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皮酚最佳提取分离的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丹皮酚为考察指标,优化丹皮酚提取分离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分离条件为加入药材量10%的NaCl溶液浸润2h,加12倍量水,收集药材10倍量的蒸馏液,蒸馏液的温度保持在25℃-30℃,冷藏24h,结晶干燥;含量测定方法中,标准曲线的线性良好,其R2=0.9994,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达97.68%。结论此工艺得率较高,适合大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总酚,在40℃,-0.095MPa条件下将所提取的丹皮总酚干燥至恒重,通过测定所得丹皮总酚中丹皮酚的含量计算丹皮酚收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加水量、蒸馏液流速和提取时间.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6倍水量,控制蒸馏液流速按每100 g饮片为5 ml/min,蒸馏5h.丹皮酚收率为2.25%.结论 该工艺简便、丹皮酚收率高、省时,可为工业生产中提取牡丹皮中丹皮酚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效果,改进提取工艺. 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加水量为药材量20倍,蒸馏液收集量为药材量15倍,冷藏时间为24 h. 结果 丹皮酚提取率平均值为88.07%.经验证实验证明,正交设计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 结论 本工艺可以提高丹皮酚的提取效率,操作简单、成本低、毒性小,可用于丹皮酚的大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4.
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工艺及包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牡丹皮中的丹皮酚。方法以丹皮酚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氯化钠用量、提取时间作为考察的3个主要因素,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优化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包合工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24倍加水量,5%氯化钠,提取时间2 h;包合工艺中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确定为1∶6。结论该提取工艺简便、快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作为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艺。该包合工艺可以提高丹皮酚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5.
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优选从牡丹皮中提取丹皮酚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直接水蒸气蒸馏法、碱溶液浸泡酸中和-水蒸气蒸馏法、酸溶液浸泡-水蒸气蒸馏法、盐溶液浸泡-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结果:优选的最佳方法是直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率为80.86%。结论:直接水蒸气蒸馏法可以作为实验室提取丹皮酚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夜热清颗粒中牡丹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夜热清颗粒中牡丹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牡丹皮中挥发性成分,剩余药渣用水煎,分别以丹皮酚的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牡丹皮的提取工艺;以芍药苷转移率为指标筛选水提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条件为牡丹皮加12倍量水浸泡3h,水蒸气蒸馏收集9倍量蒸馏液。丹皮酚的平均提取率为87.9%;药渣加入5倍量水煎煮2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辛夷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考察辛夷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辛夷挥发油,以收油率作为评价提取工艺的指标。结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药材粉碎成中粉(65目)、加12倍量水、提油6h。结论:所选提取工艺收油率高,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8.
石菖蒲挥发油提取工艺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石菖蒲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挥发油收率为指标,以石菖蒲药材粒度、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饮片加8倍量水,浸泡4 h,提取6 h. 结论 通过验证实验,表明所选的工艺条件可行.  相似文献   

9.
湿疹喷雾剂的蒸馏与水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湿疹喷雾剂的最佳蒸馏与水提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丹皮酚含量为指标,优选徐长卿蒸馏收集馏出液的最佳体积;以苦参碱含量(HPLC法测定)和浸出物为指标优选水提最佳工艺。结果徐长卿蒸馏,收集相当徐长卿重量8倍的馏出液;蒸馏后药渣与苦参等药材饮片碎断,过5目筛,浸泡1h,分别加入8倍量、6倍量的水煎煮回流提取2次,时间分别为2h;1.5h,所得丹皮酚和苦参碱等最多。结论该工艺条件提取效率高,提取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储存时间对牡丹皮药材和饮片中丹皮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储存时间对牡丹皮药材和饮片中丹皮酚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丹皮酚为评价指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以274 nm为测定波长,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储存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0~18个月,丹皮酚含量P(%)的自然对数与存储时间t(月)的关系为:牡丹皮饮片的回归直线方程ln P=0.6591-0.0387 t,r=-0.991,P<0.01;牡丹皮药材的回归直线方程ln P=0.7454-0.0393 t,r=-0.977,P<0.01。结论对丹皮酚含量分别为1.99%和2.24%的牡丹皮饮片和药材,其储存时间分别为12.3个月和14.3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妇科养荣片的提取工艺.方法:水提取正交实验.结果:提取次数(A)提取时间(B)对浸膏得率和芍药苷的转移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加10倍水,煎煮时间为2.5 h,第二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2 h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妇科调经片提取工艺。方法 :水提取正交实验。结果 :煎煮时间 (B)及提取次数 (C) 2因素对浸膏得率和芍药苷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 (A >0 .0 5 ,B <0 .0 5 ,C <0 .0 1)。结论 :本方最佳提取工艺为第一次加十倍量水 ,煎煮 3h ,第二次加 8倍量水 ,煎煮 2h。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复方制剂调经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加水倍数、煎煮次数、提取时间为因素,芍药苷含量、收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芍药苷含量,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复方制剂调经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结论:本研究所确定的调经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可为调经颗粒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正交试验优选鼻炎灵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绿原酸为研究指标,对鼻炎灵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合理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提取次数、加水量、提取时间对鼻炎灵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的影响。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绿原酸含量,Symme-try C18色谱柱(3.9 mm×150 mm,5μm),以乙腈-0.4%磷酸(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 nm;流速:1.0 mL.min-1;理论塔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得低于3000,分离度大于1.5。结果鼻炎灵胶囊最佳提取工艺为中药材和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2.0 h,第二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 h,绿原酸含量达10.7 mg.g-1。结论该工艺简便易行,绿原酸提取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黄萸利咽清化胶囊工艺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萸利咽清化胶囊水煎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利用L3(3^4)正交试验,以浸膏得率,水煎液中甘草酸含量为评价指标。结果:煎煮次数有显性差异。结论: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个小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肾康颗粒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及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验法.结果:最佳工艺为:以400 ml/L乙醇为提取溶媒,加液量10倍,提取3次,每次1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双花解毒颗粒水提部分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绿原酸、芍药苷含量及干膏率为指标,选取L9(34)正交表,优化提取工艺中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3个因素。结果:以饮片投料,加12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1.5h,第二次1.0 h为最佳工艺。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豨桐凝胶贴膏的回流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豨莶草的有效成分奇壬醇、臭梧桐的有效成分芹菜素及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以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考察指标的影响.结果 豨桐凝胶贴膏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水,每次2 h,提取3次.采用优选出的工艺进行提取,奇壬醇质量分数为2.568 mg/g,芹菜素质量分数为0.05589 mg/g,干膏率为22.09%.结论 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为豨桐凝胶贴膏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消痔灵洗剂的水提工艺。方法: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为评价指标,按正交表L_9(3~4)设计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因素。结果: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为:加水量为10倍,提取时间为每次1h,提取次数为2次。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能较好地保证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