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外研究采用酯酶染色法,以非特异性酯酶作为T淋巴细胞的酶标记,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鉴别T、B淋巴细胞。试验的基本原理为:T细胞胞浆中含有非特异性的—醋酸萘酯酶(—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 ANAE),能将—醋酸萘酯水解,生成—萘酚和醋酸离子,然后—萘酚与六偶氮付品红偶联,在细胞浆中酯酶所在部位生成不溶性的红棕色沉淀物,而B细胞则无此种反  相似文献   

2.
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和B淋巴细胞(筒称B细胞)两大群。前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后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检测末梢血液T细胞的方法较多,一般认为以非特异性酯酶α-荼酯(acid·α-naphthylacetace esterase)简称ANAE法较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根据 T 淋巴细胞及 B 淋巴细胞膜的特性,以往采用玫瑰花结形成或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区别二者。但这些技术方法较复杂,影响因素大。自1975年 Mueller 首次从动物试验发现一种显示非特异性酯酶方法后,国内也先后报导了一些关于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活性是人类 T 细胞的特征等有关文章。但对于阳性细胞如何计算,尚有不同意见。本文对105例不同年龄正常人 T  相似文献   

4.
核酸与免疫机能免疫系统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B细胞是不依赖于胸腺细胞,T细胞是依赖于胸腺细胞。人们所熟悉的抗体是体液免疫系统,在抗体形成过程中,核酸起重要作用。例如:B淋巴细胞接受病原物刺激后,首先引起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然后把信息通过信使核糖核酸mRNA传给抗体生成细胞、浆细胞,在生成抗体的浆细胞中有许多RNA和核糖体,通  相似文献   

5.
大蒜素是大蒜中特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实验证实大蒜素能提高机体的抗癌活性和免疫功能.免疫细胞分介导特异性免疫的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介导非特异性免疫的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LAK细胞、内皮细胞等基质细胞及红细胞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6.
1975年 Mueller 等首次用改良的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cid nonspecific esterase 或 Acid L-naphthylacetate esterase,简称 ANAE)染色法对小鼠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进行了分类,在淋巴结副皮质区发现淋巴细胞浆内出现棕红色斑块状的酯酶活性产物(ANAE阳性淋巴细胞即 T 淋巴细胞),而位于淋巴结其他各处的淋巴细胞浆内无上述着色斑块的酯酶活动性产物(ANAE 阴性淋巴细胞即 B 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都采用酯酶染色法,以非特异性酯酶酸性萘乙酸酯酶(acid α-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ANAE)作为T淋巴细胞的酶标记,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鉴别T、B淋巴细胞。有人将这种方法移植于犬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反应的测定,但报导还比较少。我们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犬的脾切除和移  相似文献   

8.
机体免疫系统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前者主要包括T、B淋巴系统和抗体;后者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NK细胞和γδT细胞以外补体和急性期反应蛋白等组成。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可通过加工处理抗原,与MHCⅠ类或Ⅱ抗原结合,将抗原抗体呈递给淋巴细胞而引起免疫反应,这称为第一信号;另外需要辅助因素与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α-醋酸萘酯酶(α-Naphthyl-acetateesterase,简称α-NAE)染色鉴别人体周围血 T、B 淋巴细胞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免疫功能研究的一种新方法。此法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较高。我们对100例健康人和泸州市解放军38医院等7个单位放射科的40名工作人员作了工龄调查,T、B 淋巴细胞检测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相似文献   

10.
通常区别T、B淋巴细胞,主要是依据膜的特征,如玫瑰花形成,免疫萤光染色等。这些技术操作繁杂,不适于基层医疗单位的推广。近年来,国内外创用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作为T细胞的标记,在普通光镜下可以鉴别T、B淋巴细胞,其基本原理是:T淋巴细胞浆中含有非特异的α-醋酸萘酯酶(α-ANAE),能将α-醋酸萘酯水解生成α-萘酚和醋酸离子,然后α-萘酚与六偶氮付品红偶联,在细胞浆中脂酶所在部位生成不溶性的红褐色颗粒,一般B淋巴细胞无此反应。  相似文献   

11.
报道21例以酸性非特异性酯酶(α-荼醋酸酯酶)标志脑脊液中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结果:脑肿瘤组5例(不包括CNS淋巴瘤):仅37.2±10.91%,结核性脑膜炎(结脑)5例:66.0±18.81%;对照组7例:53.0±8.85%,脑肿瘤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结脑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例CNS淋巴瘤均阴性,符合B细胞淋巴瘤的实际病理学表现。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简便易行,其脑脊液淋巴细胞初步观察结果显示能较准确地评价CNS疾病的细胞免疫功能,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2.
李光辉 《医学综述》1998,4(4):173-175
<正>在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即效应功能表现为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及其它淋巴细胞,B细胞分为产生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分为调节细胞和效应细胞二个主要功能亚群。调节细胞中的辅助细胞(T_H)和抑制细胞(T_S)分别增强和抑制其它免疫细胞的反应活性,效应细胞介导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移植排斥反应、肿瘤免疫和病毒细胞的杀伤等、T细胞还分泌许多细胞  相似文献   

13.
<正> T淋巴细胞是反应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的检测方法是采用羊红细胞玫瑰花结实验(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ERFC)及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ANAE)。两法系测定T淋巴细胞和鉴別非T淋巴细胞,这在国內外已有不少报道。便两法分别作为检测T淋巴细胞特异性如何?是否能充分检测出参予机体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我们认为有讨论的必要。在实践中,作者摸索出一种把两法结合起来的实验方法:即将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实验制作好后的片子再进行酸性酯酶染色。经多次实验证实:染色清晰,便于观察,方法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淋巴细胞,根据其表面标志以及功能的不同,可区分为T与B淋巴细胞,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与B细胞又可分为若干亚群,各有不同功能。各群淋巴细胞之间以及它们与协同因子之间相互促进或抑制,构成一个复杂而协调一致的免疫系统,保证机体的内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细胞化学在血液方面的应用早在19世纪下叶就开始了,Braunstein在1959年发现用α—萘酚醋酸作底物时,仅在单核细胞中出现酯酶活性。1975年Mueller提出改良的非特异性酯酶(NSE)方法,称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近年来应用于T及B淋巴细胞鉴别。电镜方面,Glick、宋国兴等描述了  相似文献   

16.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是一种非T、非B、无粘附力、无吞噬功能,不需致敏即能对多种靶细胞产生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七十年代初Rosenberg、Tak-asugi和Herberman等在研究中发现,正常未经免疫的供体(如献血者)的淋巴细胞当与不同种类的细胞株或肿瘤细胞混合时,可以引起一种显著的非特异性的细胞毒反应,称为自然的或自发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natural orspontaneous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SCMC)。随后又在啮齿动物中观察到类似现象。因此,在人和动物体内存在一个具有SCMC潜能的细胞群的观点被大家所接受。可  相似文献   

17.
人体抗御疾病是通过免疫系统来完成的,免疫系统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细胞免疫反应指致敏淋巴细胞(来自T淋巴细胞)与其相应抗原作用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反应是指抗体(免疫球蛋白Ig,来自B淋巴细胞)与其相应抗原作用所产  相似文献   

18.
朱兵  徐明谦 《新疆医学》2005,35(1):104-108
免疫是机体识别、清除抗原异物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系统可被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激活,出现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包虫病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是一种伴随免疫或称带虫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9.
T淋巴细胞常被用作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的检测方法是羊红细胞玫瑰花结试验,但小鼠的T淋巴细胞的结花率很低。Mueller等(1975)首先应用酯酶细胞化学染色技术鉴别T淋巴细胞,并很快得到了许多实验室研究资料的支持。T淋巴细胞的胞浆里含有α—醋酸酯酶(ANAE),能水解α—醋酸萘酯生成萘酚,后者与六偶氮付品红偶联生成点状或块状的棕红色沉淀物,它是T细胞所特有的标志。B细胞无此种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前研究虚症与免疫的关系时,常检测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如花环、淋转试验、酯酶染色法以及测定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试验(MIF)等。但上法操作繁琐,所需细胞量大,试验重复性较差。Geczy等介绍一种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简称LFCA)的方法。其原理是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接触致敬抗原时,可被激活并产生一种结合在淋巴细胞膜上的促凝血活性因子,可使正常人血浆凝固时间缩短。国内黄宇烽等研究并介绍了LPCA试验方法。我们参照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