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皮质醇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影响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方法:163例早产儿进行血糖及皮质醇监测,并以8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分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早产儿胎龄、日龄、静脉输葡萄糖、危重度、血皮质醇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发生血糖异常均高于对照组(P<0.05),一般早产儿组以低血糖为主,发生率37.04%,危重早产儿组以高血糖多见,发生率41.46%。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高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一般早产儿组早期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新生儿组,而危重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组,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胎龄、日龄、未静脉输糖是影响早产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而危重度、静脉输糖、皮质醇水平是影响高血糖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血糖紊乱发生率高,危重疾病能激发早产儿应激反应,早产儿血糖紊乱有一定特点及高危因素。加强早产儿血糖监测,并给予合理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血糖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胎龄、体重与低血糖的关系,以及早产儿低血糖与脑损伤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29例早产儿进行血糖监测及头颅B超检测,根据胎龄、体重、血糖分组,对其低血糖、脑损伤发生情况进行χ2检验,并比较分析。结果①胎龄<31周和31~33周早产儿比较,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均比34~36周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重<1500g和1500g~1999g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分别与2000~2800g早产儿比较,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低血糖组脑损伤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34周及体重<2000g的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低血糖可导致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增高,应注重早产儿的血糖早期动态检测,及时发现、纠正低血糖,减少脑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方法:125例危重早产儿进行血糖的监测,并以125例一般早产儿为对照组,对一般早产儿与高危早产儿的血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一般早产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6.8%,高血糖的发生率为8.8%;而高危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为20.8%,高血糖发生率为39.2%,一般早产儿组以低血糖为主,高危早产儿以高血糖多见.结论:早产儿血糖紊乱发生率高,危重疾病能激发早产儿应激反应,早产儿血糖紊乱有一定的特点和高危因素.加强危重早产儿的血糖监测,合理的输液、输糖可有效的防治早产儿血糖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产儿糖代谢紊乱的监测方法、特点、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静脉血清葡萄糖测定及毛细血管全血糖测定2种方法对早产儿进行血糖监测分析,常规治疗对早产儿给予葡萄糖静脉输注,期间使用血糖仪对早产儿采足跟毛细血管全血动态监测血糖,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葡萄糖输注的浓度及速度,直至血糖稳定。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糖代谢紊乱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118例早产儿中,静脉血糖异常发生率50.8%,静脉低血糖发生率49.2%,静脉高血糖发生率1.69%。低出生体质量和新生儿窒息既是早产儿静脉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0.01和P<0.05),也是早产儿末梢高血糖的危险因素(P<0.01)。剖宫产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双胎和新生儿窒息是早产儿末梢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早产儿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需要积极监测。采取阴道分娩、积极控制低出生体质量和新生儿窒息是减少早产儿血糖异常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865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捡出低血糖83例,总发生率为9.60%,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25例(30.1 2%),窒息19例(22.89%),感染17例(20.48%),黄疸7例(8.43%),母亲患糖尿病4例(4.82%),喂养困难3例(3.61%),红细胞增多症2例(2.41%),肺透明膜病1例(1.20%),母亲合并妊高征5例(6.02%).早产儿与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凡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窒息及感染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因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或给予5%葡萄糖液,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865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捡出低血糖83例,总发生率为9.60%,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25例(30.1 2%),窒息19例(22.89%),感染17例(20.48%),黄疸7例(8.43%),母亲患糖尿病4例(4.82%),喂养困难3例(3.61%),红细胞增多症2例(2.41%),肺透明膜病1例(1.20%),母亲合并妊高征5例(6.02%).早产儿与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凡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窒息及感染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因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或给予5%葡萄糖液,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确诊新生儿低血糖102例,其中早产儿为17.4%,低出生体重儿为17.2%,巨大儿为27.7%,均显著高于足月正常体重儿的2.2%.新生儿窒息易引起低血糖.在低血糖治疗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较足月正常体重儿更易发生一过性高血糖.结论 对凡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窒息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或给5%葡萄糖液,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影响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方法:163例早产儿进行血糖及皮质醇监测.并以8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分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早产儿胎龄、日龄、静脉输葡萄糖、危重度、血皮质醇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发生血糖异常均高于对照组(P〈0.05),一般早产儿组以低血糖为主.发生率37.04%.危重早产儿组以高血糖多见,发生率41,46%。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高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一般早产儿组早期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新生儿组,而危重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组.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胎龄、日龄、未静脉输糖是影响早产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而危重度、静脉输糖、皮质醇水平是影响高血糖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血糖紊乱发生率高,危重疾病能激发早产儿应激反应,早产儿血糖紊乱有一定特点及高危因素。加强早产儿血糖监测,并给予合理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血糖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产期低血糖对伴酸中毒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伴酸中毒(pH<7.30)早产儿病历资料.结果 116例(75.8%)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表现,包括10倒(8.6%)存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而死亡,106例(87.1%)为中到重度HIE.153例中有107例(70.0%)存在低血糖.107例低血糖中的102例(87.9%)及46例正常血糖中的14例(12.1%)出现脑损伤表现(OR=46.6,P<0.01).通过ROC分析方法时出生体重、动脉血pH值、5min Apgar评分、乳酸进行界点确定,分别为1775g、7.15、6、6.15mmol/L.结论 围产期低血糖是造成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同时存在新生儿窒息需要心肺复苏及伴有酸中毒时,脑损伤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周志玉  邓靖怡 《吉林医学》2006,27(12):1506-1506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的临床特点,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美国稳步血糖仪及相应试纸采血测定118例早产儿血糖。结果:早产儿发生低血糖共30例,总发生率25.42%;其中出生30min内发生率20.34%,出生24h发生率1.69%,出生48h发生率3.39%;体重1000~1499g,低血糖发生率31.82%;1500~1999g发生率27%;2000~2499g发生率20%;>2500g7例,无低血糖发生。早产儿出生30min内低血糖发生率最高,出生体重越轻,发生率越高。结论:①早产儿易发生低血糖,而低血糖多无症状,应熟练掌握此病临床持点,发现可疑者及时监测血糖确诊,给予正规治疗。②根据早产儿糖代谢特点,纠正低血糖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警惕反应性高血糖。③病情许可及早耐心喂养,促使血糖尽早稳定。④注意保暖,维持正常体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微量法对92例早产儿进行连续血糖监测。结果血糖持续正常28例(30.5%),异常64例(69.5%);胎龄〈31周的早产儿(10.7%)无一例血糖持续正常;8例低体重早产儿(1200—1500g)空腹血糖全部异常;高低血糖交替发生18例(19.6%);恢复正常血糖水平时问平均4.5d,最长达45d;重度窒息组全部异常,其中8例为高血糖,3例高血糖持续不能纠正死亡。结论低出生体重、胎龄、1分钟Apgar评分是早产儿发生血糖紊乱的高危因素,胎龄越小、体重越低、1分钟Apgar评分越低血糖紊乱发生率越高。持续高血糖不能纠正往往预示病情危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杨明  孙群 《现代医学》2011,39(3):275-278
目的:比较间断性与持续性营养输注方式对高危早产儿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危早产儿随机分为间断性与持续性营养输注两组,每组各30例,分析不同输注方式对高危早产儿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持续性输注组总体血糖水平低于间断性输注组[(5.73±0.59)mmol.L-1vs(7.27±0.89)mmol.L-1,P<0.001],持续性输注组高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性输注组[16.67%(5/30)vs100%(30/30),P<0.001]。结论:持续性输注组平均血糖水平和高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间断性输注组,持续性营养输注有利于早产儿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2015年7月入住本院的34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血糖浓度进行分组,将血糖浓度<2.2 mmol/L为低血糖组,其中新生儿低血糖组32例,正常新生儿组308例。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低血糖新生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正常新生儿组与低血糖新生儿组在新生儿出生情况(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围生期情况(母亲年龄、妊高症)及新生儿合并症(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窒息、先心病、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甲减)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新生儿出生情况(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围生期情况(母亲年龄、妊高症)、新生儿合并症(新生儿窒息、先心病、高胆红素血症)。结论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妊高症、新生儿窒息、先心病、高胆红素血症,控制这些因素为有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和极早早产与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和极早早产儿(VPI) 142例,选取同期出生的非VLBWI和非VPI 140例,比较入组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根据生存状况将VLBWI与VPI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生体质量小于1 500、1 500~2 500、>2 500 g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小于32周、32~37周、≥37周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的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母亲年龄、窒息、胎粪吸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胎龄、≤1 000 g出生体质量、窒息是影响VLBWI与VPI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LBWI与VPI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不佳,易发生智力和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升高,我国终末期糖尿病及须行血液透析患者数量日益增多,而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伴有糖尿病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变化幅度较大且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目的 分析伴有糖尿病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江苏省3家三级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伴有糖尿病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05例,其中3例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数据缺失,最终纳入102例患者。所有患者采用无糖碳酸氢盐透析液并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记录其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透析3 h、透析结束时血糖以分析血糖变化及低血糖、高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102例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波动范围为1.6~27.8 mmol/L,平均为(8.4±3.2)mmol/L;22例(30次)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21.6%(22/102),其中18例(23次)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为17.6%(18/102);30例(47次)出现高血糖,高血糖发生率为29.4%(30/102),其中透析前26次。低血糖患者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透析3 h血糖低于非低血糖患者(P<0.05),而低血糖与非低血糖患者透析结束时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非低血糖患者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透析3 h、透析结束时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患者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透析3 h、透析结束时血糖高于非高血糖患者(P<0.05);高血糖、非高血糖患者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透析3 h、透析结束时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患者透析日减停胰岛素、知晓低血糖定义者比例低于非低血糖患者,高血糖患者透析日减停胰岛素者比例高于非高血糖患者(P<0.05)。结论 伴有糖尿病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糖(21.6%)、高血糖(29.4%)发生率均较高,且低血糖以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高血糖以透析前多见,透析日减停胰岛素、低血糖定义知晓率低是伴有糖尿病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的可能相关因素,同时透析日减停胰岛素也是伴有糖尿病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高血糖的可能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蔡琳  李晓东  张升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2):2744-2745,2748
目的:探讨我院NICU住院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常规监测所有住院新生儿出生头3d的血糖水平,尤其是对初次检测呈异常血糖水平者每天监测血糖,直至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并稳定。结果:1 581例住院新生儿中检出低血糖83例,发病率为5.2%。低血糖在早产儿、足月儿、过期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9.4%、2.0%、0%;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7.3%、8.5%、8.6%、3.0%、5.7%;在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4%、8.8%、7.8%;在重度窒息儿、轻度窒息儿和无窒息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3.3%、8.9%、5.0%。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窒息是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对这些新生儿应严密监测血糖,且对新生儿实行早开奶,以预防及早期发现低血糖,及时治疗,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出现,防止对新生儿造成危害,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产儿临床管理方面的问题,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9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早产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肺炎、呼吸暂停、低血糖、低血钙、颅内出血、肺出血、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脑室膜炎。痊愈82例,病死16例,病死率16.33%;胎龄≤ 32周病死率明显>32周者(P<0.01);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大于1 500 g者(P<0.05)。死亡原因主要有肺出血、颅内出血、肺炎、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结论: 早期识别、正确处理早产儿并发症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较适于胎龄儿差,易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喂养不耐受、脑瘫、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其中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适于胎龄儿,而关于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早产儿(剔除大于胎龄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儿组(n=45)和适于胎龄儿组(n=55),比较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另根据小于胎龄儿组中是否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疾病亚组(n=28)和非疾病亚组(n=17),对母亲和新生儿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小于胎龄儿组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组(62.2%与41.8%,χ2=4.122,P<0.05)。疾病亚组母亲相关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胎盘早剥发生率及新生儿相关因素中脓毒症发生率高于非疾病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为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是引起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脐血瘦素(leptin)水平变化与宫内生长发育状态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无产科、儿科并发症的早产儿29例,足月儿41例,于分娩后收集脐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足月儿脐血瘦素水平女性与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产低体质量儿瘦素水平分别低于足月儿和体质量>2 500 g早产儿,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质量>2 500 g早产儿的瘦素水平也显著性低于足月儿(P<0.05).结论 脐血瘦素水平可反映早产儿不同时期宫内营养状态.了解早产儿出生时的瘦素水平,对今后早产儿生存质量的监测和易发慢性疾病的早期干预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