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19例分析张会生李安民刘振利张家口市解放军251医院外二科(075000)关键词经椎弓根内固定;胸腰段骨析;分析在脊柱骨折中,胸腰段是脊柱骨折中的好发部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已逐渐被公认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间采用S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6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术后平均3.72年的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拆除内植物前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一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牢靠,间接复位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使椎管有效减压。但中期随访发现,仍存在椎间盘退变及矫正度丢失的情况,影响术后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GSSⅡ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并发症。方法:用GSSⅡ内固定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46例。结果: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矫正到术后5.2°;伤椎椎体高度比:术前平均为41.3%,术后为95.4%;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脊髓损伤病人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2例出现并发症,1例螺钉断裂,1例伤口感染。结论:采用GSSⅡ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病椎高度,脊柱的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患者随访12~25个月(平均17.5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X线评价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矫正及丢失,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Denis疼痛分级,P1级24例,P2级3例,P3级0例,P4级0例,P5级0例。X线椎体前缘高度矫正(4.9±3.2)mm,Cobb角矫正(15.3±5.5)°,矫正率85.5%,末次随访椎体Cobb角(3.5±3.3)°,丢失率为5.8%。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末次随访时植骨愈合bridweⅡ分级,Ⅰ级96.3%,Ⅱ级3.7%,Ⅲ级0.0%。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结论: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单纯压缩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推移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 38例。结果 Cobb’s角由术前平均 2 3.8°(11°~ 43°)矫正到术后平均 2 .6°(0°~ 8°) ;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 46 %〈2 3%~ 6 8%〉和 70 %〈32 %~ 80 %〉恢复到术后的 92 %〈89%~10 0 %〉与 97%〈94%~ 10 0 %〉。 3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1)。术后随访 6~ 2 8mo,平均随访 10 .5mo ,3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 1~ 3级恢复 ,6例全瘫患者中 ,4例有 1~ 2级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 ,牢靠固定 ,并使椎管有效减压。但在某些前、后纵韧带完整性已遭破坏的爆裂型骨折、脱位病例 ,推移复位法可作为AF内固定系统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正>胸腰段骨折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创伤类型,1929年首次提出胸腰段骨折分型至今已有不下十种分类,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特点及复杂的损伤制,致使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用于指导胸腰段骨的治疗,所以这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热点;椎弓根螺内固定技术的出现让人们统一了胸腰段骨折的治原则,但不同的固定方法导致的骨折矫正后丢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笔者参阅文献后对以上内容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总结短节段椎弓根固定和长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长节段椎弓根固定,研究组进行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Cobb角显著小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椎管占位比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优于长节段固定法,可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兰斌 《中外医疗》2014,(19):55-56
目的 研究并分析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2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 治疗结果 显示,在实施外科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的结果 显示,虽然其角度升高,但是与手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与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结果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方面,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显著的提升,无患者出现手术感染、钉松与断钉的情况。结论 椎弓根螺钉连接帮内固定法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有着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特征,固定性与复位效果理想,该种治疗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但是,关于短节段脊柱融合术与ASD发生临床中还存在一些争议,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该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进行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及康复过程,所有患者均行S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s角度数改变,观察记录有无不良反应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后随访检查结果示治疗后cobbs角度数减小、椎体高度增加显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并发不同程度椎间盘退行性变,2例矫正治疗失败.结论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骨折安全可靠,疗效肯定,但恢复期有椎间盘退行性变和矫形失败风险,临床操作应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我院40例确诊的胸腰段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手术(以下简称短节段术式)。实验组行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以下简称单节段术式)。对比观察两组在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效果以及术中的相关情况。结果在经过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复位疗效相当。术前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椎体前缘的高度和后凸Cobb’s角以及椎管的受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的高度和后凸Cobb’s角以及椎管的受堵方面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在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和用时短以及出血少等优点,推荐其为临床上治疗部分创伤性导致的胸腰段骨折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VAS评分与ODI指数.结果:观察组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为97.63%±9.46%,矢状位指数为93.75%±8.38%,后凸Cobb角为4.37°±1.29°,对照组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为96.38%±9.15%,矢状位指数为93.10%±10.37%,后凸Cobb角为4.30°±1.0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为(1.92±0.47)分,ODI指数为15.27%±3.20%,对照组术后的VAS评分为(0.83±0.05)分,ODI指数为25.25%±3.9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整体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因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术的患者42例。术前、后2周及6个月行X线检查,并观察椎体的复位情况及是否有椎弓根钉的松动以及断裂等情况发生。测量术前和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和Cobbs角的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脊柱的生理曲度以及椎体高度均恢复满意,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52.4%,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98.0%和95.8%,术前的Cobbs角为26.1°,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Cobbs角分别为4.8°以及5.1°,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术中无神经损伤,术后无内固定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李贵艳  蒋桂春 《华夏医学》2005,18(2):198-199
目的:观察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采用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合并截瘫2 6例。结果:Cobb’s角由术前平均2 2 .5度矫正到术后2 .9度,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 1 %和6 8%恢复到术后的93%和96 %,三者均有极显著差异(P<0 .0 1 ) ;术后平均随访1 1个月,1 9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肌力均有1~3级恢复,7例全瘫患者中,6例肌力有1~2级恢复。结论:GSS可使突入椎管内的伤椎椎体后壁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能达到间接的椎管减压,但严重暴裂型骨折、脱位病例,需行椎管减压。  相似文献   

14.
黄南翔  刘清毅  林宏  李伟 《西部医学》2012,24(4):667-668,67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60例,受伤节段为T11~L2,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片测量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了解有无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术中未发生置钉失败及损伤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选择好适应证,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2年太航医院骨科对50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经伤椎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楔变指数、后凸Cobb矫正角度、椎管侵犯情况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诊X线片示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内固定未发现断裂、松动,术后楔变指数、后凸Cobb矫正角度、椎管侵犯情况程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符合治疗适应证者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45例为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的患者,对照组45例为采用短节段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的手术记录完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记录以及患者在术前和术后X线片上测量出的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在内固定去除后伤椎高度与Cobb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78&#177;12)min,平均失血量为(428&#177;76)mL;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43&#177;23)min,平均失血量为(598&#177;89)mL。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宏星  李俊  肖俊 《医学综述》2012,18(13):2145-2146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随访中骨折部位无明显疼痛,中度疼痛者8例,轻度疼痛者3例;患者椎体前后凸高度分别由术前的42.1%、92.3%恢复到术后的86.2%、98.3%;患者Cobb角由术前的(23.5±3.5)°降低到术后的(1.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黄孝英  李宏宇  韦敏克  韦建勋 《广西医学》2005,27(12):1960-1961
目的探讨AF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AF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板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个月。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60%提高到术后的9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0度改善至术后平均2.5度。所有病例其神经功能均有I级以上的恢复,无特殊并发症。结论AF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结构简单、实用.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行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平均恢复均达95%以上;Cobb角由术前平均26.5°,矫正到术后平均4.6°;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3例(88.6%);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脱落、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椎体高度未再丢失。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能明显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脱位,内固定坚强且并发症少,可作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胸腰段椎体骨折45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无固定松动和断钉的现象发生,除6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恢复至正常外,其余39例的神经功能提升1~3个级别.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为(36.9±3.4)%,后缘高度为(82.1±4.1)%,Cobb角(28.5±3.2)°;术后1年时前缘高度为(92.3±2.5)%,后缘高度为(92.5±2.3)%,Cobb角(10.9±1.6)°.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Cobb角术前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方法 用于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