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人体诸窍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诸窍是遍布机体上、下、内、外、经络、脏腑、四肢百骸的机窍,诸窍的功能在于它是体内外物质、气机、信息、出入的枢纽,通过正常的开阖调控脏腑。在临证中调节诸窍的开阖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灵枢·根结篇》曰:“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枢折则骨摇而不安于地,故骨摇取之少阳。”杨上善注解本言:“枢主转动,胆足少阳脉主筋,纲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是以“开阖枢”说明三阴三阳经络的病理现象。六经以《内经》理论为基础,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用“开阖枢”原理可以从本质解释三阴三阳经的发病、传变和转归。  相似文献   

3.
“体用”之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表达本体与现象、实体与功用关系的一对重要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则形诸外”,通过对外在病理变化的分析,进而推知内在脏腑的病机。中医学对肢体官窍理论整理研究的不足,导致肢体官窍病临床治疗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以“体用”之说为指导,构建中医肢体官窍体系符合肢体官窍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对于指导中医理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灵枢·根结篇>曰:"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枢折则骨摇而不安于地,故骨摇取之少阳."杨上善注解本言:"枢主转动,胆足少阳脉主筋,纲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是以"开阖枢"说明三阴三阳经络的病理现象.六经以<内经>理论为基础,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用"开阖枢"原理可以从本质解释三阴三阳经的发病、传变和转归.  相似文献   

5.
脑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化生神机总统众神,调控一身之活动,窍闭乃非意识障碍神经病产生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通过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假性球麻痹、视神经脊髓炎、混合神经性耳聋、脑外伤后嗅觉味觉障碍、颈椎病舌体感觉异常5个医案,以脑窍理论为基础,认为治疗此类疾病需从病因病机出发,以通为用,开郁宣闭,调神导气,虚实分治,形神窍脏同治,同时配合调治奇经,目的在于恢复脑窍玄府开阖常度,从而使脏腑、形体、官窍、神明调和,神机得使。  相似文献   

6.
玄府概念诠释(四)--玄府为气升降出入之门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玄府从狭义之汗孔到广义的玄微之府,不仅是结构从相对宏观到绝对微观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1].从刘河间论述的玄府原文来看,玄府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最基本的功能是"流通气液".除此之外,以病测用,"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 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六气为病>),说明玄府尚与血脉的流通渗灌和神机的运转有关.为何玄府的主要生理功能定位于流通气液而不是流通气血?因为广义玄府作为玄微之府结构的猜想,是基于发泄气液的汗孔、流通气液的腠理而诞生的.按有外窍必有内窍的理论,外窍可察,内窍难见,可以外窍推测内窍之功用.外有气汗发泄,内亦应有气液流通.如此,以外揣内,以大知小,天人相应,内外相类,构成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色.也就是说,玄府的存在或玄府之结构,是与外窍的存在相应的.外窍与内窍在开阖方面是一致的.故可以外窍的开阖司发泄气液之功推测内窍的开阖司流通气液之用.又如河间谓:"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由此及彼,故尔作为玄府的功能,也当以流通气液为主.也就是说,玄府是气机运行和津液流通的道路门户.本文拟就玄府作为气升降出入之道路门户作一浅识.  相似文献   

7.
该文系统的论述了《内经》中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相关理论,强调了耳鼻咽喉诸窍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五官科疾病的辨证应不离心、肝、脾、肺、肾五脏,人体的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肌肉筋脉等。五脏官窍的生理、病理关系也不仅仅是单纯的一一对应关系,即一窍并非独为某一脏所主,一脏可与诸窍皆相关,五脏与官窍之间有着广泛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8.
小儿推拿方法是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脏腑与体表组织的内在联系,通过外部局部的推拿,治疗内脏病变的一种内病外治的方法。具有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等功能,通过治疗,使人体恢复内、外环境协调平衡的健康状况。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机体内部的矛盾斗争和转化的结果,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诸窍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是多种因素构成的。然而,在这许多因素中有着起决定作用的主  相似文献   

9.
杜建新 《当代医学》2011,17(33):19-20
1概述 糖尿病中医又称"消渴症",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为主的"三多一少"的病症,主要涉及脏腑肺、脾、胃、肾,但病程迁延日久,脏腑失衡,气血津液受损,病及奇恒之府及诸窍,进而导致诸多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0.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在老年人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呆病”、“癫症”、“痴呆”、“善忘”等范畴,是由于精气亏损,清窍失养或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致气、血、痰、火、瘀诸邪阻滞脑窍,导致脑的智能活动发生严重障碍,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病位在脑,与诸  相似文献   

11.
中风的最早记载首推《内经》。中风部位在脑。中风症状,中经络者以口眼喁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中脏腑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呕血,二便失禁为主症。中风病因病机为外风侵扰,饮食不节,情志失宜,心胃两虚,肝肾阴虚,气血虚弱,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而成中风。中风预后,中经络者可以治疗;中脏腑能言语者可以治疗,不能言语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亚健康状态,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思想,采用中医药对亚健康进行临床干预,有其独到之处。采用汤药、针灸、推拿按摩、膏方等方法对亚健康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目的,从而解除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
对《内经》有关疾病传变理论进行探讨 ,认为主要分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病有表里传变、经脉传变等形式 ,内伤病则有五脏之间按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传变、脏腑之间通过表里络属关系相传、五体病久内传所合之脏、六腑之间相互传变等形式 ;疾病的传变过程和转归与邪正盛衰及人体生命节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三焦乃人体气血津液运行之通道,主司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精血津液的气化转输。经血的运行、化生及贮藏皆赖三焦如雾、如沤、如渎的气化之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一病首责经水不调,其发病与气机不畅、水湿弥漫三焦而致寒痰、瘀血凝滞胞宫密切相关。故治疗PCOS当以通调三焦气机、清利湿热为主。临床中,可取杏仁、豆蔻、薏苡仁等化湿行气之品,以散脾、肺、肾三焦水湿;取柴胡、浙贝母以助三焦行气之功;取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补肾滋阴之品以固本;取白芍、当归、白术等养阴柔肝之品以健脾和胃。如此,则三焦湿有出路,痰瘀皆去,经血化生有源,胞宫得养。  相似文献   

15.
肖瑞崇教授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病理上常影响到肝胆脾胃肾,治疗上要有重心、并兼顾全局,根据整体观念和未病先防、未病先治原则,创立形如排兵布阵的围治法,以多角度、包围式策略治疗主要病机,并对所犯欲犯之脏腑未病先防、未病先治,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其思维和方法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醒脑合剂治疗中风中脏腑风火上扰清窍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观察显示醒脑合剂治疗中风中脏腑风火上扰清窍证的总有效率为73%,死亡率为19.2%。发病距死亡天数为(5.5±2.12)d,均优于同期单纯西药治疗本证者(P<0.05)。结果提示醒脑合剂基本上切合了本证的病机,早期大剂采用,能尽可能使风熄火降,切断病机演变的根本原因,遏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或减轻中风病的严重并发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残率、病死率、或延缓死亡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气的广义概念是指得存在于宇宙中的一切无形或有形的物质或能量,开合出入聚散化是气的运动的主要形式。气之升降实质上也是开合运动。明了人体之气的开合出入聚散化运动的规律,可以用来指导建立疾病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经络系统也是如此。经别,即“别行之正经”,能行气血,营阴阳,加强体内脏腑间的相互联系。文章论述了经别的循行特点及治疗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