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动员外周血干细胞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注射液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的效果。方法 :对 6例恶性血液病病人 ,1d内静脉注射长春新碱 1~ 2mg·m- 2 及环磷酰胺 4~ 7g·m- 2 (分 4次 ,间隔 4h) ,外周血白细胞降至 1×10 9·L- 1以下时 ,加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 7d ;对 4例健康供者在采集PBSC前 5d予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d。白细胞升至 10× 10 9·L- 1以上时采集PSBC ,并进行CD+ 34 及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检测。结果 :一次收集单个核细胞计数 (3.9±s 1.7)×10 8·kg- 1;CD+ 34 (4 .8± 2 .3)× 10 8·kg- 1;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5± 3)× 10 4 ·kg- 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G CSF无论对病人自体还是对健康供者均能安全、高效地动员PBSC ,满足移植所需要。  相似文献   

2.
李勤  洪鸣  钱思轩  李建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097-209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使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例MM患者检测采集物中有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共经过44例次单采,自化疗结束至采集日平均时间为10.55(8~14)天.获得有核细胞均数为6.01×108/kg(1.67~14.7×108/kg),CD34+细胞12.49×106/kg(1.9~38×106/kg).仅有2例患者采集物CD34+细胞<2.5×106/kg.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发现CD34+细胞产率与病程,动员前化疗次数,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化疗联合G-CSF方案应用于MM患者中,绝大多数能获得足够的干细胞,对于病程长,化疗次数多动员后血象恢复时间长的患者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CD49d单克隆抗体穴McAb雪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穴rhG-CSF雪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经放、化疗预处理的BALB/c小鼠,分别接受经rhG-CSF(实验1组)、抗CD49dMcAb(实验2组)、抗CD49dMcAb联合rhG-CSF(实验3组)动员的同系小鼠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受体小鼠的4周存活率及外周血白细胞(WBC)、骨髓单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及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等指标。结果实验3组小鼠的4周存活率、WBC、BMNC,CFU-GM、CFU-S数均明显高于实验1和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抗CD49dMcAb联合rhG-CSF应用能协同动员小鼠外周血干细胞,并能成功重建同系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化疗联合G-CSF动员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化疗联合造血生长因子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检测采集物中有核细胞及CD34+ 细胞数量。结果  19例共采集 5 6次 ,化疗结束至采集开始平均 11 5 (6~ 19)天。获有核细胞数平均 4 0 0 (1 6 4~ 6 4 6 )×10 8/kg ;CD34+ 细胞数平均 6 78(0 0 5~ 2 3 33)× 10 6/kg。CD34+ 细胞≥ 2 5× 10 6/kg的比率为 78 9%(15 /19,95 %可信区间为 5 4 %~ 96 % ) ;CD34+ 细胞≥ 5 0× 10 6/kg的比率为 5 2 6 % (10 /19,95 %可信区间为 2 9%~ 76 % )。仅 3例 (15 79% ,95 %可信区间为 3%~ 4 0 % )CD34+ 细胞 <2 0× 10 6/kg。CD34+细胞产率与病程、动员前化疗次数、Drake化疗积分、动员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相关 ,而与年龄、疾病状态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动员效果也与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相关。结论 化疗联合rhG CSF方案应用在大多数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中可获得足够的干祖细胞。对于动员病程长、化疗次数多、Drake化疗积分高、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动员效果不良。  相似文献   

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体内一种重要的造血调节因子,具有动员骨髓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皮干细胞)释放入血的能力。干细胞可以自我更新,繁殖产生更多的干细胞,同时也可以分化成各种各样的祖细胞,后者又可进一步成熟发展成许多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6.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指对患有某些恶性血液病的患者进行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使患者自身外周血干细胞达到一定的值,再经过血细胞分离机的采集,把采集出来的造血干细胞冷冻保存,然后对患者进行放、化疗预处理,将冷冻保存的造血干细胞经复苏后迅速回输给患者自己的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7.
邵力  巫协宁 《新药与临床》1993,12(6):354-35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4种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3)的发现、分子生物学特性确定、生物活性研究和临床初步应用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羧甲基茯苓多糖与PHA等的刺激诱导下共同培养7d后可获高效价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该制剂经特殊处理后可达到临床药用标准。  相似文献   

9.
杜克清 《河北医药》2004,26(3):220-220
患者,女,12岁,血型:A,身高155cm,体重:53kg,入院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入院以化疗二个疗程结束后,使用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的第4天开始采集,2d连续二次分别采集出造血干细胞,在下一个化疗结束后,输给病人使其获得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展,借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于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生物工程药品中多肽类的代表,进展十分迅猛,临床应用也同步增多,近期国内、外专业文献的有关报道亦浩如烟海.大量文献证实,应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克服肿瘤化疗和放疗引起的骨髓毒性,有利于大量强化治疗,缩短应用肿瘤化疗周期,并减少感染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最佳时间窗.方法:脑梗死造模术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2分的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急性期给药组、亚急性期给药组,腹腔内注射G-CSF 10μg·kg-1·d-1;急性期对照组、亚急性期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术后24 h、10 d、20 d、27 d行神经功能评分及体质量测定,计算体质量减轻率.术后27 d计算脑梗死容积与全脑容积比,观察梗死灶病理改变.结果:术后27 d体质量减轻率比较,急性期给药组小于其他3个组(P<0.05或P<0.01),亚急性期给药组小于2个对照组(P<0.05),2个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d、27d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急性期给药组低于其他3组(P<0.05),其余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容积与全脑容积比值比较,急性期给药组小于其他3组(P<0.05),亚急性期给药组小于2个对照组(P<0.01).术后27 d急性期给药组可见明显的血管增生.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是利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的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普乐沙福对实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不佳患儿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实体瘤造血干细胞动员不佳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应用普乐沙福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分析干细胞动员血象变化、采集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外周血(PB) CD34+细胞计数<10 cells/μl及第1天采集物CD34+细胞计数<1.5×106/kg时及时加用普乐沙福;加用普乐沙福后1例采集1次,1例采集2次,3例采集3次。5例患儿中3例采集成功。未出现乏力、失眠、腹痛、腹泻、头晕、关节痛等不良反应。3例患儿已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粒细胞及血小板均植入。结论 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10 cells/μl及第1天采集物CD34+细胞计数<1.5×106/kg时加用普乐沙福获得采集成功普乐沙福用于实体瘤动员不佳患儿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旨在寻找最佳的动员方案。方法A组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5d;B组予以G-CSF300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续5d,第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数量。结果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3、4、5、6、7、8天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两组在用药后第3、5、6、7天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7、0.019、0.011、0.005),B组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要高于A组;在应用两组动员方案后,外周血中白细胞、CD34+细胞数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峰型曲线,在动员后第5天,且B组曲线要明显高于A组;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白细胞变化呈正相关(r=0.659),与体重变化呈负相关(r=-0.536),与性别、年龄变化及AMI发生时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行G-CSF300μg,每日2次组动员的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的动员效率要明显优于300μg,每日1次组。  相似文献   

15.
16.
国产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进口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C57小鼠环磷酰胺(CPA)应用所造成的骨髓抑制,无论在化疗药与造血因子同时应用的治疗组或造血因子先于化疗药应用的预防组,均显示出对造血干细胞明显的动员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01),rhGM-CSF升高白细胞(WBC)的作用稍次于rhG-CSF,但增加骨髓D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高氧引起的新生大鼠肺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95%氧浓度+GM-CSF 9μg/kg(A)组、GM-CSF9μg/kg(B)组、95%氧浓度+生理盐水(C)组和生理盐水(D)组。7d后计算肺湿质量与干质量比(W/D),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中MCP-1mRNA表达,HE染色进行肺损伤病理评分。结果与C、D组相比,A、B组肺损伤评分及W/D、BALF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MCP-1及IL-8水平、MCP-1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除MCP-1水平及其mRNA表达外,A组上述各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CSF对高氧暴露引起的新生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方案治疗,以CD34+细胞数评价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水平,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血常规指标、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实验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进行培养,探讨目的蛋白最高表达量的诱导条件。方法: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确定了适合GM-CSF表达的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培养基等。结论:带有GM-CSF的基因工程菌在30℃生长最合适,培养5小时后42℃升温诱导5小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