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估应用不同的液体复苏治疗出血未控制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救治128例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组)两种治疗方法.其中常规组68例,限制组60例.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常规组术前输液量(3 890±515) mL,就诊24 h内死亡率22.1%.限制组术前输液量(2 050±340) mL,就诊24 h内死亡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可明显改善机体组织灌注和供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张兴文 《医学综述》2012,18(12):1855-1857
液体复苏是治疗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手段之一,创伤性休克早期大多为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对其主张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维护机体本身代偿机制和内环境的稳定,减少并发症,但与传统的积极液体复苏存在争论。在此就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出血未控性休克研究现状予以综述,旨在为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治疗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UHS)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均建立UHS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限制性复苏组(B组)、积极复苏组(C组).模拟创伤救治过程,A组大鼠未行液体复苏,B、C组进行不同方法液体复苏,2h后检测门静脉血D-乳酸(D-LA)、内毒素(ET)浓度,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A组血D-LA及ET浓度、小肠病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B、C组,B组各指标明显低于C组.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较积极复苏更能显著减轻实验性UHS大鼠门静脉血D-LA和ET浓度,减少肠黏膜损伤,可能对改善UHS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更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UHS)大鼠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均建立UHS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限制性复苏组(B组)、积极复苏组(C组).模拟创伤救治过程,A组大鼠未行液体复苏,B、C组进行不同方法液体复苏,2h后检测门静脉血ET、NO浓度,出血量、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A组血ET、NO浓度、出血量、小肠病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B、C组,B组各指标明显低于C组.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较积极复苏更能减轻实验性UHS大鼠门静脉血ET、NO浓度及E/N比值,减少肠黏膜损伤,可能对改善UHS大鼠微循环障碍更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未控制出血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traumatic shock,HTS)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4例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复苏(n=78)与限制性液体复苏(n=56)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61.5%,死亡率为38.5%,ARDS发生率为25.6%,MODS发生率为3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78.6%,死亡率为21.4%,ARDS发生率为9.0%,MODS发生率为18.9%.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减少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索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87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来诊后均在5 min内完成基本抢救,包括开通静脉补充血容量以逆转休克,维持循环功能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肝肾功能、HCT、Hb以指导休克复苏.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6例采用限...  相似文献   

7.
梁寿德  李聚禧 《华夏医学》2004,17(2):280-282
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在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作用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灌注和氧供,促进早期康复,减少创伤后期的并发症,并可能有一定的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休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严重创伤合并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依据液体复苏维持收缩压水平随机分为3组,即A组70mmHg(1mmHg=0.133kPa),B组80mmHg左右和C组在90mmHg以上.比较各组术前一般及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器官功能衰竭(OD)和死亡率.结果:①各组年龄、损伤评分、开始复苏时间、开始手术时间及碱缺失均无显著性差异.A,B,C3组之间的术前总输液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487±96),(2696±87),(3200±95)m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之间输入浓缩红细胞的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00±210),(416±163),(800±130)m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C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A,B组,分别为(90±45),(115±32),(110±34)g/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3组中O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C组中高于A,B组(P〈0.05),A,B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创伤性休克术前在未控制出血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蒋智  李茂秦  曹小平 《四川医学》2012,33(12):2052-2055
目的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度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制成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S)、未输液组(NF)、大量液体复苏组(AR)、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LR),分别于实验的30、90、150、270、510min时间点采血检测血清ALT水平,并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计算各组大鼠尾部继发性出血量、后续输液量、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结果 LR组大鼠尾部继发性出血量低于NF组和AR组(P<0.05);LR组大鼠后续治疗所需液量明显少于AR组和LR组(P<0.01);创伤急救期给予不同方式处理,各时间点不同组别ALT水平比较,LR组相似文献   

10.
莫世军 《吉林医学》2014,(34):7613-7614
目的:观察两种液体复苏在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将110例HT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各55例,比较两者的平均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各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复苏前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苏后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维持相对较低的MAP水平,比充分液体复苏,维持相对较高的MAP水平,在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和氧供,避免干扰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血氧分压(TcPO2)作为指导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早期敏感性指标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进行血流动力学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2例,按其达标情况分为复苏达标组(34例)和复苏未达标组(28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Ⅲ(APACHEⅢ)评分、血氧饱和度(SVO2)、右房压(RAP)和经皮血氧分压(TcPO2),明确TcPO2变化率与复苏达标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达标组复苏后的APACHEⅢ评分、RAP、SVO2分别为(17.25±5.84)、(13.13±4.23)mmHg、(76.58±8.84)%,明显优于未达标组的(23.42±4.67)、(9.28±3.33)mmHg、(62.3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苏过程中,达标组的TcPO2变化率为(35.85±8.76)%,明显高于未达标组的(11.70±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son相关因素分析表明,复苏达标组的复苏前后的TcPO2变化率与复苏后APACHEⅢ评分、RAP、SVO2呈显著相关(r=-0.378,0.411,0.642,P0.05)。结论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TcPO2变化率是评价早期复苏疗效的敏感性指标,可作为失血性休克患者EGDT液体复苏中的达标管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高氧液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和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渤  熊利泽  陈绍洋  雷毅  王强  张惠 《医学争鸣》2004,25(9):776-779
目的:观察高氧液(HO)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兔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和存活率的影响,评价其在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中的价值. 方法: 以临床常用晶体、胶体液为基液制备HO,48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高氧液组(HO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两组又随机各分为4个亚组:60 g/L羟乙基淀粉组(HES组)、聚明胶肽组(Pol组)、琥珀酰明胶组(Gel组)和平衡盐组(RS组),每组6只. 制备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经股动脉在5 min内放血,放血量占全身血量的45%~50%,使MAP迅速降至2.67 kPa(20 mmHg). 于休克前、休克30 min、复苏结束、复苏后30 min和60 min记录MAP,并于以上各时间点自右侧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动物24, 48, 72和96 h存活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O组提高PaO2能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HO组可以提高动物生存率,明显纠正酸中毒,有效提高并稳定MAP. 结论: 在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中,HO具有良好的复苏能力,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大鼠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探讨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早期不同复苏血压对休克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 每组8只, 戊巴比妥钠麻醉,断脾法复制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将血压降至40或50mm Hg.动物分为3个处理阶段,第1阶段模拟院前救治阶段,用2∶1乳酸林格液和6%的右旋糖苷分别以40、50、60、70、80、100mm Hg血压复苏动物,此期维持1h,以假手术组和院前不复苏组作为对照;第2阶段模拟医院确定性处理,结扎脾动脉止血,输血输液将血压恢复至100mm Hg,维持2h;第3阶段,维持2h,观察第1阶段不同压力复苏对休克复苏效果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球比容和动物存活时间.结果 院前急救采用高压复苏(80、100mm Hg)动物存活时间短,一半动物在院前急救阶段很快死亡,血球比容低,血流动力学指标差,而采用低于70mm Hg(50、60mm Hg)的血压复苏,动物存活时间延长,血液稀释轻,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高压复苏组,但太低的输注压力(40mm Hg)也不利于休克复苏,动物存活时间缩短,死亡率增高.结论 针对非控制性出血休克,院前急救采用高压复苏会增加血液丢失,影响后期复苏效果;适当低压复苏(50~60mm Hg)有利于保持动物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后期复苏效果;但太低的输注压力因影响组织灌流也不利于休克复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CO2气腹对兔动脉血气分析值和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18只雌性健康兔按气腹压力随机均分为3组:气腹压0mmHg组(Ⅰ组)、气腹压10mmHg组(Ⅱ组)和气腹压15mmHg组(Ⅲ组)。每组兔均在不同的压力下接受气腹1h。测定CO2气腹前5min(T0)、CO2气腹后30min(T1)、CO2气腹后60min(T2)的动脉血气分析值和红细胞流变性参数。结果气腹后30~60min,Ⅱ组与Ⅰ组比较,pH、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下降(P〈0.05),PaCO2、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显著增加(P〈0.05)。Ⅲ组各参数变化更为显著(P〈0.01)。PaO2、红细胞压积气腹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CO2气腹后,动脉血pH下降、PaCO2升高,红细胞流变性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低中高浓度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处理家兔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用药后休克家兔在不同时间点血压的变化。方法:取家兔15只,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低剂量(4 mg/kg)、中剂量(8 mg/kg)和高剂量(12 mg/kg)亚甲蓝处理,观察不同时间点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变化。结果:在用药后75 min内,与高剂量亚甲蓝比较,低中剂量亚甲蓝可显著增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的血压(P〈0.05)。结论:低中剂量亚甲蓝可改善家兔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的血压。  相似文献   

16.
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的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脾脏损伤的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48只SD大鼠根据早期复苏压力的不同分为6组:不复苏组(对照)和40、50、60、70、80mmHg复苏组,每组8只。伤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降至40mmHg时开始低压复苏,用乳酸林格液加羟乙基淀粉(2:1比例)复苏,使MAP维持在各组设定的水平,持续1h,对照组此期不输注任何液体,然后结扎脾动脉止血,各组均行充分复苏2h。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失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气、肝功及存活时间。结果60、70、80mmHg复苏组的出血量显著高于另3组(P〈0.05),50mmHg复苏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和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和80mmHg复苏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70、80mmHg复苏组的酸中毒显著轻于40mmHg复苏组(P〈0.05)。40~60mmHg复苏组的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的肝功指标显著高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结论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早期复苏中,血压过高会增加出血量,缩短存活时问;血压过低则抑制心功能,加重肝功能损害。血压在50~60mmHg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大鼠脾损伤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模型探讨低压及低压扩容复苏治疗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可行性。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5 0只 ,在大鼠脾损伤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等分为 5组 ,组 1 :假手术组 ;组 2 :休克未处理组 ;组 3:常压复苏组 (急救期控制MAP在 80mmHg以上 ) ;组 4 :低压复苏组 (急救期控制MAP在 6 0mmHg±5mmHg) ;组 5 :低压扩容复苏组 (急救期输入硝普钠 5 μg·kg- 1 ·min- 1 ,同时输液控制MAP在 6 0mmHg± 5mmHg)。结果  1~ 5组平均存活时间 (min)分别为 1 80、73.5 0± 8.0 4、1 1 4 .30± 31 .33、1 4 6 .70± 2 8.0 7和 1 71 .6 0± 1 5 .74 ,除组1、组 5外 (P =0 .0 6 71 ) ,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5组的急救期出血量 (ml·kg- 1 )分别为 :3.79± 1 .39、1 7.4 1± 8.88、8.6 7± 4 .5 9、1 0 .33± 4 .31 ,其中组 3出血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 ;组 4、组 5与组 2比较出血量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在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治疗中 ,低压及低压复合适量硝普钠扩容复苏方法可改善组织代谢 ,提高生存时间 ,是更为理想的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严重烧伤休克期切痂对休克复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的可行性及其对休克复苏的影响。方法 采用40%TBSAⅢ度烫伤犬模型,随机分为切痂组(E组)和非切痂组(C组)。伤后1h按Parkland公式补给平衡盐溶液,E组动物伤后3h切痂。分别于伤前及伤后30min和3、6、12、24、48h检测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业、氧代及血浆氧自由基变化。结果 烧伤后30min,CO明显下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和血乳酸含量明显增加,切痂后,E组动物上述指标较C组明显改善。结论 休克期切痂能较早地纠正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紊乱及氧代谢障碍,减轻氧自由损伤,有利于烧伤休克的复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容量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早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4 mL/kg高渗盐水(HS组)和4 mL/kg高渗盐水加羟乙基淀粉溶液(HSS组)对失血性休克犬进行容量复苏,并以失血量3倍的等渗盐水(NS组)作对照,观察复苏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结果3种溶液均能改善失血性休克兔复苏的早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30 min后高渗盐水、HSS及等渗盐水容量指标下降,血流动力学下降,其中高渗盐水及等渗盐水及等渗盐水下降最为明显。结论小容量高渗盐水在失血性休克模型中的复苏效果与等渗盐水类似,小容量高渗盐水加羟乙基淀粉容量的效果优于前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