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血压性脑出血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无创性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ang J  Yang H  Wang P  Dong W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6):471-474
目的 探讨脑出血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无创性脑电阻抗检测方法 ,测定了 10 0例正常志愿者和 2 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双侧脑电阻抗 ,并将其与头颅CT检查作对比研究。结果 在不同测定频率下 ,正常人两侧大脑半球电阻抗基本对称 (P >0 0 5 )。左右两侧脑电阻抗值在测定频率为 2 0kHz时分别为 11 5± 1 3kΩ和 11 4± 1 8kΩ ,5 0kHz时分别为10 2± 1 0kΩ和 10 3± 1 1kΩ ,10 0kHz时分别为 9 1± 0 8kΩ和 9 2± 0 8kΩ。年龄、性别及测定时间等因素对脑电阻抗无明显影响。脑出血患者血肿侧脑电阻抗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 2 4h内血肿侧电阻抗变化率与血肿体积呈负相关 (r=- 0 895 3 ,P <0 0 1) ,而血肿侧电阻抗变化率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体积呈正相关 (r=0 8811,P <0 0 1)。结论 脑电阻抗是反映人脑组织电学性质的一种较稳定的物理学参数 ;无创性脑电阻抗检测可较敏感地反映脑出血后血肿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变化 ,有助于指导脑出血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陈越  杜健熊  戚乐 《中国现代医生》2024,62(18):124-128
自发性脑出血病情发展迅速,早期病死率高,远期预后差,给公众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血肿周围水肿被认为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相关。因此,通过评估基线血肿周围水肿预测预后状况、指导临床尽早干预成为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新路径。本文综述血肿周围水肿的发生机制,分析影响血肿周围水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简述血肿周围水肿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ICH)对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方法 ICH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强化组62例)和指南指导降压组(指南组5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强化组在发病后6h内收缩期血压≥150 mmHg时,即予以硝普钠25 mg+生理盐水250 ml缓慢静脉滴注,使收缩压在1h内达到目标值≤140mmHg,维持静脉滴注24h,而后视血压情况进行处理。指南组在发病后收缩期血压≥180 mmHg时,予以硝普钠静脉滴注,方法同上。2组均于发病后24h、72h、7d、14d时复查头颅CT,以了解血肿周围水肿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发病后24h指南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较强化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2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时2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增大最为明显,14d时2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较7d时缩小,强化组较指南组减少明显,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0d时强化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指南组(91.9%vs 78.0%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减少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减轻脑水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海安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将45例不合并OSAHS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5例合并OSAHS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24 h、入院4 d的相对水肿体积指数、水肿变化指数。结果合并OSAHS的45例患者中轻度10例,中度21例,重度14例。不同OSAHS程度患者入院24 h、第4日相对脑水肿体积指数呈上升趋势,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OSAHS程度患者第4日脑水肿变化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OSAHS脑水肿变化指数高于对照组,重度OSAHS组高于中度OSAHS组(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不同OSAHS程度患者水肿变化指数与OSAH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OSAHS可加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且加重程度与OSAH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锥颅血肿引流术联合血肿腔内注入氟美松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疗效。方法  82例经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被分为 2组。 46例在锥颅术后被给予血肿腔内注入氟美松 ,每日经插至血肿中心的硅胶管注入氟美松 5mg ,连用 5d。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肿周围水肿大小。结果 锥颅术 5d后 ,血肿周围水肿在氟美松组明显比对照组减轻 (P <0 .0 1 ) ;氟美松组的患者术后 5d(P <0 .0 1 )和 1 4d(P <0 .0 1 )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锥颅血肿引流术结合血肿腔内注入氟美松可明显减轻脑血肿周围水肿 ,并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血肿周围水肿(PHO)的自然病史和触发因素仍知之甚少。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叶出血的常见原因)具有局灶性抗凝血及血栓溶解的特性,可能会影响PHO。本研究假定脑叶内出血(ICH)患者的早期(24h内)水肿与血肿体积比较深部ICH患者小。方法:对人住急性卒中中心并经CT证实为自发性幕上ICH连续患者的血肿及PHO体积进行测量,计算并比较脑叶ICH与深部ICH患者的水肿与血肿体积比。结果:共对44例ICH患者进行研究:19例患者为深部ICH,中位血肿体积为8.4ml(IQR4.8~20.8),中位PHO体积为8.2ml(IQR2.8~16);25例患者为脑叶ICHs,中位血肿体积为17.0nd(IQR0.0~33.1),中位水肿体积为10.2ml(IQR3.4~24.2)。脑叶ICH患者较深部ICH患者的年龄大(65.7岁掷57.4岁,P=0.009),但ICH部位与性别或种族无关,尚无证据支持血肿或水肿体积与ICH类型有关(P=0.23,P=0.39)。脑叶ICH与深部ICH患者的中位水肿与血肿比相似(0.67 vs 0.58,P=0.71)。校正年龄、性别和种族后对比较结果无影响。结论:在ICH发病24h内PHO体积与部位无关,深部ICH和脑叶ICH具有相同的减少早期PHO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和血肿周围水肿、中线移位的影响.方法 用图象分析系统定量比较出血量在30~60m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67例)和微创治疗(65例)中24h内、10~14d、18~24d时血肿、血肿周围水肿、松果体和透明隔移位等的动态变化.结果 10~14d时微创治疗组血肿量(9.77±6.21)mm3、血肿周围水肿(60.37±29.92)mm3均明显小于内科治疗组(25.90±8.90)mm3;(79.57±38.72)mm3,中线移位程度轻于内科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 微创血肿引流术可明显减少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量、脑水肿和中线移位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消瘀康胶囊对中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中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后1周加用消瘀康胶囊.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行头部CT检查,观察并计算血肿周围水肿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消瘀康胶囊可有效减轻血肿周围水肿,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促进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和分析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动力学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8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灌注成像的方式对患者的血肿周围血流动力学进行测定评估;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场强MRI形式进行测定脑出血血肿情况,将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血肿范围的比较中,观察组测定不同程度患者的灌注损伤范围大于对照组不同程度患者测定出的血肿范围,特别是重度,观察组为(19±3)cm2,对照组为(10±2)cm2.对比不同时间观察组患者测定的各参数,同一参数的各组间比较与4个参数之间的两两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的方法对于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动力学的变化诊断有效,为脑出血患者能够接受快速的治疗提供可能,应大量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杨莎  李欢 《吉林医学》2022,(9):2527-2529
目的:探究动态血压仪参数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周围水肿中的应用效能。方法:选择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根据2次CT结果,分成水肿扩大组(n=37)和水肿未扩大组(n=31)。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仪参数[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血压变异系数(CV)],探究影响患者发生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水肿扩大组的24 h SBP、24 h DBP、SBPSD、SBPCV、DBPCV水平均高于水肿未扩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BPSD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24 h 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水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血压仪参数能有效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周围水肿。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常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包括血肿的扩大,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缺血、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等,研究这些病理损伤机制对于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有很大帮助。1血肿体积近几年的研究认为血肿扩大是  相似文献   

13.
重组链激酶早期应用对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重组链激酶早期应用对脑出血 (ICH)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影响。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制成ICH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组链激酶组、水蛭素组 ,各组分别在ICH后 4、8、12、16h于血肿腔中注入生理盐水、重组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加水蛭素。ICH后 2 4h处死大鼠 ,观察脑组织中的含水量、Na+、K+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在ICH后 4、8、12、16h应用重组链激酶 ,可引起脑组织含水量增加以及Na+升高、K+的降低 (P <0 .0 5 ) ,在ICH后 4、8、12h应用重组链激酶 ,脑组织中伊文思蓝 (Evensblue,EB)含量明显升高(P <0 .0 5 )。如同时加用水蛭素 ,与对照组比较脑组织的含水量在 4、8、12h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脑组织中EB含量则在 4、8、12、16h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ICH血肿腔中早期应用重组链激酶可加重ICH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联合应用水蛭素不但可防治重组链激酶溶化血块时对脑组织的损伤 ,而且还可降低血肿本身所释放的毒性物质所引起的脑水肿及血脑屏障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出血患者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与不同血肿周围水肿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内141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正常组选取同一时间段门诊健康检查者100例,病例组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6 h、24 h、3 d、7 d行头颅CT检查,并通过3D-Slicer软件进行计算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检测并计算出各时间段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值;对照组仅检测NLR值。分析比较轻、中、重度三组不同周围水肿程度在各个时期的NLR;用Spearman法分析NLR水平与周围水肿程度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NLR水平与脑水肿程度对创伤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NLR数值在各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NLR数值在6 h至3 d明显升高,3~7 d呈下降趋势(P<0.05)。三组不同程度血肿周围水肿患者的NLR数值在6 h、24 h、3 d之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3 d、7 d内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三组NLR变化趋势并无差别(P>0.05);不同水肿组之间NL...  相似文献   

15.
熊军 《河北医学》2014,(1):82-84
目的:对引起脑出血( ICH )血肿扩大的原因分析,并探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以来接诊的经头颅CT确诊的脑出血患者248例,依据患者病情和脑部CT检查结果的变化,将所有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56例和稳定组19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其生化指标,得出导致血肿扩大的因素。对两组患者进行适当治疗后6个月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 GOS)来评估患者预后。结果:血肿扩大组的长期饮酒、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在组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这些因素异常在稳定组中的比例,提示上述因素是引起血肿扩大的原因。预后发现,血肿扩大组的死亡率和重残率显著高于稳定组。结论:长期饮酒、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是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血肿扩大后患者的预后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萍 《医学综述》2005,11(6):524-525
脑内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包括自发性脑内出血(spontaneousiintracerebralhemor rhage,SICH)和创伤性脑出血(traumaticintracerebralhemorrhage TICH)。前者占所有卒中患者的44%以上,后者占头外伤患者的15%以上[1]。ICH可引起多种继发症状,如脑水肿、颅高压、脑疝等。其中对脑水肿产生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实验研究[2]显示,ICH后的脑水肿病理变化可分期如下:①超早期(起初几小时),该期与流体静力压和血块收缩有关。②早期(第1d),涉及凝血级联反应和凝血酶形成。③迟发性水肿(第3d),与红细胞溶解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20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72小时内做CT复查。结果: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0.5%,继续出血发生在24h内占68.2%,不规则+分隔形血肿扩大发生率最高(33.3%)。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与血肿形状及呕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门静脉周围水肿(periportal edema, PPE)MR征象及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2年4月期间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病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共计522例,回顾性分析病例是否存在肝内PPE的MR征象以及各主要序列上该征象的影像表现,同时根据病变范围将其分为肝叶型及全肝型,并结合肝内PPE征象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评价PPE征象的潜在临床意义。结果522例中有104例存在肝内PPE征象,阳性率为19.9%。低b值DWI序列显示肝内PPE征象较T2WI脂肪抑制像及T1WI脂肪抑制像增强序列更敏感,显示阳性率达100%。104例肝内PPE阳性病例中,肝源性疾病61例(58.6%),其中全肝型58例,肝叶型3例,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转移瘤及药物性肝损伤为主,肝源性占比明显高于其它疾病(P<0.05),全肝型明显多于肝叶型(P<0.01);胆源性疾病26例(25.0%),其中全肝型23例,肝叶型3例,包括胆囊炎、胆总管梗阻;心源性疾病1例(0.9%),表现为全肝型;其他疾病16例(15.4%),表现为全肝型。结论肝内PP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影像征象,低b值DWI有利于其检出及分型,且该征象可能有助于判断其潜在病因及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利春 《中原医刊》2005,32(8):23-23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有关因素。方法对17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h内、24h内、1周内作CT动态观察。结果本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18.2%,继续出血发生在24h内为67.7%。不规则血肿多出现血肿扩大;24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22例(25.6%),明显高于未用组9例(10.7%),P<0.01。结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主要因素是血肿形状不规则及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20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72小时内做CT复查.结果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0.5%,继续出血发生在24h内占68.2%,不规则 分隔形血肿扩大发生率最高(33.3%).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与血肿形状及呕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