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良性囊肿剔除术中使用PK刀、双极电凝对卵巢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单侧卵巢囊肿拟行囊肿剔除术82例患者,随机分为PK刀组和双极电凝组进行创面止血。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的月经周期第3天取静脉血测定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两组病例在术后3月均出现E2下降及FSH、LH增高,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两组间FSH、LH、E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术后6个月FSH、LH PK刀组低于双极电凝组,E2水平高于双极电凝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中PK刀止血比双极电凝止血对卵巢性激素水平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王新芝 《临床医学》2010,30(10):19-20
目的探讨等离子PK刀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间住院行LAVH手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K刀与双极电凝钳在LAVH中的手术时间、术中腹腔出血量、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与双极相比,PK刀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显著缩短手术时间(P均〈0.01)。结论 PK刀在LAVH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改变了双极凭经验掌握电凝程度的不足,避免了组织凝固不均,组织凝固过度碳化和凝固不全等缺点,并具有止血效果佳、热辐射损伤范围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使用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并分为4组:超声刀组、单极电凝组、双极电凝组、缝合组,每组30例。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抽血检测E2、FSH、LH,并术后随访。结果单,双极电凝组术后发生月经改变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明显多于超声刀组和缝合组(P〈0.05)。四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较术前均出现E2下降和FSH、LH增高,其中单、双极电凝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分别与超声刀组和缝合组术后E2、FSH、LH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极电凝组术后3个月的E2较单极电凝组明显偏高(P〈0.05),该两组的E2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显著增高(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创面采用电凝止血会引起卵巢功能的损害,而使用镜下缝合或超声刀止血可更好地保留其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颈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双极电凝组)和对照组(单极电凝组)各35例,分别采用双极电凝镊和单极电凝器头进行手术操作,比较手术时闯、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累计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手术中,双极电凝与单极电凝相比,应用双极电凝缩短了手术时间、止血效果确切、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手术及CT定位微创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小骨窗开颅手术51例,CT引导血肿吸引44例。两组年龄、术前血压、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及发病至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肿清除量: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优于CT血肿吸引组(P〈0.05);术后48h意识好转率小骨窗开颅手术组高于血肿吸引组(P〈0.05);术后血肿继续增大者,CT引导血肿吸引组高于小骨窗开颅下手术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血肿吸引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杨嘉君 《临床医学》2002,22(6):19-20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创治疗组使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对照组常规脱水降颅压对症治疗。结果:(1)微创治疗组有效率(81.25%)及显效率(50.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1.00%、28.60%),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P<0.05)。(2)存活患者中微创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较内科常规治疗效果好,能明显提高有效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微创治疗+醒脑静)和对照组(微创治疗),各30例,两组均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组另加用醒脑静20mL/d静滴,共14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1)治疗组显效率(50%)和有效率(76.7%)均优于对照组(23.3%,46.7%),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NDS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用微创术.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刀(CUSA)结合单极电凝在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1例需行肝脏切除术的患者中运用CUSA结合电凝(CUSA组)95例,运用钳夹法(CC组)15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C组相比,CUSA组肝门阻断率低、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短(P均〈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CUSA组患者术后ALT、总胆红素水平较CC组低(P均〈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CUSA结合单极电凝行肝脏切除术对肝组织损害轻,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不增加,不足之处是手术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治疗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显著降低(P〈0.05),有效率为80.O%,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后的C,CS、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疗效确切,手术微创,安全性好,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家犬脑出血(ICH)模型补体C3、C4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方法:30只家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影像组和血肿组3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影像组和血肿组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备ICH模型。正常对照组和影像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72 h、5 d、7 d检测外周静脉血C3、C4含量,各时间点行头颅CT扫描并计算水肿比值。血肿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72 h、5 d、7 d检测血肿液C3、C4含量。各时间点采用Purdy PD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影像组和血肿组外周血、血肿液补体C3、C4含量术后6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影像组、血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术后6 h外周血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后Purdy PD评分即有所下降,72 h下降为最低,之后逐渐升高。结论:ICH后补体C3、C4激活可能参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和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急性期血凝相关指标对急性脑出血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5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临床转归不同分为两组:有效组(包括好转和治愈)和无效组(包括无效和死亡)。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其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比较8项指标在组间的差异,通过卡方检验计算出有显著差异指标的优势比。结果 PLT、PT、D-D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显示,PLT减少、PT延长和D-D增多的优势比分别为1.75(95%CI1.10~2.72)、2.69(95%CI1.20~6.04)和2.13(95%CI1.02~4.43)。结论 PLT减少、PT延长和D-D增多是急性脑出血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监测和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PLT、PT及D-D异常,可能是预测急性脑出血转归和改善急性脑出血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MRI)成像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指导作用.方法:我院2004年7月至2010年7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62例,其中溶栓前功能头颅MRI检查(32例,MRI组)、CT检查(30例,CT组),以同期非溶栓治疗的超急性期脑梗死30例为对照组,于24 h内、7天、30天复查头颅CT或MRI.结果:各时点溶栓组完全恢复及基本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组的出血率明显低于CT组(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MRI检查使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选择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和20例对照组血清CRP和S100-β蛋白含量,观察比较脑出血患者在不同病情(轻、中、重型)和不同出血量(小、中、大量)时的血清CRP和S100-β蛋白含量变化,用Spearman法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CRP和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5.79±1.96)mg/L vs 2.32±1.76)mg/L,(1.392±0.414)μg/L vs(0.298±0.151)μg/L,脑出血组大、中、小量出血的CRP分别是(8.07±0.99)mg/L、(5.90±0.92)mg/L和(3.59±0.74)mg/L;S100-β分别是(1.740±0.182)μg/L、(1.455±0.411)μg/L和(0.988±0.190)μg/L(均P〈0.01);不同病情重型、中型、轻型的CRP分别是(7.33±1.50)mg/L、(5.37±1.60)mg/L和(3.97±1.02)mg/L;S100-β分别是(1.640±0.352)μg/L、(1.344±0.355)μg/L和(1.071±0.354)μg/L(P〈0.05或〈0.01)。脑出血患者血清CRP和S100-β蛋白含量与出血量呈正相关(rs=0.846,rs=0.642,均P〈0.01)。脑出血患者血清CRP和S100-β蛋白含量与病情相关(rs=0.707,rs=0.644,均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RP和S100-β含量升高,且与出血量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床旁超声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0~28 d的287例高危患儿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采用Sonosite公司的Turbo床旁彩色超声诊断仪经前囟分别作冠状切面、矢状切面以及经颞窗横切面连续扫描检查,并动态观察其颅内病变的变化。结果(1)287例患儿中发生颅内出血者65例,患病率22.6%,其中,230例早产患儿发生颅内出血63例,患病率27.4%,57例足月患儿发生颅内出血2例,患病率0.04%;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χ^2=14.87, P<0.01)。(2)在颅内出血的患儿中,发生室管膜下出血27例(早产儿26例,足月儿1例),占41.5%,脑室内出血31例(早产儿30例,足月儿1例),占47.7%,脑实质出血7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0例),占10.8%。所有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颅内出血的病例都经CT检查证实。室管膜下出血的超声表现主要为侧脑室前角外下方有局灶性的强回声,脑室内出血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室增宽,脑室内出现除脉络丛外的不均质回声,脑实质出血的声像图早期表现为脑实质内强回声或较高回声团块,血块吸收后可出现无回声的脑空洞。(3)发生颅内出血高危的患儿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Vs)[(29.2±1.75)cm/s]、舒张期流速(Vd)[(10.8±1.00)cm/s]较正常新生儿减低[Vs:(37.8±1.99)cm/s,Vd:(17.5±1.58)cm/s,P<0.01],发生颅内出血高危的患儿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0.63±0.02)较正常对照组(0.54±0.03)增高(P<0.01)。结论采取经前囟冠状切面、矢状切面、经颞窗横切面超声检查可满足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定位诊断的需求,床旁超声可动态监测颅内出血变化与治疗效果,且无放射损伤,可重复检查,可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22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降压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1例),2组均予以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强化降压组常规静脉泵入硝普钠强化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80 mm H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d行头颅CT检查,计算血肿和水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治疗后28 d和90 d分别进行疗效及Barthel指数(BI)的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7、d血肿体积较治疗前增大(均P〈0.01),但强化降压组较常规治疗组血肿体积增幅减少(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比较水肿体积均增大(P〈0.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NDS评分减少明显(均P〈0.05);治疗后28 d和90 d强化降压组总有效率(86.89%)和显效率(21.34%)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3.93%,显效率9.84%)(均P〈0.01)。结论强化降压治疗可减轻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而水肿体积未随之增大,从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比分析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和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组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以及高血压水平、使用普通肝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脑出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红蛋白(HB)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脑出血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和8.6%,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积极控制血压、选用恰当的抗凝方法,积极治疗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根治及颈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超声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甲状腺癌患者187例,超声刀组109例,用超声刀行甲状腺癌根治及颈淋巴结清扫术;电刀组78例,应用电刀行同样手术,均由同一手术组医生施行。分别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出血、喉返神经麻痹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结果超声刀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小于电刀组(P<0.05);而两组的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麻痹及术后出血病例。结论用超声刀行甲状腺癌根治及颈清扫术不仅有效安全,而且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内科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30 d的生存与死亡预后分为2组,其中死亡组20例,生存组10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平均动脉压(MAP)更高,出血量>30 mL、脑干出血、ECG异常和血糖升高的比例更高(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内科治疗的预后主要与年龄、MAP、出血量、出血部位有关,ECG异常情况、血糖水平也是I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