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心血管系统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观点认为 ,β 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收缩力 ,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故应禁忌使用。 1997年 3月至 1999年12月 ,我院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住院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0例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76岁。病因构成 :冠心病19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13例 ,风湿性心脏病 5例 ,扩张性心肌病 3例。对照组 3 6例 ,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2 3~ 75岁。病因构成 :冠心病 18例 ,高血压性… 相似文献
3.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7(5):458-460
β受体阻滞剂阻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以有效治疗心衰,是近二十多年来对心衰治疗产生的新认识,也成为心力衰竭现代治疗的新策略。本综述了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包括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临床应用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β-受体阻滞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士尧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9(1):47-48
充血性心力衰竭 (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众健康和临床问题 ,有着很高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据报道 ,CHF的发病率每十年增加一倍 ,仅我国约有 1 0 0 0~ 1 50 0万CHF病人。其预后与许多恶性肿瘤一样令人沮丧 ,一年和五年的死亡率分别达 2 0 %和 50 %。β-受体阻滞剂自问世以来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该类制剂在 CHF中应用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认为 CHF不能简单地和 (或 )肯定地解释为血流动力学障碍 ,因为难以解释 CHF发生发展的整个病理生理学进程。CHF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生物学上活性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制(倍他乐克)为治疗组,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变.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有效率治疗组75.0%,对照组56.6%,两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有显著性改善。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对1997年~2000年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病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倍它乐克 ,在减慢心率的同时 ,心功能得到改善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男32例 ,女16例 ,病程3~10年 ,其中冠心病22例 ,高血压19例 ,扩张型心肌病4例 ,甲亢性心脏病3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 ,Ⅳ级8例 ,Ⅲ级24例 ,Ⅱ级16例。上述病人符合下列治疗条例 :(1)经过抗心衰治疗后 ,心功能控制不理想 ;(2)须排除导致心率增快的其他原因。1 2方法 :所有受试者在原有抗心衰治疗基础上 ,加用倍它乐… 相似文献
8.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理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系统起重要作用,其表现主要在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神经激素的活性增高。这样虽然在短期病程内有维持灌注压的作用,但长期作用反而可使心功能进行性减退而加重衰竭。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事实已肯定了ACEI在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对于具有交感神经抑制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虽然对心脏有负性肌力的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发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改善了CHF患者的症状,增加了运动耐量,减慢病程的发展并降低死亡率。其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剂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心力衰竭伴窦性心率患者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关托洛尔,逐渐加量至目标剂量,达到心率目标、血压目标及心衰目标。结果美托洛尔的平均维持量为(125-200mg/d),其中48例达到心率目标,27例达到心衰目标,1例达到血压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有关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是富有成果的。但对这类日趋衰弱、身患致命疾病的患者而言,公认时有效治疗药物仅限于三种: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其中后者已被证实可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存率。近来提出β-受体阻滞剂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认为心衰只是由于某种因素造成泵功能低下的理论受到很大挑战,现在认为心衰主要改变是心室结构的改变,心室重塑是心衰的基本特征,也是心衰发病的重要决定因素。由此,心衰的治疗已从短期的药物措施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治疗,目的就在于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14.
15.
随着临床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理生理研究的日趋深入,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CHF的治疗理论,由简单地改善皿流动力学的模式转向以生物学效应为主的模式。通过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的受体和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的状态,使患者由于长期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症状的加重得以缓解,并有可能减慢心力衰竭的进程,减弱心肌的凋亡程度,明显保护已衰竭的心脏,使病人死亡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马丽群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2004,4(1):8-9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状况,同时分析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方法 对60例不同原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分析,分别统计适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实际用药的病例,计算实际用药率。结果 40例适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而实际用药只有4例,用药率为10%。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合理应用能明显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而延长寿命,成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拮抗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的重要一员,但临床应用率却很低。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2000年~2002年共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0例 ,加用卡维地洛治疗 ,与常规治疗做对照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病例选择 :入选病例均为我院2000~2002年的住院患者。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学会 (NYHA)Ⅰ~Ⅳ级分类法。其中治疗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2~72岁。对照组28例 ,男18例 ,女10例 ,年龄28~77岁。1 2临床特点 :(1)有基础心脏病史。 (2)有胸闷、心悸、气急、心率≥90次/分 ,有或无下肢浮肿、颈静脉充盈、肝脏肿大。(3)血压≥130/80mmHg。(4)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5)心功能在Ⅲ~Ⅳ级…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β-受体阻滞剂禁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但心力衰竭患长期的交感神经兴奋和较差的预后,以及近年来对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的新研究,改变了传统的认识。相关试验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后的几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实验亦证实了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常规治疗组,第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心率、血压、射血分数及心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相比较,临床表现、心率、血压、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均有改善(P<0.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适当,正确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率、血压、射血分数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