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 1997~ 2 0 0 0年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130例 ,手术过程中采用综合措施 ,效果甚好。全组无麻醉死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女 84例 ,男 46例 ;年龄 2 1~ 75岁 ,40岁以上 10 8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及其前、后交通支动脉的 118例 ,位于大脑前、中、后动脉等12例。 10 1例有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出血史。 2 6例分别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或糖尿病。1 2 麻醉方法 :静吸复合麻醉 ,以硫贲妥钠 4~ 6mg/kg ,芬太尼 2~ 4μg/kg +氟哌啶 0 0 5~ 0 1mg/kg ,咪唑安定 0 1~0 2mg/kg,维库…  相似文献   

2.
陆娟 《全科护理》2014,12(4):344-346
总结47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行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认为做好动脉瘤病人围术期的护理、观察并采取确实有效的对策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57例,按照动脉瘤是否规则分为规则组和不规则组,比较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情况差异,其中规则组122例,不规则35例。两组术中共发生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13例,其中弹簧圈栓塞治疗9例,相对采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2例,支架辅助技术栓塞患者2例。结果对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迅速栓塞后开颅清除血肿7例,侧脑室外引流5例,腰大池外引流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7例,轻度瘫痪5例,重度瘫痪1例,死亡1例。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出血与患者本身和施术者都有密切关,一旦发生术中破裂出血,必须针对原因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继续对动脉瘤进行填塞,如果处理得当,多数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良好,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对我们2005-05~2005-09两种麻醉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术麻醉中应用的比较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ASAⅠ~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28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禁食8~12h,随机分为局麻加强化组(Ⅰ组)和全麻气管插管组(Ⅱ组)各14例。Ⅰ组男9例。女5例,年龄34~68岁。Ⅱ组男8例,女6例,年龄28-69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总结37例经股动脉行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备好血管内介入治疗所需的各种物品及药品;术中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神经功能;术后给予全方位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颅内血管瘤样突起。传统有治疗方式为开颅手术。近年来,介入神经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降低了开颅手术的风险。然而,提高介入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合并症,护理至关重要,护士积极的配合医生,科学的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使其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旋转DSA诊断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22例,常规选择性两侧颈内动脉系正侧位造影,椎动脉系汤氏位、侧位DSA采集摄片,对怀疑血管加做180°旋转DSA检查。2例动脉瘤病人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结果常规DSA检查16例瘤颈、瘤体显示清晰,4例显示欠清晰,2例未显示;在旋转DSA片中,所有病例的动脉瘤结构、全貌及与周围血管关系清晰显示。2例GDC栓塞术后1周病愈出院。结论旋转DSA是颅内动脉瘤的有效补充诊断手段。GDC栓塞技术安全、可靠,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护理。方法对50例患者在出血72h内进行血管栓塞治疗及疗效观察。护理重点在于适当镇静、防躁动,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50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闭塞36例,大部分闭塞14例(死亡1例)。结论介入治疗创伤小,可重复性强,并发症低,恢复快。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电解可脱卸弹簧圈的运用使介入治疗成为动脉瘤除夹闭手术之外的一项可靠治疗手段,具有微创、安全、患者恢复快的优点。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近年来对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手术是神经外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由于在手术技术 ,神经麻醉和监测技术上的进展 ,围术期病死率已有所下降[1]。现对在本院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作者收集了2000年1月~2001年12月在本院确诊并行动脉瘤夹闭术的病人32例。其中男14例 ,女18例。年龄28~79岁。动脉瘤分别起源于前交通动脉12例 ,大脑前动脉7例 ,大脑中动脉3例 ,基底动脉3例及后交通动脉4例 ,其它部位3例。根据Hunt/Hess法对病人神经分级为 :I级4例 ;II级15例 ;III级11例和IV级2例。1.2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2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进行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观察与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结果1例由于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因血管痉挛轻度偏瘫,其余全部治愈.认为介入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有效完善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秀华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975-976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其治疗主要包括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和介入神经放射栓塞治疗。自1973年介入疗法被尝试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后,血管内介入治疗历经可脱性球囊、游离微弹簧圈、机械和电解可控性微弹簧圈、水解弹簧囤、涂层弹簧圈等阶段的发展,使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效果和成功率均大幅度提高。因此,血管内介入治疗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对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8例进行了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60例中,发现颅内动脉瘤26例、共33个,其中单发病例2l例,多发病例5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动脉瘤呈囊状16例,梭形5例,球形4例,葫芦形4例,其他不规则形4例;动脉瘤直径在2~21mm之间;8例伴脑血管痉挛,7例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8例GDC栓塞病例中,动脉瘤腔100%栓塞5例,95%栓塞2例,80~90%栓塞l例。弹簧圈少量脱出动脉瘤l例次,过度栓塞l例次。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确诊颅内动脉瘤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是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临床上致死、致残率高。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和术中动脉瘤破裂带来的危险使患者和医生面临着艰难抉择。目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32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希琴 《上海护理》2004,4(3):31-32
颅内动脉瘤为动脉壁薄弱处的病理性膨出。呈多囊状,少数呈树枝状或蛇盘状。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以40岁~60岁常见。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动脉瘤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所以,尽可能早期进行外科干预,包括手术治疗和抗脑血管痉挛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超早期”介入手术治疗是指在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血肿  相似文献   

17.
对14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病人术前做好护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并及时采取治疗及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满意,均未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时,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麻醉诱导期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有破裂的可能,其次为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而一旦发生破裂,病死率高达50%以上,所以对麻醉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术中麻醉管理平稳得当,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对20例患者实施麻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常华远  万学清 《华西医学》1995,10(3):365-366
本文报告了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30例临床资料,探讨了麻醉要点,降压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李涛  罗炜 《临床医学》2010,30(1):104-105
颅内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实际是因各种原因促使脑血管壁变薄,形成囊性突出而压迫脑神经,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出血。据统计,80%的颅内出血是由颅内动脉瘤引起。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有两类,即开颅夹闭动脉瘤和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的病人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存在血压骤升或呛咳而并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为防止血压增高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意外,术中常需实施控制性降压,以使瘤壁松弛,减少破裂机会,保证手术安全。我院自2005年至2009年8月共实施颅内动脉瘤手术46例;现就其麻醉处理进行总结,并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