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行性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23例。其中单节段减压10例,2节段减压13例。术后6个月~2年随访优良率100%。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个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特点和疗效,旨在较大限度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预防传统的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引起的不良综合症。方法:自1998年至2004年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168例,采用多椎板间隙开窗潜行减压,开窗最少2处.最多6处。结果:参照陆裕朴疗效标准本组优125例。良31例,可12例。优良率74%。结论:椎板多节段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能够达到减压目的,不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侧椎管减压充分,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疗效较满意的手术方式,手术者要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扩大根管与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特征及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的优越性、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采用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并摘除突出之椎间盘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42例,其中1节段减压5例,2节段减压21例,3节段减压13例,4节段减压3例。随访观察疗效并根据JOA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2例患者随访6个月~6年7个月(平均2年3个月),除2例发病前已有脊柱“S”形侧弯疗效差,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行手术外,其余疗效满意,优良率85.71%。无腰椎滑脱发生。结论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骨与软组织共同改变所致,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不仅对各病变节段减压彻底,而且有效保护了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术式合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128例患者采用小针刀松解,腰椎硬膜外间隙注射,药物改善微循环及功能锻炼。结果:128例治愈97例,基本治愈16例,有效率100%。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椎管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窗潜行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进行多窗潜行式扩大减压手术的方法治疗。结果:术后患者随访1—5年,平均3.4年,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病治疗成绩评估标准:优29例(76.3%)。良6例(15.8%),可3例(7.9%),术后未出现腰椎不稳,无症状加重。结论:说明本术式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CT检查能够对椎管诸径线进行测量,对狭窄类型、形态、程度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进行分析,对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明确诊断的作用.目的:采用一种自行设计的CT图像测量方法,分析腰椎黄韧带变性、肥厚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关系.方法:黄韧带组织取材于3组病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及腰椎外伤骨折患者.通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3组病例黄韧带组织的病理学特点,以腰椎骨折组作为对照.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常规进行了CT扫描,通过测量腰椎不同间隙在椎间盘平面以及椎弓上切迹平面关节囊部黄韧带的厚度,以及椎管左右侧的前后斜径,计算二者的比值,分析黄韧带的厚度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腰椎骨折组的CT图像测量中,腰椎管狭窄症组黄韧带厚度平均〉(4.79±1.07)mm,黄韧带厚度与椎管前后斜径的比值≥0.41±0.08;腰椎间盘突出症组黄韧带厚度平均〉(3.18±0.71)m,黄韧带厚度与椎管前后斜径的比值≥0.26:±0.07,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腰椎管狭窄症组黄韧带厚度与椎管前后斜径的比值明显大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腰椎骨折组.提示在腰椎CT横断面上计测黄韧带厚度〉4 mm,黄韧带厚度与椎管前后斜径的比值≥0.41可能可以作为选择椎管狭窄症手术适应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棘突基底部截骨全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1999—12/2005—12笔者采用该术式对腰椎管狭窄症单节段485例、两节段115例进行椎管扩大减压、椎管成形。结果:疗效评分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定。术后1~6a 600例均得到随访,其中507例改善率为53%~84%,优良率为84.5%(507/600)。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实等优点,绝对手术适应证为腰椎管狭窄症需要全椎板切除减压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侧多节段腰椎板间环形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3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双侧多节段腰椎板间环形减压术。结果 随访1.5~6年,36例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均得到缓解,32例有反复发作腰痛者29例明显好转,23例术后腰痛症状消失,30例下肢神经根性痛全部消失,25例皮肤感觉减退者23例恢复,16例拇趾背伸肌力下降者14例恢复。按照Nakal评分标准:优25例,良5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达83.3%。结论 双侧多节段腰椎板间环形减压术安全、简便,可最大限度减少脊柱不稳定性,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法,选择性减压手术临床应用。方法:总结我院15年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经验。结果:我院自1990年7月-2005年7月共收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97例,均采用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术后185例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症状改善但不完全能耐受者12例,手术成功率94%。结论:选择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间盘镜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SS)近期疗效。方法对54例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腰椎负荷试验查体等综合评估,确定责任间隙,针对性地选择责任间隙行椎间盘镜单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节段开窗并行潜行减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5分法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0±7.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36±3.1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65.7±24.2)%,优良率为81.4%。结论通过椎间盘镜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患者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戴福祥 《临床医学》2013,33(6):30-33
目的评价全椎板减压短节段Cage植骨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融合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全椎板切除(或加椎板间有限开窗),侧隐窝和神经根管的减压、同时行椎间Cage植骨融合。观察其并发症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标准,根据术后改善率评价:优2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达89.5%。所有患者随访3~24个月,末次随访按JOA标准评估疗效:优20例;良16例;可2例,优良率达94.7%。经x线检查,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椎体间Cage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断裂,Cage无后移、沉陷,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近期并发症:神经症状加重2例,脑脊液漏2例。术后2年复查融合相邻运动节段退变情况。结论全椎板减压短节段Cage植骨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减压充分,注重腰椎稳定性重建,保留更多脊柱运动节段,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定共48例,平均年龄55.7岁,病程1~12年,平均4.5年.全部病例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其中1个节段椎管减压8例,2个节段减压35例,3节段减压5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4月(6月~24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良率92%.植骨融合未发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结论: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可以达到满意疗效.术中减压应彻底,植骨融合对后期腰椎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应注重植骨床的准备和植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并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21例;年龄48~73岁,平均59岁。其中单节段狭窄者28例,2节段狭窄者17例,3节段狭窄者1例,采用腰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3~12个月随访,其中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39例(85%),1例神经根损伤;2例遗留轻度腰痛;4例遗留下肢麻木。46例患者植骨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装置断裂及松动发生。结论后路减压并椎体间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为保证可控制范围内的脊柱运动,改变失稳节段运动的负荷模式,并限制其异常活动,同时避免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多种后路腰椎非融合固定装置被研发并用于临床.目的:探讨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失稳症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43-65岁,其中失稳节段1例为L_(1/2)和L_(4/5),1例为L_(2/3),1例为L_(3/4),其余均为L_(4/5)倒合并相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相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3例:失稳节段均行后路椎管减压、Wallis置入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失稳节段和相邻节段的活动范围及L_(4/5)节段椎间盘后高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3个月,平均9.2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28 min(90-1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64 mL(50-600 mL).腰痛均消失,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1例置入治疗后3个月因L_(4/5)右侧腰椎管狭窄症复发,再行开窗减压术后症状消失.治疗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3);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02),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8).术后L_(4/5)节段的活动范围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P<0.05),而术后相邻节段L_(3/4)、L_5/S_1的活动范围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Walli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治疗腰椎失稳症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交叉开窗潜行式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交叉开窗潜行式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3例,与用传统方法治疗3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交叉开窗组疗效优良率96.61%,传统手术组93.33%,两组比较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交叉开窗潜行式椎管扩大术既可充分减压,又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局部腰椎管狭窄可导致机体免疫学异常和局部慢性炎症的发生,而慢性炎症才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炎性因子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椎间盘、小关节及黄韧带上,腰椎管内静脉中炎性因子与腰椎管狭窄的关系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分析腰椎管内静脉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51例,评估治疗前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收集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外周静脉及椎管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椎管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显著高于腰椎爆裂性骨折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椎管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显著高于外周静脉,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腰椎管狭窄节段越多,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越高,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椎管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与腰腿痛及功能障碍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2=0.3593,P〈0.05;r^2=0.5264,P〈0.05)。提示腰椎管内静脉中炎性因子可能是导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腰腿痛及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3月,对105例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侧隐窝神经根管松解及椎间盘切除术。其中男65例,女40例;平均年龄45.8岁。单纯腰椎管狭窄4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01例;单节段76例、双节段27例、三节段2例;L3 413例、L4 584例、L5S1 39例。结果 10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5个月)。疗效:优88例(84%)、良13例(12%)、差4例(4%),优良率为96%。术中出血量为30~300mL,平均每节段40mL。手术时间60-210min。有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椎间隙感染,2例手术中转,无1例复发。术后1周基本达到生活自理。结论 该术式减压充分、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多节段椎板间微开窗加同种异体骨板覆盖融合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节段椎板间微开窗加同种异体骨板覆盖融合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37例。其中3个节段狭窄(L3~4、L4~5、L5~S1)6例,2个节段(L4~5、L5~S1)23例,1个节段8例(L4~5节段5例、L5~S1节段3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2.0~3.0)h,术中出血500~1 200 ml,术后卧床10~12周,平均随访38个月。按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定标准15分法进行评分,优良率96.80%。【结论】该术式既能解除椎管、神经根管狭窄所致的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同时保持了腰椎后柱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植骨覆盖融合有效地预防了硬膜及神经根粘连,是一种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腰椎后路显微内镜手术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显微内镜手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特点及易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方法1999年11月 ̄2005年3月,采用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56例。分别应用腰椎后路显微内镜手术进行单节段或双节段、连续或间断、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中央椎管呈桥式扩大减压及潜行性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治疗,摘除椎间盘483个。结果术中有2例转开放手术,发生硬膜损伤6例,定位错误5例。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8例,对侧复发1例。216例随访3个月 ̄5a。疗效:优175例,良23例,可13例,差5例,优良率92%。术后当天离床大小便,1.5周基本恢复日常生活。结论该术式创伤小,减压充分,术后恢复快。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操作技术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显微腰椎间盘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8例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椎板间隙显微椎间盘镜下神经根减压术的疗效.结果 38例平均随访15个月,疗效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26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9.5%.结论 微创后路椎板间隙显微腰椎间盘镜下侧方腰椎管局部减压、神经根松解,可以达到常规手术的减压效果,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