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后不同饮水方法 对减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相关肾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94例,将研究对象分为自由饮水组(47例)和短期强化饮水组(47例),自由饮水组24h总饮水量不少于2000ml,但对单位时间饮水量无要求;短期强化饮水组要求其术后第1、2、3小时内每小时饮水400-500ml,24h总饮水量不少于2000ml.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肌酐、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24h出入量及有无尿潴留、胃部不适等情况.结果 短期强化饮水组与自由饮水组术后3h、13-24h入量、术后3h、6h、12h尿量、术后第l天尿微白蛋白和术后第1天尿微白蛋白差值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术后3h内强化饮水可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伤.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stenting)后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变化。方法 :对 6 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5 %而成功行PTCA和stent植入术前 ,术后 (4h、2 4h、1周 )进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测量QTd和QTcd ,还同期测量了 6 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 (4h、2 4h、1周 )的QTd和QTcd。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组 :冠状动脉造影后 (4h、2 4h、1周 )与冠状动脉造影前的QTd和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2 )PTCA和stent植入术组 :PTCA和stent植入术后 (4h、2 4h、1周 )与术前的QTd和QTcd比较均明显缩短(P <0 .0 5 ) ,但术后 4h、2 4h、1周之间的QTd和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多支病变组QTd、QTcd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延长 (P <0 .0 5 )。单支病变组术后 (4h、2 4h、1周 )与术前QTd、QTcd比较均明显改善 (P均 <0 .0 5 ) ,但术后 4h、2 4h、1周QTd、QTcd相互比较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单支病变组术后 (4h、2 4h、1周 )与术前比较QTd、QTcd改善率为 78% ,恶化率 15 % ,无变化者 7%。多支病变组术后 (4h、2 4h、1周 )与术前比较QTd、QTcd均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多支病变组术后 (4h、2  相似文献   

3.
张喜梅 《家庭护士》2007,5(12):64-65
冠心病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C)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砂袋压迫6 h,患肢制动24 h,卧床24 h~48h,病人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并且部分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一次性压迫器止血,对病人卧位无特殊要求,明显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观察了两种路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减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 300例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分别于压迫1 h、2 h开始给气囊减压放气.比较两组术后出血、血肿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创口疼痛、桡动脉闭塞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 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术后减压时间改为1 h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心脏介入术是指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射频消融、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安置术等,已成为目前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但最大缺点是术后需要平卧24 h,术侧肢体制动12 h,砂袋压迫6 h~12 h.临床实践发现病人长时间的强迫体位,出现肢体麻木、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烦躁、恐惧心理[1],加之介入性诊断治疗术后需要大量饮水,增加了床上排尿的心理压力.因此,对本科住院做心脏介入术的80例病人试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最近发现缺血修饰白蛋白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很高,能在心肌缺血早期可逆阶段被检出,是第一个被FDA批准销售的心肌缺血标志物.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球囊置入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试验于2007-11/2008-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球囊置入治疗的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34~81岁;另选苏州人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健康人群60名作为对照,男36名,女24名,年龄42~75岁.方法:测定60名体榆健康者和4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术前与术后5 min,术后2,6 h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46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球囊置入治疗的患者,于球囊扩张后5 min,2,6h取静脉血2mL进行心肌肌钙蛋白T测定,测定值>0.16 μg/L者判为阳性.主要观察指标: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T的水平.结果: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置入治疗后5 min、术后2 h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及对照组升高(P<0.01);术前与术后6 h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存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置入治疗后5 min、术后2 h 46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均为阴性,术后6 h有3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阳性.结论:心肌缺血患者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升高较心肌肌钙蛋白T出现早,缺血修饰白蛋白可作为心肌缺血发生后到发生细胞坏死之前的一个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作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本科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多采用桡动脉穿刺,但对于急性心梗的抢救治疗多采用股动脉穿刺。目前术后常规护理为沙袋压迫穿刺点6h,静卧24h,同时患肢制动12h。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饮水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 20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以提高其饮水依从性.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饮水量及24 h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饮水依从性,减少造影剂肾病(RCIN)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患者出现前臂血肿、肿胀时的有效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术周血肿、前臂明显肿胀患者23例,采用云南白药喷雾剂处理为观察组,并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术周血肿、前臂明显肿胀患者21例,使用50%硫酸镁湿敷处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处理后4 h、8 h、24 h在不同时间点疗效.结果 观察组使用云南白药喷雾剂治疗后与使用50%硫酸镁的对照组,4 h疼痛评分(P<0.00)、8 h后术周血肿直径(P<0.05),24 h内局部皮温增高持续时间及术肢功能改善为良好出现时间(P<0.05,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后24 h两组肿胀明显部位周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云南白药喷雾剂有效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导致的术周血肿、肿胀,是有效、简便、安全、痛苦小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h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6~12h开通者,明显高于12~24h开通者(P0.05)。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前降支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多见,右冠状动脉梗死组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常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生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更易发生。右冠状动脉梗死患者术中缓慢心律失常多见,前降支梗死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多见。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患者舒适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砂袋压迫6 h,静卧24h,同时患肢制动12 h,患者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并且部分患者术后还会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1].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明显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不适感,提高其舒适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术前、术后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血小板膜糖蛋白Ⅵ(platelet glycoprotein Ⅵ,GPⅥ)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血生化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阳性ACS组(TnT+ACS组,n=35)、TnT阴性ACS组(TnT-ACS组,n=38)和冠状动脉正常组(n=2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3组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即刻、术后6 h和术后24 h时间点的GPⅡb/Ⅲa和GPⅥ的浓度。结果:TnT+ACS组与TnT-ACS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各个时间点的GPⅡb/Ⅲa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TnT-ACS组中术后6 h的GPⅡb/Ⅲa的浓度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24 h(P<0.05)。TnT+ACS组术前、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GPⅥ浓度均比冠状动脉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TnT+ACS组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GPⅥ浓度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浆中GPⅡb/Ⅲa、GPⅥ浓度的变化能反映ACS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GPⅡb/Ⅲa和GPⅥ的检测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鹤 《临床医学》2013,33(1):45-4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安阳地区医院诊治的3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12、24、48 h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期进行VEGF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5).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于术后6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降至正常范围,而与对照组相比,部分血运重建患者术后48 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仍然较高(P<0.05),但与自身术前相比明显降低.与完全和部分血运重建患者相比,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升高,VEGF变化规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4.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王美兰  陈秀清  戴盈盈 《护理研究》2005,19(16):1463-1464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穿刺侧肢体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0例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并无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砂袋压迫穿刺点4 h~6 h,6 h后穿刺侧肢体可以左右旋转,小腿自由屈伸或取对侧卧位.如果病人不习惯平卧位排尿可以变换体位甚至下床排尿,12 h后可以下床自由活动.[结果]两组病人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睡眠障碍、腰酸背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术后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减少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缩短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安全性和提高术后舒适度的可行性。方法 将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90例设为观察组,术后股动脉加压包扎和卧床制动2h。将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512例设为对照组,术后股动脉加压包扎6h,卧床制动12h。比较2组患者术后24h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血肿发生率和舒适度、排尿情况。结果 (1)2组患者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观察组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术肢麻木不适、失眠、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3)观察组患者术后排尿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h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并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试验对照组。替罗非班治疗组(29例)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继之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36 h,试验对照组(28例)未用替罗非班。两组患者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通过分析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获得;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24 h、72 h黏附因子sICAM-1、sVCAM-1水平。结果替罗非班治疗组的TMPG 3级心肌灌注分级比例明显高于试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vs.50.0%,P<0.01);黏附因子sICAM-1、sVCAM-1水平治疗组术后24 h、72 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sICAM-1术后24 h(24.27±2.31)ng/ml vs.(37.13±3.34)ng/ml,P<0.01;sICAM-1术后72 h(22.45±1.86)ng/ml vs.(32.4±2.59)ng/ml,P<0.01;sVCAM-1术后24 h(26.27±2.96)ng/ml vs.(43.13±3.84)ng/ml,P<0.01;sVCAM-1术后72 h(23.72±2.25)ng/ml vs.(38.92±2.61)ng/ml,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靶血管心肌再灌注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腰部酸痛的护理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琳 《当代护士》2006,(12):32-33
目的 探讨减轻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腰部酸痛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手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术前评估病人,做好术前指导,术后砂袋压迫穿刺部位6h,6h后在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情况下,由平卧改为30°半卧及术侧、健侧卧位交替.结果 干预组病人术后腰背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腰背酸痛的发生率,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李风莲  周俊华  王莲 《齐鲁护理杂志》2002,8(4):297-297,F003
近年,冠状动脉介入术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因此项技术需穿刺外周血管,若术后穿刺口护理不当易造成并发症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护理好穿刺部位极为重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感到对术后24h内的穿刺口局部护理甚为重视,而对术后24h后及穿刺口周围部位的护理重视不够.现将术后30h穿刺口再出血并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和腹膜后血肿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巴替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及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53例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巴替非班组29例和安慰剂组24例,术中及术后24h分别给予巴替非班或安慰剂,比较2组用药前、用药后4h、用药后1d血小板聚集功能,观察术后30d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h和1d后,巴替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较安慰剂组明显升高(P<0.05);2组术后30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及术后应用巴替非班疗效肯定,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修淑妤 《天津护理》2004,12(6):319-319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监护要点和体会.方法:通过对61例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护理,提出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末梢循环情况、预防术后并发症、做好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5 h,于术后第2日转到普通病房.结论: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精心、科学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