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椎管明显受压及伴有神经损伤者行椎弓根减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4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提高...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疗效、并发症。方法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包括AF、RSS、CD、中华长城)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34例。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与术前相比,椎体前缘高度平均矫正47.3%,平均丢失1.3(%P<0.01);cobb角平均矫正18.3°,平均丢失3.1°(P<0.01);脊髓损伤病人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4例出现并发症,1例置钉松动,1例钉杆连接松动,1例胸膜破裂、1例置钉不当。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病椎高度,脊柱的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术后观察并随访2组的近期疗效(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占位及椎间盘退变)和远期疗效(矫正丢失情况、脊髓损伤恢复、腰部疼痛情况、侧块和螺钉断裂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和椎管占位均获得矫正(P<0.01),但术后观察组的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1),椎管占位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伤椎椎间盘上下间隙的退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伤椎前缘和Cobb’s角的矫正丢失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脊髓损伤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腰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2例发生侧块和螺钉断裂,4例螺帽松动,而观察组未发生断钉、断棒情况,仅1例发生椎弓根钉松动。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较好,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4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传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2种手术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明显的改善。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自制的"L"型反向刮匙等特殊工具治疗合并严重椎管受压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自制的"L"型反向刮匙等特殊工具治疗合并严重椎管受压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36例.结果:获得随访的33例经过9~20个月,平均12个月的观察,植骨全部融合,后凸角及高度的丢失不明显.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自制的"L"型反向刮匙等特殊工具治疗合并严重椎管受压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具有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力学性能好等优点,是治疗合并严重椎管受压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总结手术方法、分析其疗效。结果本组56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复查X线椎体高度基本恢复,脊柱后突角度(Cobb’s角)较术前明显降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发生螺钉松动,无断钉发生。结论合理掌握后路胸腰椎骨折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正确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恢复脊柱正常序列,解除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ASIA2000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2个月~36个月,平均18.1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无内固定失效病例。骨折椎体的影像学评价,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 ASIA 分级,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E级以下15例均有1~2级恢复;VAS评分,术前平均7.1分,末次随访平均1.9分。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术骨折,可增加生物力学稳定性,恢复并保持骨折椎体高度,有利于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和缓解腰背部疼痛。  相似文献   

8.
9.
自1993年2003年,对6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Dick、AF、USS、DRFS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彭亦良  张泽华  吴雪辉  代飞  周强 《西部医学》2010,22(8):1397-1400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随访6-54个月,随访期间有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后期出现断裂并完整取出。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51.4%和75.8%恢复到93.6%和96.5%,Cobb′s角由术前25.8°降低复到末次随访的6.4°。CT示椎管截面积术前为42.6%,末次随访为92.9%。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1-3级提高,腰背部疼痛也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具有创伤小、易控制和固定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先后采用5种椎弓根内固钉系统,单纯行后路减压、脊柱固定融合手术,观察伤椎椎体的复位率及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椎体复位率(84.20±13.13)%,66例获平均18个月的随访,椎体高度丢失(21.0±12.68)%,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复位佳、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应首选。  相似文献   

12.
梁魁   《中国医学工程》2021,(2):39-43
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伴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医院接受后路长节段常规切开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65例)及接受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n=54例)的AS伴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1年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 P﹤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双侧伤椎置钉治疗轻中度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8月-2010年9月共收治147例载荷分享评分(LSC)为5~7分并进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双侧置钉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06例,女41例,年龄25~ 62岁,平均45.4岁.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B级6例,C级17例,D级35例,E级89例.LSC评分5分26例,6分102例,7分19例.术后评估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情况、内固定失败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结果 术后随访13 ~38个月,平均随访20.6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3.8周.术后随访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平均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21.71±5.70).恢复到术后的(6.84±6.71).;平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由术前的(53.36±8.20)%提高到术后的(89.86±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神经功能部分损害病例全部有按ASIA分类1级以上的神经功能改善,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病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末次随访VAS平均为1.74±0.80,ODI为17.5±5.8,手术前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轻中度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后期骨折稳定性维持满意,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张莹  初同伟  张超  潘勇  张正丰  周跃 《重庆医学》2012,41(20):2038-2040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根、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科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55岁。T12骨折5例,L1骨折7例,L2骨折4例。Denis分型均为爆裂性骨折,其中:A型4例、B型8例、D型3例、E型1例;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2例,C级5例,D级2例,E级1例。结果术后评估神经恢复情况和伤椎Cobb角矫正情况。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及相关并发症发生。13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3例失访。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8°~16°,平均8.6°,4例Frankel 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其余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经一期后路骨折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压充分,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具有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5年,中位时间2年6个月。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明显得到纠正,椎体前后缘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CT扫描显示减压满意,Frankel分级A、E级病例无神经功能改变,其余病例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等级以上改善。结论: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8.6)岁]和开放手术组[共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42.4±9.3)岁],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H{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 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手术切口明显缩小[(16.5±1.8)、(10.1±1.0)cm,P<0.05],术中出血量[(346.2±138.7)、(81.3±21.9)ml,P<0.01]及术后引流量[(138.6±46.5)、(13.7±4.3)ml,P<0.01]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5±0.7)、(1.2±0.6)h,P<0.05].微创手术组手术前后Cobb's角[(15.4±5.1)°、(3.8±2.8)°,P<0.01]、椎体矢状面指数[(19.7±10.3)°、(7.3±9.1)°,P<0.01]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63.2±14.6)%、(86.4±6.9)%,P<0.01]均显著恢复.结论 在严格掌握照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谭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67-68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起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前路手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6例,设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较对照组降低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也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49例,观察脊柱功能改善,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34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7.4%和后缘的81.2%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5.7%和后缘97.2%,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恢复为术后平均4.7°。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Frankel分级除A级3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是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