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柏珍  张艳玲  李伟鹏 《海南医学》2016,(19):3131-3133
目的:研究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危IFD患者252例,检测和分析其GM及BG浓度,评价GM、BG单独和联合检测对IFD的诊断效能。结果252例患者中,GM检测阳性68例(26.98%),BG检测阳性83例(32.94%),GM+BG检测阳性68例(26.98%);GM检测对IFD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及阳性预测值依次为97.42%、65.98%、82.07%、94.12%,BG检测依次为82.85%、69.07%、82.85%、80.72%,GM+BG依次为99.35%、69.07%、83.69%、98.53%,GM+BG的特异度、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BG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BG检测的特异度、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均略高于GM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联合BG检测有利于提高IFD的诊断效能,相较于单一指标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作用,对IFD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信息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疑诊侵袭性真菌病的患者207例,采用G实验检测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用传统的深部真菌培养法检测深部组织或体腔感染标本。结果207例中,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阳性54例(26.1%),阴性153例(73.9%);深部真菌培养结果阳性16例(7.7%),阴性191例(92.3%)。(1)真菌培养和G试验均阳性者14例,均阴性者151例。(2)40例G试验阳性而培养结果阴性:确证12例为临床用药造成的假阳性;12例未接受抗真菌治疗,病情依然好转,可能为污染等因素造成的G试验假阳性;16例为体液真菌培养阴性,但抗真菌治疗有效,提示真菌培养为假阴性。(3)2例真菌培养阳性而G试验阴性。结论1,3-β-D葡聚糖检测较传统的深部真菌培养方法更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试验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 IFI组与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5,P<0.01),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灵敏度(85.7%)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方法的灵敏度(67.9%),且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的阳性检出率(30.9%)也高于真菌培养方法阳性检出率(24.4%)(χ2=2.24,P<0.01),同时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阴性预测值(95.3%)高于真菌培养方法(90.3%)。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IFI的检测方法之一,它比真菌培养方法诊断IFI性能更好。当连续监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阴性时,感染IFI的风险较低。但此方法仍存在一定缺点,应结合其他微生物诊断方法,才能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25-127
目的:探讨血清β-D葡聚糖(βDG)、半乳甘露聚糖(GM)、和Cand-Tec抗原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疑似侵袭性真菌病住院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确定是否发生侵袭性真菌病分为感染组82例和未感染组54例,使用Latex凝集法检测血清Cand-Tec抗原,使用ELISA法检测GM抗原,使用酶促反应检测βDG水平,分析三者联合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感染组患者βDG阳性检出率为52.44%,GM阳性检出率为69.51%,Cand-Tec阳性检出率为80.49%,三者联合检出率为91.4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度分别为95.12%,98.78%、92.68%,均明显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DG、GM抗原和Cand-Tec抗原联合应用能够提高IF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度,均高于单独选择某种试验,在实际工作中建议三者联合使用,同时可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和技术进行综合诊断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真菌培养阳性且结合临床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82例阳性,阳性率为94.25%,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5.0±21.25 pg/ml,阴性对照组为4.0±1.84 pg/ml。两组数据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具有早期、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优点,可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生化项目α-岩藻糖苷酶(AFU)、腺苷脱氨酶(ADA)、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胆汁酸(TBA)在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186例肝炎患者(急性肝炎23例,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76例,重型肝炎61例)和68 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述5项指标,应用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AFU和ADA水平均增高,AUC分别为0.813(95%可信区间(CI)为0.743~0.892)和0.611(95% CI为0.542~0.683).慢性肝炎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升高,AUC为0.762(95% CI为0.683~0.847).肝硬化患者血清ADA、TBA水平均显著升高,AUC分别为0.667(95% CI为0.595~0.738)和0.621(95% CI为0.543~0.702).重型肝炎患者血清PA和ChE水平降低,PA和ChE的AUC分别为0.861(95% CI为0.663~0.921)和0.849(95% CI为0.762~0.913).结论:AFU和ADA对急性肝炎有诊断价值;TBA对慢性肝炎有诊断价值;ADA和TBA对肝硬化有诊断价值;PA和ChE对重型肝炎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建刚  晏怡  覃川  李柏成  张彪  张正保  杨秀江 《重庆医学》2012,41(24):2472-2473,2476
目的运用ROC曲线评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诊断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胶质瘤、非胶质来源肿瘤及健康对照组各40例。采用ELISA法对3组患者血清中的IGF-1进行定量检测,比较3组结果间的差异,评估胶质瘤的诊断临界值。结果非胶质来源肿瘤组血清IGF-1水平(37.77±46.29)μg/L和健康对照组(26.98±27.63)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血清IGF-1水平(643.13±792.19)μg/L显著高于非胶质来源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63.52±101.53)μg/L(P<0.01)。对实验数据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IGF-1诊断胶质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95%CI0.745~0.917),诊断临界值为110.425μg/L,其诊断敏感度为90.0%,诊断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期值为87.5%,阴性预期值为92.3%,正确率为90.5%,Youden值为82.3%。结论 IGF-1在诊断胶质瘤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胶质瘤诊断指标之一。但由于IGF-1的局限性,寻求另一种或多种胶质瘤相关的血清标记物与IGF-1联合检测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具有侵袭性真菌感染易患因素的住院患者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资料,依据2008年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过敏性和感染性疾病学会真菌病研究组(EROCT-MSG)制订的诊断标准,对D-葡聚糖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进行D-葡聚糖检测者共70例,阳性37例,其中诊断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8例,疑诊的9例;阴性33例,其中2例诊断为侵袭性真菌感染;D-葡聚糖检测的阈值为≥10pg/ml,敏感度53%,阳性预测值27.1%,阴性预测值93.9%.。结论:血浆D-葡聚糖检测可用于诊断高危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肌钙蛋白Ⅰ(cTnⅠ)对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检测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TnⅠ,并对cTnⅠ进行统计学比较(£检验)和ROC分析。结果cTnⅠ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97.7%,阳性预测值为98.4%,准确度为97.1%;cTn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7。结论血清cTnⅠ是诊断心肌梗死的灵敏而特异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在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106年7月疑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541例,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和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其中128例同时留取血液、脑脊液、胸腔或腹腔引流液等体液标本做真菌培养,分析G实验和传统真菌培养的差异。结果在541例患者中G试验阳性标本126例(23.29%),阴性标本415例(76.71%),标本阳性率居前三位的科室为心胸外科、肾病内科、重症医学科。以100.5pg/ml为阴性,151.5pg/ml为阳性阈值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2%和98.2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和98.27%;同时做真菌培养的128例患者中,阳性标本数为12例(9.38%),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4,P0.05)。结论 G实验定量检测1,3-β-D葡聚糖较传统真菌培养简便快速、阳性率和特异性高,可为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15例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别在不同临界值情况下计算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两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不同临界值,两实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存在差异,其中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分别以0.5和20×10~3pg/L为临界值时,均得到较好的敏感度(分别为54.5%,63.6%)和特异度(分别为77.9%,69.2%),但阳性预测值较低(分别为20.7%和17.9%),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94.2%和94.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后敏感度提高至90.9%,特异度为52.9%.结论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均可用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别以0.5和20×10~3pg/L为临界值时可获得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二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ROC曲线,探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患者有关血糖资料600例纳入研究,分析血脂、HbAlc、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关系.结果 HbAl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90~0.892),以 HbAlc=6.45%为诊断糖尿病最佳切点,敏感度0.710,特异度 0.912,阳性似然比为7.24,阴性似然比为0.32.结论 用HbAlc诊断糖尿病敏感度较高,HbAlc诊断糖调节受损敏感性不高,联合实验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通过探讨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提示重症患儿的相关指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其诊断重症麻疹合并肺炎的价值,从而提高认识,指导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住院治疗的62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重症组(n=15)与对照组(n=47)。入院24 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仪器法检测外周血WBC、NE%、PLT,免疫比浊法检测CRP及IgM、IgA、IgG,酶法检测LDH,溴甲酚绿法检测白蛋白。运用单因素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ROC曲线。 结果 2组患儿麻疹疫苗接种史、WBC、NE%、PLT、IgM、IgA、IgG、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入院前病程[10.0(5.0,15.0)d]长于对照组[6.0(3.0,10.0)d],热程[11.0(8.0,16.0)d]长于对照组[7.0(3.0,9.0)d](P<0.05)。重症组CRP[17.0(4.0,50.0)mg/L]高于对照组[6.0(1.0,13.0)mg/L],其LDH[433.0(373.0,601.0)U/L]高于对照组[352.0(277.0,427.0)U/L](均P<0.05)。经ROC曲线评价,入院前病程、热程、CRP、LDH的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689、0.784、0.723、0.731,临界值分别为9 d、7.5 d、25.5 mg/L、366.0 U/L,其诊断重症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敏感度分别为60.0%、93.3%、73.3%、86.7%,特异度分别为74.5%、57.4%、68.1%、59.6%,95%CI分别为0.547~0.830、0.657~0.911、0.566~0.881、0.587~0.876。 结论 入院前病程、热程、CRP、LDH是重症麻疹合并肺炎的相关指标。入院前病程、热程长及CRP、LDH高的患儿易表现为重症麻疹合并肺炎。入院前病程对重症麻疹合并肺炎具有较低诊断价值,而热程、CRP、LDH具有中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比评价超声和磁共振对胎儿胼胝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侧脑室轻度扩张胎儿26例,四位受试者分别根据超声与磁共振图像对是否为胼胝体发育不全作出分级诊断,后根据诊断结果绘制四位受试者的ROC曲线,计算四位受试者的曲线下面积,对其进行统计检验。同时,分别计算超声和磁共振阅片时,两位受试者之间Kappa系数,以评估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超声检查获取两位受试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和0.869,磁共振检查获取两位受试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915和1,四条曲线下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和磁共振诊断时,两位受试者之间的Kappa系数分别为0.733和0.830。结论:磁共振较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高,但超声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亦有较高诊断价值,当超声不能明确诊断,磁共振可以作为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时的补充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1,3)-β-D葡聚糖对于临床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确诊或疑似IFD恶性血液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不同诊断标准下(1,3)-β-D葡聚糖水平及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不同诊断标准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阳性检测率分别为72.50%、8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0 pg/m L为阳性标准时其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比≥80 pg/m L为阳性标准时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标准下试验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1,3)-β-D葡聚糖检测可以对IFD患者予以早期诊断,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l)的f}缶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IFI患者100例,采用Fungitec-G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以20ng/L为阳性界值,观察检测结果。结果确诊IFI患者血浆(1,3).B.D葡聚糖浓度为(29.6±10.4)ng/L,非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为(13.1±6.7)ng/L,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高于非IFI患者(P〈0.01)。Fungitec.G试剂盒检测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87.9%。结论IFl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高于非In患者,且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均较理想,血浆(1,3)βp-D葡聚糖检测对于IFI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齐杰玉  赵华  郭爱芹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068-1070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肌钙蛋白Ⅰ(cTnⅠ)对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检测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TnⅠ,并对cTnⅠ进行统计学比较(t检验)和ROC分析。结果cTnⅠ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97.7%,阳性预测值为98.4%,准确度为97.1%;cTn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7。结论血清cTnⅠ是诊断心肌梗死的灵敏而特异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OC曲线评价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孕妇240例,其中诊断妊娠期糖尿病者120例,血糖正常产妇120例,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与75g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水平,统计妊娠期糖尿病组不同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界点与灵敏度、特异度之间的比较,并计算Youden指数.结果:正常组糖化血红蛋白及75g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结果均低于妊娠糖尿病组(P<0.05),Youden指数最高为0.418,相应的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界点为5.65%,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626,阳性预测值为0.869,阴性预测值为0.127.结论:由ROC曲线可知糖化血红蛋白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敏感性高、特异度强等特点,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慧  罗炜  徐霞  高月亭 《广东医学》2006,27(8):1176-1178
目的应用ROC曲线评价急性胰腺炎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应用价值,特剐是对重型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其他急腹症患者30例,同时进行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血清脂肪酶及血尿淀粉酶的检测。通过分析特征工作曲线(ROC)评价它们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淀粉酶肌酐清除比率、血清脂肪酶、尿淀粉酶及血淀粉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866,0.792,0.789,0.774;③以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浓度≥35nmol/L为临界值,预测重型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75%,100%,AUC高达0.985。结论应用ROC曲线评价急性胰腺炎实验诊断指标更客观准确,本研究表明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浓度的检测能更精确及早期预测重型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20.
张财富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26-1728
目的 评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16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作为肿瘤组,另选取同时期的5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Hcy检测。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160例肿瘤组患者的血清Hcy为(18.26±7.07)μmol/L;50例对照组的血清Hcy为(10.29±3.69)μmol/L,肿瘤组与对照组的血清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94,P=0.000)。肿瘤组的高Hcy血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3.107,P=0.000)。另外,肿瘤患者男性的Hcy值显著高于女性(t=5.192,P=0.000)。肿瘤患者ROC曲线的AUC为0.839,95%CI为0.760~0.918,P=0.000,最佳临界值为12.71 μmol/L,灵敏度为73.80%,特异度为88.00%。其中肝癌组的AUC为0.919,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88.00%。 结论 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Hcy升高明显,将Hcy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特别是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