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常温下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对细胞凋亡调节基因C-jun和Bcl-X_L的表达及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10只)、缺血预处理组(IP组,10只)。S组在游离肝蒂后、IR组和IP组在再灌30 min后0、1、3、6、20 h点采集肝组织标本切片行肝细胞凋亡,C-jun和BcI-X_L基因表达及形态学改变等检测。各组均在3、6、20 h点采集血标本检测肝损害标记酶(ALT、AST、LDH)。结果 ALT、AST及LDH值各时间点IR组和IP组均明显高于S组(P<0.01),IP组明显低于IR组(P<0.01)。IR组和IP组与S组比较,细胞凋亡指数(AI)有显著性增加(P<0.01),IP组与IR组比较,AI明显减少(P<0.01)。C-jun基因在S组和IP组各时间点表达不明显;在IR组表达明显,3h点达高峰,并持续至6h点。Bcl-X_L基因在S组、IR组各时间点表达不明显,在IP组3、6、20h点表达明显(P<0.05或P<0.01)。形态学研究显示,IR组有肝组织大片坏死及不可逆超微结构损害;IP组未见明显肝细胞坏死,且超微结构损害为可逆性。结论 ①缺血预处理通过调节肝细胞凋亡调节基因C-jun和Bcl-X_L的表达,发挥其对大鼠常温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②IR损伤可能通过激活凋亡诱导基因C-jun表达而促发大鼠肝细胞的过度凋亡;③IP可能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细胞凋亡,以及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凋亡以及对其调控基因(bcl-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后2组中分为3个亚组(IR1,2,3,IP1,2,3).缺血均为30min.缺血预处理为缺血前采用5min缺血及5min再灌.分别于再灌注1.5,3,4.5h后处死动物采取肝脏标本,SO组于术后3.5h采取肝标本.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Fa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R2组和IP2组与SO组比较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性增加(P<0.01),IP组较IR组细胞AI显著性降低(P<0.05).电镜示凋亡细胞,但IP组较IR组的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损伤要轻.bcl-2蛋白表达IP组较IR组及SO组显著性增加(P<0.05),IR组与SO组无差异(P>0.05).Fas蛋白表达IR2组和IP2组较SO显著性增高(P<0.05),IP组与I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R损伤可能通过激活Fas蛋白的表达而促发肝细胞凋亡;IP可能通过激活bcl-2蛋白的表达而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核因子KB活性、促凋亡基因Fas和FasL蛋白表达以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肝脏缺血预处理的抗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肝缺血(40min)再灌注(120 min)损伤及肝缺血预处理的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n=8).①假手术对照组(C组),仅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不阻断肝门,不进行其他干预处理.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在第一肝门用小血管夹阻断尾状叶及左肝叶血流40 min松开血管夹肝脏再灌注2 h,再灌注开始后关腹.③缺血预处理组(IP组),先行3个循环的缺血预处理,阻断第一肝门10 min,开放再灌注10 min为1个循环,随后操作同缺血/再灌注组.实验结束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TUNEL法检测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AI):EMSA法测定肝组织核因子κB的结合活性: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IR组和IP组的ALT、AST及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高于S组(P<0.01),但与IR相比,IP组则明显较低(P<0.01).与C组比较,IR组的核因子κB活性、促凋亡基因Fas和Fas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IP组仅轻度增高.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通过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核因子κB的转录活性,并下调促凋亡基因Fas及FasL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细胞凋亡和损伤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4.
缺血预处理对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及bcl-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胆管上皮细胞凋亡(AI)以及对调控基因(bcl-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36只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热缺血时间为30min.缺血预处理为缺血前采用5 min缺血及5 min×2次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12 h后处死动物取肝脏标本.检测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及bcl-2/Fas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凋亡细胞主要见于肝内大胆管,SO组凋亡的胆管上皮细胞罕见,IR和IP组与SO组比较,胆管上皮细胞AI有显著性增加(P<0.01,P<0.05).IP组与IR组比较,胆管上皮细胞AI有显著性降低(P<0.05).肝内大胆管bcl-2蛋白阳性表达:IP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较SO组和IR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Fas蛋白阳性表达:IR组与SO组比较,Fas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P组与IR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IR诱导Fas蛋白的表达促进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凋亡.IP通过上调调控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与Fas蛋白表达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凋亡及对调控基因Survivin、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IP对鼠肝IR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SO)组10只、IR组和IP组各40只。SO组术中只牵拉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操作完成后关腹;IR组阻断十二指肠韧带,造成缺血30min;IP组缺血30min前持续5min缺血及5min再灌注。IR组及IP组分别于再灌注2、6、12和24h后各处死10只动物,取肝脏标本;SO组于术后2h取肝组织标本。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及Survivin、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R组、IP组AI较SO组明显增加(P<0.05),相同时相点IP组较IR组细胞AI明显降低(P<0.05)。IR组、IP组Survivin、HIF-1α蛋白表达先升后降,6h左右达高峰;HIF-1α(除24h时)和Survivin蛋白表达在相同时相点IP组较IR组高(P<0.05)。结论:IP对肝组织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HIF-1α、Survivin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亚低温(MH)对缺血预处理(IP)保护作用的增强效应机理.方法观察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和亚低温缺血预处理组4组犬肝上下腔静脉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TAX)能力变化. 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后ALT、AST、LDH和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 SOD、CAT、GSH-PX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下降(P<0.01); 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及亚低温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ALT、AST、LDH和MDA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SOD、CAT、GSH-PX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上升(P<0.01,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增强肝组织自身抗氧化能力,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 亚低温对缺血预处理的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丙酚联合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苒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和异丙酚+缺血预处理组(P+IP组).阻断右肺门1 h后再灌注2 h制备大鼠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夹闭右肺门前30 min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30 mg·kg-1·h-1;IP组夹闭右肺门前先进行夹闭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3次的缺血预处理;P+IP组夹闭肺门前30 min静脉输注异丙酚30 mg·kg-1·h-1和缺血预处理.于再灌注2 h时处死大鼠,取右肺下叶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 ,计算肺损伤定量评价指标(IQA);检测肺凋亡细胞,计算肺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IQA、Bcl-2/Bax蛋白比值与AI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P组、IP组和P+IP组再灌注后IQA、AI均明显升高,IR组Bcl-2、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降低(P<0.01);与IR组比较,P组、IP组和P+IP组IQA、AI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IP组、P+IP组Bax蛋白表达下调(P<0.01),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和IP组比较,P+IP组IQA及AI降低,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P<0.05);IQA与AI呈正相关(r=0.951,P<0.01);AI与Bcl-2/Bax蛋白比值呈负相关(r=-0.851,P<0.01).结论 异丙酚联合缺血预处理可通过调节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缺血预处理和Caspase抑制剂治疗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6组 :( 1)缺血再灌注1 (IR1 )组 ;( 2 )IR2 组 ;( 3 )缺血预处理1 (IP1 )组 ;( 4 )IP2 组 ;( 5 )Caspase抑制剂治疗1 (T1 )组 ;( 6)T2 组。比较各组大鼠 70 %肝脏 60min或 12 0min缺血 ,在再灌注 3h时的肝组织Caspase 3活性 ,肝细胞凋亡率和血清AST和ALT水平 ,及实验动物 7d存活率。结果 在 60min缺血及 3h再灌注时间 ,IP1 组和T1 组的保护作用相同 ,在 12 0min缺血及 3h再灌注时 ,T2 组对Caspase活性和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优于IP2 组 (P <0 .0 1) ,但两者的AST和ALT水平及动物 7d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缺血预处理和Caspase抑制剂治疗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都有保护作用 ,两者的保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更简便、经济、安全 ,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褪黑素(MEL)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在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MEL(10mg/kg),缺血45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并于灌注2h, 24h后心腔取血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同时取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组(IR组)AST,ALT,AKP及肝细胞凋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组)(P<0.01),褪黑素预处理组(MEL组)则明显低于IR组(P<0.05),而高于N组(P<0.01或0.05)。MEL组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IR组,重于N组。提示MEL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氮嗪(DE)预处理模拟缺血预处理(IP)抑制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所致细胞凋亡的延迟保护(DP)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IP组以肝缺血5min作I/R预处理;DE组静脉注射DE 作I/R预处理;DE+5-HD组在DE组基础上再予静脉注射5-HD作预处理;对照组(C组)仅以等量生理盐水作预处理;假手术组(S组)仅行2次开腹手术,不作其他处理。4个预处理组均在24h后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切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及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并观察显微结构变化。结果: C组肝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S组(P<0.01),光镜与电镜下肝脏结构损伤明显;IP组与DE组Bcl-2蛋白表达指数(BI)高于C组(P<0.01),AI明显低于C组(P<0.05),组织损伤也轻于C组;而DE+5-HD组BI低于DE组(P<0.01),AI则高于DE组(P<0.05)。结论:使用DE预处理能模拟IP抗大鼠I/R损伤所致肝细胞凋亡的DP作用,可能系通过诱导肝细胞Bcl-2蛋白表达上调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多卡因对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临床相关浓度利多卡因对过氧化氢损伤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20例健康人静脉血制成25%红细胞悬液,平均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H2O2)损伤组及三个损伤加不同浓度(0.01、0.02及0.03mg/ml)利多卡因组。孵育后测定红细胞悬液中K^+浓度、丙二醛(MDA)浓度和红细胞溶血度。结果 孵育60分钟,加药组K^+浓度(0.39、0.44、0.35ppm)、MDA浓度(7.09、6.49、5.98nM)红细胞溶血度(87.04%、83.49%、87.51%)与单纯损伤组(分别为0.51ppm、9.19nM和100.00%)相比均显著降低,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20ppm、4.13nM、52.73),加药三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利多卡因对H2O2引发的红细胞过氧化损伤有明显保护  相似文献   

12.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将健康杂种犬 9只通过剖腹手术建立 4个肾动脉平面以下的腹主动脉瘤模型 (Ⅰ组 ) ,5个肾动脉平面以上的腹主动脉瘤模型 (Ⅱ组 ) ,然后经髂动脉给Ⅰ组置入支架型人工血管隔绝其腹主动脉瘤 ,对Ⅱ组则先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 ,然后再自髂动脉置入支架型人工血管 ,隔绝瘤体。术后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及动物存活情况 ,2 ,3个月后处死动物 ,检查支架型人工血管通畅及血管内皮生长情况。结果 腹主动脉瘤成模率为 10 0 % ,术后Ⅰ组 4只犬成活良好 ;Ⅱ组中 1只成活良好 ,另 4只分别于术后 4h ,1d ,3d ,4d后死亡。 2 ,3个月后处死动物 ,解剖发现支架型人工血管通畅 ,主动脉瘤体萎缩 ,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支架内及支架两端血管内皮生长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外科技术能有效地治疗主动脉瘤 ,特别是为肾动脉平面以上的主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及山莨菪碱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淀粉酶、磷脂酶A2、内毒素及其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NC,n=10);②ANP组(n=10);③ANP+生理盐水治疗组(ANP+NS,n=10);④ANP+利多卡因、山莨菪碱治疗组(ANP+LA,n=15)。监测各组大鼠血淀粉酶、磷脂酶A2、内毒素,并观察各脏器病理学改变。结果 ANP组和AN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门静脉高压症(PHT)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通过门静脉缩窄法制备兔PHT模型,采用MTT法测定对照组、PHT组门静脉缩窄后1,3,7d以及3周时的外周血TNFα水平,并应用电磁血流量计和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其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NO)合成抑制剂对PHT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PHT组自由门静脉压(FPP)、门静脉血流量(PVF)、门体分流率(PSSRP)以及外周血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平均动脉压(MAP)、向肝门静脉血流量(Qpv)、脏侧闭塞门静脉压(SOPP)明显下降(P<0.01)。应用NO合成抑制剂后PHT组PVF明显降低(P<0.01),MAP明显升高(P<0.01),而FPP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除MAP明显升高(P<0.01)外,PVF,FPP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NFα对PHT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起重要作用,NO是介导此过程的主要介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胆汁或/和胰液与肠道隔离对大鼠血浆脑肠肽含量和胰腺炎症变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比胆胰管结肠组(A组)及胆胰管加胆总管结扎组(B组)、胆胰管结扎加胆总管结扎及胆汁内引流组(C组),胆总管结扎组(D组)和对照组(E组)血浆胆囊收缩素八肽(CCK-OP)及生长抑素(SS-OP)在不同时点的含量及胰腺组织学变化。结果 A,B,C,D组血浆CCK-OP及SS-OP在术后3h明显高于E组(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重组生长激素(rGH)改善肝切除术后疲劳结合征(POF)的分子机制及对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对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切肝40%术后3,7d生长激素受体mRNA(GHRmRNA)的表达及相对肝重量(肝重/体重)进行研究。结果 手术宾3d组GHR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治疗组术后3d GHRmRNA的表达术后7d肝脏再生且明显增加(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动物肾组织学、肾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观察AHNP大鼠当归注射液处理前后的肾功能,前裂腺素(PGI2),血栓素(TXA2),肾组织学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AHNP制作后8h肾组织出现严重损害,肾功能明显下降,肾静脉血浆中TXA2/PGI2值升高 动脉血液流变学异常。静脉注射当归功能明显下降,肾静脉血浆中TXA2/PGI2比值升高,肾动脉血液流  相似文献   

18.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AGC)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LN)转移情况和D4式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AGC53例,随机分为D2廓清术组(n=32)及D4廓清术组(n-21);分析16组淋巴结围歼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比较D4和D2式廓清术手术创伤程度、手术并发症与死亡率,术后生活质量(QOL)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21例行D4式廓清术者的16LN转移率为28.6%,与胃癌侵犯或穿透浆膜深化度及N2转移与Ⅲ-  相似文献   

19.
半肝切除手术对血清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左半肝切除引起的血清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变化.方法手术切除兔左半肝,在空腹状态下分别于术前1d,术后24h,48h,1周,1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监测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结果术前TT3(1.93±0.47)nmol/L,TT4(53.56±8.4)nmol/L;术后24hTT3,TT4明显降低,术后48h、术后1周逐渐回升,TT3较TT4回升幅度大,术后1个月二者接近术前水平.胰岛素术后明显升高,术后1周开始下降,术后1个月近术前水平.结论肝切除术后出现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或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肝切除后同时可出现高胰岛素反应.  相似文献   

20.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AP)时炎症介质、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和其对AP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观察实验性AP大鼠和临床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氧自由基和淀粉酶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对临床AP症状、体征和胰腺CT影像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乌司他丁可使实验性AP大鼠和临床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α、一氧化氮、氧自由基和淀粉酶含量明显下降;并可明显控制临床AP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AP的治疗有效率达90%。结论 乌司他丁可明显抑制AP时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产生,是治疗A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