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从胚胎脊髓组织中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和单克隆培养的方法获得大量细胞克隆并对其进行诱导分化,同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上述克隆及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脊髓分离的细胞克隆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呈Nestin抗原阳性;对其诱导后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所获得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是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媛  龙在云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334-3335,I001
目的:从胚胎脊髓组织中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和单克隆培养的方法获得大量细胞克隆并对其进行诱导分化,同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上述克隆及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脊髓分离的细胞克隆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呈Nestin抗原阳性;对其诱导后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所获得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是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大鼠胎鼠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离大鼠胎鼠腹侧中脑组织,加入丝裂原bFGF进行克隆密度细胞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神经千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鉴定。结果 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备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性,以对称和不对称分裂方式增殖形成神经球,并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了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为成熟细胞表型的干细胞样细胞,对肿瘤发生、增殖、侵袭起关键作用。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培养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参照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增殖、分化并进行巢蛋白、CD133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O4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与结论:培养7-10d,可形成大量悬浮生长巢蛋白及CD133免疫阳性的神经球,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O4免疫阳性。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存在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的肿瘤干细胞。CD133和巢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重要的表面标记,可以用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背景: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为成熟细胞表型的干细胞样细胞,对肿瘤发生、增殖、侵袭起关键作用。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培养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参照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增殖、分化并进行巢蛋白、CD133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O4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与结论:培养7-10d,可形成大量悬浮生长巢蛋白及CD133免疫阳性的神经球,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O4免疫阳性。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存在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的肿瘤干细胞。CD133和巢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重要的表面标记,可以用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新生小鼠脑海马部取材进行大量细胞克隆,对体外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检测所分离细胞群的增殖分化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完成。选用清洁级昆明种新生24h内小鼠12只,利用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小鼠脑海马分离并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连续传代20代后,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克隆细胞Nestin、BrdU、NeuN、NF-200、MOSP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选用昆明种新生24h内小鼠1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分化:神经干细胞以神经球的方式悬浮生长,无明显突起,原代细胞接种后于第3天开始形成神经球。组成细胞球的细胞圆润饱满,活力状态好,绝大多数在1d内贴壁,并从细胞球边缘伸出突起,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后克隆球48h内即可见到明显的细胞分化,克隆球周围有细胞移出,7d后原有的细胞球消失。②神经干细胞的鉴定结果:原代克隆及其亚克隆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克隆内细胞均为Nestin抗原阳性;细胞经BrdU标记后,行BrdU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部分细胞呈阳性。③神经干细胞的分化鉴定:对诱导分化的细胞分别行NeuN、NF-200、MOSP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达均呈阳性。结论:成功分离并获得新生小鼠脑海马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可连续传代,具备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新生小鼠脑海马部取材进行大量细胞克隆,对体外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检测所分离细胞群的增殖分化特性。 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完成。选用清洁级昆明种新生24h内小鼠12只,利用神经于细胞条件培养基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小鼠脑海马分离并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连续传代20代后,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克隆细胞Nestin、BrdU、NeuN、NF-200、MOSP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结果:实验选用昆明种新生24h内小鼠1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分化:神经干细胞以神经球的方式悬浮生长。无明显突起,原代细胞接种后于第3天开始形成神经球。组成细胞球的细胞圆润饱满,活力状态好,绝大多数在1d内贴壁,并从细胞球边缘伸出突起,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后克隆球48h内即可见到明显的细胞分化,克隆球周围有细胞移出,7d后原有的细胞球消失。②神经干细胞的鉴定结果:原代克隆及其亚克隆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克隆内细胞均为Nestin抗原阳性;细胞经BrdU标记后,行BrdU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部分细胞呈阳性。③神经干细胞的分化鉴定:对诱导分化的细胞分别行NeuN、NF-200、MOSP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达均呈阳性。 结论:成功分离并获得新生小鼠脑海马神经于细胞,该细胞可连续传代,具备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胚胎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证实其增殖潜能。方法:从孕17d的SD大鼠胚胎脊髓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用血清诱导其分化,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研究其特性。结果:获得了大量未分化、呈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球,传数代后仍有干细胞特性,在血清诱导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胚胎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培养及鉴定方法,观察高浓度的皮质酮和抗抑郁剂氟西汀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2004-02/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完成。分离新生第1天大鼠的海马组织,将其制成单细胞悬液后置于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所培养的细胞特性进行鉴定,用四甲基氮唑兰法观察高浓度的皮质酮和氟西汀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得到的细胞接种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两种丝裂原刺激因子的条件培养基中,可以持续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克隆(神经球),该神经球可以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巢蛋白)。神经球中可以探测到外源性给与的细胞增殖特异性的标记物BrdU。撤除培养基中的丝裂原后,所培养的细胞可以分化,并且分化后可以表达成熟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或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四甲基氮唑兰法显示,高浓度的皮质酮(100~500μmol/L)可以使吸光度(A570nm)明显降低。而氟西汀(0.5~1.0μmol/L)则使之升高。结论:用此方法分离得到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高浓度的皮质酮可以抑制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氟西汀可以促进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研究的热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作为诱导剂可否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目的:观察在表皮生长因子培养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设计:对比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7-08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解剖研究室完成。提取成年SD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无血清技术培养。清洁级成年SD大鼠3只,体质量200-250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过程中应用的表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均由R&D公司提供。方法:①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海马组织,用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B27的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②取第4代神经干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单细胞克隆培养。将单细胞克隆传代后的克隆球细胞进行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克隆球细胞行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诱导分化1周后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③单细胞克隆的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实验,根据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质量浓度不同分成0μg/L浓度的对照组和50、100、150、200μg/L浓度的4个实验组,各组的培养液中均加入表皮生长因子,诱导分化1周后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结果:①神经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单细胞克隆培养后克隆球细胞表达巢蛋白,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呈阳性表达。②50,100μg/L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0,200μg/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组组(t=2.502-5.025,P〈0.05);50,100μg/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组之间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150,200μg/L组3组间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20μg/L表皮生长因子培养条件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使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较佳质量浓度为50μg/L。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不同年龄段神经千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特性目前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人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取不同年龄大鼠的脊髓,制成单细胞悬液,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的DMEM/F12培养基,以细胞浓度5.0×10^5L^-1进行原代培养,每隔3d传代1次。结果与结论:不同年龄段大鼠的脊髓中均可培养出细胞,其形态为结构紧密、大小不等的悬浮细胞球,称之为“神经干细胞球”;经过传代后单细胞又迅速增殖成球且数目明显增多。提示不同年龄段大鼠脊髓中均能够在体外培养出神经细胞球。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多项研究证实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的恢复。 目的:观察胚胎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在脊髓损伤大鼠中的作用。 方法:14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实验组造模后在椎管内损伤区上下两端注射胚胎干细胞衍生细胞;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PBS;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不做其他处理。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造模后21 d后,对照组脊髓损伤区域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脊髓中髓鞘碱性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移植后各时间点实验组BBB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胚胎干细胞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后期可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并可以提高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助于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国内对视网膜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新生大鼠视网膜干细胞,探讨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用神经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方法分离和培养新生24h的SD大鼠睫状体细胞,第6代视网膜干细胞经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干细胞的分化特性。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细胞球具有连续克隆能力,Nestin抗原阳性,BrdU标记结果显示悬浮细胞团主要由分裂增殖的细胞组成,并表达胚胎发育早期视网膜内原始细胞的特异性抗原Chx-10;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感光细胞标志物Opsin、双极细胞特异性抗原PKC和节细胞特异性抗原β-tubulin,实验初步证实培养的视网膜干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能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成为感光细胞类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同种异体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时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但何时移植效果较好?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并分析其移植时效性.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实验室.方法:实验于2003-07/08在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实验室完成.[1] 取孕,14~16d的大白鼠1只,引颈处死,剖腹,取出胎鼠,钳取大脑皮质及皮质下脑室旁的脑组织,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2]将30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损伤对照组、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每组10只.3组大鼠均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成大鼠下肢瘫痪,早期移植组、延期移植组大鼠分别在伤后3d及3周移植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后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干细胞移植4周后,取出移植区脊髓,作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各组大鼠的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主要观察指标:[1]各组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双后肢的功能恢复情况.[2]神经干细胞移植4周后各组大鼠脊髓移植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建模实验纳入大鼠3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1]各组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双后肢的功能恢复情况: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早期移植组表现尤为显著.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细胞移植后五六天即可见瘫痪大鼠的后肢肌力开始恢复,两三周后可出现爬行,4周后后肢活动活跃;损伤对照组大鼠的瘫痪肢体无任何恢复.[2]移植4周后早期移植组大鼠移植区脊髓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脊髓移植区肉眼可见有增生的组织充填,镜下有大量新生的细胞,表现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阳性染色.损伤对照组肉眼见两断端间呈空腔状.镜下脊髓残端变性坏死明显,空泡变性等.延期移植组脊髓移植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介于早期移植组和损伤对照组之间,无典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镜下有一定量的新生细胞,但数量较早期移植组明显少.结论:同种异体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早期移植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可为揭示神经系统的发生、发育过程提供可靠依据。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体外刺激新生鼠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其各自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 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7在广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①动物:清洁级新生24h内的SD大鼠30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新生鼠在无菌条件下取脑,分离出基底前脑,胰蛋白酶消化,离心过滤制备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含B27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瓶中,每瓶40-60万个细胞,加入终浓度均为10μg/L的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刺激生长,在体外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克隆培养,传代培养过程中加入终浓度为6mg/LBrdU用于标记神经球,设立3组,各自加入体积分数为0.1的小牛血清、终浓度均为10μg/L的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培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③实验评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抗原的表达,并用BrdU标记和免疫荧光证实其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 结果:①细胞形态观察:从新生鼠基底前脑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呈透亮的圆球形,2—3d后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部分细胞开始分裂。1周左右培养瓶中出现许多由数十到数百个细胞组成的悬浮生长的细胞球,球中的细胞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折光性较强,胞浆颜色较深,核,浆比较大。该细胞具有连续增殖能力,可以传代培养。②巢蛋白抗原的表达:传代神经球中的细胞均呈巢蛋白抗原阳性。③BrdU标记检测:克隆球中的细胞均为BrdU阳性,表明克隆球是由不断分裂增殖的细胞组成。④诱导分化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PIO)标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神经细胞样细胞(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条件下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并用SPIO标记。实验动物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A)、模型对照组(B)、正常对照组(C);A、B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伤后按照BBB法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于细胞移植后第1、3、5周行MRI检查。结果诱导7 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细胞样细胞形态;细胞移植后1~5周,A、B组动物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B组恢复较慢,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T MRI检查见移植处在T2WI序列呈低信号改变,第3周时低信号向损伤区扩大,第5周时可在损伤区见到低信号改变。结论bFGF、EGF和RA可以联合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将其移植于大鼠脊髓损伤区,MR技术可以活体追踪干细胞显示:随着损伤处移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损伤的脊髓功能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特定条件下可自组装成含IKVAV 纳米纤维凝胶支架,是一种天然的脊髓基质仿生材料.目的:进一步观察体外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对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取第2代新生 SD 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共培养作为实验组,设置神经干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组、单独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为空白对照组,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1,3,5,7,10,14 d 的细胞增殖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MTT 法检测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对第2代新生 SD 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毒性.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率及向神经元分化的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细胞增殖均于第7天达峰值.MTT 法检测结果显示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无细胞毒性.表明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提高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Transplant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into spinal cord after injury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Recovery from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amage in adult mammals is hindered by their limited ability to replace lost cells and damaged myelin, and reestablish functional neural connections. However, recent progresses in stem cell biology are making it feasible to induce the regeneration of injured axon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ransplantation of in vitro expanded neural stem cells into rat spinal cord 9 days after contusion injury induced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to neurons and oligodendrocytes, and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killed forelimb movement. It was partly because the microenvironment with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at 9 days after injury was more favorable for grafted neural stem cells in terms of their survival and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19.
张诚  陈刚 《中国临床康复》2011,(49):9275-9278
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作为一种治疗策略被广泛关注。目的:文章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活化、分化及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做一简要的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2002-01/2011-03关于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分化"或"Endogenousneuralstemcells;Spinalcordinjury;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34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避免了免疫排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在成年个体中也存在。大部分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而不是神经元,但通过对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可以是神经干细胞更多地分化为神经元细胞,从而发挥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汪雷  宋跃明  刘立岷  李涛  龚全  杨曦 《华西医学》2014,(11):2006-2011
目的通过与单纯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进行比较,探讨NEP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从孕18 d的Sprague-Dawley(S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中分离获得原代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传代后采用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采用已成功构建的慢病毒载体将NEP1-40基因导入第3代神经干细胞内建立NEP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将30只SD大鼠在第9胸椎水平进行脊髓右侧半切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伤后第7天在损伤局部分别植入细胞培养液(损伤组)、神经干细胞(NSC组)及NEP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EP1-40-NSC组)。另取10只仅行第8~10胸椎椎板切除,设置为假手术组。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8周通过Basso-Beattl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及网格测试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细胞移植后8周,BBB测试及网格测试结果显示:损伤组大鼠BBB评分最低且网格摔倒次数最多,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BB评分较之增高且网格摔倒次数减少(P〈0.01),而NEP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BB评分最高且网格摔倒次数最少,和前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EP1-40基因修饰能进一步提高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为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