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3年那曲县罗马、巴尔达两区首次发生伤寒、付伤寒流行,经采取防治措施后流行终止。时隔三年,1986年1~6月间罗马区再次发生伤寒流行,并扩散于桑雄、孔马等区.1~6月份,罗马、桑雄、孔马(以下简称为罗马等三区)三区共发生伤寒病人55例,死亡16例。为进一步掌握本次伤寒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我院1972~1976年5年内收治的264例(以下称1972年组)与我院1952~1956年5年中收治的461例(以下称1952年组)小儿伤寒和付伤寒并发症的比较,由1972年组看来,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病率比1952年组显著增加,不少病例同时并发一种以上的并发症,病情危重,且易误诊。现在以1972年组为主,按系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平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6):445-446
伤寒、副伤寒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血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为特征。伤寒、副伤寒病致肝损害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外早有报道。现将2003年7月~2003年11月收治的2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何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54-155
目的探讨近5年来镇长期原因不明发热待查患者的病因谱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符合发热待查诊断标准的350例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 350例患者经各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后确诊者325例,确诊率92.9%。病因:感染性疾病178例(50.9%),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100例(28.6%),肿瘤性疾病26例(7.4%),药物热18例(5.1%),伪装热3(0.9%),原因仍未明确者25例(7.1%)。结论感染性疾病是我镇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结核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比例相对下降,而立克次体病,HIV感染明显上升,伤寒,付伤寒,真菌感染,寄生虫病及药物热也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5.
伤寒的呼吸系统改变18例临床分析浙江省宁海县人民医院(315600)林亚静广泛应用抗生素及免疫治疗,非典型伤寒病例不断增加,在临床上易于漏诊、误诊。本文收集我院1989年6月至1991年6月,以呼吸系统改变为首发症状的18例作一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均在28~45岁之间;其中10例诊为右肺炎,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各4例。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持续发热,咳嗽,咳痰18例,胸痛4例,胸闷气促3例;体征:肝脾肿大18例,淋巴结肿大16例,呼吸改变15例,有干湿罗音3例;x线;右上肺炎10例,肺纹理增粗和毛玻璃样变各4例。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7.8×109~10×109/L10例,10×109~12×109/L8例,中性粒细胞>80%6例,嗜酸性细胞绝对值减少18例。肝功能:GPT升高6例,18例均无黄疸。细菌学检查;血培养伤寒杆菌14例,付伤寒甲2例,付伤寒乙2例。骨髓培养共8例,检查均呈阳性。血清学检查:第2周未肥达氏反应阳性18例,且复查后滴度均大于原滴度4倍。治疗及转归:入院时诊为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炎以青霉素或林可霉素加氟哌酸或庆大霉素治疗后,18例  相似文献   

6.
复发是伤寒的特点,其复发率为10—20%,有的高达28%。复发原因至今还无满意的解释。我院1986年和1987年收治大量伤寒患者,仅血培养阳性的成人患者就有293例,本文分析这些病例,对影响复发的临床因素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为1986年和1987年我院收治的14岁以上伤寒患者,全部经细菌学证实,共293例。19例药敏试验表明对氯霉素敏感;274例对氯霉素和常用治疗伤寒的抗生素耐药。男152例,女141例。80例复发,复发率为27.8%,其中52例为住院治疗期间复发,28例为复发后再次入院。二、收集所有病例,包括复发和非复发者  相似文献   

7.
本院自1984年4月至1987年2月收治的312例伤寒中,出现并发症者83例(27%),全部治愈。其中肠出血4例(1.3%),肺炎4例(1.3%),中毒性心肌炎14例,4.5%),伤寒性肝炎64例(20.5%),感染性精神病2例(0.7%),与六十年代报道伤寒并发症以支气管炎为最多(8.0%),次为肠穿孔(6.7%),肠出血(3.9%),支气管肺炎(2.6%),中毒性心肌炎(2.0%),中毒性肝炎(1.5%)不同。显然本组伤寒性肝炎并发症明显提高,而笔者分析过去与现在伤寒性肝炎并发症发生率悬殊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多数伤寒性肝炎临床症状比较轻,其黄疽发生率低。此外,伤寒性肝炎尚必须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其鉴别要点是:①伤寒性肝炎的临床发展变化大致与伤寒的整个病程相平行;②病毒性肝炎全身中毒症状较轻,而以乏力纳减  相似文献   

8.
黄天佑 《北方药学》2012,9(4):45-46
目的:探讨近5年来云南大理地区长期原因不明发热待查患者的病因谱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当地最大两所医院收治的符合发热待查诊断标准的350例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350例患者经各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后确诊者325例,确诊率92.9%。病因:感染性疾病178例(50.9%),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100例(28.6%),肿瘤性疾病26例(7.4%),药物热18例(5.1%),伪装热3例(0.9%),原因仍未明确者25例(7.1%)。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大理地区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结核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比例相对下降,而立克次体病、HIV感染明显上升,伤寒,付伤寒,真菌感染,寄生虫病及药物热也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9.
伤寒并发症148例临床分析厦门市中医院传染病科朱秀平,汤钰菁,杨东岩伤寒的预后主要决定于有无并发症及其程度,近年来由于伤寒治疗方面的进展,常见并发症与传统认为的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有所变化,现将我科于1983~1993年收治257例伤寒病例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分析1980年6月至1988年12月我院120例伤寒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发现伤寒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典型表现与非典型表现相互掺杂,诊断较为困难;1987年后对氯霉素等耐药的伤寒病例显著增  相似文献   

11.
近20—30年来,由于环境卫生的改善及预防接种的普遍推行,国内伤寒与副伤寒发病率显著下降,但非伤寒的沙门氏菌感染发病率却普遍上升,鼠伤寒沙门氏菌婴儿室感染国内已有21个省市报道,一九八四年九月至十月昆明市两个专科医院婴儿室发生鼠伤寒沙门氏感染55例,死亡5例,在我省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史庆国 《江苏医药》1994,20(12):706-706
我院1982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60例老年伤寒,现与同期收治的120例青壮年伤寒对比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年来我院收治6O岁以上伤寒6O例,占同期住院伤寒的29%(60/2053)。老年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4.4岁。对照组男69例,女引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4.6岁。老年组经细菌学确诊21例,并发肠出血手术确诊3例。对照组经细菌学确诊47例。二、临床表现老年人伤寒临床症状、体征多不典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附表)。老年组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19.3天,对照组5.1天(Prtoof)。…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5年3月~1998年1月采用氧氟沙星治疗伤寒42例,与同期使用氯霉素治疗的4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文病例均为住院患者,经血或骨髓培养阳性证实为伤寒。男53例,女29例;年龄17~  相似文献   

14.
伤寒128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丽梅 《淮海医药》2002,20(6):518-518
目的:根据近年伤寒临床表现的改变,寻找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994年6月-2001年6月我科收治的128例伤寒患的临床表现与以往伤寒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近年伤寒多以轻型及不典型为主,临床表现与以往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极易误诊。结论:必须重视近年伤寒临床表现的变异,才能早诊断、早治疗及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鼠型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其临床问题,结合本院所见50例作一综述,供参考。病原学方面鼠型伤寒沙门氏菌(简称鼠伤寒菌)为近几年小儿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菌。据兰州部队总院1978年资料,近四年内分离出沙门氏菌118例,其中鼠伤寒菌占50.0%。在欧美,人类沙感中亦以鼠伤寒菌最为常见。据美国63~67年40次沙感流行的分析,有9次为鼠伤寒菌;发病3025人次中,鼠伤寒病例占40.5%。鼠伤寒菌与乙型副伤寒菌(简称副乙菌)均属 B组沙门氏菌,其抗原结构的区别仅在于第一  相似文献   

16.
本院自1959年7月至1960年12月共治疗脊髓灰白质炎110例,疗效较好。 110例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1——1岁半38例,1岁半——2岁26例,2岁半——3岁20例。一、瘫痪部位及程度部位:左下肢24例、右下肢26例、双下肢20例左上下胶10例、右上下肢14例。  相似文献   

17.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系我科1989年1月至1993年3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39岁,平均27岁。所有病例均经血或骨髓培养阳性而确诊,其中血培养阳性12例,骨髓培养阳性3例。15例全部痊愈出院。2 肥达氏试验方法:抽取患者发病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静脉血,采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诊断用伤寒、付伤寒及变形菌菌液”,严格按其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于1997年8月~1998年4月分别用环丙沙星针剂与片剂对住院的伤寒患者30例进行治疗,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凡年龄在18~60岁,具有伤寒临床表现,血培养生长伤寒沙门氏菌为选择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成环丙沙星静脉用药组(A组)与口服用药组(B组),各30例。从年龄、性别、职业分布与病情,两组大致相仿,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典型伤寒病例日趋增多,易造成误诊误治,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对1992~1994年治愈的经细菌学证实的伤寒59例及其并发症作一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36例,女23例,男女之比为3∶2。其中12~20岁11例,占18.6%;21~30岁38例,占64.4%;31~40岁10例,占17%。 1.2 流行病学:59例中6~10月份发病46例,占  相似文献   

20.
依诺沙星治疗伤寒、鼠伤寒的临床疗效与实验室观察贾文才,袁海明,刘家洋(空军济南医院,济南250031)1989年9月至1994年5月我们应用依诺沙星(剂量0.4克,每日3次口服,疗程14天)治疗伤寒7例,鼠伤寒6例;对照组用丁胺卡那霉素(剂量0.4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