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识别活化血小板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发展,流式细胞术(FCM)以其快速、敏感、准确、特异的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活化血小板的检测。血小板在血栓性疾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只有血小板活化后才参与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本文通过测定40例冠心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P、PAC-1的变化。以讨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血小板在老年高血压肾病中的活化状态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64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及 2 1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小板的膜糖蛋白CD62P、CD63、CD 41和CD61的表达。结果 :老年高血压肾病组CD62P、CD63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CD41和CD6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老年高血压肾病组CD62P、CD63的表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随血压分级水平升高而递增。结论 :老年高血压肾病时血小板活化增强 ,推测其在老年高血压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识别活化血小板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发展,流式细胞术(FCM)以其快速、敏感、准确、特异的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活化血小板的检测。血小板在血栓性疾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只有血小板活化后才参与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本文通过测定40例冠心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P、PAC-1的变化,以讨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本组4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7~78岁,其中心绞痛15例,心肌梗死(MI)25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8~67岁,均为健康体检者,无心脑血管疾… 相似文献
4.
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血小板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建立了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血小板的方法并作了方法学方面的探讨,同时比较了几种抗活化血小板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结果准确,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检出2%以上的活化血小板,并可反映单个或亚群血小板质膜上活化抗原的变化,为研究血小板活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活化血小板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年来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活化血小板(CD62p)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由于血小板具有易粘附、聚集、释放等生物特性,故在测定中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CD62p测定中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仪器采用美国Becton-Dickinson(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1.2主要试剂1.2.1藻红蛋白(PE)标记的单克隆抗体:CD62p(抗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又称GMP-140)。阴性对用为羊抗鼠IgG1-PE。由美国B-D公司提供。1.2.ZI%多聚甲醛:… 相似文献
6.
云南白药对外科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白药的止血功能主要作用于血小板。作者2001年1月~2003年1月应用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法,观察了云南白药对206例住院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重型〉中型〉轻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脂(TG)对机采血小板保存的影响。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MCS+)采集浓缩血小板(PC)24份,用高浓度TG贫血小板同种异体血浆(PPP)制备血小板悬浮于高TG血浆的模型,调整每份PC的TG终浓度分别为正常人群中值(2.3 mmol/L)的1倍、2倍和3倍,用低浓度PPP调整PC的TG使其终浓度为正常人群中值的0.7倍作为对照。样本于22℃保存,并分别于d 0、1、2、3、4、5测定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膜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各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呈下趋势;相同保存时间内,TG含量越高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越明显;在保存的d 1—5,高T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在保存的d 0—5,高TG组的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对照组。结论悬浮于高甘油三脂血浆的血小板体外保存研究表明,高含量TG不利血小板的保存质量,可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和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活化血小板(CD62P、CD63)在临床上己广泛应用犤1,2犦。由于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等生物活性,故在测定中受许多因素影响犤3犦。目前对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流式仪管道污染等影响因素已有不少研究,但对pH值影响活化血小板测定少有研究,在日常工作中,通常选用pH8.8的TEN缓冲液,显然与人体内生理状态时pH不符。为探讨缓冲液pH对活化血小板测定的影响和干扰,以寻求最佳pH条件,提高试验灵敏度,今配制3种不同pH缓冲液(pH6.0、pH7.4、pH8.8),分别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和20例脑血管患者在三种pH条件下C…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的细胞 ,平时以一种静止状态循环于血液中 ,当血小板激活的时候 ,其本身经历了迅速的形态和生化改变。细胞的形态从圆盘状态变成球状并伴有伪足的伸出和细胞分泌颗粒因子。近年来 ,报道血小板激活后 ,血小板膜的变化可分泌某种物质 [1 ,2 ]。这种激活的血小板膜表面的物质是一种分子量为 12 6 ,4 0 0 dal的血小板特殊蛋白被称为 CD6 2 P,又称P-选择素 (P- selectin)。然而 ,血小板功能与年龄的关系鲜为人知。因此 ,我们通过 CD6 2 P测定来评估老年人血小板激活功能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单克隆抗体 :CD6 2 … 相似文献
11.
成人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活化和活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用流式细胞术(FCM)微量全血法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小板活化功能,探讨其与成人急性白血病出血、浸润的关系,利用FCM检测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期、缓解期(CR1)和持续长期缓解期(CCR)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的表达变化,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健康组比较ADP激活前,AL组CD62P、PAC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1)。ADP激活后,AL组CD62P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AC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1);CR1组PAC1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01),CD62P无差异;CCR组PAC1、CD62P无差异。无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AL与伴有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AL比较,血小板ADP激活前两组CD62P和PAC1无显著性差异;激活后伴有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PAC1表达低于无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P<0.001)。结论:①AL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存在较高水平的活化,提示血小板活化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可能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广泛的浸润、出血的原因之一。②AL初发时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血小板活化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骨髓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导致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12.
13.
脑梗死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循环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以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和P选择素作为分子标志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以及恢复期循环活化血小板膜表面FIBR和P选择素的改变,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CI患者急性期较恢复期及对照组FIBR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CI患者不同梗死面积组之间,FI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面积越大,FIBR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选择素在各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活化血小板与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IBR可作为反映CI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动态监测CI患者FIBR,一方面有助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判定,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时调节抗血小板治疗,以便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重型>中型>轻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组57例和对照组30例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血小板CD62p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脑梗死时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监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对预测病情轻重及指导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检测了糖尿病慢性病变患者62例血浆血栓烷B2(TXB2)含量和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表达量,显示对糖尿病慢性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检测中TXB2略优于P-选择素.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临床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活化血小板广泛参与了包括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癌症、脑卒中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正确评估体内血小板活化情况对鉴别风险人群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监测十分重要。现综述目前评估血小板活化的主要方法,并着重介绍血浆可溶性标志物检测及流式细胞术血小板表面分子标志物检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c1)患者循环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以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和P-选择素作为分子标志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1例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以及恢复期循环活化血小板膜表面FIB—R和P-选择素的改变,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c1患者急性期较恢复期及对照组FBI—R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患者不同梗死面积各组织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活化血小板与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BI—R可作为反映cI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动态检测CI患者FBI—R,一方面有助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判定,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时调节抗血小板治疗,以便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伴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抑郁障碍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以及与血管并发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80例明确诊断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分组,正常对照组为80名体检正常的健康人,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血浆血栓烷B2水平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伴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平均每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分子数[(946.71&;#177;728.54)个]、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36.71&;#177;14.69)%]、血浆血栓烷B2水平[(8.56&;#177;6.13)nmol/L]和血浆皮质醇水平[(11.97&;#177;7.15)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4.85,r=10.02,F=3.09,F=11.05,P&;lt;0.05~0.01)。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的平均每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分子数、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血浆皮质醇水平和生长激素水平均高于不伴抑郁组,差异有显著性(F=14.85,r=10.02,F=11.05,F=2.83,P&;lt;0.05~0.01)。结论:伴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较其他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群高,可能成为血管并发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高粘滞综合征(HVS)与活化血小板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对120例HVS患者治疗前联合测定CD62P、CD63、CD41,并与正常组(50例)测定比较。结果 (1)CD62P、CD63、CD31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测定值,CD41阳性表达无明显改变。(2)联合检测可提高HVS的阳性率至90%-100%,其敏感性达95%。结论 活化血小板参与了高粘滞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其特异性强,阳性检出率高,重复性好,快速简便,在分子水平上为HVS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