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检测中钩状效应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ELISA双抗夹心一步法检测中的钩状效应。方法HBsAg初检用一步法,复检用二步法,对初检阴性而复检阳性血液标本先做中和确证试验,阳性者用一步法同厂家的二步法试剂检测,对检出阳性血液标本进行倍比稀释后用一步法和一步法同厂家的二步法试剂检测,直至一步法检出阳性。梅毒初检用一步法,复检用TRUST法,对初检阴性而复检阳性血液标本用TPPA法做确证试验,阳性者进行倍比稀释后用初检一步法检测,直至一步法检出阳性。结果初复检5 968份血液标本,共检出HBsAg阳性3份,于稀释度1∶2、1∶2、1∶4时分别检出;梅毒阳性2份,在稀释度1∶2、1∶4时分别检出。结论ELISA双抗夹心一步法检测献血者高浓度血液标本确有钩状效应,双抗夹心二步法无钩状效应,提高了血液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法(简称一步法)和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二步法(简称二步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结果,研究钩状效应对一步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评价二步法检测HBsAg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1200份无偿献血者初检标本,并用一步法(稀释法)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标本6份.结果 一步法检测出29份HBsAg阳性,二步法检测出35份HBsAg阳性,6份一步法检测结果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标本进行1∶5、1∶10、1∶30、1∶60倍稀释后,再采用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6份、6份、4份、3份结果转为阳性.结论 采用二步法或一步法同时对标本进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克服钩状效应,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3.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检测HBsAg绝大多数采用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双位点一步法。用该方法检测HBsAg,当标本中的HBsAg浓度过高时,会因钩状效应(HOOK)现象出现假阴性而造成漏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HBeAg和HB-cAb两项阳性时,大多数HBsAg都为阳性,HBsAg阴性者也可能存在漏检问题。所以笔者将HBeAg和HBcAb两项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不同比例稀释后,再用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进行检测和比较,以探讨一步法试剂的HOOK在HBsAg检测的漏检情况和二步法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鹏  张薇娜  汤荣华  张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089-2090,2092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结果,研究钩状效应对TP-ELISA一步法检测抗-TP结果的影响,评价TP-ELISA二步法检测抗-TP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3 600份住院患者血清,并用TP-ELISA一步法(稀释法)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12份。结果 TPPA、TP-ELISA二步法分别检测出91份抗-TP阳性,结果一致;TP-ELISA一步法检测出79份抗-TP阳性,12份TP-ELISA一步法检测结果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进行1∶5、1∶10、1∶40、1∶80倍稀释后,再采用TP-ELISA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12份、12份、8份、4份结果转为阳性。结论采用TP-ELISA二步法或TP-ELISA一步法同时对标本进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克服钩状效应,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5.
一步法ELISA在HIV初筛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一步法ELISA试剂在HIV抗体初筛实验中是否存在高剂量钩状效应,及其影响程度和对策。方法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二步法HI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10例确诊抗体阳性样本进行检测以及样本梯度稀释后再复检。结果10例确诊样本二步法结果均阳性,一步法仅7例阳性;假阴性样本经10—1和10—2稀释后,再用一步法检测时结果均为阳性。结论ELISA一步法试剂的检测范围不可忽视。一步法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HIV抗体时的明显前带现象是潜在的漏检导致因素,应用于HIV初筛效果不如二步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中出现的钩状效应,探讨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避免措施。方法 TP-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的4例标本,用稀释法进一步检测。结果 4例标本TP-ELISA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TP-ELISA二步法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特异性抗体时也会出现钩状效应,用稀释法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ELISA一步法HBeAg阳性HBsAg阴性标本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样品,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大多数阳性,但也有少数样品因HBsAg浓度过高致钩状(hook)效应出现HBsAg假阴性,造成HBsAg漏检。我们用ELISA二步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HBeAg阳性HBsAg阴性样本中的HBsAg,同时将此类标本倍比稀释后用一步法推测HBsAg含量以证实hook现象的产生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TP-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钩状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探讨钩状效应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的影响,评价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稀释法,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和振荡法分别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8例;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一套.结果 8例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结果为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进行检测时,结果均转为阳性;进行1:2,1:10,1:50和1:100倍稀释后,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7例,8例,8例和5例结果转为阳性;将反应板在孵育过程中同时进行振荡,有5例转为弱阳性;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除3例弱阳性结果不符外,其它结果均一致.结论 建立敏感度高的ELISA两步法或采用现有ELISA一步法试剂同时对标本进行原倍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既克服钩状效应,又保证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sAg结果。方法 采用ECLIA一步法和ELISA一步法、二步法测定定值血清中的HBsAg;用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经ECLIA筛选的190例HBsAg模式如下的临床标木:①HBsAg光放射强度(COI)在1~20,20例;②HBsAg COI在21~4000,160例;③HBsAg COI大于4000,6例;④HBsAg阴性(其COI值小于1),HBeAg和HBcAb阳性4例。结果 ELISA一步法灵敏度为1ng/ml,二步法灵敏度为0.2g/ml,ECLIA灵敏度为0.05ng/ml。存190例临床标本中,ELISA一步法阳性检出率为84.2%,二步法阳性检出率为92.6%,ECLIA阳性检出率为97.4%。结论 ELISA一步法受钩状效应(hook effect)影响明显,敏感度低,HBsAg漏检明显:ELISA二步法能较好地避免钩状效应,敏感度较高,HBsAg漏检率较低,但费时:而ECLIA灵敏度高,受HOOK效应影响较小,HBsAg漏检率低,且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进行ELISA检测时产生阳性拖带的原因。方法初试阳性标本再次将样管血和血辫血进行双孔复检,阳性标本送省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确认。结果使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时存在强阳性标本拖带现象。分析认为加样、洗板时的处理不当是造成拖带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ECLIA和ELISA检测血清HBsAg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陶洪群  叶剑彪 《江西医学检验》2002,20(6):323-324,388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sAg结果。方法 采用ECLIA一步法和KLISA一步法、二步法测定定值血清中的HBsAg:用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经ECLlA筛选的190例HBsAg模式如下的临床标本:①HBsAg光放射强度(COI)在1-20,20例;②HBsAg COI在21-4000、160例;③HBsAg COI大于4000、6例;④HBsAg阴性(其COI值小于1),HBeAg和HBcAb阳性4例;结果 ELISA一步法灵敏度为1ng/ml.二步法灵敏度为0.2ng/ml、ECLIA灵敏度为0.05ng/m1;在190例临床标本中。ELISA一步法阳性检出率为84.2%,二步法阳性检出率为92.6%.ECLIA阳性检出率为97,4%:结论 ELISA一步法受钩状效应(hook effect)影响明显,敏感度低。HBsAg漏检明显:ELISA二步法能较好地避免钓状效应,敏感度较高,HBsAg漏检率较低,但费时:而ECLIA灵敏度高.受HOOK效应影响较小、HBsAg漏检率低,且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HIV HOOK效应及对策。方法 分别使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双抗原夹心二步法检测抗-HIV阳性高值标本及倍比稀释后的标本,比较结果的差异。结果 双抗原夹心一步法的HOOK效应十分明显,双抗原夹心二步法无此现象。结论 双抗原夹心二步法是减少HOOK效应的有效方法。血站系统检测HIV抗体时,至少应选用一种二步法试剂,以避免HOOK效应造成的强阳性标本漏检。  相似文献   

13.
钩状效应是免疫检测中常见的现象,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ELISA双抗夹心一步法由于加样和加酶标记物并为一步,若标本待检物浓度很高,高浓度的被测物分别和固相包被物及酶标记物结合,难以形成有效的"夹心复合物",这种现象被称为钩状效应(hook effect),此效应严重时,强阳性标本易误测为弱阳性,甚至出现假阴性结果,致使漏检,直接威胁输血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酶时间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步法定性测定HBsAg的影响程度,及加酶前后反应的差异。方法1加酶时间分别设为加样后0,5,10,15,20min,温育时间为30min,检测阴性血清和HBsAg为0.2,0.5,1,2,50,1000ng/ml的定值质控血清,观察这些条件下标本测定S/CO比值的差异;2同时作"一步法"与"二步法"对照检测,比较两种测定方法S/CO比值的差异。结果1随着加样后加酶时间的延长,弱阳性标本结果越明显;2弱阳性标本检测结果"一步法"S/CO比值明显低于"二步法"。结论1加酶时间对ELISA一步法定性测定HBsAg弱阳性标本结果有较大影响;2弱阳性标本的检测"二步法"优于"一步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自动加样仪在血站血液标本检测中被广泛应用,全自动加样仪避免了检验人员手工加样易出现的错加,漏加样本、试剂以及加样精度不够而导致的差错和误差,确保了加样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血站检测工作的效率,得到检验人员充分认可。但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使用永久性钢针会造成拖带现象的发生,拖带现象不但会造成假阳性,更可怕的是造成假阴性,引起输血传播疾病。为彻底解决拖带现象,我们建议全自动加样仪使用一次性加样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TECAN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乙肝核心抗体(HBcAb)的理想检测程序。方法对同一样本设置不同的加样方式、加样顺序,获得相应的数据,比较检测结果以确定理想检测程序。结果 TECAN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HBcAb,加样针存在拖带现象,可能造成标本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或污染阴性对照,使CO值降低,造成假阴性结果。通过改进加样程序,减少携带概率,避免阴性对照污染,提高检测质量。结论用单独加样方式,先加阴阳对照再加标本的顺序为理想的检测程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HIV检测中出现的拖带污染现象。方法选用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浆,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HIV。结果同列连续4份标本初、复检阳性,双孔复试仍为阳性,重新采血样和血袋样本一起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结果除D8对应标本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结论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存在样本污染情况,定期用0.1N的HCI和NaOH切底冲洗和浸泡加样器管道,增加洗针液量可以有效避免标本污染。  相似文献   

18.
加样针污染致不同项目拖带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项目、不同值域的拖带规律,为制订拖带克服措施和献血者(血液)保留淘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各个项目均用RSP100(4针型)全自动加样仪加样,用同样的冲洗程序和冲洗量进行加样针冲洗,用FAME16/2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后处理,从第2列开始,以列为序,阳性孔后每间隔3孔有1孔有反应,取原标本和重采标本经手工加样复检阴性即纳入拖带污染统计。将阳性孔按S/CO值进行分组,对不同阈值造成拖带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不同项目的拖带程度和频率有明显差异,抗-HIV项拖带最为严重,抗-HCV项次之,TP和HBsAg最低,拖带率随着S/CO值的升高而升高,当样本测定值在Cut off值的20倍以上时,抗-HIV项可有80%的样本发生拖带,抗-HCV项可有40%的样本发生拖带。结论加样针老化是造成拖带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各项目拖带情况不一与样本的阳性程度、试剂灵敏度、加样量有关,拖带的预防应从做好仪器维护保养、加大加样针的洗涤时间和洗涤量、推广使用一次性加样针、献血前进行快速检测筛除阳性程度较高的标本等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全自动加样设备在血液检测中的广泛应用,其加样导致的阳性拖带现象已引起高度关注。拖带现象即遇到含高浓度抗原或抗体的标本时,同一加样针会使其后相邻的多个样本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拖带现象发生在同一块酶标板上,国内已有多篇报道[1~4]。我们在进行血液标本加样  相似文献   

20.
抗-HIV(1/2)ELISA一步法检测时应注意钩状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认识抗 HIV(1/ 2 )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试剂盒在检测某些高滴度HIV抗体强阳性标本时可能存在的钩状效应。方法 用 5种不同厂家的抗 HIV(1/ 2 )双抗原夹心ELISA试剂盒 (包括一步法和二步法 )检测 4 32 5 6份血标本 ,将检测出来 4份高滴度HIV抗体强阳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确认结果 ,同时将 4份强阳性标本稀释 10 0倍后用 5种不同厂家的抗 HIV(1/ 2 )双抗原夹心ELISA试剂盒重复检测。结果 某些厂家抗 HIV(1/ 2 )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试剂盒在测定原倍和稀释后高滴度HIV抗体强阳性标本时其结果OD值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使用抗 HIV(1/ 2 )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试剂盒进行检测时应注意因严重钩状效应而影响结果正确的可能性。提示应选择高灵敏和高特异性试剂 ,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