3],目前已成为了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重视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冠状动脉 (冠脉 )微循环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 ,虽然心脏表面的冠脉通畅 ,但由于肥厚的心肌中血管密度减低和微血管重塑 ,可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再如有些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虽然通过血流重建治疗使梗死相关冠脉开通 ,但由于相关的冠脉微循环出现无再流 (no reflow)现象 ,使近期和远期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 ;相反 ,有些AMI患者虽然相关冠脉仍闭塞 ,但其灌注区的心肌微循环却可由侧支循环得到灌注 ,使抬高的ST段下降。因此 ,在继续积极探讨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冠心病患者目前总数在逐年上升,全国每年死于冠心病已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大约每5例死亡患者中,就有2例死于冠心病。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的成熟,解决了大部分患者的临床问题,大大降低了病死率,但仍有部分患者临床开通罪犯血管后,造影结果提示出现无复流、慢血流,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未见冠状动脉大血管狭窄或狭窄50%,提示可能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现就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检查方法及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微循环通过收缩和舒张功能调节冠脉血流量,影响心肌灌注,对于冠心病和心肌病患者的预后有着深远影响。随着近期无创和有创技术的发展,药物治疗领域不断更新,对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本文就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新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