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消化外科临床上结直肠急性肿瘤手术部位与术后切口继发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30例结直肠急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结直肠急性肿瘤手术部位进行分组,根据病灶所处位置将其分为直肠手术组、左半结肠手术组以及右半结肠手术组,比较3组患者间术后继发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直肠手术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0.00%(1/10),右半结肠手术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0.00%(1/1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手术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0.00%(1/10),左半结肠手术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0.00%(3/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外科临床上结直肠急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继发切口感染最高的为左半结肠手术,而直肠手术感染发生率与右半结肠手术相等,且均低于左半结肠手术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学杂志》2022,(22):1682-1682
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危险因素。据报道, 幽门螺杆菌也与胃癌以外的恶性肿瘤有关, 如结直肠肿瘤等。为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肿瘤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截至2019年9月发表的关于结直肠腺瘤、进展期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研究, 进行荟萃分析。最终48项研究纳入荟萃分析, 包括171 045例患者, 其中24项、8项和31项分别报告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腺瘤、进展期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风险。结果显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腺瘤的风险显著相关(OR=1.49, 95%CI:1.37~1.62);与进展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显著相关(OR=1.50, 95%CI:1.28~1.75);也与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相关(OR=1.39, 95%CI:1.27~1.52)。尽管这项基于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不能显示因果关系, 但它表明, 结直肠腺瘤、进展期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治疗直肠癌,尤其在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6年10月以来5年时间内治疗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吻合结直肠60例的经验。结果 本组60例应用双吻合器使结直肠都能顺利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3.3%),吻合口狭窄3例(5%),切口感染1例(1.7%),无手术死亡。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扩大了直肠癌直肠前切除的适应证,使更低位的直肠癌保留肛门,且比手法缝合更方便、整齐及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对结直肠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将338例结直肠癌病人分为乙肝病毒感染及非感染两组,比较两组肝及其他远处转移率、肝功能和原发病灶的临床病理情况。结果:乙肝病毒感染组50例中肝转移率8%,其它部位转移24%,非感染经且288例中肝转移率20.8%,其它部位转移率21.9%,两组临床病理情况相同,而感染组肝硬化发生率较高。结论:结直肠癌较少转移到乙肝病毒感染的肝脏。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肿瘤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文中旨在探讨高危型HPV在结直肠肿瘤(colorectal tumor,CRT)中的感染情况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从203例结直肠肿瘤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16、18型HPV的基因,其中结直肠绒毛-管状腺瘤(colorectal villus-tubiform adenoma,CRVTAN)83例、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RAC)12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基因扩增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83例CRVTAN总的HPV感染率为57.83%(48/83)、120例CRAC总的HPV感染率为75.00%(90/120),且与HPV感染密切相关(r分别为23.4、47.3,P<0.01)。结论结直肠肿瘤与HP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腺瘤、还是腺癌,直肠及乙状结肠都是结直肠HPV的高感染部位,这合理的解释了长期以来直肠、乙状结肠腺癌在CRAC中的高发病率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结直肠手术患者的预防结直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HTK选取医院记载的60例结直肠手术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配为两个组别--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结直肠手术患者30名,对照组结直肠手术患者30名,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检验和回归分析,观察两组结果差异的显著性.结果:通过两个组别的对比分析,经过回归分析验证模型准确率为84.1%.结论:影响结直肠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诱导因素有:患者体质指数、术前住院时长、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术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这些因素以便在后续的结直肠手术临床中可针对性的拟定相应措施,更好地解决结直肠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蒋海涛  王红 《重庆医学》2018,(11):1470-1474
目的 探讨Notch3、DLL1、CD13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份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30份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50份结直肠腺癌组织标本,了解Notch3、DLL1、CD133在不同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Notch3、DLL1、CD13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32/50)、68.0%(34/50)和54.0%(27/50),均明显高于在结直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26.7%、33.3%、36.7%)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3%、16.7%、8.3%)(P<0.05).腺瘤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均与是否伴淋巴结转移相关,且Notch3和DLL1的表达与Dukes分期相关,此外DLL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也相关(P<0.05).Notch3与CD133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8,P=0.000).结论 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Notch3、DLL1、CD133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及结直肠腺瘤组织;Notch3可能通过对肿瘤干细胞的调控,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结直肠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结直肠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3年收治的32例结直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确诊24例(75%),误诊8例(25%)。32例结、直肠损伤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单纯缝合修补24例,一期结肠切除吻合5例,共29例,一期手术率90.6%,无肠瘘发生。二期肠造口或外置3例,占9.4%。死亡一例(3%),切口感染2例。结论:结直肠损伤以钝性闭合伤为主,一期手术应为首选;二期手术仅适用于结肠重度损伤、腹腔重度污染;而损伤早期容易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21-24
目的探讨Hp感染和高血糖在结直肠腺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2004年6月~2016年6月在蛇口人民医院及南山人民医院首次结肠镜检查中切除结直肠腺瘤的患者,然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直至结直肠腺瘤复发或随访的最后期限。结果 Hp阳性的患者其结直肠腺瘤复发率为74/99(74.7%),Hp阴性的患者其结直肠腺瘤的复发率为38/143(24.6%),有明显差异(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OR(95%CI)4.18(2.44~7.15)]、Hb A1c≥6.5%[OR(95%CI)1.92(1.04~3.55)]、BMI≥25 kg/m2[OR(95%CI)7.63(3.14~18.53)]、饮酒[OR(95%CI)3.73(2.17~6.42)]是结直肠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Hb A1c水平的升高,Hp感染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性进行性增加。结论 Hp感染与高血糖在结直肠腺瘤复发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结直肠息肉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息肉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小儿结直肠息肉不少见,国外统计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的患病率为1%。大多数息肉是无症状的,单发幼年性息肉仅有2%有临床症状,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与息肉的定位及数目有关。为进一步了解小儿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我们对近10年来电子结肠镜发现的结直肠息肉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Guan J  Chen J  Luo YF  Cao JL  Zhao H  Hao 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398-401,I0009
目的 研究Survivin(SVV)在人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结直肠腺瘤、25例结直肠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和10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SVV、P53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SVV在结直肠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等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0%(12/40)、40.9%(9/22)和35.8%(10/28),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VV在绒毛腺管状腺瘤组织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DukesA、B、C期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17/25)、75%(27/36)、81.3%(26/32)和95%(38/40),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各组(P〈0.05)。P53和Bcl-2在上述各组病例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VV的高表达与Bcl-2和P53表达无相关性(P=0.487,P=0.437)。结论 SVV在结直肠癌发生早期即有表达异常,可能与结直肠腺瘤癌变具有一定关系。SVV表达对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历史和现状 传统的结直肠开腹手术,通常术后需住院7~10d,6周左右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接受结直肠手术的大多为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常引起肺部感染,常规手术切口又容易受到肠道细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急诊结直肠手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文评价急诊结直肠手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82年~2002年284例急诊结直肠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将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的病人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选择13个可能影响手术顸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可能影响顸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84例病例中切口腹腔感染39例(13.7%),吻合漏24例(8.4%),腹腔感染27例(9.5%),7例死亡,死亡率2.46%。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1.42)、手术部位(OR=2.08)。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危险因素为低蛋白血症(OR=6.2)、腹腔严重污染(OR=2.5),影响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腹腔严重污染(OR=1.97)、糖尿病(OR=1.36)。结论:手术部位、糖尿病是影响急诊结直肠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腹腔严重污染是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危险因素;腹腔严重污染、糖尿病是影响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带蒂回肠袖带”预防瘘及狭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外科1985年2月。2008年4月收治的379例中、上段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8例,行直肠癌前切除、结、直肠端端直褥式单层吻合后,将“带蒂回肠袖带”缝在吻合口周围。对照组111例,行直肠癌前切除后,仍用传统吻合法,即结肠、直肠端端全层间断缝合,再做浆肌层缝合加固,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增高,占6.3%(7/111),治疗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下降,占0.37%(1/268)(P〈0.01);对照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率明显增加,占5.4%(6/111),治疗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率明显下降,占0.37%(1/268)(P〈0.01);对照组术后盆腔感染率明显增高,占7.2%(8/111),治疗组术后盆腔感染率明显降低,占0.75%(2/268)(P〈0.01),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带蒂回肠袖带”围缝在结、直肠吻合口周围,增加了吻合口血供,加快了吻合口的愈合,明显降低了结、直肠吻合口瘘、狭窄和盆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可能影响结直肠腺瘤内镜摘除术后的复发因素,为结直肠腺瘤内镜摘除术后的定期随访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华东医院消化科住院行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摘除术且术后随访结肠镜的患者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脂肪肝情况、胆囊切除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相关代谢指标、腺瘤个数、腺瘤大小、腺瘤部位、腺瘤病理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结直肠腺瘤内镜摘除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283例患者,低危腺瘤复发率为39.3%,高危腺瘤复发率为56.3%,总复发率为52.7%。单因素分析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基础腺瘤个数是结直肠腺瘤内镜摘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均<0.001,OR值分别为2.802和2.789,95%CI分别为1.660~4.728和1.667~4.668),多因素分析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基础腺瘤个数是结直肠腺瘤内镜摘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均<0.001,OR值分别为3.316和2.799,95%CI分别为1.869~5.884和1.578~4.963)。结论 结直肠腺瘤内镜摘除术后的复发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基础结直肠腺瘤的个数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肠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06例胃增生性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12例无胃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分别为29.2%和1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人群中,胃增生性息肉患者结直肠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0.047)。结论:胃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对男性、H. pylori感染的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应该加强结直肠肿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62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和切口感染。方法:选取收治的62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恶性肿瘤部位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数据。结果:直肠手术与右半结肠手术的感染率无差别(P>0.05);而左半结肠手术与直肠手术和右半结肠手术相比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左半结肠感染率最高,右半结肠和直肠感染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及明确2型糖尿病是否为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0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患有结直肠腺瘤分为腺瘤组(n=144)和对照组(n=306),调查各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血脂、血压.收集结直肠腺瘤大小、数目、分布位置、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应用卡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直肠腺瘤发生率在2型糖尿病、年龄大于60岁组高于对照组(42.7%比27.9%,36.6%比26.5%);在144例结直肠腺瘤组中,结合腺瘤位置、数目、异型增生程度、大小、病理组织类型分析,2型糖尿病与腺瘤异型增生程度、腺瘤大小存在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为老年人结直肠腺瘤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姚德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47-14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及其他合并症、肿瘤分期等因素与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0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1例,发生率为1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8.1%,其中分离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24.2%)、铜绿假单胞菌(11.3%)、鲍氏不动杆菌(9.7%)。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结论肥胖、糖尿病和Dukes分期是影响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切实的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0.
王玉芳  魏兵  欧阳钦 《四川医学》2005,26(12):1391-1392
目的 探讨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45例结直肠腺瘤和17例结直肠正常粘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77.4%,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表达率。CD44v6阳性表达与腺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87.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D44v66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