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世居青藏高原(海拔3000—4000米)732名7—18周岁,健康汉族学生手、腕部骨发育的基本规律;骨令与青春期身高突的关系,第一掌指关节内侧种籽骨和末排指骨干骺愈合,与女性月经初潮的关系。同时对高原和平原地区的骨龄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初步讨论了造成高原骨龄迟缓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骨外固定器施加骨断端应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不同的骨缝、骨龄、骨折断面形状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实验方法,得到山羊股骨骨折愈合过程骨断端应力变化的实测曲线,与Jorgensen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求出了实测曲线相应的K值,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绘制骨断端应力、骨缝、骨龄与愈合时间关系曲线。结论骨缝、骨龄、骨折断面形状不同,在相同初始应力条件下,所需愈合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3.
高氟区青少年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骨龄延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调查了61名高氟区和48名非高氟区7~18岁青少年的骨龄,并测定了骨龄正常组和延迟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血清钙、磷水平。结果发现,高氟区青少年骨龄延迟率显著高于非高氟区;高氟区骨龄延迟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该地骨龄正常组;高氟区25-OHD的水平低于非高氟区。提示,高氟区青少年骨龄延迟与血清25-OHD水平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骨外固定器施加骨断端应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不同的骨缝、骨龄、骨折断面形状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实验方法,得到山羊股骨骨折愈合过程骨断端应力变化的实测曲线,与Jorgensen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求出了实测曲线相应的K值,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绘制骨断端应力、骨缝、骨龄与愈合时间关系曲线。结论骨缝、骨龄、骨折断面形状不同,在相同初始应力条件下,所需愈合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重庆地区1 124名汉族青少年的骨龄调查,分析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重庆地区7~19岁健康汉族青少年1 124人,测量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指标,按《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中华05》进行手腕部骨龄评价。结果:骨龄与生活年龄呈正相关关系(男性r=0.924,女性r=0.880,合计r=0.902,P=0.000),骨龄与生活年龄呈线性关系(男性y=-0.004+1.039x,P=0.000,女性y=-0.838+1.112x,P=0.000,合计y=-0.414+1.076x,P=0.000)。男性与女性比较其生活年龄、骨龄、身高、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舒张压、血红蛋白和体脂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收缩压、脉搏和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骨龄与生活年龄、体脂肪、身高、性别和BMI有关(P<0.05)。结论:重庆地区不同性别汉族青少年骨龄、身高存在差异,骨龄与生活年龄呈线性关系,骨龄随着生活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制定中国人骨龄标准。方法:分别对新生儿、3个月、6个月、1~18岁21个年龄组,每组男女各25人.共1050名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足龄儿童、青少年的手腕部摄片,包括尺桡骨远端到指尖,后前位,双手同照。着重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及干骺端的愈合。结果:1050名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观察证实骨的成熟速度有提前。结论:随着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加速趋势,应不断完善并制订符合我国的骨龄标准。X线摄影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国人标准骨龄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制定中国人骨龄标准。方法:分别对新生儿、3个月、6个月、1 ̄18岁21个年龄组,每组男女各25人,共1050各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足龄儿童、青少年的手腕部摄片,包括尺桡骨远端到指尖,后前位,双手同照。着重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及干骺端的愈合。结果:1050名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观察证实骨的成熟速度有提前。结论:随着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加速趋势,应不断完善并制订符合我国的骨龄标准。X线摄影术是行之  相似文献   

8.
高氟区青少年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骨龄延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了61名高氟区和48名非高氟区7-18岁青少年的骨,龄并测定了骨龄正常组和延迟组血清25-羟维生素D及血清钙、磷水平。结果发现,高氟区青少年骨龄延迟率显著高于非高氟区;高氟区骨龄延迟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该地内龄正常组;高氟区25-OHD的水平低于非高氟区。  相似文献   

9.
山东地区近20年来汉族青少年骨龄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近20年来汉族青少年骨骼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山东省5个市区(青岛、烟台、淄博、莱芜和高密)健康汉族青少年5 612人进行膝部和踝部X线摄片,观察其干骺融合情况,计算各长骨干骺融合时间.同时,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胸围并询问女生月经初潮时间.结果 男女膝、踝部各长骨干骺融合时间、女生月经初潮时间较以往文献报道结果有提前的趋势.膝踝部各长骨干骺融合时间与生长指标及女生月经初潮时间呈高度正相关(r=0.801~0.999,P<0.05).结论 山东地区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明显提前的趋势,应慎用以往的骨龄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青海省境内,世居在海拔3000—4000米地区的728名7—18周岁健康藏族青少年学生的手、腕部骨胳发育情况,对骨化中心出现和骨骺愈合求出了50%出现及愈合年龄,并对骨龄与青春期身高突增的关系及与月经初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田科良  向忠   《中国医学工程》2009,(2):114-116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行钢板或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428例,有42例发生非感染性骨不愈合(9.81%)。行更换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加骨移植手术33例,单纯行髓内钉动力化9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至骨愈合,平均随访25个月,再次行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术后骨折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13.5±6.1)个月,单纯髓内钉动力化术后骨折愈合率77.8%,平均愈合时间(15.5±6.3)个月。结论再次内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非感染性骨不愈合的较好方法,单纯行髓内钉动力化仍有骨不愈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8年12月间的四肢长骨骨不连病患,根据患者意愿分2组,每组为24例。观察组给予PRP注射,对照组给予普通对症处理。比较每组处理后相同时间点骨折愈合情况、骨痂评分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复查X线骨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RP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加骨痂形成量,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肌肉骨膜瓣、松质骨颗粒和骨髓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中的影响.[方法]制作家兔桡骨骨缺损模型,在缺损区用肌肉骨膜瓣、松质骨颗粒及骨髓进行联合移植,于术后第1、2、4、6、8周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VEGF在骨缺损修复不同阶段中对各种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表达程度不同,在术后1~6周时(即软骨内化骨阶段),新生的骨细胞、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内均可见大量的VEGF,其高峰出现在第4周.[结论]VEGF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重要的生长因子,联合移植有利于骨缺损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骨骺分离技术在儿童保肢技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采用该方法治疗的儿童骨肉瘤3例患者,并与同期采用切除骨骺、同种异体半关节置换的病例4例进行对比研究,对病人术中情况及术后骨愈合、患肢功能、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3例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肢体生长长度差异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差异。采用该手术方法的3例患者术后均达到良好肢体活动功能,且未发生复发、感染、骨折及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骨骺分离技术保留骨骺,可以达到肿瘤广泛切除,并保留关节功能和患肢正常生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沈峰 《中外医疗》2012,31(25):80+82-80,82
目的探讨使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治疗,实验组给予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固定松动等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使骨折愈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45例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根据骨不连分型:肥大型29例,萎缩型14例,假关节2例.首次固定器械:钢板固定32例,髓内钉固定1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对其中8例钢板内固定稳定患者行单纯腓骨截骨自体髂骨植骨术,对35例内固定和2例外固定失效患者行固定取出更换锁定加压钢板+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通过定期正侧位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并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3~2.5 (1.7±0.5)h,术中出血量为200~500 (250.0±59.6) mL,腓骨截骨长度为2~3 (2.4±0.5) cm,髂骨植骨量为3~23 (7.8±1.3) cm3.随访时间为12~48 (16.5±3.3)个月,45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11 (5.6±2.4)个月.26例(58%)患者在3~5个月愈合,13例(29%)患者6~8个月愈合,其余6例(13%)患者9~11个月愈合.肢体无短缩27例,短缩<1 cm者9例,短缩1~2 cm 6例,短缩>2 cm 3例.末次随访时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23例,良14例,可5例,差3例.结论 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可以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增加断端接触面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5月武警广西总队医院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8例.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内下肢疼痛、冷感、间歇性踱行、踝肱压指数(ABI)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①移植后患者下肢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明显减轻;8例糖尿病足患者中7例创面全部愈合,其中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1例;愈合时间10~46 d,平均27 d.②干细胞移植治疗后6个月患者ABI明显升高[(0.26±0.18)比(0.4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2,P< 0.05).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体骨髓多次注射治疗家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髓多次注射的成骨性能。方法:利用家兔实验性骨缺损模型,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测定,评价骨髓不同移植次数促进骨缺损愈合的情况。结果:骨髓单次移植能够促进骨缺损的愈合,然而,骨髓二次移植组骨折愈合程度明显优于骨髓单次移植组,但骨髓三次移植组与骨髓二次移植组骨折愈合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骨折愈合早期增加骨髓移植次数,能明显增强骨髓的成骨能力,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皮质骨在分离延长期间的再生特点与作用。方法:对20只绵羊进行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并延长,建立肢体延长模型,通过脱钙骨切片和带有连续荧光标记的不脱钙骨切片,观察不同时期牵开区骨生成情况。结果:在骨修复过程中,皮质骨自身通过哈佛系统不断进行改建和再生,直接形成板层骨,向牵开区延伸。结论:在肢体延长期间,牵开区骨的修复以三种方式来完成,即膜内化骨、软骨内化骨和皮质骨的直接再生  相似文献   

20.
李颖  肖海军  薛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677-168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诊断骨创伤病人骨损伤致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骨损伤病人70例,按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确诊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20例病人为血栓组,未并发的50例病人为骨损伤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0名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术前、术后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骨折部位病人的D-二聚体阳性率进行分析;术后第7天对病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结果与D-二聚体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D-二聚体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D-二聚体在预测骨损伤后VTE中的价值。结果血栓组、骨损伤组术前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血栓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血栓的骨损伤组(P < 0.01);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阳性率均高于上肢骨折病人(P < 0.05),且下肢骨折病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骨折部位的病人(P < 0.05);术后第7天,D-二聚体检测出阳性结果2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静脉血栓栓塞症20例,准确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是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1);术后D-二聚体水平预测骨创伤后VTE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25~0.987)。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骨创伤病人骨损伤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灵敏度较高,有助于病人早期血栓形成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