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进行治疗;他汀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LDL-C、HDL-C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该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冯新生 《中外医疗》2012,31(18):78-78
目的对采用他汀类药物早期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例84例。分成A、B两组。分别采用非他汀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对这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大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他汀类药物对患有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发病前他汀类药物使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溶栓患者187例,预后评价标准:短期有效(脑卒中时与1周NIHSS评分差值≥4或8分)、长期有效(3个月mRS评分≤2或1分)、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筛选Pubmed和Embase中包含以上评价标准的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2.6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脑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在短期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2.01,95% CI:1.06~3.90,P=0.030)。多因素分析中,脑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与各项预后评价指标无关。荟萃分析中,脑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与症状性颅内出血(OR=1.49,95%CI:1.16~1.90,P=0.001)相关,与长期预后良好、死亡无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发病前他汀类药物使用与预后关系不大,脑卒中前他汀类药物服用与静脉溶栓的联合治疗可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基层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查找他汀类用药证据的时候查了数篇文章,发现一些文章中认为他汀类可以减少血管痉挛,减少卒中死亡率;而一些文章中则认为只减少发生率,不减少卒中的死亡率;还有一些文章则认为突然停药可增加死亡率。请问专家:临床中他汀类在卒中的  相似文献   

5.
陆景红  周颖  任明山 《医学综述》2007,13(21):1666-1668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除降低血浆胆固醇外,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硬化斑块、抗炎症反应、抗血栓形成、改善内皮功能及上调脑组织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活化等作用。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研究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该类药在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吴敏娅 《吉林医学》2011,(33):7043-7043
目的:分析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早期治疗脑梗死方面的疗效。方法:将接受治疗的1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4例,非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简称对照组)54例,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治疗者,两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早期治疗脑梗死方面的疗效明显,在临床治疗脑梗死疾病方面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降脂治疗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还具有保护脑及血管的作用。早在1976年Endo就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强烈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1]。这是继阿司匹林和降压药后能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防治脑卒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作者主要对他汀类药物在防治脑卒中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段美华  段晓燕 《中外医疗》2009,28(35):70-70
对于我国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患者来说,当前首要的是强化降脂治疗,他汀类对降低TC或LDL-C,对降低冠心病患病率与病死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冠心病疗效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流程中的实践情况及其对患者到院至用药时间(DN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2018年6月—2019年4月的65例PDCA循环法管理前阶段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演变与预后关系。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184例分为缺血性脑卒中102例(缺血组)和出血性脑卒中82例(出血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6、8周测血hs-CRP水平。并随访1年,观察再发脑卒中情况。结果:2例在发病后2周病死予以剔除。2组患者治疗后1~8周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2~8周hs-CRP亦均明显低于治疗后1周(P<0.01)。缺血组患者治疗前后1~8周hs-CRP水平均低于出血组(P<0.05~P<0.01)。2组随访观察1年,hs-CRP持续未恢复正常者再发脑血管病率为44.23%,高于hs-CRP恢复正常者的发生率为11.7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hs-CRP均明显增高,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hs-CRP恢复较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快,hs-CRP持续未恢复者再发脑血管病的概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合并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6例,颈动脉穿刺行颈动脉内尿激酶注入3例,10万单位,1次/d,共7天,同时口服华法令。经股途径穿刺,静脉窦内置管溶栓3例,每日经微导管内给与尿激酶50万单位,2次/d。5~7天后复查DSA造影后拔管,同时口服华法令。结果术后6例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头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脑脊液压力从400mmH2O降至200mmH2O以下。4例DSA复查结果提示,静脉窦较术前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动静脉循环时间已缩短至11s内。结论采用颈动脉内注射或经静脉窦内置管直接溶栓,纤溶药物不仅可以直接起到溶解血栓和降低高凝血状态的作用,而且防止外周脏器的不必要的继发性出血。  相似文献   

14.
易艳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9):2854-2856,2859
目的 探讨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n=46):给予常规治疗,疗程14 d.根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 impairment degree Score,NDS)、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及凝血功能指标等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于溶栓治疗后迅速减少.对照组表现为缓慢减少(P<0.01),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凝血功能指标出现轻微变化(P<0.05),但未发生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早期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庙梗死效果好,是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单次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溶栓组126例3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70万单位尿激酶单次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对照组140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mg/d,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溶栓后2h、24h、7d、14dNIHSS评分下降程度及治疗后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溶栓后24hNIHSS较溶栓前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14dNIHSS下降程度、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次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相对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11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的治疗,就其治疗方法、时间窗、溶栓药物的剂量及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急性发病在12h内的脑梗死病人118例,采用经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通过脑血管造影判断其血管开通情况并对其治疗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11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中血管完全再通率57.6%(68/108);部分再通率为34.7%( 41/118);未开通9例7.7%;临床治愈76例占64.4%;显著好转20例占16.95%,有效14例占11.9%;无效7例占5.9%;死亡1例占0.85%.结论 经动脉不同方式机械性介入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和规范其治疗措施,能较好的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刘玲  刘琦  李红利 《西部医学》2014,(6):765-76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塞部位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98例,对比不同开始溶栓时间、不同梗塞部位、不同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同时对比不同开始溶栓时间、不同梗塞部位患者动脉内溶栓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和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的再通成功率对比,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为65.71%,后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为50.00%,前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显著高于后循环栓塞(P<0.05);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患者和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患者的再通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和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预后好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为77.86%,后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为63.79%,前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后循环栓塞的患者(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不能单纯以6小时时间窗作为是否实施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依据,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梗塞的部位、病情等因素,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尿激酶 (UK)对急性脑梗死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UK组 (48例 )接受UK 5 0万~ 12 5万IU静脉滴注 ,随后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口服阿司匹林。对照组 (96例 )则只接受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阿司匹林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结果 UK平均用量为 6 7 19万IU。溶栓后ESS分值增加迅速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 2 1d时 ,总有效率 ,UK组为89 5 7%,对照组为 72 92 %(P <0 0 5 ) ;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10 4 2 %与 8 33%(P >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6 94%与 6 2 5 %(P >0 0 5 )。结论 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的 ,如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症 ,该疗法相对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郑海燕  路屹  骆嵩 《安徽医学》2021,42(2):157-161
目的 探索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疗效与长期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49例,均在发病4.5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早期疗效按溶栓后第14天的神经改善率分为有效组(≥1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的rt-PA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35例和静脉溶栓组30例,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24h和7、30d的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溶栓30天后行疗效判定。结果动脉溶栓组平均NIHSS评分结果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两组总显效率分别为74.29%和46.67%,动脉溶栓组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多模式CT指导的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前者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