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医学》2001,32(12):719-721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 63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新生儿 40例(63%), 非新生儿 23例(37%); 合并畸形 17例(27%). 49例行传统的拉德(Ladd) 手术;11例出现肠坏死,行肠外置或造瘘 5例,肠切除肠吻合 6例;1例肠反向旋转病儿因结肠梗阻行升结肠与横结肠侧侧吻合;2例盲肠位置正常的保留阑尾,切断松解十二指肠周围粘连的索带.手术中发现肠扭转 45例,其中新生儿占 31例.63例中 56例痊愈,5例死亡,2例病情危重自动出院.7例行 2次手术.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发病率较高、复杂的消化道畸形,其临床表现常因发病年龄而异,出现小肠扭转、肠坏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掌握诊治要点及合理处理并发畸形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手术要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70例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均行Ladd手术治疗,术中发现Ladd索带压迫55例,空肠上段膜状粘连36,盲肠压迫1例,肠扭转51例,肠坏死7例。伴发消化道畸形14例(20%),其中十二指肠闭锁3例,环状胰腺2例,空肠闭锁2例,异位胰腺2例,先天性短肠综合征1例,美克尔憩室1例,脐膨出1例,十二指肠异位甲状腺1例,十二指肠旁疝1例。治愈65例,治愈率92.9%。1例手术后近期症状改善不明显,因广泛肠坏死;术后放弃治疗4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不全梗阻,可反复发作,通过影像学检查大多可明确诊断。传统的Ladd术治疗效果满意,若无并发广泛肠坏死或其他严重的先天畸形,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肠旋转不良的治疗及教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告我院手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经验及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2000年诊断及治疗17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经过。结果 男10例,女7例,年龄从生后第1天-7岁(平均年龄10个月),均作Ladd′s手术。其中新生儿10例,同时并有肠闭锁、膈疝、胃大弯破裂、胃穿孔、肠扭转各1例,环形胰腺2例,其中1例胃大弯破裂并环形胰腺及肠旋转不良。本组5例需再次手术,原因为忽略性环胰、十二指肠索带松解不充分等。无1例死亡。15例获得远期随访,时间为3-13a,平均7a。结论 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以及可能并发的畸形有充分认识和了解,避免误诊,以及手术中作出妥善处理,是避免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霖 《全科护理》2013,11(10):874-875
[目的]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7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行手术治疗,同时加强术前准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密切观察患儿腹部体征,做好保暖、呼吸道护理、有效胃肠减压、合理营养支持和切口管理等。[结果]1例死亡,26例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彩色及二维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可能性。方法 28例肠旋转不良患儿,9例为前瞻性探测(7例手术证实),19例为肠旋转不良术后随访。结果 7例肠旋转不良术前超声显示:6例肠幕 血管关系异常,诊断为肠旋转不良,其中5例超声发现“漩涡征”诊断合并肠扭转(手术证实6例合并肠扭转)。2例超声发现肠系膜上血管关系异常,后经消化道造影证实肠旋转不良(未手术)。超声随访19例肠旋转不良术后患儿  相似文献   

6.
绞窄性肠梗阻并肠坏死治疗较困难 ,在手术治疗中 ,术式选择对病人预后有较大影响 ,我们通过探讨总结 ,对不能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病人作肠T型吻合造瘘术治疗 ,结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 1995年 2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 ,共 2 0例 ,男15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66岁 ,最小 7岁 ;术前全部患者均诊断为肠梗阻 ,经过手术探查证实全部病例为绞窄性肠梗阻并坏死。其中小肠闭袢性梗阻引起肠坏死 4例 ,回结肠肠套叠引起肠坏死 3例 ,小肠扭转引起肠坏死 3例 ,乙状结肠扭转引起的肠坏死 7例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矫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环梗阻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经上消化道造影、彩超或经肛门逆行造影结合病史明确诊断。采用三孔法腹腔镜手术完成畸形矫治。结果环状胰腺患儿行十二指肠棱型吻合术,十二指肠闭锁行十二指肠成型术(纵切横缝),肠旋转不良行Ladd术。手术时间78-200 min,术中平均出血5 ml,术中患儿均无输血。肠切除肠吻合患儿术毕在吻合口处放置烟卷引流。2例患儿中转,1例为肠旋转不良,1例为肠旋转不良扭转导致十二指肠闭锁患儿。其余患儿腹腔镜手术顺利,1例环状胰腺患儿吻合口瘘再次手术治愈,1例十二指肠闭锁患儿术后因颅内出血、败血症放弃治疗,余患儿均一期恢复。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矫治中值得使用,手术美观,创伤小。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包括十二指肠闭锁、狭窄、环状胰腺及肠旋转不良,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型和急腹症之一。我院近十年来共收治各种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病人2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年龄从生后2小时~45天。分类:肠旋转不良12例,十二指肠膜式闭锁或狭窄5例,环状胰腺4例。合并症:环状胰腺合并肛门闭锁2例,十二指肠狭窄合并先心病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先心病1例,新生儿胸腹裂孔疝合并肠旋转不良1例。手术方式选择:本组病例全部经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行Ladd手术,环状胰腺行十二指肠梗阻远近端侧侧吻合1例,结肠后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9.
陈劼  张玉侠 《上海护理》2010,10(2):63-65
新生儿肠造口术是抢救肛肠先天性畸形、肠坏死合并休克以及腹腔广泛感染所致肠穿孔、先天性巨结肠不能1期手术者而进行的暂时的粪便改流术,是挽救患儿生命、治愈疾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需要做造口的疾病有胎粪性腹膜炎、先天性肠闭锁、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NEC)等,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腹腔镜下复位术2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指在胚胎期肠道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和肠系膜的附着不全而引起肠梗阻。传统治疗方法为剖腹探查术,直接显露内脏,手术操作创伤大。我科2002年12月23日和2003年1月17日收治了2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新生儿,并经小儿腹腔镜成功地进行了Ladd带松解及肠管扭转复位术,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少儿期迟发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延迟发病的肠旋转不良少儿期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8年至2008年临床诊断明确并经手术治疗的23例迟发性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经过立位腹部平片或透视检查;9例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2例行辅助钡灌肠检查,20例行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13例行腹部CT扫描.术前确诊18例,确诊率为78.3%.全部病例经拉德(Ladd)手术治疗.结论 迟发性肠旋转不良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小肠扭转、肠坏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以传统的Ladd手术为主,且对此疾病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4 0 a来收治的 82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本组儿童 4 0例 ,成人 4 2例。临床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 ,发生率为 84 % ,并且合并其他畸形率高 ,本组 17例 ,发生率 2 1%。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仅依据临床表现较难诊断 ,多是经 X线钡餐照片检查后确诊。本病治疗主要是解决肠梗阻及同时处理并存的畸形。结论 及时手术治疗 ,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敏感度。 方法 临床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138例,将其CDUS与UGI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34例手术结果,分析CDU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138例拟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UGI诊断39例。以UGI为标准,CDUS对"漩涡征"的敏感度为84.62%(33/39),特异度为96.97%(96/99),准确率为93.48%(129/138),假阳性率为3.03%(3/99),假阴性率为15.38%(6/39)。CDUS与UGI诊断先天性小儿肠旋转不良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P<0.01)。 结论 CDUS能够敏感且较准确地诊断合并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可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胎儿期肠梗阻MRI表现,结合生后手术史及病理学诊断,探讨MRI对胎儿期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胎儿期肠梗阻病例26例,胎龄为孕23~35 w,均先行胎儿超声检查后再行胎儿MRI平扫。采用2D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2D fast imaging employ steady acquisition,2D FIESTA)、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fast spin echo,SSFSE)序列、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序列T1WI(fast inversion recovery motion insensitive T1WI,FIRM T1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根据梗阻部位、梗阻区肠管信号改变、梗阻远端肠道充盈情况、肠系膜血管异常等进行影像学诊断,并观察继发改变如腹水、羊水增多等,随访出生情况及手术治疗结果,分析MRI诊断的正确率及漏诊率,探讨MRI各序列在胎儿肠梗阻诊断中的优势。结果 26例肠梗阻胎儿中:十二指肠/空肠狭窄或闭锁16例,其中4例伴十二指肠和空肠旋转不良;胎粪性小肠梗阻4例,其中2例继发肠扭转致肠缺血坏死;肛门闭锁4例;结肠狭窄或闭锁1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所有胎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羊水增多,部分病例伴腹水、心包积液及睾丸鞘膜积液;2例为单脐动脉。MRI诊断正确率为92.3%(24/26),误诊率为7.7%(2/26)。MRI能清楚显示胎儿肠梗阻部位,观测肠管扩张的程度。SSFSE序列可显示系膜血管受累,FIRM T1WI序列有助于结肠梗阻的诊断,DWI序列可提示梗阻肠管缺血和出血的改变。结论胎儿期肠梗阻MRI图像有特征性改变,可以判断受累肠管的发生部位、梗阻程度和合并症等,对产前诊断和出生后手术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儿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超声声像图特征。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超声诊断的5例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胎儿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5例胎儿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产前均依据特异性超声征象"漩涡征"正确诊断;间接和非特异性的超声征象包括"咖啡豆征"3例、假性囊肿3例、腹腔积液5例。5例胎儿产科处理及随访结果显示2例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行剖宫产紧急终止妊娠,转入小儿外科手术,手术证实产前诊断正确,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3例胎儿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继发胎粪性腹膜炎,自然分娩后患儿转小儿外科行剖腹探查术,证实产前诊断正确,患儿并发肠闭锁,分别切除60~90 cm闭锁回肠,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症状。 结论胎儿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有典型声像图特征,即"漩涡征",超声可作为该病产前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产前超声诊断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对产科处理和胎儿出生后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术前声像图表现,评价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声像图表现为:(1)胃、十二指肠扩张70例(95.89%);(2)下消化道肠管呈塌瘪状58例(79.45%);(3)肠系膜血管呈螺旋状盘曲52例(71.23%);(4)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位置关系异常14例(19.18%);(5)肠管囊性团块8例(10.96%);(6)肠套叠2例(2.74%).声像图显示肠系膜血管呈螺旋状盘曲对诊断中肠扭转的敏感性为87.72%、特异性为87.50%,对中肠扭转的阳性预测价值为96.15%.结论 中肠扭转的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肠旋转不良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提高对该病的病理类型及其超声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超声检查结果、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113例经手术证实为十二指肠梗阻的病例中,高频超声诊断正确106例,诊断率为 93.81%(106/113).其中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膜式狭窄、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的超声诊断率分别为 96.83%(61/63)、93.55%(29/31)、80.00%(4/5)、85.71%(12/14).同时,92例超声提示梗阻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超声对梗阻部位的诊断率为 81.42%(92/113).结论 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病因诊断及梗阻部位判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duodenal obstruction in neonates.Methods Ultrasonography,clinical data and etiological diagnoses of the operation in 113 neonates with duodenal obstruction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The digestive tract,including stomach,duodenum,jejunoileum and colon,were examined in all patients with 8-12 MHz linear transducer before operation.Results In the 113 neonates with duodenal obstruction,63 cases were diagnosed intestinal malrotation,31 cases duodenal stenosis,14 cases annular pancreas,and 5 cases duodenal atresia.One hundred and six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duodenal obstruction by ultrasound,of which intestinal malrotation in 61 cases,duodenal stenosis in 29 cases,duodenal atresia in 4 cases,and annular pancreas in 12 cases.The diagnostic rate was 93.81% (106/113 cases),96.83% (61/63 cases),93.55% (29/31 cases),80.00% (4/5cases) and 85.71% (12/14 cases),respectively.The location of obstruction diagnosed by ultrasound was coincident with the operation in 92 cases,with a diagnostic rate of 81.42%(92/113).Conclusions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ng the causes and location of duodenal obstruction.It can be used as the first choice of examinal methods for the neonates with duodenal obstruction.  相似文献   

18.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钡剂X线造影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4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X线影像上的不同表现。结果:19例经钡灌肠显示盲肠或结肠位置异常,其中17例显示盲肠位于右上腹或偏左中腹,2例显示结肠均位于左侧腹部,5例经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显示为十二指肠有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结论:钡剂灌肠和选择性上消化道造影,目前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仍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