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肺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舟山医院胸心外科2015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92例肺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149),观察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对照组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即性别、年龄、吸烟史、原发灶直径、病灶位置分布、病灶肺叶分布、CT征象、病灶CT值、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和长径、肿大的淋巴结数量及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41)、原发灶直径(P=0.018)、病灶位置分布(P=0.005)、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P=0.019)、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长径(P=0.015)可能与肺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02)、病灶位置(P=0.003)和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P=0.009)是肺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性别、病灶位置及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可能是肺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最直接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出,男性、中央型、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0.6cm的肺鳞癌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分析原发性子宫内膜癌154例,其中61例行腹式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的同时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发现8例(13.11%)淋巴结阳性,其中深肌层浸润、G3分级、透明细胞癌、腺鳞癌的淋巴转移率分别为29.41%、100%、42.86%、33.33%。说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其密切相关。并探讨其在术前、术中、术后的高危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鳞癌手术治疗后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布规律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后出现颈部淋巴转移的18例宫颈鳞癌患者与同期术后未发现复发转移的72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方法生存率分析。结果 546例ⅠB~ⅡB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出现转移18例,转移率约为3.3%。治疗前肿瘤直径≥4cm、髂总淋巴结阳性、脉管有癌栓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2ng/L、宫颈浸润深度≥1/2和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4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2%(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1991年~1996年我院手术治疗的70例子宫内膜癌,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清扫淋巴结组(32例),未清扫淋巴结组(38例),分析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行淋巴结清扫术与未行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69%及79%,差异无显著性(P>0.1)。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4%及77%,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淋巴结清扫术并不一定提高生存率,但对术后病理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636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ang H  Xie KY  Cao BR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9):616-618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63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特点.患者年龄28~67岁,中位年龄(45.6±3.8)岁.结果 病理类型分为鳞癌、腺癌两大类,其中鳞癌587例(92.3%)、腺癌49例(7.7%).636例患者进行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各期总的转移率为10.9%(69/636),其中鳞癌61例、腺癌8例,二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2期后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上升(P<0.05),闭孔淋巴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淋巴结(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Ⅰb1期起,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率明显上升,并以闭孔淋巴结转移为主(69/120),常规盆腔淋巴结清扫十分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cervical carcin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pathologic and follow-up data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treated at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6 to May 2008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Results The median age at diagnosis was (45.6 +3. 8) years old. Among these patients, 587 patients ( 92. 3% ) were of squamous cell cervical carcinoma while 49 patients ( 7. 7% )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But the differences of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not significant ( P > 0. 05 ).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10. 9%(69/636). The rate of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es became significantly high up from the clinical stage Ⅰb1.When the pelvic nodes were positive,the obturator group was involved in 69 cases (69/120). Conclusion There is an increased rate of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the patient groups of clinical stage Ⅰb1- Ⅱ. And the obturator group is predominantly involved. Thus a routine pelvic lymphadenectomy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7.
李富梅  刘虹 《中原医刊》1998,25(5):40-41
撕剪式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癌48例分析李富梅刘虹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152)我科自1991年5月~1996年5月收治子宫癌408例,手术84例,均为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简称盆清术),传统盆清术36例,撕剪式盆清术4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ⅠA-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217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217例患者中,有44例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0.3%,其中发生闭孔淋巴结转移最高,转移率为16.1%。χ^(2)检验分析得出,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有无浸润及宫旁有无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建议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并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455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455例患者中47例出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0.3%;单因素分析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内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FIGO分期(1995)为ⅠA~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的228枚盆腔淋巴结的石蜡包埋组织以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标记。结果:14例228枚淋巴结中,3例患者3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灶,病例总阳性率21.4%,淋巴结总阳性率1.3%。髂外淋巴结组、闭孔淋巴结组的检出率为3.8%(2/53)和1.1%(1/87)。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χ2=8.601,P<0.05)。结论: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病灶,可通过免疫组化法检出,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分层指数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我院355例ⅠA-ⅡA期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5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7.0%;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OR=1.90),浸润深度(OR=7.56)和肿瘤直径(OR=2.51)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当逐一增加这些危险因素时,危险分层指数显示淋巴结转移危险度Ⅰ期为5%-50%,Ⅱ期为9%-65%。结论:在低危的Ⅰ期和高危的Ⅱ期宫颈癌中淋巴结转移风险存在相当大的跨度,使用危险分层模型能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病理资料完整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前血浆FIB水平的差异,同时分析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是否有脉管侵润等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中16例被证实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2.5%,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术前FIB水平为(407±52)mg/dl,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342±48)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脉管侵润及术前血浆FIB水平均是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浆高FIB水平是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血浆FIB检测方便,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期子宫内膜癌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总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恢复状况(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淋巴囊肿、肠梗阻、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多,可缩短引流管留置的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EC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淋巴结清除数目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导管留置、住院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 44%,低于对照组的17. 78%(P <0. 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EC患者,能有效降低术中损伤,提高淋巴结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分析,指导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65例食管中段鳞癌手术中共清扫淋巴结521枚,有转移淋巴结108枚。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分析,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统计学分析,阐述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廓清范围。结果食管中段鳞癌多有癌肿旁,隆突区,下肺韧带区、腹腔胃左血管旁,胃小弯网膜及贲门上下区等区域淋巴结转移。结论食管中段鳞癌要进行规范的二野淋巴结清扫,同时术后1个月内辅助第三野(颈部及上胸段)规范的放射治疗,尽可能做到根治,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1月- 2010年1月62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癌和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鳞癌355例,平均年龄50.5岁;腺癌270例,平均年龄49.5岁.比较宫颈鳞癌和腺癌卵巢转移发生率及患者年龄、肥胖、月经情况、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宫旁浸润、子宫内膜受侵、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卵巢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625例患者中22例(3.5%)有卵巢转移,宫颈腺癌卵巢转移发生率( 17/270,6.3%)显著高于宫颈鳞癌(5/355,1.4%,P< 0.01).41~50岁、绝经前、Ⅱb、肿瘤直径>4 cm的宫颈腺癌患者卵巢转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宫颈鳞癌.宫颈低分化腺癌卵巢转移率高于宫颈低分化鳞癌(P<0.05).子宫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与宫颈鳞癌及腺癌卵巢转移均相关,而宫旁浸润与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相关.临床分期Ⅱb期是宫颈鳞癌卵巢转移的独立显著变量,肿瘤超过4cm是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独立显著变量.[结论]宫颈腺癌卵巢转移发生率高于宫颈鳞癌,宫颈鳞癌卵巢转移发生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宫颈腺癌卵巢转移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