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含量,以观察其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mALb)分为两组:(1)糖尿病肾病组,晨尿高微量清蛋白(20mg/L)30例;(2)无糖尿病肾病组,晨尿正常微量清蛋白(20mg/L))33例。结果晨尿高微量清蛋白组的尿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晨尿正常微量清蛋白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微量清蛋白(mALb)及尿β2-微球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的标志物,肾病微血管病变程度与HbA1c的增高有关,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9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来医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生化指标,分析比较各组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糖尿病合并肾脏微血管病变组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同型半胱氨酸随血糖升高、肾脏损害程度的加深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也随之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发生肾脏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7、1.41和1.53)。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临床检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对预防糖尿病合并肾脏微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清蛋白(mAL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 76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6例,微量清蛋白组30例,以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 mALB、hs-CRP.结果 微量清蛋白组的mALB与hs-CRP水平和健康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mALB 与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尿微量清蛋白与hs-CRP可以动态观察T2DM引起肾脏的病变程度,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尿液清蛋白排泄率分为A、B、C 3组:正常清蛋白组(A组,n=42)、微量清蛋白组(B组,n=35)、大量清蛋白组(C组,n=25),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尿液清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对检测结果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作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各组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值采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为0.250,0.410,0.365;P〈0.01)。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推断糖尿病肾病的损害程度,更全面地评价早期糖尿病肾损害,提示临床应早期干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蛋白(a)[Lp(a)]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中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13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9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HCY及Lp(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HCY,Lp(a)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DN组和CDN组显著高于SDM和对照组(P<0.05),CDN组显著高于EDN组。Lp(a)和HCY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r=0.506,r=0.499,P<0.05)。结论血浆HCY及Lp(a)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T2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影响因素及与DN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诊断T2DM有大量蛋白尿的34例患者(组1),T2DM有微量白蛋白尿的60例患者(组2),T2DM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的148例患者(组3),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非糖尿病对照的140例者(组4)的血浆tHcy及临床基本资料、血、尿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和检测,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结果各组之间的血浆tHcy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组1 tHcy(16.9±5.0μmol/L),组2(13.4±3.7μmol/L),组3(11.8±4.2μmol/L)皆明显高于组4(11.0±6.0μmol/L)。组3、组2、组1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发生率依次增高(15.5%,36.4%,58.8%),各组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01),皆明显高于组4(7.9%)。组4至组1患者血清叶酸、VitB12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以糖尿病患者组(组1、组2、组3,n=242)lg tHcy为因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cr、叶酸、VitB12是血浆lg tHcy的独立影响因素(R=0.613,R2=0.376)。在2型糖尿病患者(组1、组2、组3,n=242)中,以DN为因变量,经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tHcy每升高5μmol/L,DN发病的危险率增加2.041倍(OR=2.041,95%CI 1.377~3.024)。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T2DM患者血浆tHcy水平及HHe发生率明显升高,随DN的发展,血浆tHcy水平及HHe发生率呈梯度升高,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tHcy水平升高是T2DM肾病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需要关注和干预T2DM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微量清蛋白(mALB)尿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己糖激酶法、速率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组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清蛋白含量。按微量清蛋白含量水平分为高微量清蛋白组(A组)和正常微量清蛋白组(B组),比较C反应蛋白水平。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对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组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F=8.535,P=0.005;F=7.952,P=0.006);B组与健康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59,P=0.080);2型糖尿病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78,P〈0.01)。结论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脏微血管病变的敏感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病情的监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宝琴  周慧敏  张征  赵小洁 《临床荟萃》2006,21(18):1354-135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延缓病情的进展。近年来,人们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皮素(ET)与DN有关系,高HCY和ET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为深入探讨此间的关系,我们对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HCY和ET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HCY、ET与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无微血管并发症(NDC)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并同步测定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含量,与3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各组血HCY、sTM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MAP组(DR组和DN组)又高于NDC组(P<0.05),而FA、VitB1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sTM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FA、VitB12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HCY血症是DMAP的重要危险因素,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有助于监测、判断DMA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按DN诊断标准分为DN组与非肾病(NDN)组。另择52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NC)组。同时检测3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Cr)、尿素氮(BUN)、同型半胱氨酸(Hcy),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HbA1c、Cr、BUN、UAER、Hcy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与UAER、Cr、BUN、HbA1c呈明显的正相关,与UAER相关性显著。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胱抑素C(Cys C)在糖尿病肾痛(DN)不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时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根据UAER将13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其血清HCY、hsCRP及Cys C的水平,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T2DM患者UAER水平的升高,SDM组、EDN组和CDN组Cys C(0.65±0.16)mg/L、(0.89±0.45)mg/L、(1.69±0.82)mg/L均高于对照组(0.62±0.18)mg/L,HCY(8.38±2.76)μmol/L、(9.46±2.11)/μmol/L、(13.34±4.86)μmol/L也高于对照组(6.89±0.29)μmol/L,hsCRP(2.68±1.67)mg/L、(4.98±3.48)mg/L、(11.72±4.86)mg/L高于对照组(0.76±0.47)mg/L(P<0.01),SDM组、EDN组和CDN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DM组、EDN组和CDN组的血清肌酐清除率(CCr)随着UAER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CDM组的CCr低于对照组、SDM组和EDN组,CCr(69.13±1.25)ml/min vsq(89.25±13.8)ml/min、(91.50±12.6)ml/min、(87.12±24.6)ml/min(P<0.01),HCY和hsCRP分别与UAER及CysC呈正相关(r=0.482、0.416,P<0.05;r=0.642、0.757,P<0.01).结论 HCY、hsCRP与DN有关,且其水平与DN的程度呈一致性,二者的水平可作为DN病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分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尿液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120例,根据病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NⅢ期组、DNⅣ期组和DNⅤ期组4组,每组3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5组尿液PDEF水平。结果尿液PDEF水平对照组为(1.13±0.39)μg/ml,单纯糖尿病组为(4.57±0.47)μg/ml,DNⅢ期组为(6.88±0.79)μg/ml,DNⅣ期组为(8.52±0.77)μg/ml,DNⅤ期组为(5.70±0.64)μg/ml。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DNⅢ期组、DNⅣ期组和DNⅤ期组尿液PDEF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DNⅢ期组和DNⅣ期组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尿液PDEF水平升高,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Ⅴ期组尿液PEDF水平显著低于DNⅢ期组和DNⅣ期组,但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患者尿液PEDF水平变化出现于病变早期,并且随着病情进展逐渐改变。尿液PEDF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流变学指标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48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HCY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正常对照组HCY、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SDM组和DN组(P〈0.05)DN组HCY、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SDM组(P〈0.05)。HCY、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与UAER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HCY、血液流变性异常,并随着UAER的增高而增高。检测糖尿病患者HCY、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P-选择素和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P-选择素、胰岛素抵抗(IR)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有肾病者为DN组、无肾病者为DM组)和正常对照组(NC),进行空腹血糖(FPG)、胰岛素、P-选择素测定,计算HOMA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DN和DM组血中的FPG、胰岛素、P-选择素及HOMA-IR均高于NC组(P〈0.01),且DN组上述结果都高于DM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IR与P-选择素呈正相关,多元回归显示DN发生与高FPG、高胰岛素、IR及P-选择素相关。结论P-选择素参与了IR,且P-选择素与IR一起参与了他T2DM患者DN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合并肾病(DN)患者血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118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4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4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31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BP4。结果 SDM、EDN、CDN组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NC组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RBP4与hs-CRP高度相关(r=0.77,P<0.01)。T2DM患者血浆RBP4水平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T2DM患者血浆RBP4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DN早期的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rs1143627-C/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应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检测132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病患者(DN组),128例T2DM无肾病患者(NDN组),124例健康对照者(NC组)白介素-1β基因rs1143627-C/T多态性.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并测定体质量指数(BMI).[结果]DN组与NDN组合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显著高于NC组,DN组又高于NDN组;DN组与NDN组C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显著低于NC组,DN组又低于NDN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基因rs1143627-C/T多态性可能与DN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徐丰博  刘惠兰  孙懿 《临床荟萃》2012,27(3):210-212,21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DN)及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在T2DM患者中血浆PAI-1和血清TGF-β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93例,其中T2DM无蛋白尿患者(DM组)37例;微量蛋白尿患者(DN 1组)27例,尿白蛋白/肌酐(A/C)20~200 mg/g;显著蛋白尿患者(DN 2组)29例,A/C>200 mg/g.选取正常对照组32例,均为健康体检者.所有检测对象过夜禁食10~12小时后,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其中2 ml不抗凝血用于生化指标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PAI-1、TGF-β水平.结果 ①血浆PAI-1水平DN1、DN2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9.28±18.61) ng/L、(69.43±17.86) ng/L vs (51.97±30.11) ng/L(P<0.05).②血清TGF-β水平DM、DN1、DN2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7.99±21.47) ng/L、(180.36±40.45) ng/L、(298.92±77.37) ng/L vs(100.65±24.21) ng/L(均P<0.01).③血清TGF-β和血浆PAI-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④血浆PAI-1水平及血清TGF-β水平升高是T2DM并发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合并肾病患者血浆PAI-1水平、血清TGF-β水平升高,两项指标可以预测T2DM合并肾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1型糖尿病肾病与血脂异常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1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46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即糖尿病无肾病组(单纯DM)2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1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临床DN)8例。另选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测患者血糖、血脂及脂蛋白、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患者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升高(P〈0.05或P〈0.01),而单纯DM组TG升高,LDL—C正常;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TC、载脂蛋白B(ApoB)均升高(P〈0.05或P〈0.01),HDL、载脂蛋白A1(ApoAl)均下降(P〈0.05或P〈0.01)。单纯DM与DN组,随着DN程度的加重,TC、ApoB升高(P〈0.05或P〈0.01),HDL、ApoAl均下降(P〈0.05或P〈0.01)。TG、LDL—C、ApoB水平与HbAlc呈正相关(P〈0.01)。DN组PL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MPV、PDW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DN早期即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血脂及血小板因素可能参与了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